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366发布日期:2018-11-02 21: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是造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生锈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海洋环境中的浪溅区的混凝土结构,极易受到氯离子的侵蚀,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混凝土损伤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中含有其质量10.2-15.5%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制备方法为:由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为混合原料,经过共聚物改性处理后,再经过热解炉炭化得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质量比为40:1。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乙醇按质量比4:1添加到反应釜中,以1200r/min转速搅拌,然后再滴加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3∶1.2,再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5,在水浴75℃恒温下反应2小时后升温至80℃,保温2小时,得到无色透明稳定的溶胶,然后再滴加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有机硅单体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1,去离子水与有机硅单体摩尔比为2:1,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2,然后再添加有机硅单体质量0.1%的过硫酸钾,搅拌均匀后,在70℃下恒温4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水和乙醇,得到无色透明黏性的共聚物液体。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改性处理为将共聚物与丙酮按1:10质量比例混合,加热至95℃,以800r/min转速搅拌1小时,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与混合原料按400ml:150g的比例混合,然后继续加热至120℃,以25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调节温度至50℃,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进行过滤,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得。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功率为200w。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硅酸盐水泥220、黄砂175、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1.5、偏铝酸钠6、水130。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电荷通过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混凝土能够呈现较高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而采用普通玉米秸秆粉或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生物质炭得到的混凝土电荷通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是效果明显不如本发明中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本发明通过添加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能够有效的降低了混凝土的实际水胶比、混凝土能够呈现更多的c-s-h凝胶、而羟钙石的数量减少以及混凝土的细孔径降低,从而能够阻碍氯离子扩散,降低了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能力,达到提高混凝土抗氯盐侵蚀效果,通过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性能,进而能够直接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中含有其质量10.2%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制备方法为:由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为混合原料,经过共聚物改性处理后,再经过热解炉炭化得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质量比为40:1。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乙醇按质量比4:1添加到反应釜中,以1200r/min转速搅拌,然后再滴加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3∶1.2,再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5,在水浴75℃恒温下反应2小时后升温至80℃,保温2小时,得到无色透明稳定的溶胶,然后再滴加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有机硅单体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1,去离子水与有机硅单体摩尔比为2:1,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2,然后再添加有机硅单体质量0.1%的过硫酸钾,搅拌均匀后,在70℃下恒温4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水和乙醇,得到无色透明黏性的共聚物液体。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改性处理为将共聚物与丙酮按1:10质量比例混合,加热至95℃,以800r/min转速搅拌1小时,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与混合原料按400ml:150g的比例混合,然后继续加热至120℃,以25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调节温度至50℃,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进行过滤,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得。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功率为200w。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硅酸盐水泥220、黄砂175、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1.5、偏铝酸钠6、水130。实施例2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中含有其质量15.5%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制备方法为:由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为混合原料,经过共聚物改性处理后,再经过热解炉炭化得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质量比为40:1。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乙醇按质量比4:1添加到反应釜中,以1200r/min转速搅拌,然后再滴加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3∶1.2,再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5,在水浴75℃恒温下反应2小时后升温至80℃,保温2小时,得到无色透明稳定的溶胶,然后再滴加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有机硅单体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1,去离子水与有机硅单体摩尔比为2:1,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2,然后再添加有机硅单体质量0.1%的过硫酸钾,搅拌均匀后,在70℃下恒温4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水和乙醇,得到无色透明黏性的共聚物液体。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改性处理为将共聚物与丙酮按1:10质量比例混合,加热至95℃,以800r/min转速搅拌1小时,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与混合原料按400ml:150g的比例混合,然后继续加热至120℃,以25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调节温度至50℃,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进行过滤,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得。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功率为200w。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硅酸盐水泥220、黄砂175、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1.5、偏铝酸钠6、水130。实施例3一种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中含有其质量12.5%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制备方法为:由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为混合原料,经过共聚物改性处理后,再经过热解炉炭化得到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粉与纳米硅藻土质量比为40:1。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乙醇按质量比4:1添加到反应釜中,以1200r/min转速搅拌,然后再滴加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3∶1.2,再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5,在水浴75℃恒温下反应2小时后升温至80℃,保温2小时,得到无色透明稳定的溶胶,然后再滴加有机硅单体和去离子水,有机硅单体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4:1,去离子水与有机硅单体摩尔比为2:1,采用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4.2,然后再添加有机硅单体质量0.1%的过硫酸钾,搅拌均匀后,在70℃下恒温4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水和乙醇,得到无色透明黏性的共聚物液体。进一步的,所述共聚物改性处理为将共聚物与丙酮按1:10质量比例混合,加热至95℃,以800r/min转速搅拌1小时,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与混合原料按400ml:150g的比例混合,然后继续加热至120℃,以25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调节温度至50℃,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进行过滤,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得。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功率为200w。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硅酸盐水泥220、黄砂175、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1.5、偏铝酸钠6、水130。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替换为等量的玉米秸秆粉。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制备过程中不经过共聚物改性处理。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粉煤灰替换为申请号:201710540266.9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实施例与对比例制备的混凝土电荷通过率进行检测:表1电荷通过率c实施例1632实施例2618实施例3625对比例12800对比例22100对比例32500对照组3500对照组: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添加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电荷通过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混凝土能够呈现较高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而采用普通玉米秸秆粉或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生物质炭得到的混凝土电荷通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是效果明显不如本发明中的生物质玉米秸秆炭粉。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