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1111发布日期:2018-11-07 08:2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一氧化氮作为生物信号传导信使,在生理调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选的,在血压调控、免疫调控、神经信号传导、肌肉收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患者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气体可使局部平滑肌松弛,进而改善支气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肺炎等病症,尤其是针对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发挥着“速效急救”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一氧化氮治疗应用,多采用固定化的一氧化氮存储器来提供气源,用户需要到固定的位置去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一氧化氮浓度以及便携性的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舱以及与所述放电舱连通的第一还原舱;其中,所述放电舱,用于对进入所述放电舱的第一气体产生第一反应得到第二气体,其中,所述第二气体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所述第一还原舱,用于将所述放电舱所输送的所述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氮,得到第三气体;其中,所述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放电舱相连通的进气舱,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气舱内的传动机构;所述进气舱,用于过滤进入所述进气舱的气体,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进气舱中的所述第一气体输送到所述放电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还原舱内设置有钼丝管;所述钼丝管,用于将所述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进一步的,所述钼丝管呈螺旋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还原舱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内置式电流源,分别与所述钼丝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向钼丝提供输出电流,所述钼丝根据所述电流产生热量,使所述第一还原舱的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卡接在所述放电舱的内部的火花塞,以及与所述火花塞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火花塞两端的控制电压;所述火花塞,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压产生电火花。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还原舱,与所述第一还原舱相连通,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还原舱的所述第三气体中的二氧化氮进行还原反应。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浓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还原舱的出口处,与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还原舱出口处一氧化氮的输出浓度;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出浓度调节所述火花塞两端的控制电压。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二还原舱相连通,用于将经所述第二还原舱进行还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输出。进一步的,所述放电舱的腔体为圆弧形。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一氧化氮装置包括放电舱和与其相连通的第一还原舱,放电舱用于对进入放电舱的第一气体产生第一反应得到第二气体,其中,第二气体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第一还原舱,用于将放电舱所输送的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氮,得到第三气体;其中,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用户需要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时需要到固定的场所,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采用空气作为原材料制备一氧化氮时成本较低、并且空气经过放电舱及第一还原舱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可以充分反应进而提高了一氧化氮的浓度,以及采用的均是重量较轻的材料提高了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便携性及通用性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1相对应的结构框图;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1相对应的框图,参见图1或图2,该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包括:放电舱101以及与放电舱101连通的第一还原舱102;其中,放电舱101用于使进入放电舱101的第一气体产生第一反应得到第二气体,其中,第二气体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第一还原舱102,用于将放电舱101所输送的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氮,得到第三气体;其中,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大于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的浓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成本以及提高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的通用性及便捷性,该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可以以空气为原材料来制备一氧化氮气体,当然用户也可以选用其它气体利用该装置来制备一氧化氮气体。在使用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制备一氧化氮气体时,为了使气体可以快速的进入放电舱101以及确保进入放电舱101发生化学反应的第一气体中不存在杂质,可选的,颗粒、粉尘等,还可以设置一个动力装置以及净化装置,可选的,涡扇,用于输运及净化空气得到第一气体,在空气进入放电舱101之前在进气舱103中进行净化。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参见图1,一氧化氮发生装置还包括与放电舱101相连通的进气舱103,以及设置在进气舱103内的传动机构104;进气舱103用于过滤进入进气舱103的气体,得到第一气体,传动机构104,用于将进气舱中的第一气体输送至放电舱。其中,进气舱103的舱壳形状可以是空心圆柱形、空心长方体形等,其中,进气舱103空心的部分称为进气舱的第一通气腔体,第一通气腔体的形状可以是椭圆柱形、圆柱形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形状。考虑到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便携性,进气舱可以选用一些重量较轻的材料,可选的,塑料等材料。为了快速的将空气吸入到进气舱103并且将气体输送至放电舱101,在进气舱103内还设置了一个传动机构104,可选的,进气泵,涡扇等,为第一气体输运提供了动力。示例性的,传动机构104为涡扇,在工作时可以将空气快速的吸入到进气舱103,并且还可以向气体输运提供动力,可以理解为向第一气体从进气舱103输运至放电舱101的过程中提供动力,进而提高了气体从进气舱103输运至放电舱101的速率。为了提供制备一氧化氮气体的纯度,在进气舱103内还可以设置一个重量较轻以及体积较小的小型的过滤装置,当通过传动机构104将空气吸入至放电舱时,过滤装置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可选的,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微小颗粒等。在进气舱103内设置过滤片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一氧化氮的纯度。第一气体可以理解为经过过滤后不含杂质的气体。示例性的,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采用空气为原材料,空气进入进气舱后,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可选的,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第一气体为过滤后的空气,也就是包括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参见图1及图3,放电舱101包括舱壳1011和第二通气腔1012,舱壳1011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的弧度相同且弧长相等。放电舱101的形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可选的,放电舱101的形状为空心圆柱形、空心椭圆柱形或者空心长方体形等。放电舱101可以是没有上下底面的空心圆柱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将第一气体从进气舱103输送至放电舱101,以及将在放电舱101进行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输运出去。当然,放电舱101与进气舱103相连接的部分底面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需要确保的是进气舱103的第一通气腔与放电舱101的第二通气腔对应设置,可以将进气舱103的第一气体直接输运至放电舱101。放电舱101的舱壳1011也可以采用一些成本较低、重量较轻的材料,选用此种类型材料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减轻重量,进而可以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其它材料。舱壳1011的内壁包括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的弧度相同且弧长相等。其中,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环形内壁的弧度可以理解为以一点为圆心,以任意长度为半径,不同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度,可选的,圆心角可以是0度至360度中的任意一个角度,其中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的弧度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当然,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的弧长也相同。为了将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连接起来,舱壳1011的内壁还包括第三弧形内壁和第四弧形内壁,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弧形内壁和第四弧形内壁进行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三弧形内壁与第四弧形内壁起衔接的作用,可以将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连接起来。放电舱101的舱壳10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空心的部分为第二通气腔1012。第二通气腔1012可以理解为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腔体,也就是第一气体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腔体。第二通气腔1012是由弧度相同且弧长相等的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形成时,第二通气腔的形状为梭形,为了增加反应空间,可以通过设置第三弧形内壁和第四弧形内壁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的两端,即第二通气腔由弧度相同且弧长相等的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通过第三弧形内壁和第四弧形内壁连接在一起构成,这样构成一个类似椭圆形的第二通气腔1012,从而增加第二通气腔的反应空间。另外,第二通气腔1012可以为椭圆形。具体可以是,第二通气腔沿反应物的输入方向到反应物的输出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此时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可以分别是关于第二通气腔1012沿椭圆形的长轴或者短轴方向对称的两段弧形内壁。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所述长轴和所述短轴的比例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所述短轴与所述长轴的比值大于等于0.5等,或者所述短轴与所述长轴的比值处于0.5~0.9之间等。示例性的,当采用不同弧度的放电舱101制备得到的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浓度比值可参见表1。表1其中,第一气体的流速为1ml/min,第一气体主要是过滤后的空气,因此氧气的含量约为21%,第二通气腔中不同弧度对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值、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浓度比值均不相同。通过表1可以得到,当放电舱第一弧度内壁与第二弧度内壁的弧度为180度时,对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在169ppm至199ppm范围之内,此时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浓度比在4.96至7.7范围之内;当放电舱第一弧度内壁与第二弧度内壁的弧度为120度时,对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在181ppm至227ppm范围之内,此时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浓度比在2.5至7.3范围之内;当放电舱第一弧度内壁与第二弧度内壁的弧度为90度时,对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在297ppm至333ppm范围之内,此时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浓度比在1.4至3.0范围之内;当反应舱第一弧度内壁与第二弧度内壁的弧度为60度时,对应的一氧化氮浓度在235ppm至295ppm范围之内,此时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浓度比在1.7至4.1范围之内。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当放电舱第一弧形内壁与第二弧形内壁的弧度为90度时,更容易使放电区域更充分接触流经气体,也就是可以提高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速率,从而使制备得到的一氧化氮的浓度较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第一气体从进气舱103进入放电舱101发生化学反应时,还需要提供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其中,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可以是温度、放电等条件。因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该一氧化氮装置还包括:火花塞105;火花塞105的打火部设置于第二通气腔1012中,其中,打火部包括正电极1051、负电极1052和用于连接正电极1051和负电极1052的连接部1053,当对火花塞105施加脉冲电压时,火花塞105的正电极1051和负电极1052可以产生电火花,即满足放电的条件。继续参见图1及图4,火花塞105包括正电极1051、负电极1052、连接正负电极的连接1053部以及底座1054。当对火花塞105的正负电极施加脉冲电压时,火花塞105可以产生一定的电火花,此电火花可以提供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即在放电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将正电极1051和负电极1051相对应的部分称之为打火部。为了能够提供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条件,可以将火花塞105设置在放电舱101中。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在放电舱101舱壳1011上设置一通孔,火花塞的打火部通过通孔伸入第二通气腔1012中;或者,连接部嵌入舱壳10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正电极1051和负电极1052贯穿舱壳1011的内壁伸入第二通气腔1012中。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在放电舱101的舱壳1011上设置一个通孔,通孔的大小可以与火花塞底座1054的大小相匹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将花火塞105的打火部和底座,也就是包含正电极1051和负电极1052的部分通过通孔伸入第二通气腔1012中,火花塞105的底座1054可以伸入并固定在舱壳10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放电舱101的密封性,给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一个密封环境。第二种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在放电舱舱壳10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一个卡槽,卡槽的大小可以与火花塞105正负极以及正负极连接部的大小相对应。火花塞105的连接部可以嵌入舱壳10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此时火花塞105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通过舱壳1011的内壁伸入第二通气腔1012中,为反应为发生化学反应提供反应条件,即火花塞105的连接部位于舱壳的内部,减少舱壳1011的创面,密封性更好,有利于反应物的充分反应。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火花塞105包括底座1051,舱壳上与通孔对应设置有侧洞槽,底座通过测洞槽与舱壳固定连接。其中,侧洞槽的大小可以火花塞105的底座1054相匹配,即火花塞105的底座1054可以伸入侧洞槽中与舱壳1011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放电舱101的密封性,在打火部与舱壳1011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圈,可以通过密封垫圈将打火部与舱壳1011内壁之间进行密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向放电舱101提供制备一氧化氮气体所需的条件时,需要向火花塞105的正负电极施加一定的脉冲电压,因此该一氧化氮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06,该控制器106与火花塞105相连接,用于调节火花塞105两端的控制电压。示例性的,当第一气体进入放电舱101时,可选的,第一气体中包括氮气、氧气等其它气体,控制器106向电源发出控制信号使电源向火花塞105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施加一定的脉冲电压,使火花塞105产生一定的电火花,第一气体在此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理解为第一气体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一氧化氮气体,当然,在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氮气体,那么此时的第二气体可以包括一氧化氮气、二氧化氮气体,也可以包括未反应完全的氮气和氧气。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气体进入放电舱101后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第二气体,其中,第二气体中不仅包括一氧化氮气体还包括二氧化氮气体,为了进一步提高一氧化氮的浓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还包括第一还原舱102,参见图1。参见图5,该第一还原舱102也包括还原舱舱壳1021和第三通气腔体1022。其中,还原舱舱壳1021的形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选的,还原舱舱壳1021的形状为空心圆柱形,可以理解为没有上下底面且为空心的圆柱形。考虑到为了提高一氧化氮的浓度需要将第一气体中的二氧化氮气体还原为一氧化氮气体时需要高温的环境,因此还原舱舱壳1021的材料可以选用一些耐高温材料,可选的,还原舱舱壳1021的材料可以是石英玻璃或者陶瓷等耐高温材料,例如,还原舱舱壳1021的材料为石英玻璃。选用此种材料的好处在于:既满足了使用耐高温材料,而且成本低廉,也能够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节省开支。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也可以选用其它耐高温、重量较轻的材料,当选用的材料重量较轻时,可便于用户携带。继续参见图5,还原舱舱壳1021内部的空心结构即为第三通气腔1022。第三通气腔1022可以理解为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腔体。第三通气腔102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圆柱形、长方体形等。当第三通气腔为圆柱形时,第三通气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电舱中发生化学反应制备得到的第二气体需要输运至第一还原舱使部分气体发生还原反应进而提高一氧化氮的浓度,因此第二通气腔1012和第三通气腔1022需要对应设置,以保证第二气体可以直接通入第三通气腔1022。第三通气腔1022的长度,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选的,第三通气腔1022的长度设置为4cm。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通气腔1022需要接收反应物并输运反应后的产物,可以理解为需要接收第二气体,当第二气体中的部分气体发生反应后并将其输运,因此第三通气腔1022包含两个通气口。第三通气腔1022的两个通气口可以是反应物输入口和产物输出口,可选的,反应物输入口可以是第一气体的进气口,产物输出口可以是第二气体输出口。继续参见图5,在第三通气腔1022的内部还设置了钼丝还原管1023,钼丝还原管102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连接端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对个,可选的,连接端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其中,钼丝还原管1023包括反应部,反应部可以理解为第一还原舱中发生反应的部分,反应部选用的材料可以是钼丝,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可以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制备一氧化氮的材料。可以将钼丝还原管1023理解为设置有钼丝的管道,此时的反应部可以理解为钼丝。钼丝在第三通气腔1022中的形状可以是螺旋状,也就是反应部钼丝的形状可以是螺旋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螺旋状可以是每一个圆环的半径均相等,也可以是每一个圆环的半径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的螺旋状,可以将半径逐渐变化的螺旋状理解为锥式螺旋状。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反应部沿第一方向呈锥式螺旋状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一还原舱102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沿着第一还原舱102中第三通气腔1022延伸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方向为反应物输入口向产物输出口延伸的方向。反应部沿第一方向成锥式螺旋状设置可以理解为,反应部中的钼丝螺旋状设置,且形成的各线圈半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优选的,各线圈的半径沿第三通气腔1022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的充分接触二氧化氮气体,使其发生还原反应,即使反应物入口处尽可能多的反应,沿着第三通气腔1022延伸的方向其它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尽可能完全反应,从而提高反应物的反应效率,也就是说可以提高产物量,即一氧化氮的浓度。为了确保反应物充分反应,可设置钼丝还原管1023中反应部的长度尽可能的长,可选的,钼丝螺旋状设置的长度接近于第三通气腔1022的长度,可选的,当第三通气腔1022的长度为4cm时,钼丝还原管1023的长度可设置为3cm-4cm。图6为图5的俯视图,参见图6,反应部沿第三通气腔1022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为同心圆形状。在上述介绍中已经介绍来第三通气腔1022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可选的,截面圆形等,因此通过第一还原舱102的俯视图可以看到第三通气腔102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进一步的,由于反应部的钼丝是呈螺旋状的设置在第三通气腔1022内,因此当从俯视角度来看第一还原舱102中的反应部时,可以看到反应部的钼丝沿第三通气腔1022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为同心圆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三通气腔1022的轴线为同心圆的圆心,螺旋状的同心圆的半径逐渐减小。当第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时需要一定的温度,因此可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内置式电流源向钼丝还原管中的钼丝提供电流,进而使钼丝发热产生一定的热量,进一步参见图1及图4,在还原舱舱壳1022的表面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钼丝还原管中钼丝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出还原舱舱壳1011外部,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伸出还原舱舱壳1022外部。该内置式电流源分别与钼丝还原管10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向钼丝还原管1023中的钼丝提供电流,钼丝根据电流产生热量,使第一还原舱102的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具体可以理解为:钼丝还原管102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伸出还原舱舱壳1022的外部与的电流源相连接,钼丝还原管102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伸出还原舱舱体1022的外部与电流源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为钼丝还原管102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电流源的正负极相连接。当电流源输出一定的电流时,钼丝还原管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电流源的正负极分别与钼丝还原管10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的好处在于:在第一还原舱102内发生化学反应制备一氧化氮时,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中进行,可选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为400℃、500℃等,电流源可以向钼丝输出相应的电流使钼丝发热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满足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反应部的钼丝是金属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电阻值,当电流值不同时,产生的热量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施加电流值的变化来调节第一还原舱102所需的温度。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第一还原舱的温度过高烫伤用户,可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均设置陶瓷管套,也就是说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一通孔的陶瓷管伸出还原舱舱壳1022外部,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二通孔的陶瓷管套伸出还原舱舱壳1022外部。此时,当第二气体进入第一还原舱102时,由于第一还原舱102中有还原物钼丝的存在可以将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在高温的条件下与钼发生还原反应制备出用户所需的一氧化氮气体,进而降低了二氧化氮的浓度。其中,在第一还原舱102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与钼丝发生还原反应,制备一氧化氮气体的具体化学反应式可以是:3no2+mo=3no+moo3。其中,第三气体可以理解为,第二气体经第一还原舱102还原后得到的气体,第三气体可以包括一氧化氮气体以及二氧化氮气体。需要说明的是,经第一还原舱102还原后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未经第一还原舱102时一氧化氮的气体浓度,可以理解为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浓度。为了更加清楚的比较以及了解未采用第一还原舱与采用第一还原舱之后一氧化氮的浓度及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比值,可参见表2。表2未采用反应舱采用反应舱no浓度(ppm)305±26392±35no2/no比值2.1±1.81.7±0.9通过表1可以得到当未采用第一还原舱利用空气制备一氧化氮时,一氧化氮的浓度在289ppm至331ppm之间,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浓度比在0.3至3.9之间;当采用第一还原舱利用空气制备一氧化氮时,一氧化氮的浓度大幅度增大,可选的,一氧化氮的浓度在357ppm至427ppm之间,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浓度比在0.8至2.6之间,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当一氧化氮发生装置采用该反应舱时,通过空气制备一氧化氮的浓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浓度比,即有效的降低了二氧化氮的浓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知,经过第一还原舱102之后第三气体中仍然有部分二氧化氮气体,为了降低二氧化氮气体浓度提高一氧化氮气体浓度,可以理解为使第三气体中的二氧化氮继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还设置了第二还原舱107。可以将第二还原舱107理解为使第三气体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再次发生还原反应得到一氧化氮气体的还原管,可选的,第二还原舱107的还原管为氢氧化钠还原管,也可以是其它能够与二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得到无毒物质以及一氧化氮气体的还原管。可选的,氢氧化钙还原管。具体可以是,当第三气体流经第二还原舱107时,也就是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进入到氢氧化钠还原管时,二氧化氮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制备得到一氧化氮,其具体的化学反应式可以是3no2+2naoh=2nano3+h2o+no。通过化学反应式可以得到当第三气体中的二氧化氮与第二还原舱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后可以得到用户所需要的一氧化氮气体,并且反应产物中不包括其它有毒有污染的反应物。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还原舱107腔体的大小可以与第三腔体1022的大小相同或者不同,但是需要确保第三气体可以直接流经第二还原舱107的腔体,从而使第三气体中的部分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为了确保一氧化氮的浓度在预设的范围之内,可以在第二还原舱107的出口处设置浓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还原舱107的出口处,与控制器106无线通信,用于检测第二还原舱107出口处一氧化氮的输出浓度;控制器107还用于根据输出浓度调节火花塞两端的控制电压。需要说明的是,浓度检测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气体的浓度,可选的,检测一氧化氮气体浓度。可以将浓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还原舱107的出口处,用于检测第二还原舱107出口处的一氧化氮浓度,并可以将检测到的浓度值发送至控制器106,当然也可以是控制器106实时监控获取浓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氮浓度值。控制器106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一氧化氮浓度值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关系调节输出电压,可以理解为控制器106可以根据第二还原管107出口处一氧化氮的输出浓度向电源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电源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火花塞105两端的脉冲电压。当浓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还原管107出口处一氧化氮气体的浓度在预设阈值阀内,则不向电源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若浓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还原管107出口处一氧化氮气体的浓度不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控制器106可以向电源发送调节脉冲电压变大或者变小的控制信号,电源根据该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的脉冲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一氧化氮装置之前用户可以设置一氧化氮气体的浓度范围,并将该浓度范围作为预设阈值。示例性的,当控制器106检测到的一氧化氮浓度低于预设阈值,则向电源发送电压调高的控制信号,从而使火花塞105正负极两端的脉冲电压变大,进而使在第一气体在放电舱101尽可能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最终使第二还原舱107出口处的一氧化氮浓度达到预设阈值。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此基础上,一氧化氮发生装置10还包括出气管108,出气管108与第二还原舱107相连通,用于将经第二还原舱107进行还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输出。其中,出气管包括出气嘴和出气管道。出气嘴的形状可以是锥形圆柱形还可以是梯形等,其具体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出气管道的第一端可以与出气嘴想连通,另一端可以与需要一氧化氮气体的用户或者装置相连通,用于将一氧化氮气体输运至所需要的位置,示例性的,通过出气管道将一氧化氮气体输运至用户。若使用一氧化氮发生装置为患者时,出气管的材料可以选用质地较软、重量较轻的橡胶材料,进一步的,出气管的长度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选的,出气管的长度为1m。需要说明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氧化氮发生装置还需要电源向其进行供电,因此该装置还包括电源109,以及相应的触发开关110,用于启动该一氧化氮发生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一氧化氮装置包括放电舱和与其相连通的第一还原舱,放电舱用于对进入放电舱的第一气体产生第一反应得到第二气体,其中,第二气体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第一还原舱,用于将放电舱所输送的第二气体中的二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氮,得到第三气体;其中,第三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大于第二气体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用户需要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时需要到固定的场所,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采用空气作为原材料制备一氧化氮时成本较低、并且空气经过放电舱及第一还原舱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可以充分反应进而提高了一氧化氮的浓度,以及采用的均是重量较轻的材料提高了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便携性及通用性的技术效果。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