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骨料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用透明基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人造石骨料产品在制样和试产阶段都是技术员根据经验去试配骨料的比例,试样往往需要多次试制和调配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骨料比例配方,这样的试产流程周期长,成本高;在面对大骨料产品时样板因厚度的问题将大骨料采用底面摆放的方式,这时样板的骨料比例对生产配方的换算没有实际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用透明基体,以解决现有需要多次试制和调配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骨料比例配方,造成试产流程周期长,成本高等实际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用透明基体,包括以下原料:苏打、水、得力7302胶水、甘油。
优选地,所述苏打的质量为1-5g。
优选地,所述得力7302胶水的体积为1500-3000ml。
优选地,所述甘油的体积为5-10ml。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用透明基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苏打倒入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得力7302胶水、水和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制得透明基体。
优选地,所述苏打倒入水中的水体积为400-800ml。
优选地,所述得力7302胶水、水和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所使用的水体积为1000-2500ml。
优选地,所述成型液a每次滴加3-6ml,分5-10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体的粘度为5000-8000mpa.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用透明基体的应用,应用于人造石骨料模拟,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数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苏打倒入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得力7302胶水、水和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搅拌各骨料与透明基体混合均匀,倒入透明模具中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情况;若骨料分布稀疏,可直接称骨料倒入基体内重新混合均匀;若模拟的骨料过多,需将混着骨料的基体过筛分离出骨料,然后重新调配骨料进行模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不仅可以利用可重复利用的透明基体模拟骨料在岗石内部分布情况,为技术员显示最优的骨料配比,而且也可以增加基体比例来模拟大骨料,制作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料样板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软件分析骨料比例情况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骨料模拟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所述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1-5g苏打倒入400-80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1500-3000ml得力7302胶水、1000-2500ml水和5-10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3-6ml,分5-10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5000-80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搅拌各骨料与透明基体混合均匀,倒入透明模具中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情况;若骨料分布稀疏,可直接称骨料倒入基体内重新混合均匀;若模拟的骨料过多,需将混着骨料的基体过筛分离出骨料,然后重新调配骨料进行模拟。
下面通过更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骨料样板如图1所示,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软件分析骨料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2g苏打倒入50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2000ml得力7302胶水、12000ml水和6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3ml,分10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52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
骨料计算公式如下:
vg=v×a
mg=vg×ρg
v,vg分别为样板的总体积,骨料体积;a为骨料占样板的体积百分比;mg骨料质量;ρg骨料的密度;
各骨料与透明基体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均匀的混合料再倒入320×320×100mm的亚力克模具内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获得骨料模拟情况,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5g苏打倒入80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2500ml得力7302胶水、2500ml水和10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6ml,分5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76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各骨料与透明基体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均匀的混合料再倒入320×320×100mm的亚力克模具内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
实施例3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3g苏打倒入70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3000ml得力7302胶水、2500ml水和10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5ml,分7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80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各骨料与透明基体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均匀的混合料再倒入320×320×100mm的亚力克模具内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
实施例4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1.5g苏打倒入55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2500ml得力7302胶水、2000ml水和7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4ml,分8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65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各骨料与透明基体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均匀的混合料再倒入320×320×100mm的亚力克模具内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
实施例5
一种人造石骨料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样板骨料分布数据分析
数码相机在自然光条件和人工光源处于相同水平下保持相同位置拍摄5张样板的照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样板照片各骨料面积分析,得出样板中各骨料分布占比;
s2、透明基体的制备
4.5g苏打倒入760ml水中搅拌制成成型液a,2800ml得力7302胶水、2200ml水和9ml甘油在容器内搅拌成混合液b,成型液a每次滴加6ml,分9次滴入混合液b内不断搅拌,直至混合液粘度达到6000mpa.s,制得透明基体;
s3、骨料分布模拟骨料
将步骤s1制得的骨料配比混入到步骤s2制得的透明基体,按照image-proplus软件分析得到各骨料分布比例,结合制样要求选择合适种类和粒径的骨料,根据各骨料密度计算其数量,各骨料与透明基体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均匀的混合料再倒入320×320×100mm的亚力克模具内静置,待基体上表面平整,观察骨料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