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844发布日期:2020-03-17 15:3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及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单晶棒拉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及单晶炉。



背景技术:

单晶炉是多晶硅转化为单晶硅工艺过程中的必备设备,而单晶硅又是光伏发电和半导体行业中的基础原料。单晶硅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关键支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单晶材料之一,它不仅是发展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主要功能材料,也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功能材料。在硅单晶拉制过程中,通过水冷热屏有效的提高了晶棒的冷却速度,从而提高了拉制效率,目前一些单晶炉加装了水冷热屏,由于冷却效率不高,造成晶棒拉制速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冷却效率高的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

还有必要提出一种冷却效率高的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

一种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包括内筒、外筒、环形底、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若干隔板组、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内筒、外筒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所述内筒同心套装在外筒内,所述环形底设于内筒、外筒的下端部,所述环形底的内环壁与内筒的外环壁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底的外环壁与外筒的内环壁密封连接,外筒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内缘,所述内缘的端面与内筒的上端部外环壁密封连接,所述内筒、外筒和环形底形成环形内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形状与环形内腔的纵截面形状向匹配,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竖直设置在环形内腔内,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内缘接触,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环形底不接触,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内缘接触,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环形底接触,所述隔板组设置于内缘与环形底之间,相邻两个隔板组相互平行设置,每一个隔板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下隔板均为与内筒的外环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所述上隔板的内侧壁与内筒的外环壁密封连接,所述上隔板的外侧壁与外筒的内环壁密封连接,所述下隔板的内侧壁与内筒的外环壁密封连接,所述下隔板的外侧壁与外筒的内环壁密封连接,所述上隔板、下隔板相对平行设置,上隔板的一端与第二隔板接触,上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不接触,下隔板的一端与第一隔板接触,下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不接触,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的内筒的环壁上设有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所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不设置隔板组,所述冷却液出口靠近外筒体内缘设置,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出口连接,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的内筒的环壁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入口所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设置隔板组,所述冷却液入口位于外筒体内缘和靠近外筒体内缘的上隔板之间,所述冷却液入口还靠近第二隔板设置,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还包括进水接头、出水接头、蓄水池、传感器,所述进水接头一端与进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进水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线与蓄水池连接,所述出水接头一端与出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出水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线与蓄水池连接,在出水接头与蓄水池之间的管线上安装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涡街流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包括第一控制部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报警灯,所述传感器与第一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第一报警灯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包括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一继电器、蜂鸣器、第二报警灯、第二继电器、电源,所述传感器与第二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蜂鸣器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第二报警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第二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蜂鸣器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第二报警灯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蜂鸣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报警灯内设置有红色灯、黄色灯、绿色灯。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传感器与蓄水池之间的管线上,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进水接头与蓄水池之间的管线上。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安装在出水接头与传感器之间的管线上。

一种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包括炉体、连接杆、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所述连接杆为多个,多个连接杆沿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的内筒周向布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内筒内环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炉体内侧壁的上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还包括设置在炉体内部的热场部件,所述热场部件包括保温筒、安装座、坩埚、加热器、热屏组件,所述保温筒的外壁与炉体的内壁接触,在保温筒内腔的底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坩埚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加热器包围在坩埚周围,所述热屏组件包括外导流筒、石墨内导、导流筒毡,所述外导流筒设于坩埚的正上方,外导流筒为圆柱形筒,所述外导流筒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外沿,外导流筒的底部向内翻折形成内沿,所述外导流筒的外沿与保温筒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石墨内导也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所述石墨内导嵌套入外导流筒中,石墨内导的底部卡合在外导流筒的内沿上,导流筒毡填充在石墨内导和外导流筒之间,所述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嵌套入石墨内导中。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出口靠近冷却液入口设置,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后,沿隔板组自上而下流动,形成s形流动轨迹,然后流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的空腔的底部,再从冷却液出口流出,最大程度利用了内筒为侧壁表面,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距离,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去掉外筒的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的轴测图。

图2为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局部断开的轴测图。

图3为第一控制部件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第二控制部件的功能模块图。

图5为所述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的剖视图。

图中: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内筒11、冷却液出口121、冷却液入口122、外筒12、内缘121、环形底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隔板组16、上隔板161、下隔板162、进水管17、出水管18、进水接头19、出水接头110、蓄水池120、传感器130、第一控制部件140、第一微处理器1401、第一报警灯1402、第二控制部件150、第二微处理器1501、第一继电器1502、蜂鸣器1503、第二报警灯1504、第二继电器1505、电源1506、炉体20、连接杆30、热场部件40、保温筒41、安装座42、坩埚43、加热器44、热屏组件45、外导流筒451、石墨内导452、导流筒毡4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包括内筒11、外筒12、环形底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若干隔板组16、进水管17、出水管18,内筒11、外筒12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内筒11同心套装在外筒12内,环形底13设于内筒11、外筒12的下端部,环形底13的内环壁与内筒11的外环壁密封连接,环形底13的外环壁与外筒12的内环壁密封连接,外筒12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内缘121,内缘121的端面与内筒11的上端部外环壁密封连接,内筒11、外筒12和环形底13形成环形内腔,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的形状与环形内腔的纵截面形状向匹配,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竖直设置在环形内腔内,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相互平行,第一隔板14的上端与内缘121接触,第一隔板14的下端与环形底13不接触,第二隔板15的上端与内缘121接触,第二隔板15的下端与环形底13接触,隔板组16设置于内缘121与环形底13之间,相邻两个隔板组16相互平行设置,每一个隔板组16包括上隔板161、下隔板162,上隔板161、下隔板162均为与内筒11的外环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上隔板161的内侧壁与内筒11的外环壁密封连接,上隔板161的外侧壁与外筒12的内环壁密封连接,下隔板162的内侧壁与内筒11的外环壁密封连接,下隔板162的外侧壁与外筒12的内环壁密封连接,上隔板161、下隔板162相对平行设置,上隔板161的一端与第二隔板15接触,上隔板161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不接触,下隔板162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4接触,下隔板162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15不接触,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之间的内筒11的环壁上设有冷却液出口121,冷却液出口121所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之间不设置隔板组16,冷却液出口121靠近外筒12体内缘121设置,出水管18的一端为自由端,出水管18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出口121连接,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之间的内筒11的环壁上设有冷却液入口122,冷却液入口122所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之间设置隔板组16,冷却液入口122位于外筒12体内缘121和靠近外筒12体内缘121的上隔板161之间,冷却液入口122还靠近第二隔板15设置,进水管17的一端为自由端,进水管17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入口12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出口121靠近冷却液入口122设置,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122进入后,沿隔板组16自上而下流动,形成s形流动轨迹,然后流入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之间的空腔的底部,再从冷却液出口121流出,最大程度利用了内筒11为侧壁表面,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冷却液的流动距离,提高了冷却效率;此外,冷却液这种流动设置,避免了出现冷却液“短路”的情况而造成冷却效率的降低。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还包括进水接头19、出水接头110、蓄水池120、传感器130,进水接头19一端与进水管17的自由端连接,进水接头19的另一端通过管线与蓄水池120连接,出水接头110一端与出水管18的自由端连接,出水接头110的另一端通过管线与蓄水池120连接,在出水接头110与蓄水池120之间的管线上安装有传感器130。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传感器130为涡街流量传感器130。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30可同步检测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例如采用涡街(vortex)流量传感器130,其型号为sv7500,也可以采用水用数字式流量开关,其型号为pf3w711-06-dt-m。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包括第一控制部件140,第一控制部件140包括第一微处理器1401、第一报警灯1402,传感器130与第一微处理器1401连接,第一微处理器1401与第一报警灯1402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微处理器1401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130上装有温度和流量信号线,当流量或者温度超过设定时,第一微处理器1401发出信号给第一报警灯1402,第一报警灯1402发出报警信号。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包括第二控制部件150,第二控制部件150包括第二微处理器1501、第一继电器1502、蜂鸣器1503、第二报警灯1504、第二继电器1505、电源1506,传感器130与第二微处理器1501连接,第二微处理器1501与第一继电器1502连接,第一继电器1502与蜂鸣器1503连接,第一继电器1502与第二报警灯1504连接,第二微处理器1501与第二继电器1505连接,第二继电器1505与蜂鸣器1503连接,第二继电器1505与第二报警灯1504连接,电源1506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1501、第一继电器1502、第二继电器1505、蜂鸣器1503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微处理器1501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130上装有的温度和流量信号线分别控制第一继电器1502、第二继电器1505,例如当流量超过设定时,第一继电器1502打开,蜂鸣器1503和第二报警灯1504均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流量异常,当温度超过设定时,第二继电器1505打开,蜂鸣器1503和第二报警灯1504也均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温度异常。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第二报警灯1504内设置有红色灯、黄色灯、绿色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正常情况下,第二报警灯1504内只绿色灯亮,流量超过设定时,只黄色灯亮,温度超过设定时,只红色灯亮。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安装在传感器130与蓄水池120之间的管线上,第二阀门安装在进水接头19与蓄水池120之间的管线上。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安装在出水接头110与传感器130之间的管线上。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包括炉体20、连接杆30、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连接杆30为多个,多个连接杆30沿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的内筒11周向布置,连接杆30的一端与内筒11内环壁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接杆30的另一端与炉体20内侧壁的上部连接。

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单晶硅制备用单晶炉还包括设置在炉体20内部的热场部件40,热场部件40包括保温筒41、安装座42、坩埚43、加热器44、热屏组件45,保温筒41的外壁与炉体20的内壁接触,在保温筒41内腔的底部设有安装座42,坩埚43置于安装座42上,加热器44包围在坩埚43周围,热屏组件45包括外导流筒451、石墨内导452、导流筒毡453,外导流筒451设于坩埚43的正上方,外导流筒451为圆柱形筒,外导流筒451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外沿,外导流筒451的底部向内翻折形成内沿,外导流筒451的外沿与保温筒41的上端部连接,石墨内导452也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石墨内导452嵌套入外导流筒451中,石墨内导452的底部卡合在外导流筒451的内沿上,导流筒毡453填充在石墨内导452和外导流筒451之间,单晶硅制备用水冷热屏10嵌套入石墨内导452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