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782发布日期:2019-07-03 03:1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工业的迅速发展,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污泥在堆放过程中容易腐烂,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不妥善处理,任意排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污染源,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工厂及周边的环境,因此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目前,常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造粒、干燥、筛分、包装等工序来将污泥制作成有机肥,从而来实现对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而常见的污泥脱水、造粒、干燥和筛分设备是分开的独立设备,设备复杂,需要对原料进行运转,不能进行连续生产,处理效率低,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浪费时间,而且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复混肥成品率低、颗粒不均匀、不圆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泥有机颗粒肥不能连续生产、处理效率低和浪费时间以及复混肥成品率低、颗粒不均匀、不圆整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对污泥进行脱水的脱水装置、对污泥进行造粒的造粒装置和设置在机架中间的固定管;

其中,所述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槽、设置在脱水槽下方的阴极板和与阴极板的板面相对应并设置在脱水槽上方的阳极板,所述阳极板上设置有驱动其下压的第一气缸,所述阴极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管上,所述脱水槽的下方设有集水槽,

所述造粒装置包括造粒槽、与造粒槽槽底相对应并设置在造粒槽上方的压块、设置在造粒槽下方的往复摆动的刀片和设置在刀片下方的旋转成型机构,所述压块上设置有驱动其下压的第二气缸,所述旋转成型机构包括下料槽和与下料槽出口端连接的螺旋管道,所述下料槽和螺旋管道具有双层外壁形成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热丝;

所述脱水槽和造粒槽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轴套的两侧,所述轴套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所述脱水槽和造粒槽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所述脱水槽与造粒槽的槽底均设有小孔,所述阴极板上设置有过水孔且上板面设置有滤水网;所述脱水槽与造粒槽对称布置在所述固定管两侧。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道出口处的下方设置有旋转电动筛。

优选的,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出口位于所述脱水槽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机架顶端。

优选的,所述刀片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摆动电机或摆动气缸。

优选的,所述脱水槽和造粒槽形状、大小相同,其槽底为半圆形,所述阴极板、阳极板和压块与所述脱水槽槽底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刀片的半径与所述造粒槽槽底的半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道的两侧设有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造粒槽下方设置旋转成型机构和在其双层外壁形成的空腔中设置电热丝,能够很好的对污泥颗粒进行干燥,而且将螺旋管道设置成螺旋的形状,使污泥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内壁对污泥颗粒的撞击,使污泥颗粒呈球形,颗粒圆整均匀,并通过设置在螺旋管道出口处的旋转电动筛,能有效的将细小的污泥颗粒筛除。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脱水槽和造粒槽交替使用,在污泥造粒的过程中,脱水槽对污泥脱水,有效的节约了时间,而且将污泥脱水、造粒、干燥和筛分一体化,实现了污泥有机肥的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脱水槽和造粒槽连接俯视图;

图中:机架1,固定管2,脱水槽3,阴极板4,阳极板5,第一气缸6,集水槽7,造粒槽8,压块9,刀片10,第二气缸11,下料槽12,螺旋管道13,轴套14,旋转电动筛15,进料斗16,支撑架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对污泥进行脱水的脱水装置、对污泥进行造粒的造粒装置和设置在机架1中间的固定管2,固定管2用于支撑脱水装置和造粒装置;

其中,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槽3、设置在脱水槽3下方的阴极板4和与阴极板4的板面相对并设置在脱水槽3上方的阳极板5,阳极板5上设置有驱动其下压的第一气缸6,阴极板4和阳极板5上下对应、形状大小相同,阴极板4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固定管2上,脱水槽3的下方设有集水槽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水装置采用的是电渗透原理进行脱水,可在集水槽7的下方设一储水池,或在集水槽7的底部设一出水管,将脱离的水分排出;在机架1一侧设置有进料斗16,进料斗16的出口位于脱水槽3的上方。

造粒装置包括造粒槽8、与造粒槽8槽底相对应并设置在造粒槽8上方的压块9、设置在造粒槽8下方的刀片10和设置在刀片10下方的旋转成型机构,压块9上设置有驱动其下压的第二气缸11,刀片1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可为步进电机、摆动电机或摆动气缸,驱动刀片10做角度为180°的往复摆动,驱动件设置在固定管2内;旋转成型机构包括下料槽12和与下料槽12出口端连接的螺旋管道13,下料槽12和螺旋管道13具有双层外壁形成的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热丝,电热丝对下料槽12和螺旋管道13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对切下的污泥颗粒进行干燥,而且,污泥颗粒在通过螺旋管道13的过程中,由于污泥颗粒在螺旋管道13的内壁上撞击而使污泥颗粒呈圆形。

脱水槽3和造粒槽8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在轴套14的两侧,轴套14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脱水槽3和造粒槽8旋转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设置在固定管2的内部,脱水槽3与造粒槽8的槽底均设有小孔,阴极板4上设置有过水孔且上板面设置有滤水网;脱水槽3与造粒槽8对称布置在固定管2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当污泥脱水完成后,步进电机带动轴套14旋转180°,使脱水槽3和造粒槽8互换位置,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另外,滤水网的网孔小于阴极板4上的过水孔,滤水网的网孔小于脱水槽3与造粒槽8的槽底的小孔,避免在脱水过程中污泥通过阴极板4上的过水孔漏出。

进一步的,螺旋管道13出口处的下方设置有旋转电动筛15,可进一步的对污泥颗粒进行造型和筛分,使污泥颗粒更圆整,还能将细小的污泥颗粒筛分出来,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11固定在机架1顶端。

进一步的,脱水槽3和造粒槽8形状、大小相同,其槽底为半圆形,阴极板4、阳极板5和压块9与脱水槽3槽底的形状、大小相同,刀片10的半径与造粒槽8槽底的半径相同,刀片10与造粒槽8槽底的下表面距离为1-2mm,有效的控制了污泥颗粒的大小,避免了距离太大,挤出的污泥条断裂而自然下落使污泥颗粒太大和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的,螺旋管道13的两侧设有用于支撑螺旋管道13的支撑架17。

本实用新型污泥有机颗粒肥连续生产系统,在使用时,先将污泥自然干化一周,此时污泥的含水率在75-82%之间,然后将污泥由进料斗16排入脱水槽3内,同时,对旋转成型机构进行预热,并启动第一气缸6带动阳极板5下压,使阳极板5和阴极板4带电,采用电渗透原理对污泥进行脱水,脱水后使污泥的含水率为40-60%,脱水完成后,启动与轴套14连接的步进电机,使其带动脱水槽3和造粒槽8旋转180°,将盛有污泥的脱水槽3位于刀片10的上方,此时,向旋转到阳极板5下方的造粒槽8加入污泥,进行脱水工作;并同时启动第二气缸11带动压块9对污泥压紧,使污泥从槽底的小孔中挤出,启动与刀片10连接的驱动件,带动刀片10往复摆动,将挤出的污泥切成颗粒状,污泥颗粒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撞击螺旋管道13的内壁而使污泥颗粒呈球状。当污泥造粒完成后,继续将脱水槽3和造粒槽8旋转180°,并重复上述脱水和造粒的操作。最后,污泥从螺旋管道13的出口下落至旋转电动筛15中,对污泥颗粒进行进一步的造型和筛分,使污泥颗粒更圆整,还能将细小的污泥颗粒筛分出来,提高处理效率,实现了污泥脱水、造粒、干燥和筛分一体化,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使污泥有机颗粒肥成品率高、颗粒圆整均匀,能够连续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