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冷却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1369发布日期:2021-02-18 15: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冷却腔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冷却腔。


背景技术:

[0002]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是由高纯度sio2与少量高折射率掺杂剂geo2、tio2、al2o3、zro2和低折射率掺杂剂sif4(f)或b2o3或p2o5等玻璃材料经涂覆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涂覆光纤,将纯净的原材料通过拉丝工艺拉成细丝,进而制造成光纤。
[0003]
光纤在进行拉丝时需要对原料进行加热,进而使原料变的较软方便进行拉丝,而拉丝完成后需要对成形的光纤进行冷却,进而防止成形的光纤受到挤压后变形,但是现有的光纤冷却管直接通过冷水或冷气对光纤进行冷却,较热的光纤快速的变冷进而会导致光纤冷却使内部会产生细小定位裂纹,进而使光纤在使用时无法进行过量的弯折,稍微弯折后就会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纤冷却管直接通过冷水或冷气对光纤进行冷却,较热的光纤快速的变冷进而会导致光纤冷却使内部会产生细小定位裂纹,进而使光纤在使用时无法进行过量的弯折,稍微弯折后就会断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冷却机构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内部依次开设有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之间固定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第一冷却腔通过第一输送管与第二冷却腔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腔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第三冷却腔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内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输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三冷却腔的内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排水管固定连通。
[0007]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过固定板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冷却管的表面上。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围绕通孔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冷却管的两侧。
[0010]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将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分离。
[001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冷却腔,具有防止冷却过快使光纤内部产生裂纹的特点,具体使用时,输水管通过进水管向第一冷却腔内部通入冷水,冷水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到第二冷却腔内,然后通过第二输送管将冷水输送到第三冷却腔内部,第三冷取腔和第二冷却腔内部的水流吸收光纤的热量,使第三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内部的水温升高一次升高,进而通过第三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一冷却腔对光纤依次冷却,进而防止光纤冷却的速度太快内部造成裂缝。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的正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的侧视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的俯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纤冷却腔的第一冷却腔剖视图。
[0016]
图中:底座1、冷却机构2、固定杆21、轴承22、冷却管23、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第三冷却腔26、隔热板27、第一输送管28、第二输送管29、进水管210、输水管211、出水管212、排水管213、通孔3、转动机构4、固定板41、电机42、转轴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
参照图1-4,一种光纤冷却腔,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2,冷却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4,冷却机构2与转动机构4转动连接。
[0019]
其中,冷却机构2包括固定杆21,固定杆21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22,轴承2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冷却管23,冷却管23的内部依次开设有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之间固定设置有隔热板27,第一冷却腔24通过第一输送管28与第二冷却腔25固定连通,第二冷却腔25通过第二输送管29与第三冷却腔26固定连通,第一冷却腔24的内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10,进水管210与输水管211固定连通,第三冷却腔26的内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212,出水管212与排水管213固定连通,输水管211通过进水管210向第一冷却腔24内部通入冷水,冷水通过第一输送管28输送到第二冷却腔25内,然后通过第二输送管29将冷水输送到第三冷却腔26内部,然后通过出水管212和排水管213将水排出,水流依次通过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流动,第三冷却腔26首先吸收光纤散发的热量,第二冷却管25随后吸收光纤散发的热量,使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内部的温度一侧升高,进而通过第三冷却腔26、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一冷却腔24对光纤依次冷却,进而防止光纤冷却的速度太快内部造成裂缝。
[0020]
其中,转动机构4包括固定板41,固定板41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板41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3,转轴43转过固定板
41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4,第一齿轮44与第二齿轮45相啮合,第二齿轮45固定套接在冷却管23的表面上,通过电机42带动转轴43转动,转轴43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45转动,第二齿轮45转动时带动冷却管23转动,进而防止通孔3与光纤粘连。
[0021]
其中,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呈环形设置,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围绕通孔3设置,使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围绕光纤设置,进而对光纤进行冷却。
[0022]
其中,第一输送管28与第二输送管29分别位于冷却管23的两侧,使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位于两侧,使水流在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内部完全混合。
[0023]
其中,隔热板27将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分离,防止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内部的热量混合。
[0024]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冷却腔,具有防止冷却过快使光纤内部产生裂纹的特点,具体使用时,输水管211通过进水管210向第一冷却腔24内部通入冷水,冷水通过第一输送管28输送到第二冷却腔25内,然后通过第二输送管29将冷水输送到第三冷却腔26内部,然后通过出水管212和排水管213将水排出,水流依次通过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流动,第三冷却腔26首先吸收光纤散发的热量,第二冷却管25随后吸收光纤散发的热量,使第一冷却腔24、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三冷却腔26内部的温度一侧升高,进而通过第三冷却腔26、第二冷却腔25和第一冷却腔24对光纤依次冷却,进而防止光纤冷却的速度太快内部造成裂缝,通过电机42带动转轴43转动,转轴43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45转动,第二齿轮45转动时带动冷却管23转动,进而防止通孔3与光纤粘连。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