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锡槽在浮法玻璃的成形中起到关键作用,由于石墨和玻璃互不浸润的特点,在锡液上平面附近,在锡槽入口高温段至收缩段的侧壁砖位置安装有石墨内衬,可以有效防止熔融玻璃液粘结在侧壁砖上。但由于石墨内衬容易高温氧化,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发生侵蚀,因此在高温连续生产中能够对石墨内衬进行更换就很有必要。
现有技术中,石墨内衬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压杆式,一种是嵌入式。压杆式的安装方式可以不损坏侧壁砖直接更换石墨内衬,但压杆安装需要与侧板焊接在一起,焊接工艺要求高,在高温连续生产时更换石墨内衬,需要先将压杆与侧板的焊缝割掉,石墨内衬更换就位后还需要重新焊接,不仅容易对锡槽内造成污染,还很容易导致侧板变形、压杆变形等。嵌入式的安装方式是利用侧壁砖和底砖共同作用将石墨内衬卡在边部,安装比较简单,但存在更换困难的问题,在不更换底砖的情况下更换石墨内衬,需要对底砖进行切割才能实现石墨内衬的更换,在不冷修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能够在高温连续生产中对石墨内衬进行更换,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包括:侧壁砖,设于锡槽的底砖的侧面,侧壁砖靠近底砖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下底面低于底砖的上表面,安装槽包括沿锡槽的长度方向相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二槽段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一槽段的最小宽度;第一石墨内衬,可上下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槽段内;压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槽段的上方并限制第一石墨内衬向上运动;以及第二石墨内衬,可沿锡槽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地设于第二槽段内,第二槽段设有缺口部,第二石墨内衬设有卡接部,缺口部与卡接部卡接配合并限制第二石墨内衬向上运动。
优选地,侧壁砖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压板包括安装部和压制部,安装部嵌设于开槽中,压制部的下表面与第一石墨内衬的上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压制部向上延伸有凸台。
优选地,安装部的上表面与侧壁砖的上表面相平齐。
优选地,还包括边封,边封设于侧壁砖的上方,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壁砖的上表面均与边封的下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第一石墨内衬与第一槽段间隙配合。
优选地,第二石墨内衬与第二槽段间隙配合。
优选地,第一槽段沿高度方向等宽。
优选地,第二石墨内衬的断面形状呈l形,包括垂直相连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与缺口部卡接配合。
优选地,第一槽段的高度与第二槽段的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的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安装时,可以通过先将第二石墨内衬放入安装槽的第一槽段内并沿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二槽段内,由侧壁砖和底砖的作用、卡接部与缺口部的配合将第二石墨内衬固定在第二槽段内,然后将第一石墨内衬放入第一槽段内,再安装压板,由侧壁砖、底砖和压板的共同作用将第一石墨内衬固定在第一槽段内,实现第一石墨内衬和第二石墨内衬在安装槽内的安装固定;在需要更换石墨内衬时,可以将压板拆掉,将第一石墨内衬从第一槽段内向上提取出来,然后将第二石墨内衬从第二槽段滑动至第一槽段内,再从第一槽段内向上提取出来,实现第一石墨内衬和第二石墨内衬的取出。采用该安装结构,不仅可以在施工时随时安装石墨内衬,而且在更换第一石墨内衬和第二石墨内衬时,由于不需要破坏锡槽的底砖或其它结构部件,同时拆卸更换的操作过程十分便捷,因而可以在高温连续生产中对石墨内衬进行快速更换,可行性高,可靠性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中,第一石墨内衬安装在第一槽段中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中,第二石墨内衬安装在第二槽段中的断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锡槽11、侧壁砖
111、第一槽段112、第二槽段
113、缺口部114、开槽
12、第一石墨内衬13、压板
131、安装部132、压制部
133、凸台14、第二石墨内衬
141、卡接部15、底砖
16、边封2、锡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发明中,为便于描述,定义:玻璃板在锡槽1内的锡液2液面上的前进方向为锡槽1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与该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在竖直平面内与该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高度方向亦为上下方向。
本实施例的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包括侧壁砖11、第一石墨内衬12、压板13和第二石墨内衬14。
其中,参见图1和图2,侧壁砖11设于锡槽1的底砖15的侧面,在底砖15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均设有侧壁砖11,侧壁砖11与底砖15共同构成锡液2的容纳空间。侧壁砖11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石墨内衬的安装槽,石墨内衬包括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侧壁砖11的内侧面是侧壁砖11靠近底砖15的一侧侧面。该安装槽的下底面低于底砖15的上表面,使得置于该安装槽中的石墨内衬的底部位于底砖15的上表面之下,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夹持于侧壁砖11与底砖15之间,由侧壁砖11和底砖15限制石墨内衬在宽度方向上的运动,保证石墨内衬在安装槽内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侧壁砖11上的安装槽包括第一槽段111和第二槽段112,第一槽段111用于安装第一石墨内衬12,第二槽段112用于安装第二石墨内衬14,第一槽段111和第二槽段112沿锡槽1的长度方向相连通,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则沿锡槽1的长度方向相对接构成石墨内衬整体。第二槽段112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一槽段111的最小宽度。
参见图1,第一石墨内衬12可上下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槽段111内,压板13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槽段111的上方并限制第一石墨内衬12向上运动。第一石墨内衬12在第一槽段111内受到锡液2向上的浮力,压板13靠自重向第一石墨内衬12施加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大于锡液2的浮力,从而可限制第一石墨内衬12向上运动。由此,在安装完毕后,通过侧壁砖11、底砖15和压板13的共同作用,可以将第一石墨内衬12固定在第一槽段111内;在需要更换石墨内衬时,只需将压板13拆掉,即可将第一石墨内衬12从第一槽段111内向上提取出来。
参见图2,第二石墨内衬14可沿锡槽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地设于第二槽段112内,由于第二槽段112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一槽段111的最小宽度,且第一石墨内衬12可上下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槽段111内,因此与第二槽段112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第二石墨内衬14能够在第一槽段111内沿长度方向活动和沿上下方向活动。故,在第一槽段111内没有第一石墨内衬12时,可以通过将第二石墨内衬14先放入第一槽段111内,再沿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二槽段112内实现第二石墨内衬14的安装,也可以通过将第二槽段112内的第二石墨内衬14先沿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一槽段111内,再从第一槽段111内提取出来实现第二石墨内衬14的取出。第二槽段112设有缺口部113,第二石墨内衬14设有卡接部141,缺口部113与卡接部141卡接配合并限制第二石墨内衬14向上运动。第二石墨内衬14在第二槽段112内受到锡液2向上的浮力,第二槽段112上的缺口部113开设于第二槽段112的侧面上,第二石墨内衬14的卡接部141伸入该缺口部113内与其卡接配合,侧壁砖11通过第二槽段112上的缺口部113向第二石墨内衬14提供向下的阻力,从而可限制第二石墨内衬14向上运动。由此,在安装完毕后,通过侧壁砖11和底砖15的作用、卡接部141与缺口部113的配合,可以将第二石墨内衬14固定在第二槽段112内;在需要更换石墨内衬时,则在将第一石墨内衬12从第一槽段111内取出后,将第二石墨内衬14从第二槽段112滑动至第一槽段111内,即可将第二石墨内衬14从第一槽段111内向上提取出来。
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不仅可以在施工时随时安装石墨内衬,而且在更换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时,由于不需要破坏锡槽1的底砖15或其它结构部件,同时拆卸更换的操作过程十分便捷,因而可以在高温连续生产中对石墨内衬进行快速更换,可行性高,可靠性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1,侧壁砖11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114,压板13包括安装部131和压制部132,安装部131嵌设于开槽114中,以实现压板13在侧壁砖11上可拆卸的安装,压制部132的下表面与第一石墨内衬12的上表面相接触,为第一石墨内衬12提供向下的压力,以将第一石墨内衬12压住。为获得较好的压制效果,优选地,压制部132的下表面与第一石墨内衬12的上表面具有相匹配的形状尺寸,且压制部132以其下表面为基准面,沿高度方向延伸形成柱状,使得压制部132能够与第一石墨内衬12充分接触,保证第一石墨内衬12上表面受力均匀。
进一步,压板13压制部132向上延伸有凸台133,凸台133相对压板13安装部131的上表面向上凸出,通过在压制部132上增加凸台133,可以将压板13整体的重心转移到压制部132处,即转移到第一石墨内衬12的正上方,从而增加压板13施加在第一石墨内衬12上的压力,增强压制效果。优选地,凸台133可以由压制部132的上表面继续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
进一步,压板13安装部131的上表面与侧壁砖11的上表面相平齐,即将压板13安装在开槽114中后,安装部131的上表面与侧壁砖11的上表面构成一平整面,以便于安装锡槽1的其它结构部件。例如,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边封16,边封16设于侧壁砖11的上方,安装部131的上表面、侧壁砖11的上表面均与边封16的下表面相接触,通过边封16实现锡槽1的密封,同时边封16可以压住压板13,限制压板13向上运动,从而将压板13固定在开槽114中。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石墨内衬12与第一槽段111间隙配合,以便于第一石墨内衬12在第一槽段111内的取放。优选地,第二石墨内衬14与第二槽段112间隙配合,以便于第二石墨内衬14在第二槽段112内的取放。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11、第一石墨内衬12、第二槽段1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石墨内衬12与第一槽段111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第二石墨内衬14与第二槽段112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并且满足第二槽段112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一槽段111的最小宽度即可。为便于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在第一槽段111内的上下运动,优选地,参见图1,第一槽段111沿高度方向等宽,即第一槽段111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亦即第一槽段111与底砖15相对的侧面为与侧壁砖11的内侧面相平行的竖直平面。进一步,第一槽段111的下底面为与侧壁砖11的上表面相平行的水平面,则第一槽段111内部形成一矩形容纳空间,第一石墨内衬12为与该矩形容纳空间相匹配的矩形状。
参见图2,优选地,第二石墨内衬14的断面形状呈l形,第二石墨内衬14包括垂直相连的竖直段和水平段,第二石墨内衬14的水平段相对其竖直段突出的部分即构成第二石墨内衬14的卡接部141。第二槽段112的断面形状则为与第二石墨内衬14相匹配的l形,第二槽段112包括垂直相连的竖直段和水平段,第二槽段112的水平段相对其竖直段突出的部分即构成缺口部113,第二石墨内衬14的水平段与第二槽段112的缺口部113卡接配合。
由此,参见图1,第一槽段111的宽度a1即为第一槽段111的最小宽度,参见图2,第二槽段112水平段的宽度a2即为第二槽段112的最大宽度。为保证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安装的紧凑稳固性,优选地,第一槽段111的宽度a1与第二槽段112水平段的宽度a2设为相等。
参见图1,第一槽段111的下底面与侧壁砖11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b1为第一槽段111的高度,参见图2,第二槽段112的下底面与侧壁砖11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b2为第二槽段112的高度。为保证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安装的紧凑稳固性,优选地,第一槽段111的高度b1与第二槽段112的高度b2设为相等。
本实施例的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中,第一槽段111、第一石墨内衬12、第二槽段1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四者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进行设计,四者的数量则根据四者的长度以及锡槽1的长度来确定。即,应用于锡槽1上时,该安装结构的安装槽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槽段111和一个第二槽段112,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槽段111和多个第二槽段112,且多个第一槽段111和多个第二槽段112交替布置。一个第一槽段111内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第一石墨内衬12,一个第二槽段112内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第二石墨内衬14。所有的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在长度方向上依次对接相连构成石墨内衬整体。为保证第二石墨内衬14能够从第一槽段111内取放,每个第二石墨内衬14的长度均不能超过第一槽段111的长度。为实现快速取放,第二石墨内衬14在安装槽内沿长度方向滑动的距离不宜太长,即每相邻两个第一槽段111之间的第二槽段112的长度不宜过长,优选地,可以在锡槽1上每隔五个侧壁砖11设置一个第一槽段111。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锡槽石墨内衬的安装结构,安装时,可以通过先将第二石墨内衬14放入第一槽段111内并沿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二槽段112内,由侧壁砖11和底砖15的作用、卡接部141与缺口部113的配合将第二石墨内衬14固定在第二槽段112内,然后将第一石墨内衬12放入第一槽段111内,再安装压板13及边封16,由侧壁砖11、底砖15和压板13的共同作用将第一石墨内衬12固定在第一槽段111内,实现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在安装槽内的安装固定;在需要更换石墨内衬时,可以将压板13拆掉,将第一石墨内衬12从第一槽段111内向上提取出来,然后将第二石墨内衬14从第二槽段112滑动至第一槽段111内,再从第一槽段111内向上提取出来,实现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的取出。采用该安装结构,不仅可以在施工时随时安装石墨内衬,而且在更换第一石墨内衬12和第二石墨内衬14时,由于不需要破坏锡槽1的底砖15或其它结构部件,同时拆卸更换的操作过程十分便捷,因而可以在高温连续生产中对石墨内衬进行快速更换,可行性高,可靠性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