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内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砼内养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7823发布日期:2019-12-17 15: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砼内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砼内养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砼作为建筑领域重要的结构材料已推广使用几十年了,一般使用形式为现场搅拌因不环保被限制使用,和搅拌站集中搅拌使用,砼一般都是用胶凝材料(主要是水泥和水)将细骨料(砂)和粗骨料(石)通过粗细级配后粘结而成,砂浆是无粗骨料的砼,透水砼是无或少细骨料的砼,它们共性是砼从搅拌机搅拌好后其用水量就终止。砼浇筑成型完成终凝时一般只能从砼构件外露面进行表层采用浇水或蓄水进行养护或遮盖,只能作到让砼内的水份不快速蒸发而流失,砼内部水泥主靠内部留存的水份继续进行水化而增长强度,同时胶凝材料水化会产生水化热,导致砼内部温度升高,本来就不富裕的水分随温度升高而向外蒸发而损失,特别是商品砼为了给施工留下充裕时间和满足泵送施工要求,其胶凝材料用量较大而水化热更久,导致胶凝材料对砼内部的需水量也越大。在没有砼内养护技术的情况下,增加砼的用水量,不仅会增大砼的水胶比使砼的强度等级降低,还会导致砼坍落度过大或离析等诸多砼质量问题。若不进行砼内养护,还会导致胶凝材料大量的浪费:因为砼内部的水泥靠后期的空气通过砼内部微裂缝进入,以空气中水分继续凝结而使砼后期强度增长变得相当缓慢,为了确保砼强度,按水胶比不变,来事先加大胶凝材料用量,不仅形成恶性循环而浪费资源,还会导致因砼胶凝材料用量增大引起砼的内部裂缝增多等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等。在保持砼设计的水胶比和粗细骨料用量比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来保持砼的强度和性能稳定,怎么采用一种经济实用且能普及的内养护技术来增加砼内部水份储存去实现砼的内养护,一直是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砼内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砼内养护的方法,能够通过廉价易得的原料制得砼内养护剂,对各类砼进行内养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砼内养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轻质废弃物干燥、粉碎成粉末制得;所述轻质废弃物的ph值不小于6,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于20%。进一步地,所述轻质废弃物选自商业垃圾、农业垃圾、林业垃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商业垃圾选自聚酯板、海绵块、废珍珠岩制品、废桔杆制品、废陶粒制品、泡沫块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农业垃圾选自桔秆、菜籽秆、玉米芯、谷物外壳中的一种或多种;谷物,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其它许多杂粮,在食用时都需要将外壳除去,这些外壳统称为谷物外壳,如稻壳等;所述林业垃圾选自林业植物的根、茎、叶、果壳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轻质废弃物选自木枝、玉米芯、麦杆、稻杆、菜籽杆、聚脂板中的一种或几种。回收轻质废弃物过程中,易因为污染或腐蚀,使其碱性降低,酸性增强。在选用不同的轻质废弃物搭配使用时,可根据它们的ph值大小和可溶性糖类含量高低进行合理搭配,使搭配后的轻质废弃物满足ph值不小于6、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于20%的条件。若所选用的轻质废弃物原料无法直接使用或经搭配后仍无法满足ph值不小于6、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于20%的条件,则采用下列方法,先进行前处理后再制备:a.当轻质废弃物的ph值小于6时,先将轻质废弃物用碱液浸泡至ph值不小于6后,再干燥、粉碎成粉末制得本发明砼内养护剂;b.当轻质废弃物的可溶性糖类含量高于20%时,用水或含水的溶液浸泡至含糖量不高于20%后,再干燥、粉碎成粉末制得本发明砼内养护剂。通过a、b的方法可以看出,若轻质废弃物ph值小于6且可溶性糖类含量高于20%时,可直接通过碱液浸泡同时处理使轻质废弃物满足所需条件。本发明中,对碱液的种类和浓度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能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碱液均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砼内养护剂,是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进一步地,所述砼内养护剂ph值不小于6,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于20%;更进一步地,所述砼内养护剂中可溶性糖类含量为5%~15%。本发明中,所述的轻质废弃物或砼内养护剂的ph值是指将轻质废弃物或砼内养护剂用水浸泡2小时后溶液的ph值。本发明制备砼内养护剂中含有可溶性糖类,让砼内养护剂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在5%~15%时,内养护效果最佳,可溶性糖类的测定方法按已成熟的食品中含糖量检测方法即可。砼内养护剂中的可溶性糖类对水泥有缓凝效果,还可减少外加剂的掺量,降低砼的直接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砼内养护剂的吸水率为大于等于50%,才能具有较好的内养护效果。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用的砼内养护剂的吸水率均为大于等于100%的砼内养护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砼内养护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确定内养护砼的基准配合比①在原料中加入权利要求5所述的砼内养护剂,按照砼内养护剂在砼内的体积百分数为1~15%,确定砼内养护剂的用量;②原砼的原配料均按照原基准配合比的比例配比,按照其原配料总体在砼内的体积百分数为:1-砼内养护剂的体积百分数,确定原砼的各原配料的用量,即:单个配料用量=原用量×(1-砼内养护剂的体积百分数);③确定额外用水的用量,所述额外用水w额为砼内养护剂充分吸水的吸水质量,满足下式:w额=砼内养护剂的质量×砼内养护剂的吸水率;④将额外用水量与第②步中确定的用水量相加,得到水的总用量,最终得到内养护砼中各配料的基准配合比;(2)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养护砼的基准配合比换算成生产配合比,以生产配合比对砼进行内养护。本发明中,现有砼的原料的砼基准配合比按业内已成熟且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基准配合比即可。本发明内养护砼中内养护剂的用量以至少保持原砼性能的重要参数(粘聚性、保水率、初终凝时间、28天抗压、28天抗折强度等)不发生变化为原则。本发明内养护砼的单方砼的基准配合比确定方法如下:下述计算方法中,原砼为未内养护的砼,现砼是本发明通过加入再生轻料对原砼进行内养护得到砼;本发明中所述再生轻料是指本发明砼内养护剂。将本发明内养护砼的原料中再生轻料的体积用量占比称为“取代体积比”,用v%(m3)表示,则原砼的原料用量所占体积为1-v%(m3);a.计算原单方砼各原材料用量原单方砼各原材料的现用量=(1-v%)*原单方砼各原材料的原用量(kg);例如,原单方砼水的现用量cx=(1-v%)*原单方砼水的原用量(kg);原砼一般使用的原材为:水,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粉煤灰,矿物粉),改善性能的其它辅料(一般为膨胀剂,抗渗剂,砼用纤维,早强剂,增强剂等,具体按原砼的基准配合比设计为准)。b.计算现单方砼(即本发明内养护砼)各原材料用量现单方砼中再生轻料的用量q(kg)=v%*ρ(kg),ρ为再生轻料的表观密度;现单方砼的实际用水量w(kg)应加再生轻料的吸水用量,则应按照下式计算:wx(kg)=cx+再生轻料的用量q*s%,s%为再生轻料的实测吸水率;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得到本发明具有内养护功能的现单方砼各原料的基准配合比,将现单方砼各原料的用量加和即为现单方砼的容重。将本发明内养护砼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应将本发明内养护砼的基准比换算为实际生产配合比:确保按基准配合比所有原料用量不变为准,按含水量增加该原料使用量,在总用水量中分别减去该原料含水量,粗骨料中的细骨料含量增够粗骨料的用量后,该细骨料含量从细骨料中扣除,细骨料中含粉量增够细骨料用量后,多出的含粉量从掺合料中扣除,得出生产配合比进行生产即可。最后按照同类砼现已成熟的生产设备与工艺即可。现单方砼用于内养护的储水量cw(kg)=再生轻料的用量q*s%。现单方砼用于内养护的储水率cs(%):cs(%)=cw*100%/(cx+wc);其中,wc(kg)为现单方砼中外加剂的含水量,wc(kg)=wq*(1-g%),g%为所用外加剂的固含量,wq(kg)为外加剂的现用量。为保证砼后期内部养护效果,应将内养护后砼的储水率cs(%)控制在不低于10%,优选为不低于20%。当储水率低于上述要求时的处理办法:增加再生轻料取代体积比,在体积比不能继续增加时,换吸水率较高的再生轻料或增加吸水率高的再生轻料搭配比例。进一步地,所述砼透水砼、砂浆或密实砼。本发明针对的砼包括密实砼(密实砼是一种砼结构内部尽量不留空隙或空气的砼,主要包括普通砼,高强砼,高性能砼,抗渗砼等),空隙砼(空隙砼是按使用内部需要保留一定空隙的砼,主要为透水砼)和砂浆(砂浆可以看作一种无粗骨料的特殊密实砼)。进一步地,所述砼为透水砼时,砼内养护剂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所述砼为砂浆时,砼内养护剂最大粒径不超过超过2.5mm;所述砼为密实砼时,砼内养护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mm。进一步地,所述砼为透水砼时,砼内养护剂的用料体积占比为1~10%;所述砼为砂浆时,砼内养护剂的用料体积占比为1~15%;所述砼为密实砼时,砼内养护剂的用料体积占比为1~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养护砼,是通过上述的砼内养护的方法进行内养护制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砼内养护剂可实现砼的内部水份储存,使砼从内部补充水份,让砼继续水化增长砼强度,同时可减少砼内部因缺水会产生的干缩裂纹,解决了现砼无法普及使用内养护技术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2)本发明砼内养护剂采用轻质废弃物做原料,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降低了成本,且制备工艺简单,解决了现有的砼内养护剂成本较高、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更绿色环保。(3)本发明砼内养护的方法,可有效的对各类砼进行内养护,延长其适用寿命,还可大大降低砼的综合成本,节约资源,还提高了砼的抗裂性能与建筑物的抗震性,一举多得。(4)本发明砼内养护的方法为设计内养护混凝土配比以获得最大的内养护效果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解决了在实际应用中对内养护剂的选择和内养护使各原料的用量无法准确把握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原单方砼的各原材均为市购,所述水的指标优选按照jgj63-2006,砼用水标准检测;所述水泥的指标优选按照gb175-2007进行检测;所述掺合料的指标优选按《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gb/t51003-2014的进行检测;所述外加剂的指标优选按照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进行检测;所述的砂石按照普通砼用砂、石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jgj52-2006)进行检测。其它辅料按相应的现行规范进行检测。在实施例中,试配的配制量=按试验模具的容积*1.5倍*基准配合比的容重;则各原材料试配用量=按试验模具的容积*1.5倍*基准配合比的各原材料的用量。对比试验检测方法及要求:透水砼的对比试验检测方法及要求:按再生骨料透水砼应用技术规程(cjj/t253-2016)。砂浆的对比试验检测方法及要求:优选按照(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检测。密实砼的对比试验检测方法及要求:优选按照(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和(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检测。实施例1c20内养护透水砼原已配制与生产成熟的c20透水砼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15~20mm单粒级碎石/外加剂=111/247/62/1698/10(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2128kg,孔隙率15%。(1)将晒干的废木枝和玉米芯分别切成2~10cm的小段,按体积比1:1混合(混合总量不低于10g),取样5g,放入5g净水中,通过浸泡2小时,用常规ph检查纸检测ph值=5.5,ph值低于6;遂将已被切成小段的废木枝和玉米芯放入质量浓度3.5%的碱溶液中浸泡5~10小时进行改性处理使最终制得的再生轻料ph值不小于6,然后晾干;开启粉碎机,采用1.5mm的方网筛格筛的粉碎机将其分别粉碎成粉末,再按照1:1体积比混合即得再生轻料。通过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再生轻料粒径超过1.5mm的含量为3%,合格;表观密度为690kg/m3,吸水率195%,可溶性糖类含量:10%。(2)初定取代体积比:5%,即每方砼取代体积0.05(m3)。(3)原c20透水砼的各原材料用量: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15~20mm单粒级碎石/外加剂=105/235/59/1613/9.5(单位均为kg)。(4)再生轻料的用量及储水量:0.05*690=34.5kg,储水量=34.5*190%=65.6kg。(5)现内养护c20透水砼的基准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15~20mm单粒级碎石/外加剂/再生轻料=105+65.6/235/59/1613/9.5/34.5(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不考虑养护储水为2056kg,考虑养护储水后容重约为2122kg。(6)对比试验:作对比试验所有模具的容积的1.5倍约=0.03(m3);原c20透水砼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128*0.03=63.8,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水泥/粉煤灰/15~20mm单粒径碎石/外加剂=3.3/7.4/1.9/51/0.3(单位均为kg)。现内养护c20透水砼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122*0.03=63.7kg,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15~20mm单粒级碎石/外加剂/再生轻料=5.1/7.1/1.8/48.4/0.29/1(单位均为kg)。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表1结论:内养护后,保湿性,淌浆性,孔隙率,坍落度,透水系数,初终凝时间,28天抗弯和抗压强度等均过大优于原透水砼。(7)故调整再生轻料体积为比6%,重复(3)~(6)步骤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表2结论:内养护后,保湿性,淌浆性,孔隙率,坍落度,透水系数,初终凝时间,28天抗弯和抗压强度等均不降低,个别指标等同或略优于原透水砼。现内养护c20透水砼的基准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15~20mm单粒级碎石/外加剂/再生轻料=182.7/232/58/1596/9.4/41.4(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2120kg,除去养护储水78.7kg容重为2041,比2128直接降低87kg(因为养护储水后期砼内养护中全部消耗),储水率:外加剂固含量24%,外加剂含水=9.4*(100-24)/100=7.1kg,保持原砼水胶比不变的用水量=111*0.94+7.1=111kg,现砼养护储水率=78.7*100%/111=71%,储水率满足10%以上,且超过优化值20%,可确保后期砼内部养护储水。实施例2m7.5内养护砌筑砂浆原已配制与生产成熟的砌筑砂浆m7.5,其单方砂浆配合比为: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295/282/70/1484/11(单位均为kg),单方砂浆容重2142kg。(1)将晒干的麦杆和稻杆分别切成2~10cm的小段,按体积比1:2混合(混合总量不低于10g),取样5g,放入5g净水中,浸泡2小时检测ph值小于6,遂将麦杆和稻杆放入质量浓度3.5%的碱溶液中浸泡5~10小时进行改性处理使最终制得的再生轻料ph值不小于6,然后晾干,满足要求;遂开启粉碎机,采用2.5mm的方网筛格筛的粉碎机将已被切成小段的麦杆和稻杆分别粉碎成粉末,再按照麦杆:稻杆体积比1:2混合即得再生轻料。通过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再生轻料粒径超过2.5mm的含量为2%,合格;表观密度为675kg/m3,吸水率182%,可溶性糖类含量:15%。(2)初定取代体积比:8%,即每方砂浆取代体积0.08(m3)。(3)原m7.5砂浆的各原材料用量调整为: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271/259/64/1365/10(单位均为kg)。(4)再生轻料的用量及储水量:0.08*675=54kg,储水量=54*182%=98.3kg。(5)内养护m7.5砂浆的基准配合比为: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再生轻料=271+98.3/259/64/1365/10/54(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不考虑养护储水为2023kg,考虑后储水容重为2121kg。(6)对比试验作对比试验所有模具的容积的1.5倍约=0.03(m3):原m7.5砂浆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142*0.03=64,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8.9/8.5/2.1/45/0.33(单位均为kg)。现内养护m7.5砂浆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121*0.03=64kg,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再生轻料=11/7.8/1.9/41/0.3/1.6(单位均为kg)。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表3现内养护砂浆与原砂浆比,和易性,稠度,保水率,初终凝时间和28天抗压略优或等同,确定再生轻料体积取代比8%。现内养护砂浆基准配合比确定为: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再生轻料=369/259/64/1365/10/54(单位均为kg),储水后容重为2121kg。除去养护储水98.3kg的容重为2023,比2142降低119kg(因为养护储水后期被全消耗)。储水率:外加剂固含量27%,外加剂含水=10*(100-27)/100=7.3kg,保持原砼水胶比不变的用水量=271+7.3=278.3kg,内养护储水率=98.3*100%/278.3=35.3%,满足储水率10%以上,且高于优选值20%。生产配合比的确定:因生产用料时中砂含水率3%,含粉率0.5%,其余原料为干料且无混杂。砂含水增加1365*3%=41kg,砂含粉增加1365*0.5%=6.8kg,合计增加41+6.8=47.8kg,然后粉煤灰减6.8kg,减水41kg。故单方生产配合比为:水/32.5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外加剂/再生轻料=328/259/57.2/1413/10/54(单位均为kg),单方砂浆容重2111kg。同原砂浆生产设备与工艺生产即可。实施例3c30内养护普通砼原已配制与生产成熟的普通砼c30,其单方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82/280/88/652/1157/9(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2368kg。(1)将晒干的菜籽杆和聚脂板分别切成2~10cm的小段,先按体积比2:1混合(混合总量不低于10g)后取样,取5g放入5g净水中浸泡2小时,检测ph值为6.5满足要求;开启粉碎机,采用4.5mm的方网筛格筛的粉碎机将其分别粉碎成粉末,再按照菜籽杆:聚脂板体积比2:1混合即得再生轻料。通过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再生轻料粒径超过4.5mm的含量为1%,合格;表观密度为607kg/m3,吸水率179%,可溶性糖类含量:6%。(2)初定取代体积比:12%,即每方砂浆取代体积0.12(m3)。(3)原c30普通砼的各原材料用量调整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160/246/77/574/1018/8(单位均为kg)。(4)再生轻料的用量及储水量:0.12*607=72.8kg,储水量=72.8*179%=130.3kg。(5)内养护c30普通砼的基准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再生轻料=160+130.3/246/77/574/1018/8/72.8(单位均为kg),单方砼容重不考虑养护储水为2156kg,考虑养护储水的容重为2286kg。(6)对比试验作对比试验所有模具的容积的1.5倍约=0.03(m3):原c30普通砼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368*0.03=71kg,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5.5/8.4/2.6/19/35/0.27(单位均为kg)。现内养护c30普通砼总试拌量及各原料的试拌量:2286*0.03=69kg,各原材料的试拌量: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再生轻料=8.7/7.4/2.3/17/31/0.24/2.2(单位均为kg)。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表4现内养护c30普通砼与原c30普通砼比,粘聚性更好,保水性与坍落度,初终凝时间,28天抗压强度略高或接近,故确定再生轻料体积取代比12%。该内养护c30普通砼基准配合比确定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再生轻料=160+130.3/246/77/574/1018/8/72.8(单位均为kg),储水后容重为2286kg。除去养护储水130.3kg的容重为2156kg,比2368降低212kg(因为养护储水后期被全消耗),大大节约原砼的资源成本和自重。储水率:外加剂固含量25%,外加剂含水=8*(100-25)/100=6kg,保持原砼水胶比不变的用水量=160+6=166kg,内养护储水率=130.3*100%/166=78.5%,远高于储水率10%以上要求。生产配合比的确定:因生产用料的石含水率2%,砂含水率3.5%,其余原料为干料且无混杂。石含水率增加1018*2%=20.4kg,砂含水增加574*3.5%=20kg,合计增加20.4+20=40.4kg,减水40.4kg,故单方生产配合比为:水/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砂/石/外加剂/再生轻料=250/246/77/594/1038/8/72.8(单位均为kg),内养护单方c30普通砼容重2286kg。同原c30普通砼生产设备与工艺进行生产即可。实施例4内养护商品透水砼采用再生轻料对一系列商品透水砼、砂浆、普通砼进行内养护改良,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原常用商品透水砼基准配合比见表5,本发明内养护商品砼的基准配合比见表6,内养护前后的性能对比见表7;原常用商品砂浆基准配合比见表8,本发明内养护砂浆的基准配合比见表9,内养护前后的性能对比见表10;原常用商品普通砼基准配合比见表11,本发明内养护普通砼的基准配合比见表12,内养护前后的性能对比见表13。表5原常用商品透水砼基准配合比表6内养护常用商品透水砼基准配合比注:再生轻料表观密度(kg/m3):605,吸水率(%):176,可溶性糖类含量:8%;外加剂固含量:26(%)。表7原透水砼和现内养护透水砼性能对比表8原常用商品砂浆基准配合比名称水(kg)42.5水泥(kg)中砂(kg)外加剂(kg)ⅰ级粉煤灰(kg)湿容重(kg/m3)m5260.8211.01645.78.770.32197m7.5248.7225.51636.19.375.22195m10233.1240.41630.09.980.12194m15216.9259.41617.810.786.52191表9内养护常用商品砂浆基准配合比注:再生轻料表观密度(kg/m3):605,吸水率(%):176,可溶性糖类含量:8%;外加剂固含量:26(%)。表10原砂浆和现内养护砂浆性能对比表11原常用商品普通砼基准配合比表12内养护常用商品普通砼基准配合比注:再生轻料表观密度(kg/m3):605,吸水率(%):176,可溶性糖类含量:8%;外加剂固含量:26(%)。表13原普通砼和现内养护普通砼性能对比目前用到建设工程中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使用的砼主为商品砼,随着商品砼的大规模普及和大量推广使用,导致国内天然砂石资源越来越紧缺,价格持续上升。从表5~13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的内养护方法制备得到内养护砼,可提升商品砼的品质,降低天然资源消耗,降低成本,降低原砼的容重。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