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2158发布日期:2018-12-19 06:1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混凝土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差别较大,而在低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浇筑时容易被冻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质量,同时大多数建筑物对使用的混凝土的强度有很高的要求,而高性能混凝土也代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研制一种高强度、抗冻性好的混凝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强度高,抗冻性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10-375份、粗砂400-490份、细砂185-285份、碎石980-1150份、水125-175份、钢渣30-40份、沸石粉25-40份、石膏18-25份、废旧玻璃粉12-20份、硅粉25-50份、玻化微珠30-5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1-1.75份、硼酸盐0.85-1.2份、亚硝酸钠1.1-1.5份、氯化亚锡0.7-0.95份、蒙脱石粉15-30份、混合纤维1.82-2.35份、引气剂0.02-0.05份、尿素0.8-1.15份、三乙醇胺0.7-1.2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45-360份、粗砂440-460份、细砂240-265份、碎石1040-1100份、水145-160份、钢渣35-37份、沸石粉34-37份、石膏20-22份、废旧玻璃粉15-16份、硅粉38-42份、玻化微珠38-44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3-1.55份、硼酸盐1-1.1份、亚硝酸钠1.3-1.4份、氯化亚锡0.8-0.9份、蒙脱石粉22-24份、混合纤维2.1-2.2份、引气剂0.03-0.04份、尿素0.95-1.05份、三乙醇胺0.9-1.1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55份、粗砂450份、细砂255份、碎石1065份、水155份、钢渣36.5份、沸石粉35.6份、石膏21.2份、废旧玻璃粉15.6份、硅粉40.2份、玻化微珠4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42份、硼酸盐1.05份、亚硝酸钠1.36份、氯化亚锡0.84份、蒙脱石粉23.4份、混合纤维2.15份、引气剂0.03份、尿素0.99份、三乙醇胺0.98份。

优选地,硅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4-96%。

优选地,混合纤维由竹纤维、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按重量比为1.5-2:3-5:2-3.5:1-1.5:1-2组成。

优选地,引气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对异构十六醇预热,通入氮气,然后加入环氧乙烷和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与甲基丙基磺酸钠、松香混合,搅拌,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得到引气剂。

优选地,s1中,异构十六醇与环氧乙烷之间的重量比为20-30:1-2.5。

优选地,s2中,按重量份将20-30份物料a与6-12份甲基丙基磺酸钠、2-3份松香混合,调节体系ph值为4-5,在80-90℃搅拌3-4h,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至20-25%的浓度,得到引气剂。

本发明中通过合理添加并控制硅酸盐水泥、粗砂、细砂、碎石、水、钢渣、沸石粉、石膏、废旧玻璃粉、硅粉、玻化微珠、聚羧酸系减水剂、硼酸盐、亚硝酸钠、氯化亚锡、蒙脱石粉、混合纤维、引气剂、尿素、三乙醇胺的含量,各组分间相容性和分散性好,并且各组分相互配合,使本发明混凝土和易性好,强度高,抗冻性好,使用寿命长。其中,利用粗砂、细砂、碎石、钢渣、沸石粉、石膏、废旧玻璃粉、硅粉、玻化微珠、蒙脱石粉、混合纤维之间强度及粒径的不同,在混凝土材料中实现充分填充,使混凝土密实,有效改善混凝土组织结构,并且作为混凝土骨架,有效提高本发明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且沸石粉、废旧玻璃粉、硅粉、玻化微珠与蒙脱石粉、混合纤维相互配合,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耐温性,减小坍落度,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硼酸盐、亚硝酸钠、氯化亚锡、三乙醇胺与尿素相互配合,有效减缓或阻止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引气剂中,通过将异构十六醇与环氧乙烷进行开环聚合,然后加入甲基丙基磺酸钠进行磺化改性,加入松香进行酯化改性,得到的引气剂兼具松香盐类引气剂与磺酸盐类引气剂的各自优点,加入本发明中,其用量少,性能稳定,效果明显,与其他各组分相容性好,在新拌混凝土中产生一定量的微细圆形封闭气泡,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可泵性,减少拌和物的离析和泌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使毛细管变得细小、曲折、分散,减少渗透通道,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抗冻性和抗渗性,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高强度的持久性。

对本发明提出的高强度抗冻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试验发现:混凝土抗冻融300次时,其动弹性模量为96.5-97.8%,其表现出优良的抗冻融耐久性;28d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51.5-54.8mpa,抗折强度为14.5-18mpa,其表现出优良的强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10份、粗砂400份、细砂185份、碎石980份、水125份、钢渣30份、沸石粉40份、石膏18份、废旧玻璃粉12份、硅粉50份、玻化微珠3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1份、硼酸盐1.2份、亚硝酸钠1.1份、氯化亚锡0.7份、蒙脱石粉15份、混合纤维1.82份、引气剂0.02份、尿素0.8份、三乙醇胺1.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75份、粗砂490份、细砂285份、碎石1150份、水175份、钢渣40份、沸石粉25份、石膏25份、废旧玻璃粉20份、硅粉25份、玻化微珠5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75份、硼酸盐0.85份、亚硝酸钠1.5份、氯化亚锡0.95份、蒙脱石粉30份、混合纤维2.35份、引气剂0.05份、尿素1.15份、三乙醇胺0.7份。

其中,硅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5wt%;

混合纤维由竹纤维、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按重量比为1.5:3:3.5:1:1组成;

引气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对异构十六醇预热,通入氮气,然后加入环氧乙烷和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与甲基丙基磺酸钠、松香混合,搅拌,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得到引气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55份、粗砂450份、细砂225份、碎石1050份、水155份、钢渣35份、沸石粉32份、石膏22份、废旧玻璃粉16份、硅粉35份、玻化微珠4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5份、硼酸盐0.98份、亚硝酸钠1.2份、氯化亚锡0.85份、蒙脱石粉18份、混合纤维2.1份、引气剂0.04份、尿素1份、三乙醇胺0.9份。

其中,硅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6wt%;

混合纤维由竹纤维、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按重量比为1.8:4:2.5:1.2:1.5组成;

引气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对异构十六醇预热,通入氮气,然后加入环氧乙烷和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到物料a;其中,异构十六醇与环氧乙烷之间的重量比为20:1;

s2、按重量份将20份物料a与6份甲基丙基磺酸钠、2份松香混合,调节体系ph值为4,在80℃搅拌4h,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至25%的浓度,得到引气剂。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25份、粗砂410份、细砂200份、碎石1000份、水135份、钢渣32份、沸石粉28份、石膏20份、废旧玻璃粉14份、硅粉32份、玻化微珠3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2份、硼酸盐0.95份、亚硝酸钠1.2份、氯化亚锡0.8份、蒙脱石粉18份、混合纤维2份、引气剂0.03份、尿素0.9份、三乙醇胺1.1份。

其中,硅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7wt%;

混合纤维由竹纤维、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按重量比为2:5:2:1.5:2组成;

引气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对异构十六醇预热,通入氮气,然后加入环氧乙烷和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到物料a;其中,异构十六醇与环氧乙烷之间的重量比为25:2;

s2、按重量份将25份物料a与10份甲基丙基磺酸钠、2.5份松香混合,调节体系ph值为4.5,在85℃搅拌3.4h,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至22%的浓度,得到引气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冻混凝土,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酸盐水泥355份、粗砂450份、细砂255份、碎石1065份、水155份、钢渣36.5份、沸石粉35.6份、石膏21.2份、废旧玻璃粉15.6份、硅粉40.2份、玻化微珠40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42份、硼酸盐1.05份、亚硝酸钠1.36份、氯化亚锡0.84份、蒙脱石粉23.4份、混合纤维2.15份、引气剂0.03份、尿素0.99份、三乙醇胺0.98份。

其中,硅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5.5wt%;

混合纤维由竹纤维、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按重量比为1.6:3.5:3:1.2:1.2组成;

引气剂按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对异构十六醇预热,通入氮气,然后加入环氧乙烷和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到物料a;其中,异构十六醇与环氧乙烷之间的重量比为30:2.5;

s2、按重量份将30份物料a与12份甲基丙基磺酸钠、3份松香混合,调节体系ph值为5,在90℃搅拌3h,然后加入稳定剂,再加水稀释至20%的浓度,得到引气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