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及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80266发布日期:2020-12-29 15:2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为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及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结晶釉是在我国古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晶花釉。基本特征是:在釉中或釉表面分离出许多各种形状的晶花。结晶釉发展历史悠久,它源于釉的分相与析晶。结晶釉种类很多,按选用的结晶剂可分为铁系结晶釉、硅酸锌结晶釉、硅酸钛结晶釉、硅锌钛结晶釉、锰结晶釉、铀结晶釉、砂金石釉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结晶釉;按晶体大小可分为粗结晶釉和微结晶釉两大类,粗结晶釉可凭肉眼看见,表面为完全或部分发达的众多结晶所覆盖,或结晶在釉表面的下部,封闭在玻璃质基体之中;微晶釉结晶很小,结晶形态基本上为针状、板状或微小的球状;按结晶釉的色彩分为白色、黑色、黄色、蓝色、变色等结晶釉。硅酸锌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较稳定的化学性质、较强的抗湿性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材料,其用途十分广泛,在釉料、涂料、涂层、油漆以及发光基体材料研究中备受人们的关注。硅酸锌结晶釉料广泛用于陶瓷装饰中,掺入不同着色剂的硅酸锌结晶釉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使其具有更好的艺术欣赏性与装饰美感。而釉料的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度、烧成与保温等方面的工艺调整直接影响晶体的形态,是提升陶瓷制品品质所需要控制的因素。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及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本发明陶瓷制品具晶体美观、分布均匀的优点。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釉果22-34份、玻璃粉18-26份、滑石6-10份、石英10-12份、硅锌矿14-19份、白云石15-20份、碳酸钡3-5份、石灰石12-18份、着色剂8-12份、引晶剂5-10份、催化剂3-8份,所述着色剂为二氧化锰、氧化铜或氧化铁中的一种,所述催化剂为碳酸钠或碳酸钙,用于改变釉熔融物的局部粘度。进一步地,所述引晶剂为氧化锌或二氧化钛。进一步地,所述引晶剂为氧化锌。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锌的重量份为7份。使用上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釉果22-34份、玻璃粉18-26份、滑石6-10份、石英10-12份、硅锌矿14-19份、白云石15-20份、碳酸钡3-5份、石灰石12-18份、着色剂8-12份、引晶剂5-10份、催化剂3-8份,粉碎后备用;步骤二、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3:6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100-200目筛,得到浆料;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浆料在陶瓷坯体上施釉,在25-28℃温度下晾干;步骤四、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600-700℃,保温20-30min,然后将温度提升至1050-1140℃,保温1-2h,最后以1.5-2.5℃/min的速率进行降温,降温至23-25℃即得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陶瓷制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球磨时间为1.2-2h。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施釉方式为浸釉。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釉层厚度为0.3-0.6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采用釉果、碳酸钡、玻璃粉、滑石、石英、白云石、石灰石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制备硅酸锌结晶釉。随着加入釉料中氧化锌含量的增加,烧制得到的釉中硅酸锌晶体先增大后减小,在添加氧化锌含量本发明所提供的7重量份时,其结晶程度最大;本发明以碳酸钠或碳酸钙作为催化剂,能有效改善釉料在高温烧成时熔融物的局部粘度,从而提升熔融物的流动性,得到更好的晶形和变化的花纹图样。(2)本发明采用高温烧成工艺,硅酸锌结晶釉在高温下晶体成长速度更快,晶形美观,同时,本发明在采取了较低的降温速率,降温速率过快会阻碍了液相的析晶、晶体长大,也会导致析晶不均匀,因此适当的降温速率有利于晶体的充分生长;本发明中釉层厚度为0.3-0.6mm,如果釉层超薄,则由于晶核形成的界面相对较多,一般晶核发育得多,但釉中存在的结晶剂数量少,晶体成长发育不起来;如果釉层过薄,则难析晶,即使析晶,晶花稀而小,发育难完整;若釉层过厚,会造成晶花过多,高温流动性增加,流釉严重,易造成产品釉层厚度不均,釉面成色不稳定,因此本发明的釉层厚度最为合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使用上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釉果22份、玻璃粉18份、滑石6份、石英10份、硅锌矿14份、白云石15份、碳酸钡3份、石灰石12份、二氧化锰8份、氧化锌5份、碳酸钠3份,粉碎后备用;步骤二、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3:6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100目筛,球磨时间为1.2h,得到浆料;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浆料采用浸釉的方式在陶瓷坯体上施釉,釉层厚度为0.3mm,在25-28℃温度下晾干;步骤四、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600℃,保温20min,然后将温度提升至1050℃,保温1h,最后以1.5℃/min的速率进行降温,降温至23℃即得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陶瓷制品。实施例2使用上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釉果29份、玻璃粉21份、滑石8份、石英11份、硅锌矿16份、白云石17份、碳酸钡4份、石灰石15份、氧化铜10份、氧化锌7份、碳酸钠5份,粉碎后备用;步骤二、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3:6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150目筛,球磨时间为1.7h,得到浆料;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浆料采用浸釉的方式在陶瓷坯体上施釉,釉层厚度为0.4mm,在26℃温度下晾干;步骤四、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650℃,保温25min,然后将温度提升至1090℃,保温1.5h,最后以2℃/min的速率进行降温,降温至24℃即得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陶瓷制品。实施例3使用上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制备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称取釉果34份、玻璃粉26份、滑石10份、石英12份、硅锌矿19份、白云石20份、碳酸钡5份、石灰石18份、氧化铁12份、二氧化钛10份、碳酸钙8份,粉碎后备用;步骤二、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3:6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200目筛,球磨时间为2h,得到浆料;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浆料采用浸釉的方式在陶瓷坯体上施釉,釉层厚度为0.6mm,在28℃温度下晾干;步骤四、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700℃,保温30min,然后将温度提升至1140℃,保温2h,最后以2.5℃/min的速率进行降温,降温至25℃即得到高温快烧硅酸锌结晶釉陶瓷制品。对比例对比例所采用的釉料与制备方法与所述实施例2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釉料中不包含引晶剂。采用bettersize2000激光粒度仪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得到的陶瓷制品的粒度大小和分布进行表征,所得结果如下表1所示: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釉面特征有分布较为均匀且较大的晶体析出有分布均匀且很大的晶体析出有分布均匀且较大的晶体析出有分布不均匀且较小的晶体析出从上表1可以看出作为引晶剂的氧化锌对晶体成长有较大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