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86512发布日期:2020-08-25 19:2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中随着焦炉型大型化,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降低燃料消耗、减少so2、nox排放是焦炉的发展方向。国外炭化室高度已达7m以上,这是由于大容积焦炉比传统的小容积焦炉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少、煤塔、焦炉机械设备运行数量及操作人员少,焦炉的污染物排放底等优点,同时为适应焦炉大型化,保证炼焦生产,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对焦炉用耐火材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该焦炉砖型的设计、复杂程度和外形尺寸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焦炉的设计,对其理化指标的要求也大大超越了传统小容积焦炉用硅砖的相关标准。但是目前国内、国外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由于耐火原料质量、选用上存在差距、原料颗粒细度、尺寸分布不合理、辅料及加入量不合理等缺陷,使得7m以上大容积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的理化指标往往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焦炉用硅砖由于耐火原料质量,选用上存在差异,尺寸分布不合理,辅料及加入量不合理等缺陷,往往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值而提供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硅石粗粉25-35份、硅石中粉41-47份、细粉10-20份、残硅砖10-20份、矿化剂1.0-1.5份、石灰乳7.5-8.5份。

进一步地,所述硅石sio2含量不低97.5%;al2o3≤0.8%,fe2o3≤0.8%,cao≤0.7%。

进一步地,所述细粉由50%的胶结硅石和50%的残硅砖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矿化物由1/3锰粉、1/3钾长石和1/3三氧化二铁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硅石粗粉中硅石粒径范围在3-1mm之间的占64-74%,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24-3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所述硅石中粉中硅石粒径范围在1-3mm之间的占1-2%,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64-7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所述细粉中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5-15%,粒径范围<0.088mm颗粒占85-95%;所述残硅砖中粒径范围在1-3mm之间的占1-2%,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64-7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

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纸浆液过筛,-22目浆料为浆料a,+22目为浆料b;

s2、将重量份为25-35份的硅石粗粉、41-47份的硅石中粉、10-20份的细粉、10-20份的残硅砖、1.0-1.5份的矿化物混合获得初粉;

s3、称取重量份为0.9-1.1的浆料a,在浆料a加水稀释至纸浆浓度1.18-1.20g/cm制得稀释液,将稀释液与重量份为7.5-8.5的石灰乳加入到s2中初粉中,混捏制得泥料;

s4、将s3中泥料用400t以上的压机进行压制成型制的坯制品;

s5、将s4中坯制品置于焙烧炉在700-800℃一次焙烧;

s6、将浆料b细化至150-200目,加水分散;

s7、将s5中经一次焙烧的坯制品浸于s6中分散浆料b中;

s8、将坯制品在70-100℃的温度下干燥至残余水分不超过0.8%;

s9、重复s8-s9操作3-5次;

s10、将坯制品装入窑炉在1410℃-1460℃,保温时间30-36小时条件下烧结为成品,冷却至常温即可制得硅砖。

进一步地,所述纸浆液比重为1.18-1.20g/cm3,ph为4-5;所述石灰乳比重为1.24-1.28g/cm3;所述矿化剂粒径小于0.088mm。

进一步地,所述s2中混捏温度为150℃-250℃,混捏时间为0.5-1h,混捏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进一步地,所述s3中混捏温度为160℃-220℃,混捏时间为1.5-3h,混捏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进一步地,所述s4中成型后保压10-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该硅砖由胶结硅石、残硅砖、矿化剂、石灰乳制得,通过矿化剂、石灰乳可起到增强砖体的可塑性,促进硅石的烧成转化的作用;通过矿化剂中金属氧化物添加增强导热性;采用本发明所述配方制得的硅砖的具有优良理化指标,尤其是显气孔率及al2o3、fe2o3的含量明显较低、常温耐压强度、导热系数明显较高。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首先将纸浆液过筛,低于22目加水稀释并与石灰乳、粉料混合,避免形成泥团,造成烧成后砖坯产生溶洞,增强砖体的可塑性;高于22目浆料细化后用于经一次烘焙后坯制品的浸渍,细化后形成不团聚的小分子,浆料中细小纤维高温焙烧下在坯制品孔隙结构中重新分布,同时由于矿化剂的加入,提高坯制品体积密度,使其内部结构进一步密制化,提高整体的热传递能力,坯料在浆料中多次焙烧、干燥,保证良好接枝,构成纤维补强,避免在收缩时产生裂纹;通过最终烧结,降低fe2o3含量,增强抗腐蚀性;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硅砖完全符合该炉的设计、复杂程度和外形尺寸的要求,适应焦炉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硅石粗粉25-35份、硅石中粉41-47份、细粉10-20份、残硅砖10-20份、矿化剂1.0-1.5份、石灰乳7.5-8.5份。

进一步地,所述硅石sio2含量不低97.5%;al2o3≤0.8%,fe2o3≤0.8%,cao≤0.7%。所述硅石粗粉、硅石中粉以及细粉中硅石均选用五台硅石破碎而成,五台硅石是指山西省五台山地区所产的胶结硅石,其成分及性能指标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进一步地,所述细粉由50%的胶结硅石和50%的残硅砖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矿化物由1/3锰粉、1/3钾长石和1/3三氧化二铁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硅石粗粉中硅石粒径范围在3-1mm之间的占64-74%,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24-3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所述硅石中粉中硅石粒径范围在1-3mm之间的占1-2%,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64-7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所述细粉中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5-15%,粒径范围<0.088mm颗粒占85-95%;所述残硅砖中粒径范围在1-3mm之间的占1-2%,粒径范围在1-0.088mm之间的占64-74%,余量颗粒粒径范围<0.088mm。

细度是指耐火原料的颗粒大小,颗粒尺寸分布是指连续的、不同细度级别范围内,各细度级别的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耐火原料的颗粒尺寸分布对耐火硅砖的体积密度、气孔率、机械强度、可塑性、烧成性能和稳定性能指标都有很大影响,本发明的申请人在理论基础上经过多次配比试验、比较、分析,得出上述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的原料的细度及颗粒尺寸分布。

一种焦炉用高导热、高致密硅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纸浆液过筛,-22目浆料为浆料a,+22目为浆料b;

s2、将重量份为25-35份的硅石粗粉、41-47份的硅石中粉、10-20份的细粉、10-20份的残硅砖、1.0-1.5份的矿化物混合获得初粉;混捏温度为150℃-250℃,混捏时间为0.5-1h,混捏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s3、称取重量份为0.9-1.1的浆料a,在浆料a加水稀释至纸浆浓度1.18-1.20g/cm制得稀释液,将稀释液与重量份为7.5-8.5的石灰乳加入到s2中初粉中,混捏制得泥料;混捏温度为160℃-220℃,混捏时间为1.5-3h,混捏后自然冷却至常温;

s4、将s3中泥料用400t以上的压机进行压制成型制的坯制品;成型后保压10-20min;

s5、将s4中坯制品置于焙烧炉在700-800℃一次焙烧;

s6、将浆料b细化至150-200目,加水分散;

s7、将s5中经一次焙烧的坯制品浸于s6中分散浆料b中;

s8、将坯制品在70-100℃的温度下干燥至残余水分不超过0.8%;

s9、重复s8-s9操作3-5次;

s10、将坯制品装入窑炉在1410℃-1460℃,保温时间30-36小时条件下烧结为成品,冷却至常温即可制得硅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纸浆液比重为1.18-1.20g/cm3,ph为4-5;所述石灰乳比重为1.24-1.28g/cm3,所述石灰乳过22目筛;所述矿化剂粒径小于0.088mm。

本实施例制备的硅砖与现有技术中硅砖各项理化指标比较如下表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