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辅助牛粪、秸秆好氧堆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96076发布日期:2020-12-22 14:0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蚯蚓辅助牛粪、秸秆好氧堆肥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牛粪是饲养蚯蚓的最常用基质。由于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中大量添加含抗生素的药物,以促进畜禽的快速生长和疾病防治;但畜禽对抗生素利用率较低,60-90%排出体外,造成粪便残留的污染物超标,严重影响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利用。如果这种牛粪直接用于蚯蚓养殖,将使蚯蚓体内含有较高含量的抗生素,将导致蚯蚓繁殖率降低,甚至使蚯蚓大量死亡。堆肥是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最常用的方法。堆肥是复杂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通过合理调控水分、供氧、温度、c/n比、添加剂等技术参数,可缩短发酵时间,加快腐熟。堆肥是微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放出热量的过程,高温期堆体温度可达到60℃以上,使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快速降解,但是高温也将直接导致蚯蚓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牛粪饲养蚯蚓抗生素高残留、堆肥高温期使蚯蚓死亡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蚯蚓辅助牛粪、秸秆好氧堆肥的方法。

蚯蚓辅助牛粪、秸秆好氧堆肥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1重量份新鲜牛粪和1.5重量份玉米秸秆按照物料碳氮比为20-25∶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水调节物料含水率60%-75%;

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物料堆成高为1.5-2.0m、宽为2.5-3.0m、长度任意的条垛堆体;

三、堆肥:将堆体在升温阶段30-40℃的条件下堆肥2-3天,在高温阶段45-65℃的条件下堆肥15-20天,在降温阶段堆肥5-10天,升温阶段每2天翻堆一次,高温阶段每3-5天翻堆一次,降温阶段不翻堆,堆肥过程控制堆体温度为50-65℃,当堆体温度超过70℃时,立即翻堆,降低温度,翻堆时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使堆体全部完全腐熟,当堆体温度降到40℃以下时,堆肥过程进入降温期,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35%-45%,堆体温度降到32℃以下时,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65-75%,接种蚯蚓,养殖密度为2-2.5kg/m2或1-1.5万条/m2,同时堆体上层覆盖一层水稻秸秆,即完成堆肥。

本发明解决了蚯蚓养殖过程中牛粪抗生素高残留的问题,牛粪经好氧堆肥后抗生素降解率达80%以上,且牛粪经堆肥后,没有臭味,不滋生蚊蝇,适合蚯蚓养殖。蚯蚓作为优质的蛋白饲料,可用于畜禽(鸡、鸭、牛、羊等)和水产(鱼、虾、蟹等)养殖,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蚯蚓粪也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腐殖质、有机质及镁、硼、镍、锰等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水果、花卉、蔬菜和苗圃的高效肥料。

本发明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控制容易,易于实现且投资低,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发明专利侧重于堆肥,引进蚯蚓养殖,一是蚯蚓粪团聚结构更好,有机肥的肥效更高,施加到土壤中,更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养殖的蚯蚓可用于畜禽饲料,增加经济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条垛堆肥照片;

图2为牛粪中蚯蚓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蚯蚓辅助牛粪、秸秆好氧堆肥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1重量份新鲜牛粪和1.5重量份玉米秸秆按照物料碳氮比为20-25∶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水调节物料含水率60%-75%;

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物料堆成高为1.5-2.0m、宽为2.5-3.0m、长度任意的条垛堆体;

三、堆肥:将堆体在升温阶段30-40℃的条件下堆肥2-3天,在高温阶段45-65℃的条件下堆肥15-20天,在降温阶段堆肥5-10天,升温阶段每2天翻堆一次,高温阶段每3-5天翻堆一次,降温阶段不翻堆,堆肥过程控制堆体温度为50-65℃,当堆体温度超过70℃时,立即翻堆,降低温度,翻堆时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使堆体全部完全腐熟,当堆体温度降到40℃以下时,堆肥过程进入降温期,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35%-45%,堆体温度降到32℃以下时,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65-75%,接种蚯蚓,养殖密度为2-2.5kg/m2或1-1.5万条/m2,同时堆体上层覆盖一层水稻秸秆,即完成堆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新鲜牛粪含水率为82%。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新鲜牛粪含水率为88%。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玉米秸秆粉碎长度为1.5m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调节物料含水率72%。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将1重量份新鲜牛粪和1.5重量份玉米秸秆按照物料碳氮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均匀。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将堆体在升温阶段32℃的条件下堆肥3天。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将堆体在升温阶段38℃的条件下堆肥2天。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在高温阶段48℃的条件下堆肥16天。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在高温阶段60℃的条件下堆肥18天。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验一:

将1重量份新鲜牛粪和1.5重量份玉米秸秆按照物料碳氮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均匀,人工添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分别均为100mg/kg,用水调节物料含水率72%,物料总重50kg,置于发酵桶内,进行42天的前期堆肥,经过42天发酵,将堆体在升温阶段30-40℃的条件下堆肥2-3天,在高温阶段45-65℃的条件下堆肥15-20天,在降温阶段堆肥5-10天,升温阶段每2天翻堆一次,高温阶段每3-5天翻堆一次,降温阶段不翻堆,堆肥过程控制堆体温度为50-65℃,当堆体温度超过70℃时,立即翻堆,降低温度,翻堆时将底层物料翻入堆体中上部,使堆体全部完全腐熟。当堆体温度降到40℃以下时,堆肥过程进入降温期,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35%-45%,堆体温度降到32℃以下时,控制堆体的含水率为72%,接种蚯蚓,养殖密度为2.5kg/m2或1.5万条/m2,同时堆体上层覆盖一层水稻秸秆。最终四环素类降解率达82-87%(表1),降解率均在80%以上,养殖的蚯蚓未检出四环素。

表1牛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