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G8铸锭炉改造的炉口加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尽快实现平价上网并能大规模应用,上下游各个生产环节(硅料、晶硅、切片、电池、组件、系统)都在不断地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质量。而晶硅环节中,市场首选是利用多晶硅进行铸锭。在国内,目前光伏行业内主要的多晶铸锭设备是G6(6×6=36块方锭),以及G7(7×7=49块方锭)。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现在行业内领军企业以及将目光投向了G8(8×8=64块方锭)。
采用G8,坩埚尺寸变大及铸锭热场改造,增加了投料量,提高了多晶硅锭成品率,而工艺时间却相对增加不多,单台铸锭炉的产能将大幅增加,则相同的产能,需要生产硅锭的数量将更少,或者需要更少的人力成本(非硅不变)。相对于G5和G6,G8硅锭中心区拥有较多的中心小方锭,比例增加,且中心区域距离坩埚侧壁较远,铸锭过程中受坩埚中所含杂质的污染较少,平均硅片质量将提高,而中心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转换效率,则有助于提升整锭的平均效率。
采用G8,硅锭以及放置硅锭的坩埚的重量和体积增加,热场空间的也增加逐渐接近于铸锭炉体腔。G5的坩埚尺寸通常为880*880*420mm,G6的坩埚尺寸通常在1040*1040*540mm,而G8的坩埚尺寸为1380*1380*650mm,现有的G5或者G6的技术和设备而不进行技术改造或者革新的话,则无法完成G8硅锭的制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G8铸锭炉改造的炉口加高装置,能够将现有铸锭炉改造后适用于G8硅锭制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G8铸锭炉改造的炉口加高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俯视投影均与炉口俯视投影重合的顶圈、中圈和底圈,所述顶圈、中圈和底圈为金属材质的一体结构,顶圈和底圈的大小相同,中圈的外径小于顶圈的外径,在顶圈的上表面中央以及底圈的下表面中央分别设有一圈橡胶密封条,在橡胶密封条的内外两侧均设有围边,所述围边与顶圈的上表面或底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密封条嵌设在两条围边之间;
所述顶圈内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沿顶圈内部环绕一圈,所述进水管的第一入口设于顶圈其中一侧外壁,进水管的第一出口设于顶圈靠近第一入口处的底部下表面;
所述底圈内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沿底圈内部环绕一圈,出水管的第二入口设于底圈内进水管第一出口的正下方,出水管的第二出口设于底圈其中一侧外壁;
所述中圈设有连接第一出口和第二入口的连接管。
所述进水管的水流方向与出水管的水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出口位于同一侧。
所述中圈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对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加高装置结构并不复杂,通过加高装置可以轻松实现对现有技术的铸锭炉进行改造,适于G8硅锭的制备。加高装置设有水冷管道,能够实现对加高装置的冷却。中圈两侧的吊耳以便于将加高装置吊起来进行拆装作业。顶圈的上表面和底圈的下表面设置的橡胶密封条可以分别和铸锭炉炉口的上表面以及炉盖的下表面实现密封,保证铸锭炉在制备硅锭时炉内有效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C方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俯视投影均与炉口俯视投影重合的顶圈1、中圈2和底圈3,所述顶圈1、中圈2和底圈3为金属材质的一体结构,顶圈1和底圈3的大小相同,中圈2的外径小于顶圈1的外径。
在顶圈1的上表面中央以及底圈3的下表面中央分别设有一圈橡胶密封条4,结合图2,在橡胶密封条4的内外两侧均设有围边5,所述围边5与顶圈1的上表面或底圈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密封条4嵌设在两条围边5之间。
如图3和图5所示,在顶圈1内部设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沿顶圈1内部环绕一圈,所述进水管6的第一入口7设于顶圈1其中一侧外壁,进水管6的第一出口8设于顶圈1靠近第一入口7处的底部下表面。
如图4和图5所示,底圈3内部设有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沿底圈3内部环绕一圈,出水管9的第二入口10设于底圈3内进水管6第一出口8的正下方,出水管9的第二出口11设于底圈3其中一侧外壁。
如图5所示,所述中圈2设有连接第一出口8和第二入口10的连接管12。
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水管6的水流方向与出水管9的水流方向相反。
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口7和第二出口11位于同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中圈2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对吊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