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热弯机及其压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9567发布日期:2020-03-10 10:2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玻璃热弯机及其压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热弯机及其压型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玻璃热弯机的工作腔内都是采用将模具放置在下加热板上,通过压型装置的加压气缸由上向下对模具进行加压,从而使模具合模,对模具内玻璃压制成型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对于压型区只能调节上压型装置的水平状态,当下加热板因为加热温度过高或使用过久,自身出现变形之后,影响压制模具的水平状态,导致压制出来的玻璃出现平面度不佳、麻点等缺陷,增加了产品的不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热弯机及其压型组件,旨在有效保证合模效果,进而有效保证玻璃成品的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玻璃热弯机的压型组件,包括上压型装置、模具,以及下压型装置;其中,

所述上压型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与上加热装置;所述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加热装置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的方向移动;所述上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

所述模具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加热装置的上模,以及支撑于所述下压型装置的下模,用于盛放玻璃;

所述下压型装置包括下加热装置与下支撑装置;所述下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所述下支撑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朝向靠近所述上模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调整所述下模的状态,以使得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紧密贴合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上压型装置还包括上冷却装置;所述上冷却装置位于所述上加热装置远离所述下压型装置的一侧,用于冷却所述上加热装置。

可选的,所述上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以及设于所述上加热板内的上加热管。

可选的,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下加热板,以及设于所述下加热板内的下加热管。

可选的,所述下压型装置还包括下冷却装置;所述下冷却装置位于所述下加热装置远离所述上压型装置的一侧,用于冷却所述下加热装置。

可选的,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阵列排布的数个气动装置;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玻璃热弯机的工作箱的下方;每一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气缸、支撑杆,以及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撑杆的浮动接头;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下加热装置支撑于所述下模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连接所述浮动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还包括滑轨与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气缸的调整块。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玻璃热弯机,包括压型组件;所述压型组件包括上压型装置、模具,以及下压型装置;其中,

所述上压型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与上加热装置;所述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加热装置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的方向移动;所述上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

所述模具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加热装置的上模,以及支撑于所述下压型装置的下模,用于盛放玻璃;

所述下压型装置包括下加热装置与下支撑装置;所述下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所述下支撑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朝向靠近所述上模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调整所述下模的状态,以使得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紧密贴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支撑装置实现对下模的支撑,相比现有的通过下加热装置支撑下模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下加热装置的自身变形对下模的水平状态的影响,进而有效保证了合模效果;且通过将下支撑装置设置为气动装置,使得下模可以根据上模的状态自动调整状态,进而有效避免了由于上模倾斜而导致的合模效果差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玻璃热弯机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压型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压型组件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玻璃热弯机及其压型组件。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玻璃热弯机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压型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压型组件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热弯机包括工作箱100,以及依次排布的预热组件200、压型组件300与退火组件400。其中,所述工作箱100具有进料口102与出料口104,且所述工作箱100内对应所述预热组件200、所述压型组件300与所述退火组件400依次划分为预热区(未标示)、压型区(未标示),以及退火区(未标示)。

所述压型组件300包括模具320、上压型装置340,以及下压型装置360。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32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压型装置340的上模322,以及支撑于所述下压型装置360的下模324,用于盛放玻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320为石墨模具,其具体用于盛放玻璃物料,并将所述玻璃物料压型为玻璃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型装置340包括上驱动装置342、上加热装置344,以及上冷却装置346。所述上驱动装置342驱动所述上加热装置344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320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驱动装置342采用现有的常用结构,比如,包括:上压杆(未标示)、上加压气缸(未标示)、压型气缸(未标示)、限位装置(未标示),以及导向装置(未标示)等。所述上加热装置344包括上加热板3442,以及设于所述上加热板3442内的上加热管3444,其用于对所述上模322进行加热。所述上冷却装置346位于所述上加热装置344远离所述下压型装置360的一侧,用于冷却所述上加热装置344。

所述下压型装置360包括下加热装置362、下支撑装置364,以及下冷却装置366。所述下加热装置362包括下加热板3622,以及设于所述下加热板3622内的下加热管3624,用于对所述下模324进行加热。所述下支撑装置364用于驱动所述下模324朝向靠近所述上模322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合模时,调整所述下模324的状态,以使得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下冷却装置366位于所述下加热装置362远离所述上压型装置340的一侧,用于冷却所述下加热装置362。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装置364包括安装架3642,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642,且阵列排布的数个气动装置3644。其中,

所述安装架3642固定安装于所述玻璃热弯机的所述工作箱100的下方。

每一所述气动装置3644包括支撑气缸3651、支撑杆3652、浮动接头3653、连接块3654、滑轨3655、滑块3656,以及调整块3657。所述支撑气缸3651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642外,且所述支撑气缸3651的气缸杆(未标示)延伸于所述安装架3642内。所述浮动接头3653一端与所述气缸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3654连接。所述连接块3654一端与所述气缸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3652连接。所述滑轨3655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642的侧壁上。所述滑块3656一端与所述滑轨3655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3654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块3657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气缸3651上。

所述支撑杆3652通过连接块3654以及浮动接头3653与所述支撑气缸3651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气缸3651对所述支撑杆3652的驱动。所述滑轨3655与所述滑块3656配合,实现所述连接块3654的运动的导向,进而保证所述支撑杆3652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调整块3657具体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气缸3651的支撑力。

在使用时,装载有所述玻璃物料(未图示)的所述下模324经由所述工作箱100的所述进料口102进入到所述预热区。所述预热组件200对所述下模324进行预热,当预热完成后(也即,所述下模324达到预设的温度)。所述下模324被输送至所述压型区。此时,所述下支撑装置364的支撑杆3652,在所述支撑气缸3651的作用下,收缩于所述下加热板3622内,所述所述下模324承载于所述下加热板3622上,所述下加热板3622对所述下模324进行加热。当所述下模324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上驱动装置342驱动所述上加热装置344与所述上模322向下移动(也即,朝向靠近所述下模324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支撑气缸3651驱动所述支撑杆3652向上移动,并推动所述下模324向上移动。当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贴合在一起(也即,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合模)时,所述支撑杆3652根据所述上模322的状态调整所述下模324的状态(具体比如,在合模时,所述上模322有一个倾斜角度,那么,在所述上模322的作用力下,部分所述支撑杆3652被压缩,进而使得所述下模324也产生一个对应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保持所述上模322与所述下模324紧密贴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所述上驱动装置342驱动所述上模322向上移动,同时所述支撑气缸3651驱动所述支撑杆3652收缩至所述下加热板3622内,在所述支撑杆3652收缩时,所述下模324随着所述支撑杆3652向下移动,并最终支撑于所述下加热板3622上。接着,将所述下模324输送至所述退火区,所述退火组件对所述下模324以及盛放于所述下模324内的玻璃半成品(未图示)进行退火,以将所述玻璃半成品加工成玻璃成品(未图示)。加工好的玻璃成品由所述出料口104移出所述工作箱100。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支撑装置364实现对下模324的支撑,相比现有的通过下加热装置362支撑下模324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下加热装置362的自身变形对下模324的水平状态的影响,进而有效保证了合模效果;且通过将下支撑装置364设置为气动装置3644,使得下模324可以根据上模322的状态自动调整状态,进而有效避免了由于上模322倾斜而导致的合模效果差的状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