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9419发布日期:2020-08-25 19:5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用水装置一个工厂、车间或工段的给水、排水系统组成一个闭路循环的用水系统,会将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经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不补充或少量补充新鲜水,而不排放或少排放废水的用水方式,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现有的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在其使用时,通常是将冷却装置直接置于电石炉内,通过冷水带出热量,经由冷却池将带出的热水进行冷却后再进行回收利用,但在电石炉不需冷却的时候,里面的了却装置处在高温环境中容易老化损坏,且零部件不易拆卸,不易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通常是将冷却装置直接置于电石炉内,通过冷水带出热量,经由冷却池将带出的热水进行冷却后再进行回收利用,但在电石炉不需冷却的时候,里面的了却装置处在高温环境中容易老化损坏,且零部件不易拆卸,不易维修更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包括净电石炉,所述电石炉的底端固定有底座,且电石炉与底座之间安装有集水机构,所述底座的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集水机构的内部过包括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动机,且第一电动机的一侧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套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另一侧固定有活塞杆,且活塞杆底端固定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的表面套接有活塞筒,且活塞筒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固定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其活塞筒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单向阀,且第二单向阀的另一侧固定有输水管,所述冷却机构的两侧安装有水管接头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塞杆通过定位杆与限位槽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活塞杆通过定位杆与限位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横梁,且横梁与支撑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动机,且第二电动机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端固定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楔形齿轮,所述第一楔形齿轮的两侧啮合有第二楔形齿轮,且第二楔形齿轮的另一侧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与横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l型支架,且螺纹杆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三支撑板,且第三支撑板与横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有c型槽,且有c型槽的内部嵌合连接有内水管,所述内水管的一侧固定有喷零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楔形齿轮通过第一传动杆与第一转动轴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楔形齿轮通过第一楔形齿轮与螺纹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管接头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轴承,且轴承与输水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表面套接有轮盘,且轮盘的表面固定有转把,所述轮盘的正面开设有导槽,且导槽的内部套接插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底端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端固定有支板,且支板顶端固定有活动铰链,所述套管的内部套接连接有防漏水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板通过活动铰链与支板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轮盘通过轴承与转把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转盘转动,通过定位杆在限位槽中滑动,带动活塞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头在活塞筒中运动,活塞向上运动,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紧闭,可以将水从集水槽中吸进活塞筒中,活塞向下运动,第一单向阀紧闭,第二单向阀打开,水从活塞筒中挤出,通过输水管,将水送进冷却机构,实现水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楔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楔形齿轮转动,可以实现两根螺纹杆同速不同向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实现两个l型支架向彼此靠近,最终将电石炉套在里面,通过喷零头对电石炉进行降温,实现按需所供,使得冷却机构内部的零件不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而老化。

3、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摇把,带动轮盘转动,从而使得卡板的一端随着导槽收紧或者展开,使得卡板以活动铰链为支点做跷跷板运动,使得卡板的另一端与防漏水接口分离,从而分离输水管,接水管时只需对准,防漏水接口,反向旋转轮盘即可,做到检修安装时方便拆装,所短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水机构部分零件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机构a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接头机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石炉;2、集水机构;3、底座;4、支撑杆;5、冷却机构;6、水管接头机构;201、第一支撑板;202、第一电动机;203、转盘;204、限位槽;205、定位杆;206、活塞杆;207、活塞头;208、活塞筒;209、第一单向阀;2010、集水槽;2011、第二单向阀;2012、输水管;501、横梁;502、第二电动机;503、第一转动轴;504、传动杆;505、第一楔形齿轮;506、第二楔形齿轮;507、螺纹杆;508、第二支撑板;509、l型支架;5010、第二转动轴;5011、第三支撑板;5012、c型槽;5013、内水管;5014、喷零头;601、轴承;602、轮盘;603、转把;604、导槽;605、卡板;606、弹簧;607、套管;608、支板;609、活动铰链;6010、防漏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7,一种电石生产用水资源循环装置,包括净电石炉1,电石炉1的底端固定有底座3,且电石炉1与底座3之间安装有集水机构2,底座3的固定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的顶端安装有冷却机构5,集水机构2的内部过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01,且第一支撑板201与底座3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0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电动机202,且第一电动机202的一侧固定有转盘203,转盘203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04,且限位槽204的内部套接有定位杆205,定位杆205的另一侧固定有活塞杆206,且活塞杆206底端固定有活塞头207,活塞头207的表面套接有活塞筒208,且活塞筒208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固定有第一单向阀209,第一单向阀209的一侧固定有集水槽2010,其活塞筒208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单向阀2011,且第二单向阀2011的另一侧固定有输水管2012,冷却机构5的两侧安装有水管接头机构6,通过第一单向阀209可以控制集水槽2010中的水只能单向吸入活塞筒208中,第二单向阀2011可以确保被吸入活塞筒208中的水只会被输送到输水管2012中,从而实现水循环。

进一步的,活塞杆206通过定位杆205与限位槽204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活塞杆206通过定位杆205与限位槽20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确保了活塞杆206上下运动,实现集水槽2010中的水进入活塞筒208以及被输送到冷却机构5。

进一步的,冷却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横梁501,且横梁501与支撑杆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横梁501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动机502,且第二电动机502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转动轴503,第一转动轴503的底端固定有传动杆504,且传动杆504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楔形齿轮505,第一楔形齿轮505的两侧啮合有第二楔形齿轮506,且第二楔形齿轮506的另一侧固定有螺纹杆507,螺纹杆507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支撑板508,且第二支撑板508与横梁501之间为固定连接,螺纹杆50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l型支架509,且螺纹杆507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转动轴5010,第二转动轴5010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三支撑板5011,且第三支撑板5011与横梁501之间为固定连接,l型支架509的一侧固定有c型槽5012,且有c型槽5012的内部嵌合连接有内水管5013,内水管5013的一侧固定有喷零头5014,通过螺纹杆507,实现了l型支架509能够开合,使得冷却机构5的零部件不会长期曝于高温环境中造成老化损坏。

第一楔形齿轮505通过第一传动杆504与第一转动轴50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楔形齿轮506通过第一楔形齿轮505与螺纹杆507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实现两根螺纹杆507同速不同向转动,保证两个l型支架509能够同时开闭。

进一步的,水管接头机构6的内部包括有轴承601,且轴承601与输水管2012之间为固定连接,轴承601的表面套接有轮盘602,且轮盘602的表面固定有转把603,轮盘602的正面开设有导槽604,且导槽604的内部套接插设有卡板605,卡板605底端固定有弹簧606,且弹簧6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管607,套管607的顶端固定有支板608,且支板608顶端固定有活动铰链609,套管607的内部套接连接有防漏水接口6010,通过转把603,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在转动轮盘602过程中省力,弹簧606可以给卡板605一个支持力,使得卡板605紧紧卡住防漏水接口6010。

进一步的,卡板605通过活动铰链609与支板608之间构成旋转结构,轮盘602通过轴承601与转把603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可以在拆装过程中减少了螺钉等繁琐的安装结构,确保维护时时间减少,提高维护效率。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电动机202可以带动转盘203转动,通过定位杆205在限位槽204中滑动,带动活塞杆20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头207在活塞筒208中运动,活塞头207向上运动,第一单向阀209打开,第二单向阀紧2011闭,可以将水从集水槽2010中吸进活塞筒208中,活塞头207向下运动,第一单向阀209紧闭,第二单向阀2011打开,水从活塞筒208中挤出,通过输水管2012,将水送进冷却机构5,接通第二电动机502外接电源带动传动杆50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楔形齿轮505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楔形齿轮506转动,可以实现两根螺纹杆507同速不同向转动,通过螺纹杆507的转动实现两个l型支架509向彼此靠近,最终将电石炉1套在里面,通过喷零头5014对电石炉1进行降温,通过拨动转把603,带动轮盘602转动,从而使得卡板605的一端随着导槽604收紧或者展开,使得卡板605以活动铰链609为支点做跷跷板运动,使得卡板605的另一端与防漏水接口6010分离,从而分离输水管2012,接水管时只需对准防漏水接口6010,反向旋转轮盘602即可,由此做到水循环利用且方便维护的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