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40334发布日期:2021-04-20 21:1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复合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生物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复合微生物肥料迅速崛起,这将使我国肥料行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复合微生物肥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菌或一种微生物菌与其他营养物质复混而成。是集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优点于一体,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提高施用效果。
3.微生物肥料修复土壤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下,微生物益生菌群在土壤中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进而消除土壤病害和土传病害,恢复地力,沃土壮根,提高作物抗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概括来讲,其具体作用原理如下:
4.其一,微生物肥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好氧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益生菌群,通过自身的生物反应,降低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毒害;同时,通过微生物益生菌的繁殖与代谢活动可以将重金属固定,促使土壤中活性重金属变为有机结合态,形成过滤层和隔离层,降低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从而避免了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通过“土壤

植物

人体”或通过“土壤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损害身体健康。
5.其二,微生物肥料在对土壤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修复方面的作用是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量。一方面,微生物益生菌能改变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区系,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落,从而强烈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病虫害发生次数;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多种物质,如激素类、腐植酸类以及抗生素类,这些物质能刺激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自身抗病害能力。
6.其三,通过微生物菌剂中巨大量的益生菌的繁殖和代谢活动可有效分解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生成,活化土壤,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抗性,并可充分活化土壤磷钾,优化碳氮比率,增进有机无机肥效,显著恢复地力,促进作物增产,提升品质,提高效益。
7.一般来说,微生物肥料包括有多种复合的微生物,包括好氧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益生菌群,在土壤中形成优势菌群,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现有技术中常将多种菌种直接复合,但好氧菌与厌氧菌的繁殖环境不同,施用后难以快速地同时增殖以建立稳定的菌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9.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0.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制备有机质肥料
12.对生物质有机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产物,干燥后粉碎过筛,制得有机质肥料,或者直接以沼渣作为有机质肥料;
13.s2、有机质肥料的调配复合
14.以无机肥料调节所述有机质肥料的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包括n、p2o5和k2o,总养分含量不小于6%;
15.s3、功能菌的培养
16.将功能菌分别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分为三类,其中,好氧菌类与厌氧菌类中的每一菌种均分别按重量百分比1%

4%的接种量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增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好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一共同发酵物,将厌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二共同发酵物,将第一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好氧菌混合得到第一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一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好氧菌;将第二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厌氧菌混合得到第二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二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厌氧菌;
17.s4、功能菌的负载
18.将第一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一载体上,得到第一负载物;将第二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二载体上,得到第二负载物,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为调配复合后的有机质肥料;
19.s5、成品混合
20.将第一负载物与第二负载物按比混合,进行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含量检测,计量包装。
21.优选的,所述沼渣出池后需堆沤5~7天再使用。
22.优选的,所述发酵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23.s1、生物质有机原料破碎处理至粒径在10mm以下,调节水分含量在50

60%,c/n比调节到25

35:1,ph值调节至5

6,静置2

4h;
24.s2、称取糖蜜发酵液并以清水稀释,稀释比为100g/g,所述糖蜜发酵液的质量为生物质有机原料质量的0.1

0.2%,再加入稀释液质量1

2%的发酵菌种,混合均匀后喷洒在所述生物质有机原料上,翻搅均匀后堆积发酵,加盖透气覆盖物,每24h翻堆,连续翻堆5

7次,堆放陈化20d。
2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质有机材料包括粪便、秸秆、木屑、蔗渣、油饼。
26.优选的,所述无机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27.优选的,所述功能菌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放线菌。
28.优选的,所述第一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一改性剂,所述第一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过碳酸钾的稳定化处理
30.制备颗粒粒径为200μm

1000μm的过碳酸钾,以碳酸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柠檬酸盐、酒石酸盐、抗坏血酸盐、葡萄糖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硅酸盐的混合溶液为第一包覆
液,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喷雾包衣造粒,得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
31.s2、纳米纤维素制备
32.木纤维浆料经过碱预处理后疏解,浓缩至浓度在10%以上,磨浆后干燥,称取干燥后的木纤维并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分散比为15

20ml/g,加入木纤维质量1.5

2.0%的2,2,6,6

四甲基哌啶



氧化物和木纤维质量10%的溴化钠,充分搅拌溶解后加水将混合溶液体积稀释至原来的4

5倍,逐滴滴加稀释后的溶液体积10%的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ph为10

10.5,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20h,加入与次氯酸钠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滤出纤维,将纤维转入5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液料比为12

20ml/g,其中,二级均质阀压力为40

150bar,一级均质阀压力为700

800bar,待压力调节稳定后进行高压均质处理1

3次,得到第二包覆液;
33.s3、制备纳米纤维素涂层
34.将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加入搅拌混合器中,将第二包覆液滴加至搅拌混合器中,所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与所述第二包覆液的混合比例为12

20ml/g,搅拌速度250转/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5

30min,将流质用热空气烘干。
35.优选的,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包覆液中还包括0.5

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6.优选的,所述第二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二改性剂,所述第二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s1、蛭石前处理
38.将蛭石粉碎为粒径在200μm

1000μm的颗粒,按固液比1:10加入4mol/l的盐酸溶液,搅拌反应2h后离心,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转入马弗炉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温度500

600℃,焙烧保温时间1h,自冷至室温;
39.s2、纳米磷负载
40.称取5g研磨至无硬质颗粒的红磷,加入60ml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30min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温度200℃,反应时间12h,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氨水调节溶液ph至弱碱性,再次超声1h,静置过夜,取上层悬浮液,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悬浮液,加入经前处理的蛭石,液料比为10,搅拌吸附12

16h,分离出蛭石,加入10%的乙二胺溶液浸没,浸泡1h,滤出,沉淀依次以蒸馏水、0.1mol/l的盐酸溶液和蒸馏水淋洗,60℃真空干燥,制得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
41.s3、水溶涂层制备
42.将所述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的表面涂覆一层水溶涂层,所述水溶涂层由水溶性纤维组成,所述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海藻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或羧甲基壳聚糖纤维。
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4.(1)针对现有技术中常将多种菌种直接复合,由于好氧菌与厌氧菌的较佳增殖环境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多种微生物难以快速地同时增殖以建立稳定的菌种环境的问题,本申请将好氧菌与厌氧菌分别进行负载,再混合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增殖环境,有助于同时实现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快速生长繁殖,加快菌群生态的建立,进而加快施用效果。
45.(2)本申请通过在载体中添加第一改性剂和第二改性剂,使得复合微生物肥料在
施用时,在高湿度的水分条件下,不同载体可以为不同菌种提供局部的适应环境,促进菌种生长,有利于菌群生态的快速建立。
具体实施方式
46.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47.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s1、制备有机质肥料
49.对生物质有机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产物,干燥后粉碎过筛,制得有机质肥料,或者直接以沼渣作为有机质肥料;
50.s2、有机质肥料的调配复合
51.以无机肥料调节所述有机质肥料的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包括n、p2o5和k2o,总养分含量不小于6%;
52.s3、功能菌的培养
53.将功能菌分别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分为三类,其中,好氧菌类与厌氧菌类中的每一菌种均分别按重量百分比1%

4%的接种量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增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好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一共同发酵物,将厌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二共同发酵物,将第一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好氧菌混合得到第一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一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好氧菌;将第二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厌氧菌混合得到第二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二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厌氧菌;
54.s4、功能菌的负载
55.将第一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一载体上,得到第一负载物;将第二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二载体上,得到第二负载物,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为调配复合后的有机质肥料;
56.s5、成品混合
57.将第一负载物与第二负载物按比混合,进行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含量检测,计量包装;
58.针对现有技术中常将多种菌种直接复合,由于好氧菌与厌氧菌的较佳增殖环境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多种微生物难以快速地同时增殖以建立稳定的菌种环境的问题,本申请将好氧菌与厌氧菌分别进行负载,再混合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增殖环境,有助于同时实现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快速生长繁殖,加快菌群生态的建立,进而加快施用效果;本申请通过先将兼性菌分别与好氧菌和厌氧菌进行共同发酵再进行负载,进一步减少施用时复合菌种间的拮抗平衡时间,避免单一菌种复合造成的环境适应能力弱,易失活、性质不稳定等不足,在进入土壤后能快速复苏并发挥作用,肥效快;
59.优选的,所述沼渣出池后需堆沤5~7天再使用;
60.优选的,所述发酵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61.s1、生物质有机原料破碎处理至粒径在10mm以下,调节水分含量在50

60%,c/n比
调节到25

35:1,ph值调节至5

6,静置2

4h;
62.s2、称取糖蜜发酵液并以清水稀释,稀释比为100g/g,所述糖蜜发酵液的质量为生物质有机原料质量的0.1

0.2%,再加入稀释液质量1

2%的发酵菌种,混合均匀后喷洒在所述生物质有机原料上,翻搅均匀后堆积发酵,加盖透气覆盖物,每24h翻堆,连续翻堆5

7次,堆放陈化20d;
6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质有机材料包括粪便、秸秆、木屑、蔗渣、油饼;
64.优选的,所述无机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65.优选的,所述功能菌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放线菌;
66.优选的,所述第一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一改性剂,所述第一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7.s1、过碳酸钾的稳定化处理
68.制备颗粒粒径为200μm

1000μm的过碳酸钾,以碳酸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柠檬酸盐、酒石酸盐、抗坏血酸盐、葡萄糖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硅酸盐的混合溶液为第一包覆液,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喷雾包衣造粒,得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
69.s2、纳米纤维素制备
70.木纤维浆料经过碱预处理后疏解,浓缩至浓度在10%以上,磨浆后干燥,称取干燥后的木纤维并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分散比为15

20ml/g,加入木纤维质量1.5

2.0%的2,2,6,6

四甲基哌啶



氧化物和木纤维质量10%的溴化钠,充分搅拌溶解后加水将混合溶液体积稀释至原来的4

5倍,逐滴滴加稀释后的溶液体积10%的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ph为10

10.5,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20h,加入与次氯酸钠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滤出纤维,将纤维转入5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液料比为12

20ml/g,其中,二级均质阀压力为40

150bar,一级均质阀压力为700

800bar,待压力调节稳定后进行高压均质处理1

3次,得到第二包覆液;
71.s3、制备纳米纤维素涂层
72.将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加入搅拌混合器中,将第二包覆液滴加至搅拌混合器中,所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与所述第二包覆液的混合比例为12

20ml/g,搅拌速度250转/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5

30min,将流质用热空气烘干;
73.过碳酸钾遇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钾,可以为好氧菌提供局部的富氧环境,进一步促进好氧菌的生长,但过碳酸钾氧化性较强,对微生物具有杀灭能力,影响菌种的生长,本申请以水溶性无机盐对过碳酸钾进行稳定化处理,同时外层设置纳米纤维素纤维,一方面可以提高在肥料存放过程中过碳酸钾的稳定性,避免与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纳米纤维素涂层在改性剂表面形成多孔结构,提高了微生物的负载量,具体的,当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时,高湿度的水分透过纳米纤维素层,溶解无机盐包衣,与过碳酸钾接触,过碳酸钾分解释放出氧气,为好氧菌提供局部的富氧环境,促进好氧菌的生长;
74.优选的,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包覆液中还包括0.5

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75.优选的,所述第二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二改性剂,所述第二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s1、蛭石前处理
77.将蛭石粉碎为粒径在200μm

1000μm的颗粒,按固液比1:10加入4mol/l的盐酸溶液,搅拌反应2h后离心,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转入马弗炉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温度500

600℃,焙烧保温时间1h,自冷至室温;
78.s2、纳米磷负载
79.称取5g研磨至无硬质颗粒的红磷,加入60ml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30min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温度200℃,反应时间12h,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氨水调节溶液ph至弱碱性,再次超声1h,静置过夜,取上层悬浮液,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悬浮液,加入经前处理的蛭石,液料比为10,搅拌吸附12

16h,分离出蛭石,加入10%的乙二胺溶液浸没,浸泡1h,滤出,沉淀依次以蒸馏水、0.1mol/l的盐酸溶液和蒸馏水淋洗,60℃真空干燥,制得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
80.s3、水溶涂层制备
81.将所述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的表面涂覆一层水溶涂层,所述水溶涂层由水溶性纤维组成,所述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海藻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或羧甲基壳聚糖纤维;
82.纳米红磷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和磷酸盐,天然蛭石是典型的硅铝酸盐黏土,具有资源丰富、价廉易得、亲水、层板带负电荷、多级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是纳米磷的优良载体,本申请通过超声分散制备亚纳米粒径的红磷微粒,以蛭石为基体进行吸附负载,再通过乙二胺对红磷的溶解性对红磷微粒进行刻蚀,再通过降低ph使溶解的红磷再次析出,进而获得纳米粒径红磷负载的蛭石,为进一步增加其保存稳定性,在颗粒的表面涂覆一层水溶涂层,当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时,高湿度的水分溶解水溶涂层,纳米红磷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减少局部环境内的氧气含量,为厌氧菌提供局部的缺氧环境,促进厌氧菌的生长。
83.实施例1
84.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5.s1、制备有机质肥料
86.对生物质有机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产物,干燥后粉碎过筛,制得有机质肥料;所述生物质有机材料包括粪便、秸秆、木屑、蔗渣、油饼,所述发酵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87.(1)生物质有机原料破碎处理至粒径在10mm以下,调节水分含量在50

60%,c/n比调节到25

35:1,ph值调节至5

6,静置2

4h;
88.(2)称取糖蜜发酵液并以清水稀释,稀释比为100g/g,所述糖蜜发酵液的质量为生物质有机原料质量的0.1

0.2%,再加入稀释液质量1

2%的发酵菌种,混合均匀后喷洒在所述生物质有机原料上,翻搅均匀后堆积发酵,加盖透气覆盖物,每24h翻堆,连续翻堆5

7次,堆放陈化20d;
89.s2、有机质肥料的调配复合
90.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的无机肥料调节所述有机质肥料的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包括n、p2o5和k2o,总养分含量不小于6%;
91.s3、功能菌的培养
92.将功能菌分别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分为三类,所述功能菌包括光合细菌、芽
孢杆菌、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放线菌,其中,好氧菌类与厌氧菌类中的每一菌种均分别按重量百分比1%

4%的接种量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增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好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一共同发酵物,将厌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二共同发酵物,将第一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好氧菌混合得到第一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一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好氧菌;将第二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厌氧菌混合得到第二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二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厌氧菌;
93.s4、功能菌的负载
94.将第一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一载体上,得到第一负载物;将第二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二载体上,得到第二负载物,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为调配复合后的有机质肥料;
95.s5、成品混合
96.将第一负载物与第二负载物按比混合,进行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含量检测,计量包装。
97.对比例
9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第一共同发酵物和第二共同发酵物直接混合为复合微生物,并负载在调配复合后的有机质肥料上。
99.实施例2
100.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s1、制备有机质肥料
102.对生物质有机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产物,干燥后粉碎过筛,制得有机质肥料;所述生物质有机材料包括粪便、秸秆、木屑、蔗渣、油饼,所述发酵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03.(1)生物质有机原料破碎处理至粒径在10mm以下,调节水分含量在50

60%,c/n比调节到25

35:1,ph值调节至5

6,静置2

4h;
104.(2)称取糖蜜发酵液并以清水稀释,稀释比为100g/g,所述糖蜜发酵液的质量为生物质有机原料质量的0.1

0.2%,再加入稀释液质量1

2%的发酵菌种,混合均匀后喷洒在所述生物质有机原料上,翻搅均匀后堆积发酵,加盖透气覆盖物,每24h翻堆,连续翻堆5

7次,堆放陈化20d;
105.s2、有机质肥料的调配复合
106.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的无机肥料调节所述有机质肥料的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包括n、p2o5和k2o,总养分含量不小于6%;
107.s3、功能菌的培养
108.将功能菌分别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分为三类,所述功能菌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放线菌,其中,好氧菌类与厌氧菌类中的每一菌种均分别按重量百分比1%

4%的接种量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增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好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一共同发酵物,将厌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二共同发酵物,将第一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好氧菌混合得到第一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一共同发酵物的重
次,堆放陈化20d;
126.s2、有机质肥料的调配复合
127.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的无机肥料调节所述有机质肥料的总养分含量,总养分包括n、p2o5和k2o,总养分含量不小于6%;
128.s3、功能菌的培养
129.将功能菌分别按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分为三类,所述功能菌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放线菌,其中,好氧菌类与厌氧菌类中的每一菌种均分别按重量百分比1%

4%的接种量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增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好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一共同发酵物,将厌氧菌类和兼性菌类共同发酵培养至总菌数在109以上,得到第二共同发酵物,将第一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好氧菌混合得到第一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一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好氧菌;将第二共同发酵物与单一培养的厌氧菌混合得到第二复合微生物,其中,第二共同发酵物的重量比例为40%,余量为各菌种等量的单一培养厌氧菌;
130.s4、功能菌的负载
131.将第一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一载体上,得到第一负载物;将第二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液负载在第二载体上,得到第二负载物,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为调配复合后的有机质肥料;所述第一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一改性剂,所述第二载体中包括有重量比例7

14%的第二改性剂;
132.所述第一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3.(1)过碳酸钾的稳定化处理
134.制备颗粒粒径为200μm

1000μm的过碳酸钾,以碳酸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柠檬酸盐、酒石酸盐、抗坏血酸盐、葡萄糖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硅酸盐的混合溶液为第一包覆液,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喷雾包衣造粒,得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
135.(2)纳米纤维素制备
136.木纤维浆料经过碱预处理后疏解,浓缩至浓度在10%以上,磨浆后干燥,称取干燥后的木纤维并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分散比为15

20ml/g,加入木纤维质量1.5

2.0%的2,2,6,6

四甲基哌啶



氧化物和木纤维质量10%的溴化钠,充分搅拌溶解后加水将混合溶液体积稀释至原来的4

5倍,逐滴滴加稀释后的溶液体积10%的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ph为10

10.5,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20h,加入与次氯酸钠等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后滤出纤维,将纤维转入5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液料比为12

20ml/g,其中,二级均质阀压力为40

150bar,一级均质阀压力为700

800bar,待压力调节稳定后进行高压均质处理1

3次,得到第二包覆液;
137.(3)制备纳米纤维素涂层
138.将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加入搅拌混合器中,将第二包覆液滴加至搅拌混合器中,所述稳定化处理的过碳酸钾与所述第二包覆液的混合比例为12

20ml/g,搅拌速度250转/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5

30min,将流质用热空气烘干;
139.所述第一和第二包覆液中包括0.5

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40.所述第二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1.(1)蛭石前处理
142.将蛭石粉碎为粒径在200μm

1000μm的颗粒,按固液比1:10加入4mol/l的盐酸溶液,搅拌反应2h后离心,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转入马弗炉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温度500

600℃,焙烧保温时间1h,自冷至室温;
143.(2)纳米磷负载
144.称取5g研磨至无硬质颗粒的红磷,加入60ml的去离子水,超声分散30min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温度200℃,反应时间12h,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氨水调节溶液ph至弱碱性,再次超声1h,静置过夜,取上层悬浮液,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悬浮液,加入经前处理的蛭石,液料比为10,搅拌吸附12

16h,分离出蛭石,加入10%的乙二胺溶液浸没,浸泡1h,滤出,沉淀依次以蒸馏水、0.1mol/l的盐酸溶液和蒸馏水淋洗,60℃真空干燥,制得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
145.(3)水溶涂层制备
146.将所述纳米磷负载的蛭石颗粒的表面涂覆一层水溶涂层,所述水溶涂层由水溶性纤维组成,所述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海藻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或羧甲基壳聚糖纤维;
147.s5、成品混合
148.将第一负载物与第二负载物按比混合,进行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含量检测,计量包装。
149.产品检验
150.产品检验按照农业部《复合微生物肥料》农业标准(ny/t 798

2004)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
151.表1复合微生物肥料质量检测结果
[0152]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有效活菌数量
×
107/g4.14.24.23.9n+p2o5+k2o(%)7.747.757.747.76有机质(%)36.835.936.138.5ph7.67.47.47.5粒径(mm)2.0

4.02.0

4.02.0

4.02.0

4.0平均抗压碎力(2

2.8mm)n7.67.57.87.4杂菌率(%)8.18.08.08.2
[0153]
将实施例1

3和对比例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用于芥菜种植,具体为:待芥菜生长至两叶一心时进行移栽,以相同的施用方式(用量100公斤/亩),种植后30天测定芥菜平均长势,结果如表2:
[0154]
表2芥菜长势结果
[0155]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叶片数4.55.05.34.0株高(cm)23.825.627.221.7叶长(cm)18.521.322.416.8叶宽(cm)9.711.112.18.6
叶面积(cm2)198.9228.2259.3151.2
[0156]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