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管及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382发布日期:2019-11-25 22:23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管及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及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包装水、医药、食品制品用水、表面杀菌、管线内杀菌,游泳池、冷却水塔、养殖循环水净化、专业空气净化、或是氧化难生物、分解有机物、废气氧化处理、化妆品级高岭土漂白、纸浆漂白、清洗衣服等领域。因此,如此高频率的使用,如何制备臭氧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领域。按臭氧的产生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高压放电式,二是紫外线照射式,三是电解式。综合考虑,现今的设备和特定的某些场合主要使用高压放电式,但是高压放电式生成臭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会影响臭氧的生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及臭氧发生管,其能解决生成臭氧时产生大量的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外电极、介电质,所述外电极套于所述内电极上,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间隙,所述外电极为铝合金散热电极;所述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套于所述外电极,所述散热管包括管体和若干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竖直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长度。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匀周向分布于所述管体的外壁,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设有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末端弯折有端部,所述端部支撑所述臭氧发生管。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来安装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管。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沿轴向对称分为两个半体,两个半体上下对接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体之间设有封头。

进一步地,所述外电极及内电极的两端分别套有堵头,所述堵头上设有进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外电极、内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间隙密封的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包括两个第一堵头、两个第二堵头、两个第三堵头,两个所述第一堵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外电极及内电极的两端,所述第二堵头的一端与第一堵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堵头的另一端与第三堵头螺纹连接。

一种臭氧发生器,其包括以上所述的臭氧发生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电极外套设散热管,散热管设有两种散热片,两种散热片的长度差异可以更好起到散热作用,且第一散热片还可以起到固定连接作用;此外,外电极为铝合金散热电极亦能起到降低发热量的作用,能很好地提高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管一较佳实施例的拆解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管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10、内电极;20、外电极;30、介电质;40、散热管;41、第一散热片;42、第二散热片;43、封头;51、第一堵头;52、第二堵头;53、第三堵头;61、第一胶圈;62、第二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一种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10、外电极20、介电质30、散热管40、堵头,外电极20套于内电极10上,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间隙,内电极10为不锈钢,外电极20为铝合金散热电极,外电极20与内电极10之间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间隙。介电质30为含量99.7%以上的二氧化硅石英管。

散热管40套于外电极20,散热管40包括管体和若干散热片,若干散热片竖直设置于管体的外壁上且散热片沿管体的轴向延伸,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41和第二散热片42,第一散热片41的长度大于第二散热片42的长度,这样更好的将热量散出。若干第一散热片41均匀周向分布于管体的外壁,两个第一散热片41之间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41有四个,第一散热片41的末端弯折有端部,端部支撑臭氧发生管。端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来安装固定臭氧发生管。每两个第一散热片41之间设有二至三个第二散热片42。

优选地,散热管40沿轴向对称分为两个半体,两个半体上下对接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为一体。优选地,两个半体之间设有封头43,实现密封。

堵头安装在外电极20及内电极10的两端,堵头上设有进出气口。优选地,堵头包括两个第一堵头51、两个第二堵头52、两个第三堵头53,两个第一堵头51分别安装在外电极20及内电极10的两端,第二堵头52的一端与第一堵头51螺纹连接,第二堵头52的另一端与第三堵头53螺纹连接。优选地,第一堵头51与与外电极20、内电极10之间设有用于将间隙密封的胶圈,在本实施例中胶圈包括第一胶圈61、第二胶圈62,第一胶圈61套于外电极20,第二胶圈62安装在第一堵头51内,然后将第一堵头51固定套于外电极20及内电极10的外围。堵头上设有进出气口,进出气口与臭氧流通的间隙连通,含氧气体从进出气口流入外电极20与内电极10之间的臭氧流通间隙中并在其中电场的作用下聚合成臭氧,最后臭氧从另一进出气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其包括以上的臭氧发生管。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安装好内电极10、外电极20、介电质30后将散热管40的两个半体套设于外电极20外围,将封头43安装在二者缝隙间,通过螺丝将两个半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将装配好的堵头安装在外电极20及内电极10的外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