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光闪锌矿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3853发布日期:2019-08-17 01:27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光闪锌矿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电显示照明用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光闪锌矿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dse纳米片是一种二维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发光波长随其厚度的改变可调,在发光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几年的发展,cdse纳米片和cdse/cdse核冠结构纳米片已经能够通过溶液合成实现厚度的精准调控,从而精准调控其发射峰位。其中,一般实验合成的三层结构纳米片(3mlnpls)的发射峰约为465nm,半峰宽在12nm左右,非常适合作为蓝色单色光的光源。但是,文献报道的蓝光cdse纳米片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仅在1.6%,远低于传统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因此关于三层结构的纳米片的器件鲜有人报道。为了提高蓝光cdse纳米片的应用潜力,选择对蓝光cdse纳米片进行cds半导体材料的横面包覆,这样得到的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与原本的蓝光cdse纳米片具有相同的发射峰位,即发光颜色不变。包冠后纳米片表面的缺陷更少,荧光量子产率更高,发光颜色更纯。大大提高了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在蓝光领域的应用。

已有的合成技术中,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都是以发射峰约为465nm、半峰宽在12nm左右的蓝光闪锌矿cdse纳米片作为核心。本专利提出了一种蓝光闪锌矿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采用六方纤锌矿结构的蓝光cdse纳米片作为核心,其波长在454nm左右,发射峰半峰宽为7nm左右,纳米片横面尺寸约为9nm×3nm。包冠后得到的蓝光cdse/cds是面心立方闪锌矿结构,波长在464nm左右,发射峰半峰宽为12nm左右。这种方法得到的核冠结构纳米片具有更小的尺寸、不易发生弯曲,发光颜色纯度和溶液的稳定性都大大增强。并且,在已有的合成技术中,核心面心立方闪锌矿蓝光cdse纳米片的合成过程一般采用se-ode作为硒源,反应温度高,仅合成se-ode溶液就需约6h,总的反应时间则更长,更重要的是,未反应完的se会与包冠过程加入的cd发生反应,形成cdse量子点杂质,使得合成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不纯。本专利采用化学纯se粉作为硒源,未反应完的se粉可以直接沉淀,避免了cdse量子点杂质的存在,从而使得合成的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更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光闪锌矿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通过低温下合成尺寸均一、稳定良好的纤锌矿cdse纳米片核心,再在其四周包覆cds,进一步提高其量子产率及稳定性,得到更高质量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

本发明的合成步骤为:

步骤1,将醋酸镉二水合物和硒粉按摩尔比6:1,溶解在溶剂十八烯(ode)中,其中所述硒源为化学纯se粉;

步骤2,将与ode的体积比是1:600的油酸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并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至140-160℃,反应1h,冷却即可得到六方蓝光纤锌矿cdse纳米片溶液;

步骤3,将1.8mmol醋酸镉二水合物加入到2mlode中,再加入340ul油酸,超声、搅拌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灰色凝胶状物质,即可得到cd前驱体溶液;

步骤4,将0.3mmol硫粉加入到3mlode中,升温至230-240℃,保温4-5min,直至得到澄清的溶液,再向该溶液中注入步骤3合成的cd前驱体溶液,充分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制得包冠前驱体cds溶液;

步骤5,向步骤2所得的产物中加入5mlode和0.3mmol油酸,在80℃下换气两次,升温至150℃~170℃,当温度达到150℃时开始以16ml/h的速度匀速注入1.4ml步骤4所得的溶液,加注完后,继续加热24~30min,温度不超过170℃,然后停止,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

步骤6,将步骤5中制备的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与乙醇、己烷按1:1:3体积比混合搅拌、经8000r/min离心,然后倒掉上清液,重复离心2-4次,得到较纯的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然后分散到正己烷中保存。

本发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在140-170℃,使得制备的蓝光cdse纳米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波长在454nm左右,发射峰半峰宽为7nm左右,纳米片横面尺寸约为9nm×3nm;包冠后得到的蓝光cdse/cds是面心立方闪锌矿结构,波长在464nm左右,发射峰半峰宽为12nm左右。已有的合成技术中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合成是使用面心立方闪锌矿cdse纳米片作为核心,面心立方闪锌矿cdse纳米片是在180-230℃的温度下合成的,其发射峰在464nm左右,发射峰半峰宽为10nm左右,横面尺寸约为50nm×10nm。但是使用面心立方闪锌矿cdse纳米片作为核心合成出来的核冠结构纳米片尺寸很大、边缘很容易弯曲、发射峰的半峰宽很宽、发光颜色也不纯。并且,在核心六方纤锌矿蓝光cdse纳米片的合成过程中,本专利采用化学纯se粉作为硒源,未反应完的se粉可以直接沉淀,避免了cdse量子点杂质的存在。而已有的合成技术中是采用se-ode作为硒源,仅合成se-ode溶液就需约6h,总的反应时间则更长,更重要的是,未反应完的se会与包冠过程加入的cd发生反应,形成cdse量子点杂质,使得合成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不纯。因此本发明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温度下合成纯度更高、颜色更纯、分散性更好的核冠结构纳米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包冠前后纳米晶体的荧光发射和紫外吸收光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纳米晶体的tem示意图(左图为包冠前,右图为包冠后)。

图3本为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核心六方纤锌矿cdse纳米片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示意图(随反应时间,跟踪测试)。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蓝光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片的tem示意图(左图为包冠前,右图为包冠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是陈栋栋的博士论文(二维半导体溶液纳米晶的化学合成和晶体结构表征)公开的闪锌矿cdse纳米片的合成方法,作为本发明方法对比。

一.核心闪锌矿cdse纳米片的制备

将0.5mmol的醋酸镉二水合物和0.3mmol的硬脂酸(或油酸)和15ml的ode混合在25ml的三颈烧瓶中,室温通氩气搅拌十分钟后,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230℃。在230℃保温5min后,把2.5mlse-ode注入到烧瓶中,温度仍设定在230℃,用吸收光谱来跟踪反应,根据需要停止反应;

二.包冠前驱体的制备

a)、将1.5mmolse粉和15mlode在25ml的三颈烧瓶中混合室湿下通氩气搅拌10分钟后,升温至180℃。在180℃保温5小时后,停止反应。降温至室温即得到se-ode,溶液存放暗处备用;

b)、将1.8mmol醋酸镉二水合物加入到2mlode中,再加入340ul油酸,超声、搅拌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灰色凝胶状物质;将0.3mmol硫粉加入到3mlode中,升温至240℃,保温4min,直至得到澄清的溶液,并向溶液中注入上述形成的灰色凝胶中,充分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得到各向异性混合物。

三.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的制备

向cdse纳米片溶液中加入5mlode和0.3mmol油酸,在80℃下换气两次,升温至170℃,当温度达到150℃时开始以16ml/h的速度匀速注入1.4ml各向异性混合物,24min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

三.纳米片溶液的纯化

将制备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与乙醇、己烷按1:1:3体积比混合、离心,转速设置为8000r/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重复离心2-4次,得到较纯的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检测结果见图1和图2。由图1可以看出,核冠结构纳米片的半峰宽比较宽,并且发射光谱除了465nm的发射峰之外,450nm处还有一个小的cdse量子点杂质的峰,主要是因为在核心合成过程中使用了se-ode作为硒的前驱体。由图2可以看出,纳米片的尺寸很大,并且包冠后的核冠结构纳米片容易重叠卷曲。此外也可以从tem图中看出溶液中除了纳米片之外的确还存在许多量子点杂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同样以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的合成为例。

一.核心纤锌矿cdse纳米片的制备

将0.9mmol醋酸镉二水合物和0.15mmol硒粉溶解在30ml极性溶剂ode中,再加入0.15mml油酸,并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140℃,反应1h,冷却即可得到蓝光纤锌矿cdse纳米片;

二.包冠前驱体的制备

将1.8mmol醋酸镉二水合物加入到2mlode中,再加入340ul油酸,超声、搅拌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灰色凝胶状物质,即可得到cd前驱体溶液;将0.3mmol硫粉加入到3mlode中,升温至240℃,保温4min,直至得到澄清的溶液,并向溶液中注入cd前驱体溶液,充分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

三.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的制备

向步骤一所得的产物中加入5mlode和0.3mmol油酸,在80℃下换气两次,升温至170℃,当温度达到150℃时开始以16ml/h的速度匀速注入1.4ml步骤4所得的溶液,24min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

四.纳米片的纯化

将步骤三中制备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与乙醇、己烷按1:1:3体积比混合、离心,转速设置为8000r/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重复离心2-4次,得到较纯的核冠结构纳米片cdse/cds,然后分散到正己烷中保存。检测结果见图3、4、5和图6。由图可以看出核心cdse纳米片的晶体结构是纤锌矿。并且包冠后纳米片的发射峰和吸收峰都发生了红移,发射峰从454nm移动到465nm,最终核冠结构纳米片是闪锌矿结构。从图6可以看出,包冠后纳米片的尺寸比核心纳米片的尺寸要大,说明包冠实验是成功的。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在合成核心cdse纳米片时降低了反应的温度,从230℃降低到140℃,使得核心的晶体结构为纤锌矿结构。纤锌矿结构的核心尺寸更小、颜色更纯,纳米片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都更好。并且在核心cdse纳米片的合成过程中,没有采用se-ode作用硒源,而是直接加入化学纯se粉。因为仅合成se-ode溶液就需约6h,总的反应时间则更长,这样做可以节省反应时间;更重要的是,未反应完的se会与包冠过程加入的cd发生反应,形成cdse量子点杂质,使得合成的cdse/cds核冠结构纳米片溶液不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