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13359发布日期:2018-10-19 21:4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装饰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外墙保温材料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热塑性保温材料,主要有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网现浇无网现浇系统,复合保温板系统;二是热固性保温材料,包括聚氨酯现场发泡系统,酚醛板类;三是无机保温材料:主要有泡沫玻璃,岩棉外墙保温系统,等等。这些体系防火性能不尽相同,具体如下:热塑性保温材料:热塑性保温材料应用于外墙外保温中,是目前最成熟最完善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燃烧等级是b2级,属于离火自熄型。热固性保温材料:热固性保温材料中,聚氨酯发泡的防火等级也是b2级。酚醛泡沫的防火性能要优于聚氨酯发泡,它的燃烧性能接近于a级材料,目前是有机保温材料中比较好的防火的保温材料,但是,系统本身应用在外墙外保温中的技术经验都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差,特别是聚氨酯吸水后的导热系数大大升高,导致系统保温性,耐冻融性,安全性大大降低。无机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中又以岩棉和泡沫玻璃为代表。岩棉、矿渣棉在常温条件下(25℃左右)导热系数通常在0.036-0.041w/(m·k)之间,其本身属无机质硅酸盐纤维,不可燃。“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目前主要是指玻化微珠、闭孔膨胀珍珠岩、岩棉、矿棉、玻璃棉、水泥基或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及轻质砌块自保温体系等的无机保温材料。总体而言,无机材料一般都能达到b1级或a级防火要求,但其单位体积的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与有机保温材料相比,其保温节能效果更差。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无机保温砂浆,综合性能较低,质量参差不齐,因为有些现有技术为了降低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提高抗压强度和施工性能,往往要靠添加多种有机材料来改性,当砂浆中的有机成份超过一定比例后,无机保温砂浆最为人称道的防火性能同样也会大打折扣。厚度的增加,使整个保温体系的重量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增加了,材料成本也随之增加,但安全性能却降低了。另一方面,无机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付出高能耗的代价,目前,生产无机保温材料的能耗高于生产有机保温材料的能耗。比如,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就可以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而要把岩石融化后生产岩棉,温度至少要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生产无机保温材料能耗较高,不符合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加快节能减排步伐的要求。公开号为cn102797298a,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无机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矿物材料,然后将矿物材料通过高压辊压装置破碎成2毫米以下的矿物粉,再将矿物粉用水调成固体重量占65-72%的矿物浆液,同时加入含钠离子的碱性化合物,浆液中碱性化合物含量为0.01-0.05%,矿物浆液中碱性化合物可提高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性;b、将步骤a得到的矿物浆液进行超微细化处理成为微细的颗粒,d90粒度分布在1微米以下;c、将步骤b得到的矿物浆液输入气流干燥机进行脱水干燥,得到矿物粉;d、在步骤c得到的矿物粉中加入有机溶剂,将矿物粉用有机溶剂调成固体重量占30-60%的矿物有机溶剂浆液;e、将步骤d得到的矿物有机溶剂浆液送入真空回收脱水装置中,进行真空内爆破碎,并回收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浆液温度迅速的升高,加之处于真空状态,溶剂体积迅速膨胀,矿物粉颗粒被二次细化崩解为纳米颗粒,d90粒度分布达到0.15微米以下;f、将步骤d得到的纳米颗粒,送入到纳米分离装置中,将0.07微米以下的颗粒分离出来,在分离的过程中,由于颗粒之间的高速摩擦,颗粒的尖锐角被钝化,增加了颗粒接触之间的空隙率,分离后得到高效节能环保无机建筑保温材料。公开号为cn104817295a,公开了一种节能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节能保温材料包括硅酸钙17-32份、珍珠岩11-20份、硅藻土7-11份、聚乙烯醇缩丁醛4-9份、羟丙基淀粉3-7份、聚丙烯纤维5-10份、酚醛树脂4-9份、硫酸镁3-7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7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将硅酸钙、珍珠岩、硅藻土和硫酸镁用粉碎机粉碎;(2)打开高温反应釜,加热后将上述的成分进行搅拌,搅拌至均匀;(3)将步骤(2)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材料进行高温压制成型,压制压力为30-70mpa,压制温度为70-90℃,压制成型后为节能环保材料。以上两种现有技术,具有原材料过多,导致制备成本升高的缺点,并且制备方法复杂,制备的保温材料性能有限,并不适合推广使用。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保温材料,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保温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渗能力的优点,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弹性模量,选用了陶瓷废料、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缓解了陶瓷废料、粉煤灰堆存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18-26份、胶凝材料10-15份、粉煤灰12-16份、废陶瓷14-18份、改性助剂8-13份、无机盐化合物6-11份、发泡化合物6-9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9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4-8份和水7-12份。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22-26份、胶凝材料10-14份、粉煤灰14-16份、废陶瓷16-18份、改性助剂8-12份、无机盐化合物9-11份、发泡化合物7-9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8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4-7份和水8-12份。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25份、胶凝材料12份、粉煤灰16份、废陶瓷18份、改性助剂9份、无机盐化合物10份、发泡化合物8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6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5份和水11份。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改性废弃塑料、胶凝材料和发泡化合物混合导入混料机中,在60-65℃下加热并搅拌反应20-25min,再加入水,以120-15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15-18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废陶瓷破碎至过800-1000目筛,与粉煤灰一同加入到混合物一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二;c、向混合物二中加入无机盐化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导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搅拌0.6-0.8h,得到混合物三;d、向混合物三中加入改性助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熔融挤出,即可得到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废弃塑料粉碎后,与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氢钠混合,在125℃下搅拌反应40-45min,再降至常温,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5-38%的naoh溶液和水性粘合剂,在75-80℃下反应35-40min,即可得到废弃液化废弃塑料。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废弃塑料粉碎后,与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氢钠混合,在125℃下搅拌反应42min,再降至常温,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6%的naoh溶液和水性粘合剂,在78℃下反应35min,即可得到废弃液化废弃塑料。优选的,所述废弃塑料、苯酚、聚乙二醇和碳酸氢钠按质量比1:2:2:1混合。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发泡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液体石蜡、二氧化硅和氯化钙混合,球磨5h,再加入到双氧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发泡化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无机盐化合物为硫酸镁、硫酸钠和碳酸铵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改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纤维素醚、硬脂酸钙混合,球磨2h,继续加入乳胶粉,球磨1.5h,即可得到改性助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保温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渗能力的优点,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弹性模量,选用了陶瓷废料、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缓解了陶瓷废料、粉煤灰堆存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中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废弃塑料,大大的减少了塑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且塑料本身具有很高的再加工性和可塑性,经本发明的一系列反应后可逐渐生成树脂,可填充各成分之间的间隙,提高其抗渗性,同时废弃塑料本身具备的高韧性赋予了所得的装饰保温材料较强的耐机械力性能;其再与本发明中的胶凝材料相配合,可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有效阻止了材料内部微裂纹的扩展,提高了材料的抗弯拉强度。使得各成分呈乱向分布且相互搭接,起到加筋作用,并且改善材料内部的孔隙结构,减小基体的失水面积以及毛细管失水收缩张力,阻碍水分的迁移,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渗性。本发明中的改性助剂不仅具有稳泡的作用,还具有促进水泥与陶瓷废料和粉煤灰快速凝结、硬化的功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18份、胶凝材料10份、粉煤灰16份、废陶瓷14份、改性助剂13份、无机盐化合物11份、发泡化合物9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8份和水12份。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改性废弃塑料、胶凝材料和发泡化合物混合导入混料机中,在60℃下加热并搅拌反应20min,再加入水,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18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废陶瓷破碎至过800目筛,与粉煤灰一同加入到混合物一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二;c、向混合物二中加入无机盐化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导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搅拌0.8h,得到混合物三;d、向混合物三中加入改性助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熔融挤出,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废弃塑料粉碎后,与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氢钠混合,在125℃下搅拌反应40min,再降至常温,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8%的naoh溶液和水性粘合剂,在80℃下反应35min,即可得到废弃液化废弃塑料。废弃塑料、苯酚、聚乙二醇和碳酸氢钠按质量比1:2:2:1混合。步骤a的发泡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液体石蜡、二氧化硅和氯化钙混合,球磨5h,再加入到双氧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发泡化合物。步骤c的无机盐化合物为硫酸镁、硫酸钠和碳酸铵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步骤d的改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纤维素醚、硬脂酸钙混合,球磨2h,继续加入乳胶粉,球磨1.5h,即可得到改性助剂。实施例2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26份、胶凝材料14份、粉煤灰16份、废陶瓷18份、改性助剂8份、无机盐化合物9份、发泡化合物7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7份和水12份。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改性废弃塑料、胶凝材料和发泡化合物混合导入混料机中,在65℃下加热并搅拌反应25min,再加入水,以12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18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废陶瓷破碎至过1000目筛,与粉煤灰一同加入到混合物一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二;c、向混合物二中加入无机盐化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导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搅拌0.6h,得到混合物三;d、向混合物三中加入改性助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熔融挤出,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废弃塑料粉碎后,与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氢钠混合,在125℃下搅拌反应40min,再降至常温,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8%的naoh溶液和水性粘合剂,在80℃下反应35min,即可得到废弃液化废弃塑料。废弃塑料、苯酚、聚乙二醇和碳酸氢钠按质量比1:2:2:1混合。步骤a的发泡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液体石蜡、二氧化硅和氯化钙混合,球磨5h,再加入到双氧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发泡化合物。步骤c的无机盐化合物为硫酸镁、硫酸钠和碳酸铵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步骤d的改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纤维素醚、硬脂酸钙混合,球磨2h,继续加入乳胶粉,球磨1.5h,即可得到改性助剂。实施例3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废弃塑料25份、胶凝材料12份、粉煤灰16份、废陶瓷18份、改性助剂9份、无机盐化合物10份、发泡化合物8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6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5份和水11份。一种装饰用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改性废弃塑料、胶凝材料和发泡化合物混合导入混料机中,在65℃下加热并搅拌反应20-25min,再加入水,以150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15min,得到混合物一;b、将废陶瓷破碎至过800目筛,与粉煤灰一同加入到混合物一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二;c、向混合物二中加入无机盐化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导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搅拌0.8h,得到混合物三;d、向混合物三中加入改性助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熔融挤出,即可得到成品。步骤a的改性废弃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废弃塑料粉碎后,与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氢钠混合,在125℃下搅拌反应42min,再降至常温,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6%的naoh溶液和水性粘合剂,在78℃下反应35min,即可得到废弃液化废弃塑料。废弃塑料、苯酚、聚乙二醇和碳酸氢钠按质量比1:2:2:1混合。步骤a的发泡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液体石蜡、二氧化硅和氯化钙混合,球磨5h,再加入到双氧水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发泡化合物。步骤c的无机盐化合物为硫酸镁、硫酸钠和碳酸铵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步骤d的改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纤维素醚、硬脂酸钙混合,球磨2h,继续加入乳胶粉,球磨1.5h,即可得到改性助剂。对比例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检测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成品,得到以下检测数据:表一:项目检测方法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干密度(kg/m3)gb/t5486220230220280导热系数w/(m·k)gb/t102940.020.030.020.045抗压强度(mpa)gb/t54860.60.80.90.4抗拉强度(mpa)jgj1441.251.221.280.79吸水率(%)gb/t88102.42.32.34.7干燥收缩值(mm/m)gb/t119690.40.51.50.8软化系数jgj511.031.081.090.95燃烧性能gb8624-2006a2a2a2a2由表一所得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成品的各项性能显著优异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产品,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优选的制备方案,其得到的成品性能最为优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