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修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1539发布日期:2020-11-03 23: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缝修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裂缝修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裂缝修补系统。



背景技术:

由玻璃、陶瓷等材质构成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外在或者内在作用力的冲击,产生或大或小的裂缝。例如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突然飞来的石头或者其它硬物撞在挡风玻璃上,就会容易留下沿撞击中心延伸的裂缝,严重影响挡风玻璃的美观。而更为严重的是继续使用时很容易造成裂缝越扩越大,造成整个挡风玻璃的损坏,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常需要对裂缝进行填充,以修复裂缝,保持产品的完整性。但是,现有用于填充裂缝的装置需要较多器件,并且各个器件常常分开独立设置,在使用过程及其零散,不便于用户携带,并且一套修补工具中部分修补工具还需要接电源使用,使得接线过多,在电源插座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重复拔插,影响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裂缝修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裂缝修补工具之间独立使用而使得整工具之间协调性差而导致客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裂缝修补系统,包括:

供电装置,设有多个接口;

按压组件,包括承载架以及设于所述承载架的按压器;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承载架并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

超声波装置,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

固化装置,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

控制按钮,独立控制每个与所述接口电连接的部件的电流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吸水装置,所述吸水装置包括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连接的吸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并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启停的钻孔机具。

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摄像机以及显示屏,所述摄像机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可与一个所述接口电连接,所述摄像机向所述显示屏发送图片信息,所述显示屏显示接收所述摄像机的图片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吸盘,所述按压器可移动地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尖锐部,所述吸盘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杆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器还包括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拉动件的一端按连接所述吸盘,当所述拉动件移动时,所述拉动件可提起所述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的装配部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装配部的连接件,所述支撑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装配部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自所述支撑部向所述按压器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条形槽、所述连接孔以将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装配部锁定,所述按压器设于所述装配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以及第二支杆,所述装配部设有所述第一支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杆或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为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供电装置,将加热装置、超声波装装置以及固化装置整合到供电装置上由供电装置集体供电,在由供电装置接入电源,简化各个装置的接电线路,进一步地在供电装置上设置独立控制各个装置启停的控制按钮,可以实现各个装置相互独立使用互不影响的同时还提高了各个修补工具之间的使用协调性,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系统的按压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按压组件的按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按压组件的顶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按压组件的支撑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设置供电装置,将加热装置、超声波装装置以及固化装置整合到供电装置上由供电装置集体供电,在由供电装置接入电源,简化各个装置的接电线路,进一步地在供电装置上设置独立控制各个装置启停的控制按钮,可以实现各个装置相互独立使用互不影响的同时还提高了各个修补工具之间的使用协调性,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系统的较佳实施例,该系统包括、供电装置10、按压组件、加热装置30、超声波装置40、固化装置50以及控制按钮102。其中,供电装置10设有多个接口101,按压组件21包括承载架1以及设于承载架1的按压器2,加热装置30设于承载架1并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超声波装置40,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固化装置50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控制按钮102独立控制每个与接口101电连接的部件的电流通断。进一步地,控制按钮102可以设于供电装置10并与每个接口101一一对应并控制对应接口101电流通断,如此,在该接口101没有连接部件时可以断开该接口101的电流以保证安全,当然,控制按钮102也可以设置在与接口101连接的工具上,如上述的加热装置30、超声波装置40、固化装置50或下述的钻孔机具、摄像机、显示屏上,如此便于人员操作。

按压器2用于件裂缝撑开,然后倒入裂缝填充物,加热装置30用于在修补裂缝时对裂缝填充物加热,使得填充物分子活动的更为活跃,加速渗入到裂缝的各个缝隙中。

超声波装置40用于在填充裂缝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波极强的穿透能力和能量传输能力,对填充液起到一定的导入作用,填充液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裂缝内部的各个角落;同时超声波发射器的换能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故而能够拥有双重作用,即是超声波与热量的共同作用,此外,在填充液渗入裂缝的过程中,填充液会产生微小的气泡,超声波还可以震破填充液产生的气泡,使得裂缝内部的气泡减少,避免裂缝填充后仍遗留有气泡,影响修复后产品的美观,在裂缝内部的气泡减少之后,会形成一定的空隙,填充液得以挤入该空隙中,使得裂缝的填充更为紧实,进一步地保证填充效果。

固化装置50用以在修复后加快裂缝填充物的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可以采用热风机,固化装置50可以采用紫外固化灯。

供电装置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插头,使用时,将加热装置30、超声波装置40以及固化装置50分别与一个接口101相连,在供电装置10接通电源后,可以根据修复工艺独立开启加热装置30、超声波装置40或者固化装置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裂缝修补系统,可以实现各个装置相互独立使用互不影响的同时还提高了各个修补工具之间的使用协调性,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吸水装置60,吸水装置60可以在修补裂缝前后吸收裂缝上的水或者杂物碎屑,提高裂缝修补效果,进一步地,吸水装置60包括与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的水泵601以及与水泵601连接的吸水管602。

实施例三

参见图1,在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与可一个接口101电连接的钻孔机具。设置钻孔机具,在可以对裂缝进一步扩充,以将数量杂多的并深浅不一的裂缝形成较完整裂缝,有利于提高裂缝修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钻孔机具可以是电钻。

实施例四

参见图1,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裂缝修补系统还包括摄像机80以及显示屏90,摄像机80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显示屏90可与一个接口101电连接,摄像机80向显示屏90发送图片信息,显示屏90显示接收摄像机80的图片信息。摄像头可以捕捉裂缝画面,并将画面传到显示屏90以便于人员观察裂缝的情况,可有效解决裂缝的裂纹非常细小人眼无法完全找齐修补区域,此外,通过观察显示屏90观察裂缝情况,操作人员无需靠近裂缝即可清楚获取裂缝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参见图2,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的,按压组件20还包括吸盘3,按压器2可移动地设有顶杆21,顶杆21的一端设有尖锐部211,吸盘3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顶杆21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

使用时,将承载架1放置于裂缝旁,在裂缝倒入填充液,将顶杆21的尖锐部211与裂缝抵接,由于顶杆21可移动,在与裂缝抵接的同时顶杆21可以被裂缝的反作用力缩回按压器2内,通过调节按压器2使顶杆21向裂缝方向移动的以对顶杆21施加压力从而使裂缝被撑开,同时拉压吸盘3,使吸盘3内部空气排出的同时促进填充液进入裂缝中。采用此种方案,便于人员操作以解放双手,能够均衡调节施加撑开裂缝力度以避免手持式用力过大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多种工具融合一体,提高按压组件20的独立工具之间的协调性。

参见图3,具体的,按压器2还包括固设在装配部12上的主体部22、弹性件23以及按压部24,弹性件23设在主体部22内并与顶杆21相抵接且向顶杆21提供向主体部22外部方向移动的预紧力,按压部24活动设于主体部22,按压部24与顶杆21分别设于主体部22的相对两侧,按压部24的一端与弹性件23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出主体部22外。设置弹性件23,在顶杆21与裂缝抵接时,顶杆21与裂缝之间可以形成缓冲接触,避免直接采用顶杆21与裂缝抵接时无法产生缓冲而容易导致修复对象破裂。使用时,对顶杆21施力使顶杆21缩回主体部22后将顶杆21的尖锐部211对准裂缝后松开顶杆21,顶杆21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对裂缝有一个推力,通过调节按压部24对弹性件23施加压力,弹性件23将力传递给顶杆21从而加大对顶杆21的压力后使裂缝被撑开。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可以采用直线弹簧。

进一步地,按压部24的外部设有外螺纹,主体部22设有与按压部24配合的第二通孔(图未示),第二通孔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按压部24和主体部22采用螺纹配合,可以通过旋转按压部24以移动按压部24,进而使按压部24推动弹性件23对顶杆21施加压力,顶杆21受力均衡且缓慢增加,可以防止用力不可控而出现修复对象破裂,此外,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在调节的同时,按压部24始终被锁定在主体部22上,不需要人工按压按压部24从而解放双手,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顶杆21的与弹性件23抵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212,主体部22设有供顶杆21穿过的第三通孔(图未示),第一限位部212可抵接于第三通孔的旁边。设置第一限位部212,可以避免顶杆21脱离所述主体部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2和按压部24与弹性件23抵接的一端均可设有安装柱7,安装柱7可以延伸至弹性件23内部,且第一限位部212和按压部24的安装柱7间隔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弹性件23固定在顶杆21和按压部24之间,另一方面可以对弹性件23压缩过程中进行导向,避免弹性件23产生弯曲而降低产品寿命。

参见图4,进一步地,顶杆21包括设于可移动地设于主体部22的第一分体21a以及与第一分体21a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分体21b,前述的第一限位部212设于第一分体21a的远离第二分体21b的一端,第二分体21b的一端延伸出主体部22外部,尖锐部211设于第二分体21b位于主体部22外的一端。顶杆21采用分体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裂缝更换具有不同尺寸尖锐部211的第二分体21b,如此可以适用于多种裂缝,兼容性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体21a和第二分体21b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拆装极其简便。

参见图3,进一步地,主体部22设有与装配部12的固定件221,固定件221为中空结构,顶杆21穿过固定件221并延伸出固定件221外,即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体21a和第二分体21b穿过固定件221且第二分体21b的一端延伸出固定件221外。采用顶杆21穿设固定件221的方案,不仅可以简化裂缝修补装置的结构,固定件221还可以在顶杆21对顶杆21起到保护作用以及在顶杆21的移动过程中对顶杆21进行导向。

参见图3,进一步地,顶杆21位于主体部22内的一端设有标识部213,即标识部213设于第一分体21a的远离第二分体21b的一端,进一步地,标识部213可以设于前述的第一限位部212上,主体部22设有观察窗口222以及位于观察窗口222旁的压力刻度表223,在顶杆21移动时,标识部213在观察窗口222内移动。标识部213可以是具有标识功能的贴纸,也可以是直接在顶杆21上设置的凹陷或者凸起结构,在顶杆21移动时,标识部213在观察窗口222内移动所对应的压力刻度位置则为当前对顶杆21施加的压力,便于人员可以根据不同修复产品来控制顶杆21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刻度表223的起始点设于观察窗口222的靠近顶杆21的一端,即位于本实施例中观察窗口222的底部,所说的底部为附图2中的观察窗口222的底部,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而不是作为本实施例的限定,在调节按压器2以推动顶杆21时,裂缝对顶杆21的反作用力使标识部213往观察窗口222的顶部(相对于前述的底部)移动,标识部213对应的压力刻度值则为当前顶杆21所施加的压力。通过设置压力刻度表223,人员可以根据不同产品所需的压力值对顶杆21施加的压力,操作快捷简便,生手也能够操作,

实施例六

参见图2,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按压器2还包括拉动件4,拉动件4可移动地穿设于承载架1,拉动件4的一端连接吸盘3,当拉动件4移动时,拉动件4可提起吸盘3。设置拉动件4,在修复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拉动件4将吸盘3拉出,如此可以避免直接用顶杆21拉出吸盘3而导致吸盘3脱离顶杆21。其中,拉动件4的不与吸盘3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41,第二限位部41的外形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内径。设置第二限位部41,可以对拉动件4在承载架1上移动时进行限位,避免拉动件4在移动过程中脱离承载架1。

具体的,拉动件4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承载架1设有与拉动件4配合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拉动件4和承载架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转动拉动件4时,拉动件4逐渐拉开吸盘3的过程均可锁定于承载架1上,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拉动件4与吸盘3连接的一端设有挂钩42,吸盘3设有可挂于挂钩42的拉环31。挂钩42和拉环31,便于拉动件4与吸盘3连接,此外,在修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拉环31对吸盘3拉压,便于人员对吸盘3进行拉压操作。

实施例七

参见图4,在实施例五或六的基础上,具体的,承载架1包括支撑部11、设于支撑部11的装配部12以及连接支撑部11和装配部12的连接件13,支撑部11设有连接孔(图未示),装配部12设有条形槽121,条形槽121沿自所述支撑部11向按压器2方向延伸,连接件13依次穿过条形槽121、连接孔以将支撑部11和装配部12锁定,按压器2设于装配部12。其中,连接件13可以是螺栓,连接孔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需要调节按压器2到支撑部11之间的距离时,拧松螺栓后移动装配部12使螺栓在条形槽121内移动,从而实现按压器2相对于支撑部11的伸缩。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部11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图未示)以及第二支杆(图未示),装配部12设于第一支杆或者第二支杆。支撑部11采用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结构,使得设于支撑部11的装配部12可以带动按压器2绕支撑部11转动,从而带调节按压器2以支撑部11为原点转动的位置。其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采用联轴器连接。

实施例九

参见图2,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或者第二支杆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杆或者第一支杆的的一端设有支撑盘111,即,当装配部12设于第一支杆时,支撑盘111则设于第二支杆上,当装配部12设于第二支杆时,支撑盘111则设于第二支杆上,则支撑盘111设于支撑部11的底部,其中,支撑盘111可以采用吸盘3。设置支撑盘111,可以提高裂缝修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平稳安放,进一步地,支撑盘111采用吸盘3,可以使装置牢牢的吸附在固定地点,提高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