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892发布日期:2019-03-15 20:2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肥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塔造粒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复合肥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采用高塔造粒技术生产的复合肥料,具有养分均匀、肥效高、水溶性好和适用范围广以及性能优越等特点,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典型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工艺主要包括:(1)挪威塔式喷淋造粒工艺。塔式喷淋造粒工艺是NorsK Hydro公司上世纪60年代末开发,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熔体造粒技术,并且是比较典型的直接以熔融尿液(或与尿素生产线连接)与熔体磷酸一铵、粉状氯化钾为基质的复合肥生产工艺。其将w[(NH2)2CO]为99%的熔融尿液与通过管式反应器制得磷酸一铵熔体,分别用泵打到造粒塔顶部的混合器,又与经过预热的氯化钾细粉一道混合,再经一种底部有刮刀的旋转多孔喷头,以扇形覆盖面喷入塔内,在靠自重下降过程中,被上升的气流冷却固化,于塔底收集得到复合肥。(2)荷兰国营矿业公司的硝基复合肥工艺。用氨与硝酸加压中和生产硝酸铵,在真空蒸发器中将w(NH4NO3)为72%的硝铵溶液浓缩到92%~94%,然后与w(P2O5)为50%的湿法磷酸混合,混合物用氨中和到n(N)/n(P)≈1,再在一个真空蒸发器中浓缩,形成175℃的熔融物,含水量约0.5%,并用泵送到造粒塔顶部的熔融物中间槽,与预热的粉末状氯化钾在特殊混合机中混合,混合物直接加入旋转喷头进行造粒。该工艺要求氯化钾细度小于0.5mm,预热温度140~160℃,混合时间必须很短。(3)上海化工研究院研发的高塔造粒工艺。其将温度135~145℃的熔融尿液与颗粒小于0.5mm加热到100~125℃的其余原料混合,混合温度115~135℃,并保持混合时间小于4min。利用复合盐的低共熔点形成流动性良好的NPK共熔体,再经喷头喷入造粒塔内,在空气中冷却固化成颗粒。

然而,现有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工艺和系统还存在以下缺陷:无论是将所有原料混合后加热熔融,还是先将尿素熔融为尿液,然后再与其他熔融或高温物料混合,都需要使物料熔融,即都需要加热设备或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锅炉煤耗量高,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另外,在较高的温度下还容易产生缩二脲,复合肥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能够避免蒸汽或加热系统以及干燥系统的使用,有效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设备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硫酸脲反应槽、NPK料浆混合槽和高塔;

所述硫酸脲反应槽上设有尿素送入口和硫酸送入口;所述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磷肥送入口和钾肥送入口;

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和/或所述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氨源送入口;

所述高塔内设置有造粒喷头。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NPK料浆混合槽和高塔之间还设置有乳化机。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喷头采用旋转式离心出料方式造粒;

和/或,所述造粒喷头的孔的尺寸为1~6mm。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喷头的孔的尺寸为2~4mm。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喷头为可调差动双速旋转造粒喷头。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硫酸脲与氨源混合器。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输送泵。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与高塔的塔底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冷却机,所述冷却机与高塔的塔底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塔的塔高为30~150m,塔径为6~3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硫酸脲的特性,通过硫酸和尿素的放热反应配制硫酸脲,无需加热设备,避免了蒸汽熔融尿素;进一步,在硫酸脲溶液中通入氨源,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可以用来提高磷肥、钾肥等后续固体原料的料温,避免了对于后续固体原料的加热,无需干燥系统。因而本实用新型为无蒸汽免熔融的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方便操作,大幅降低了燃动力消耗,能源消耗低,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减少缩二脲的产生,产品质量好,稳定性高,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省大量的蒸汽消耗,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设备简单,不需要增设大型、复杂的设备,设备投资低,运行稳定可靠,生成的缩二脲量极低,复合肥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并且,本实用新型更易实现连续化自动操作,具有较高的操作弹性,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对比例1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对比例2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利用造粒机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示意图。

图标:1-硫酸脲反应槽;101-尿素送入口;102-硫酸送入口;2-NPK料浆混合槽;201-磷肥送入口;202-钾肥送入口;203-氨源送入口;3-乳化机;4-高塔;401-造粒喷头;5-鼓风装置;6-冷却机;7-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

将硫酸脲溶液与氨源、磷肥和钾肥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

所述NPK悬浊料浆通过高塔内的造粒喷头喷洒,在塔内完成造粒。

现有的高塔造粒工艺,将原料制成熔融料浆时,有些是将所有原料混合后加热熔融,这样需要加热的温度高,能耗大,易产生有害物质;有些是先将尿素熔融为尿液后,再加入经升温的钾肥、磷肥等,这样料温高,消耗的蒸汽能耗增加,混合搅拌强度大。另外,尿素在熔融和制成混合熔融料浆过程中容易产生缩二脲,生成对农作物生长有害的杂质;由于混合熔融料浆温度较高,尿素与磷铵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聚磷酸铵,导致料浆粘度急剧上升,泡沫增多,料浆粘度大,粘度不易控制,不但无法早管道中顺利流动,更容易堵塞喷头,生产的复合肥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工艺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蒸汽、免熔融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利用硫酸脲的特性,通过硫酸和尿素的放热反应配制硫酸脲,无需加热设备,也不需要形成硫酸脲晶体,避免了蒸汽熔融尿素;进一步,在硫酸脲溶液中通入氨源,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可以用来提高磷肥、钾肥等后续固体原料的料温,避免了对于后续固体原料的加热。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物料为无水全液体,成粒率极高,无需干燥工序。因而本实用新型的高塔造粒方法为无蒸汽免熔融的方法,且无需干燥工序,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施,方便操作,大幅降低了燃动力消耗,能源消耗低,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减少缩二脲的产生,产品质量好,稳定性高,利于推广应用。

同时,采用高塔造粒技术生产的尿基复合肥料,具有养分均匀、水溶性好,质量稳定,适用范围广,肥料溶解释放适中,肥料利用率高,性能远优于其他品种化肥等优点,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之前,还包括乳化的步骤,经过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再进入高塔内,通过高塔内的造粒喷头喷洒。

通过将NPK悬浊料浆乳化,可以增强料浆的流动性,同时可以防止造粒喷头堵塞。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0.5~4.0,优选为1:2.5~3.8,进一步优选为1:3.0~3.6;典型但非限制的,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例如可以为1:0.5、1:0.8、1:1、1:1.5、1:2、1:2.5、1:2.8、1:3、1:3.2、1:3.4、1:3.5、1:3.6、1:3.8或1:4;

和/或,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为98~118℃,优选为100~115℃;典型但非限制的,反应温度例如可以为98℃、100℃、102℃、105℃、108℃、110℃、112℃、115℃、116℃或118℃;

本实用新型的硫酸优选采用浓硫酸。

本实用新型利用硫酸脲特性,将硫酸与尿素按一定摩尔比进行混合,形成硫酸脲,可以避免蒸汽熔融尿素,且不需要形成硫酸脲晶体。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配方的需要确定硫酸与尿素的比例,其摩尔比优选控制在1:0.5~3.6,最有选控制在1:3.6。其中硫酸主要充当填料,用来调整、控制复合肥养分同时为后期混入磷酸一铵及硫酸钾等原料提供反应热。另外,不同的硫酸和尿素的摩尔比也会反应生成不同结构及特性的产物,当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6时,形成的产物十分稳定,具有较低的结晶温度,同时生成硫酸脲的反应更容易控制。

硫酸与尿素按所需摩尔比同时加入硫酸脲反应槽,其反应温度优选控制在100~115℃,此环节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不需要形成硫酸脲晶体,混合后经计量按配比直接加入NPK料浆混合槽即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氨源包括但不限于气氨、液氨和氨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气氨;

和/或,所述磷肥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铵和/或磷酸一铵;

和/或,所述钾肥包括但不限于氯化钾和/或硫酸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氨源、磷肥、钾肥等原料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原料即可;另外,根据配方的需要,在该混合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其他的原料如填料等。

优选地,所述氨源优选采用的是合成氨,所述磷肥优选采用的是磷酸一铵,所述钾肥优选采用的是硫酸钾。上述原料来源广,市场供应量大,产品稳定性好,可有效降低成本。

在硫酸脲溶液中通入合成氨,用来中和硫酸脲中的硫酸,形成熔融的尿素、硫铵熔融液。并且硫酸与合成氨反应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可用来提高磷酸一铵、硫酸钾等后续固体原料的料温,避免磷酸一铵、硫酸钾等原料的加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硫酸脲溶液与氨源、磷肥和钾肥的混合温度为102~118℃,优选为105~115℃;典型但非限制的,混合温度例如可以为102℃、105℃、106℃、108℃、110℃、112℃、115℃、116℃或118℃;

和/或,NPK悬浊料浆的pH值为≤7,优选为5~7;典型但非限制的,料浆的pH值例如可以为4.5、5、5.5、6、6.5或7。

可选地,氨源可以在NPK料浆混合槽中通入,也可以在硫酸脲反应槽与NPK料浆混合槽之间通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硫酸脲溶液、氨源、磷肥、钾肥等原料的添加比例不做特殊限制,其可以根据厂家或使用者对于不同肥料品种的需求,进行适宜的调配。

根据需要,不同摩尔比的硫酸脲料浆与合成氨、磷酸一铵、硫酸钾等原料,根据配方的不同确定各自的加入比例,在该混合过程中控制混合或反应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至关重要,其温度优选控制在105~115℃之间。该过程的反应热主要来自硫酸脲中的硫酸与合成氨生成硫酸铵放热,少部分放热来自于磷酸一铵与合成氨生成磷酸一氢铵的反应。反应热将磷酸一铵、硫酸钾等固体物料由常温提升至105~115℃。因而不需要将磷酸一铵及硫酸钾等固体物料形成熔融的NPK溶液,而是形成均态(均匀状态)的悬浊液。其NPK悬浊料浆的pH值优选在5~7之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造粒喷头采用旋转式离心出料方式造粒;

和/或,造粒喷头的孔的尺寸为1~5mm,优选为2~4mm;

和/或,得到的复合肥料的颗粒的粒度为2~4mm。

优选地,造粒喷头为可调差动双速旋转造粒喷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NPK悬浊料浆自造粒喷头喷洒后,自由下落与塔内上升气流实现自然换热,固化成颗粒状,温度冷却至塔下颗粒物料<65℃,出高塔;

和/或,出高塔后的物料进入冷却机中冷却,冷却至物料温度<40℃,得到复合肥料。优选地,所述冷却机优选为转鼓冷却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物料冷却的温度没有特殊限制,按照本领域中常用的操作方式和条件进行操作即可。一般而言,料浆自喷头喷洒后,自由下落与从塔底鼓入的自然风实现自然换热,温度冷却至40~65℃,固化成颗粒状,然后出高塔,进入冷却机中进一步冷却至小于40℃或至常温即可。

优选地,制备过程中不向系统内引入水分来粘合造粒;本实用新型的料浆流动性好,成粒率极高,无需干燥工序。

优选地,高塔的塔高为30~150m,塔径为6~30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高塔、喷头等的具体结构尺寸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上述结构、尺寸的喷头和高塔,还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喷头和高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NPK悬浊料浆经乳化后,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2~4mm的小孔,形成2~4mm的小液滴,小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结晶凝固成圆润的固体小颗粒。后续的工艺可以与现有的高塔工艺相同,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优选为1:3.4~3.6;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优选为100~115℃;

(b)将硫酸脲溶液与氨源、磷肥和钾肥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混合温度优选为105~115℃;NPK悬浊料浆的pH值优选为5~7;

(c)利用乳化剂将NPK悬浊料浆进行乳化;

(d)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内的造粒喷头,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2~4mm的小孔,形成2~4mm的小液滴,小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结晶固化成粒度为2~4mm的固体复合肥料。

出高塔后的物料进入冷却机中进一步冷却,然后包装,即可得到成品。

第二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硫酸脲反应槽、NPK料浆混合槽和高塔;

所述硫酸脲反应槽上设有尿素送入口和硫酸送入口;所述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磷肥送入口和钾肥送入口;

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和/或所述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氨源送入口;

所述高塔内设置有造粒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可以用来实现上述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因而至少与上述方法具有相同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实现所述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的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的蒸汽消耗,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设备简单,不需要增设大型、复杂的设备,设备投资低,运行稳定可靠,生成的缩二脲量极低,复合肥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并且,本实用新型更易实现连续化自动操作,具有较高的操作弹性,容易控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PK料浆混合槽和高塔之间还设置有乳化机。所述的乳化剂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现有设备。

优选地,所述造粒喷头采用旋转式离心出料方式造粒;造粒喷头的孔的尺寸优选为2~4mm;造粒喷头优选为可调差动双速旋转造粒喷头。

优选地,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硫酸脲与氨源混合器;和/或,所述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输送泵。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氨源可以在NPK料浆混合槽上通入,也可以在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之间通入,在二者的连接管线上设置硫酸脲与氨源混合器,在向该混合器中通入氨源,然后再将反应物引入NPK料浆混合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鼓风装置和冷却机,所述鼓风装置和冷却机分别与高塔的塔底相连。所述的鼓风装置和冷却机均可采用现有的设备。

第三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采用以上所述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肥料。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比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硫酸脲反应槽、NPK料浆混合槽、乳化机和高塔;

在硫酸脲反应槽上设有尿素送入口和硫酸送入口;在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磷肥送入口和钾肥送入口;

在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和/或NPK料浆混合槽上设置有氨源送入口;

在高塔内设置有造粒喷头;造粒喷头采用旋转式离心出料方式造粒;

在硫酸脲反应槽和NPK料浆混合槽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输送泵;

高塔的塔底分别与鼓风装置和冷却机相连。

实施例2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6;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为115℃;

(b)将硫酸脲溶液与合成氨、磷酸一铵和硫酸钾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混合温度为105℃;NPK悬浊料浆的pH值5~5.5;

(c)利用乳化剂将NPK悬浊料浆进行乳化;

(d)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内的造粒喷头,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2~4mm的小孔,形成2~4mm的小液滴,小液滴自由下落与塔内上升气流实现自然换热,固化成2~4mm的颗粒状的高塔尿基复合肥料。

肥料产品分析结果: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肥料,含N为15%,P2O5为15%,K2O为15%,肥料水份为0.4%,缩二脲含量为<0.5%,强度为45N,成粒率为90%。

实施例3

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8;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为117℃;

(b)将硫酸脲溶液与合成氨、磷酸一铵和硫酸钾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混合温度为115℃;NPK悬浊料浆的pH值为5.5~6.5;

(c)利用乳化剂将NPK悬浊料浆进行乳化;

(d)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内的造粒喷头,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1~4mm的小孔,形成1~4mm的小液滴,小液滴自由下落与塔内上升气流实现自然换热,固化成1~4mm的颗粒状的高塔尿基复合肥料。

肥料产品分析结果: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肥料,含N为30%,P2O5为10%,K2O为10%,肥料水份为0.5%,缩二脲含量为0.6%,强度为45N,成粒率为92%。

实施例4

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0;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为110℃;

(b)将硫酸脲溶液与气氨、磷酸铵和氯化钾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混合温度为110℃;NPK悬浊料浆的pH值为6~7;

(c)利用乳化剂将NPK悬浊料浆进行乳化;

(d)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内的造粒喷头,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2~4mm的小孔,形成2~4mm的小液滴,小液滴自由下落与塔内上升气流实现自然换热,固化成2~4mm的颗粒状的高塔尿基复合肥料。

肥料产品分析结果: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肥料,含N为20%,P2O5为5%,K2O为25%,肥料水份为0.5%,缩二脲含量为0.4%,强度为40N,成粒率为91%。

实施例5

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硫酸和尿素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溶液;硫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2.0;硫酸与尿素的反应温度为100℃;

(b)将硫酸脲溶液与气氨、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形成均态的NPK悬浊料浆;混合温度为102℃;NPK悬浊料浆的pH值为6~7;

(c)利用乳化剂将NPK悬浊料浆进行乳化;

(d)乳化后的NPK悬浊料浆进入高塔内的造粒喷头,通过造粒喷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料浆通过1~5mm的小孔,形成1~5mm的小液滴,小液滴自由下落与塔内上升气流实现自然换热,固化成1~5mm的颗粒状的高塔尿基复合肥料。

肥料产品分析结果: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肥料,含N为10%,P2O5为20%,K2O为15%,肥料水份为0.4%,缩二脲含量为0.42%,强度为42N,成粒率为91%。

上述实施例中,复合肥料各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按照国家复合混肥质量标准GB15063-2001。复混肥料中缩二脲的检测采用原子吸收法。

对比例1

图3显示了对比例1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尿素加热熔融,形成尿素熔融液,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

然后再将预加热的磷肥、钾肥等原料与尿素熔融液混合,期间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

再通过高塔喷头造粒、冷却、包装,制得复合肥料。

由此可见,现有的高塔造粒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锅炉煤耗量高,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并且这种方法生产的产品中缩二脲含量为0.8%~1%,复合肥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烧坏作物种子和根。

对比例2

图4显示了对比例2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利用造粒机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种利用造粒机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硫酸和尿素经配比后投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硫酸脲;

用洗涤液将硫酸脲溶液配制成含水量约为15%~50%的硫酸脲溶液;

硫酸脲溶液与合成氨和可选的蒸汽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然后进入造粒机,同时,将含磷、钾的肥料经配比、混合和破碎后送入造粒机,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

从造粒机排出的物料经过干燥、冷却和筛分后,得到复合肥料产品。

现有的这种利用造粒机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其造粒是通过造粒机的旋转,使磷肥、钾肥等粉状物料与硫酸脲、合成氨和洗涤液的混合物料混合后滚动成粒,成粒率低;(2)必须加入洗涤液保持反应器内的料浆的流动性,反应效率极低,造粒机内必须氨化,洗涤液系统负荷大,甚至会出现水不平衡;(3)由于必须加入洗涤液,产品水含量高,需要增加干燥系统。另外,传统的造粒方法生产的复合肥,由于造粒过程中属于简单的物理粘合,结构比较松散,肥料溶解释放较快,肥效分解流失快,肥料利用率较低,能耗消耗也比较大。

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塔造粒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不仅无蒸汽、免熔融,无需干燥工序,可以缓解造粒物料的水分含量高、干燥系统负荷高、干燥所需热量多、烘干用煤量高的问题;还可以缓解造粒过程中需要大量蒸汽、锅炉煤耗量高的问题;还可以缓解出造粒机物料成粒率低,系统返料多、设备负荷大、耗电量高的问题;还可以缓解产品中缩二脲含量较高,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