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0140发布日期:2019-05-31 22:2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窑炉加料系统用设备,特别涉及通过料罐把玻璃原料输送到窑头料仓所使用的装置,具体为一种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窑炉的加料系统,一般采用螺旋投料机的投料方式,采用这种方式都会在玻璃窑炉前部安装一个窑头料仓。一般会通过吊装设备将盛装玻璃原料的料罐吊到窑头料仓的上部,然后将玻璃原料倒入到窑头料仓里面。

传统的料罐加料设备和方法,如图6所示,先把料罐置于窑头料仓顶部,然后打开料罐的盖子,把内部的吊环暴露,再使用吊钩把内部的提拉杆提起,底部的密封盖相应抬起,密封盖与料罐内部接触处形成环形开口,玻璃原料落入到窑头仓料内,完成加料过程。

该加料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要操作提拉杆,必须打开料罐顶部的盖子,增加一个操作动作,同时还会造成玻璃原料的污染;2)料罐底座和窑头料仓顶部的对接要完全吻合,放置后不稳当,还会造成粉料的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该装置不需要打开料罐,可以实现料罐和窑头料仓的密封对接和自动卸料过程,密封良好,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包括料罐和卸料缓冲机构;

料罐包括罐体,及设置在罐体内的导向套和密封盖;罐体的出料端为向内收敛的锥形开口,锥形开口外套设有料罐底板,料罐底板远离出料端的一侧与罐体固定连接;导向套同轴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内壁上,导向套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固定连接密封盖,密封盖与锥形开口密封接触;

卸料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桶体、顶杆、上顶板、下底板和弹簧;支撑桶体内同轴设置顶杆,顶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桶体的内壁上;支撑桶体上端固定连接下底板,下底板上表面固定设置至少3个弹簧,弹簧的上端放置上顶板;上顶板和下底板中间均设有下料孔,锥形开口能够伸入上顶板上的下料孔内,上顶板和下底板的下料孔之间通过密封软连接密封连接。

优选的,密封盖中部设有圆锥形凹陷,圆锥形凹陷深度为H,50mm<H<80mm,圆锥形凹陷的圆弧直径为D1,150mm<D1<200mm;顶杆顶部为圆球形。

优选的,还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底板、弹簧和上顶板的螺杆,螺杆下端通过螺纹与下底板固定连接,螺杆上端与上顶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弹簧在下底板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的,下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下端与下底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上顶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圈。

优选的,顶杆下端通过十字形状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桶体内壁上。

优选的,在料罐未置于卸料缓冲机构上的自由状态下,顶杆最高点距离上顶板的距离为L,50mm<L<80mm。

优选的,还包括钢结构平台,钢结构平台中间设有下料孔,钢结构平台上表面与支撑桶体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料罐置于卸料缓冲机构上时,料罐底板与上顶部贴合,料罐的锥形开口伸入上顶部的下料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料罐向下移动,带动上顶板一起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当密封盖下降至顶杆的顶端位置时,顶杆将密封盖托住,密封盖不再向下移动,罐体继续向下移动,罐体与密封盖之间出现环形缝隙,玻璃原料开始下料;玻璃原料卸载完成后,罐体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密封盖与罐体上的锥形开口接触,密封盖重新归位,罐体带动密封盖一起向上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料装置,设计了卸料缓冲机构,该卸料缓冲机构设置弹簧和顶杆,料罐置于卸料缓冲机构上时,在料罐重力的作用下,弹簧被压缩,料罐和上顶板一起向下移动,密封盖下降至顶杆位置时,密封盖被顶杆托住不再向下移动,而罐体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罐体的锥形开口和密封盖之间就会出现环形缝隙,玻璃原料从环形缝隙中流出,开始下料;玻璃原料卸载完成后,罐体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当密封盖与罐体上的锥形开口重新接触时,密封盖重新归位,罐体带动密封盖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完成整个下料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顶杆将密封盖与罐体分开,因而不需要将罐体顶端打开,节省操作步骤,操作方便,而且罐体顶端密封良好,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并且罐体的出料端为向内收敛的锥形开口,下料时,锥形开口伸入卸料缓冲机构下料孔内部,因而更进一步的避免了外界污染物进入玻璃原料中。

进一步的,密封盖中部设置成圆锥形凹陷结构,顶杆顶部设置成圆球形结构,当顶杆托住密封盖时更加稳固,不易滑动。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限位螺杆,为料罐下降提供一个位置下限,避免料罐下降幅度过大,而造成弹簧损坏。

进一步的,在上顶板上表面设置橡胶垫圈,料罐置于卸料缓冲机构上时,料罐底板与橡胶垫圈贴合形成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卸料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料罐10,导向套11,导向杆12,密封盖13,料罐底板14,罐体15,卸料缓冲机构20,上顶板21,顶杆22,弹簧23,限位螺杆24,密封软连接25,下底板26,支撑桶体27,窑头料仓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窑头料仓加料过程中,所产生的原材料二次污染,和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套可免打开料罐并具有密封作用的加料装置。

参见图1和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包括内部带密封盖13的料罐10、具有的缓冲密封作用的卸料缓冲机构20。

参见图2,料罐10包括罐体15,及设置在罐体15内的导向套11、导向杆12和密封盖13;罐体15的出料端为向内收敛的锥形开口,锥形开口外套设有料罐底板14,料罐底板14远离出料端的一侧与罐体15固定连接,料罐底板14与锥形开口的开口处有一定距离;导向套11同轴设置在罐体15内,并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罐体15内壁上,导向套11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可以在导向套11内上下移动;密封盖13为锥体形状的全密封结构,密封盖13的锥体尖端通过螺母连接在导向杆12的底部末端,密封盖13的锥体底面外缘与锥形开口的内壁接触,使罐体15内部形成密封空间。

参见图3,密封盖13的锥体底面中部设有圆锥形凹陷,圆锥形凹陷深度为H,50mm<H<80mm,圆锥形凹陷的圆弧直径为D1,150mm<D1<200mm。

参见图4,卸料缓冲机构20具有独立的固定支撑钢结构平台,不与窑头料仓30刚性连接。钢结构平台上固定设有支撑桶体27,支撑桶体27内同轴设置有顶杆22,顶杆22顶部为圆球形结构,顶杆22下端通过十字支撑架焊接在支撑桶体27的内壁上。支撑桶体27上端固定连接下底板26,下底板26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至少3个弹簧23,优选设置6个弹簧23,弹簧23的上端放置上顶板21,上顶板2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圈。弹簧23通过螺杆支撑定位,螺杆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底板26、弹簧23和上顶板21,螺杆下端通过螺纹与下底板26固定连接,上端与上顶板21滑动连接。下底板26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24,优选设置6个限位螺杆24,限位螺杆24下端与下底板26螺纹连接。上顶板21、下底板26和钢结构平台中间均设有下料孔,上顶板21上的下料孔允许罐体15上的锥形开口伸入一定距离,上顶板21和下底板26的下料孔之间通过密封软连接25密封连接。在料罐10未置于卸料缓冲机构20上的自由状态下,顶杆22最高点距离上顶板21的距离为L,50mm<L<80mm。

所述玻璃窑炉用料仓加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将卸料缓冲机构20置于窑头料仓30顶部,然后将料罐10的锥形开口朝下,置于卸料缓冲机构20上,料罐底板14与上顶部21的橡胶垫圈贴合形成密封,料罐10的锥形开口伸入上顶部21的下料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料罐10带动上顶板21一起向下移动,弹簧23被压缩,当密封盖13下降至顶杆22的顶端位置时,顶杆22的圆球形顶部与密封盖13的圆锥形凹陷位置处接触,顶杆22将密封盖13托住,密封盖13不再向下移动,而罐体15继续向下移动,罐体15与密封盖13之间出现环形缝隙,玻璃原料开始下料至窑头料仓30中,上顶板21最大下降位置到限位螺杆24位置;玻璃原料卸载完成后,料罐10重量减轻,罐体15在弹簧23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密封盖13与罐体15上的锥形开口接触,密封盖13重新归位,罐体15带动密封盖13一起向上移动,从而完成整个投料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顶杆22将密封盖13与罐体15分开,因而不需要将罐体15顶端打开,节省操作步骤,操作方便,而且罐体15顶端密封良好,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并且罐体15的出料端为向内收敛的锥形开口,下料时,锥形开口伸入上顶板21下料孔内部,因而更进一步的避免了外界污染物进入玻璃原料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