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热式炭活化炉。
背景技术:
活性炭活化是生产活性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活性炭活化又称活性炭再生,活性炭再生是吸附饱满的活性炭通过一定条件处理后再次活化,例如申请号为201821815229.0的专利,包括第一运料轴、第二运料轴、第三运料轴、保温层、内热层、运料碳化装置和搅拌轴,所述第一运料轴左侧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运料轴左侧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运料轴左侧连接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运料轴、第二运料轴和第三运料轴右侧分别连接运料碳化装置,该专利具备在运料过程中通过运料碳化装置将炭进行高温碳化,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活化的工序,实用性强;
但是经过高温炭化后的炭被传送到外壳17内部,进气口18向外壳17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二氧化碳是从外壳17的顶端向下缓慢的移动,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的清理效率,并且出料口设置在外壳17的外壁右侧,导致外壳17内腔底端的活性炭不方便取出,因此,需要一种内热式炭活化炉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热式炭活化炉。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热式炭活化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放置有物料箱,所述底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支撑腿的一端,所述支撑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锁紧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上下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从上至下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开设有与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插接有筛网,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螺接有出料口;
运料碳化装置,三个所述运料碳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外壁,且与第二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管,所述圆管的顶端延伸进圆杆的内腔,所述圆管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开设有排气孔;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物料箱位于支撑腿的内侧、且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间隙排列在圆杆的外壁,且上下相邻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为20cm。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按顺时针每隔60度分布在所述圆管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端右侧通过螺钉锁紧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外壁链连接有链条,所述圆杆的顶端延伸进第一壳体的内腔、且设置有与链条链连接的第二链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电机正常启动后促使第一链轮旋转,通过第一链轮促使第二链轮带动圆杆和连接杆通过第一轴承缓慢旋转,通过连接杆对活性炭进行缓慢的翻滚搅拌,提高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微孔清理的效率,通过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圆管的内腔,通过排气孔排出至圆杆和连接杆的内腔,并通过通孔排出至第二壳体的内腔与炭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通过旋转取下出料口,活性炭掉落至物料箱的内腔,方便对清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出料收集,该装置可有效的提高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微孔清理的效果和清理的效率,方便对清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出料收集,操作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增加了内热式炭活化炉使用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驱动机构,21、第一壳体,22、电机,23、第一链轮,24、链条,25、第二链轮,3、物料箱,4、支撑腿,5、第二壳体,6、第一轴承,7、圆杆,8、连接杆,9、通孔,10、筛网,11、出料口,12、运料碳化装置,13、第二轴承,14、圆管,15、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所示,一种内热式炭活化炉,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放置有物料箱3,通过旋转取下出料口11,活性炭掉落至物料箱3的内腔,方便对清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出料收集,底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支撑腿4的一端,支撑腿4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锁紧有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的内腔上下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6的外环,第一轴承6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7,圆杆7的外壁从上至下均设置有连接杆8,通过电机22正常启动后促使第一链轮23旋转,通过第一链轮23促使第二链轮25带动圆杆7和连接杆8通过第一轴承6缓慢旋转,通过连接杆8对活性炭进行缓慢的翻滚搅拌,提高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微孔清理的效率,连接杆8的外壁开设有与内腔相通的通孔9,通孔9的内腔插接有筛网10,第二壳体5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螺接有出料口11,运料碳化装置12,三个运料碳化装置12设置于第二壳体5的左侧外壁,且与第二壳体5的内腔相连通,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外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5的底端,第二轴承13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管14,圆管14的顶端延伸进圆杆7的内腔,圆管14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开设有排气孔15,通过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圆管14的内腔,通过排气孔15排出至圆杆7和连接杆8的内腔,并通过通孔9排出至第二壳体5的内腔与炭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设置于第二壳体5的顶端。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物料箱3位于支撑腿4的内侧、且位于出料口11的正下方,通过旋转取下出料口11,活性炭掉落至物料箱3的内腔,方便对清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出料收集。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杆8间隙排列在圆杆7的外壁,且上下相邻连接杆8之间的间距为20cm,通过电机22正常启动后促使第一链轮23旋转,通过第一链轮23促使第二链轮25带动圆杆7和连接杆8通过第一轴承6缓慢旋转,通过连接杆8对活性炭进行缓慢的翻滚搅拌,提高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微孔清理的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排气孔15按顺时针每隔60度分布在圆管14的外壁,通过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圆管14的内腔,通过排气孔15排出至圆杆7和连接杆8的内腔,并通过通孔9排出至第二壳体5的内腔与炭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的内腔底端右侧通过螺钉锁紧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23,第一链轮23的外壁链连接有链条24,圆杆7的顶端延伸进第一壳体21的内腔、且设置有与链条24链连接的第二链轮25,通过电机22正常启动后,促使第一链轮23旋转,通过第一链轮23和第二链轮25与链条24链连接的关系,促使第二链轮25带动圆杆7和连接杆8通过第一轴承6缓慢旋转,通过连接杆8对活性炭进行缓慢的翻滚搅拌。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和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型号与本方案适配可正常运作均可,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使用时,经过高温炭化后的活性炭经过运料碳化装置12被传送到第二壳体5的内腔,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圆管14的内腔,通过排气孔15排出至圆杆7和连接杆8的内腔,并通过通孔9排出至第二壳体5的内腔与炭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清理活性炭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性能,电机22正常启动后,促使第一链轮23旋转,通过第一链轮23和第二链轮25与链条24链连接的关系,促使第二链轮25带动圆杆7和连接杆8通过第一轴承6缓慢旋转,通过连接杆8对活性炭进行缓慢的翻滚搅拌,通过通孔9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活性炭微孔进行清理,提高了对活性炭清理的效果和清理的效率,通过筛网10对活性炭进行遮挡,避免活性炭碎渣进入连接杆8的内腔,造成排气孔15堵塞,旋转取下出料口11,活性炭掉落至物料箱3的内腔进行收集,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使用方便,可有效的提高了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微孔清理的效果和清理的效率,方便对清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出料收集,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