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1100发布日期:2021-05-19 02:3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制氧机。


背景技术:

2.小型制氧机由于整机结构紧凑,热源功率密度分析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及压缩气体输气管道部分,热设计过程中考虑该类功率型电气部件及其管道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改善部件布局、优化散热风道等热设计方法,可避免制氧机设备内部腔体温度升高,导致缩短器件老化寿命。考虑到制氧机整机为中等热功率密度,一般采用强迫对流风冷散热。当使用r级轴流风机进行强迫通风散热时,气流经过扇叶后气流速度发生变化,空气在散热风扇驱动下以类似螺旋状的形态经散热风道流出至通风口,在空气流动过程中易受风道影响产生涡流噪声。
3.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合理,可有效降低噪音的制氧机。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氧机,包括壳体、分子筛塔、压缩机和散热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壳体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分子筛塔设置于第一腔体,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散热器设置于第二腔体,所述隔板设有风扇口,所述风扇口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压缩机设置靠近散热风扇并通过输气管与所述分子筛塔连接,所述散热器套接于所述输气管,所述第二腔体设有通风口,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包括至少两片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之间相互平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通道。
7.进一步的,所述对流通道与散热气体对流方向平行。
8.进一步的,所述对流通道的截面积与所述通风口的开口面积适配。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为消音型泡沫铝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型泡沫铝板的表面设有多孔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型泡沫铝板的内部设有微孔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风扇口之间设有减震垫片。
13.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通过弹簧与所述隔板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把手。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部件布局合理、具备优化散热风道的制氧机,通过将压缩机等关键功率电气部件靠近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通道较低温区,将表面传热系数较高的散热器组件设置靠近在通风口的位置,能够有效提高整机散热效率,降低压缩机的工作温度,避免制氧机设备腔体温度升高导致压缩机等关键功率电气
部件老化寿命的缩短。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1‑
壳体;11

隔板;12

第一腔体;13

第二腔体;14

把手;
[0019]2‑
分子筛塔;3

压缩机;31

弹簧;4

散热器;5

散热风扇;6

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
实施例1
[0023]
请参阅图1,一种制氧机,包括壳体1、分子筛塔2、压缩机3和散热器4,所述壳体1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壳体1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所述分子筛塔2设置于第一腔体12,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散热器4设置于第二腔体13,所述隔板11设有风扇口,所述风扇口安装有散热风扇5,所述压缩机3设置靠近散热风扇5并通过输气管6与所述分子筛塔2连接,所述散热器4套接于所述输气管6,所述第二腔体13设有通风口,所述散热器4设置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
[0024]
本实施例中,通过隔板将壳体内部的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对应设有分子筛塔的输出口设有出气口,第二腔体对应压缩机的输入口设有压缩机进气口,同时第一腔体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进气口。
[0025]
制氧机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压缩机进气口进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机压缩做工后形成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通过输气管输至分子筛塔,经过分子筛塔处理后再从出气口喷出。同时,制氧机工作期间,外界冷空气通过通风进气口进入第一腔体,散热风扇不断将第一腔体内的空气抽至第二腔体,再通过第二腔体的通风口排出,使得流动空气不断通过壳体的容置腔,从而实现强迫对流风冷散热。
[0026]
由于压缩机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输气管中的压缩气体会具备较高的热量,散热器组件表面传热系数较高,将散热器套接于输气管,可将压缩气体的热量有效传导至散热器上,将散热器设置在第二腔体的通风口处,可以让第二腔体内的气体从通风口排出时,及时快速地带走散热器的热量。
[0027]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部件布局合
理、具备优化散热风道的制氧机,通过将压缩机等关键功率电气部件靠近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通道较低温区,将表面传热系数较高的散热器组件设置靠近在通风口的位置,能够有效提高整机散热效率,降低压缩机的工作温度,避免制氧机设备腔体温度升高导致压缩机等关键功率电气部件老化寿命的缩短。
[0028]
实施例2
[002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散热器4包括至少两片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之间相互平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通道。
[0030]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包括多片散热翅片,可显著增加输气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更为高效的散热。
[0031]
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若干狭长的对流通道,可以防止空气在流动过程中,遇风道截面突变或风道阻挡结构,引起空气气流局部受阻或在阻挡结构背部形成高速涡流,有效避免空气气流受风道影响产生涡流噪声。
[0032]
实施例3
[003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对流通道与散热气体对流方向平行。
[0034]
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的安装方向与气体的对流方向平行,可以降低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有效避免空气气流受风道影响产生涡流噪声。
[0035]
实施例4
[003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对流通道的截面积与所述通风口的开口面积适配。
[0037]
本实施例中,对流通道的截面积与所述通风口的开口面积适配,使对流通道中的气流顺利从通风口排出,避免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因受到通风口的阻力,产生涡流噪声。
[0038]
实施例5
[0039]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散热翅片为消音型泡沫铝板。
[0040]
本实施例中,采用消音型泡沫铝板可以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风噪。
[0041]
实施例6
[0042]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消音型泡沫铝板的表面设有多孔结构。
[0043]
本实施例中,消音型泡沫铝板表面的多孔结构能够让声波在该断面发生漫反射,从而引起干涉消音,达到降低噪音生成的效果。
[0044]
实施例7
[0045]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消音型泡沫铝板的内部设有微孔结构。
[0046]
本实施例中,分布在消音型泡沫铝板内部的微孔结构在受到外部声波激发时,声波通过消音型泡沫铝板内部的微孔或缝隙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增大,有利于将声波的动能向热能转化,形成阻性消声结构。
[0047]
实施例8
[004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散热风扇5与所述风扇口之间设有减震垫片。
[0049]
本实施例中,减震垫片可以有效滤除散热风扇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防止散热风扇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传导至壳体引起异响噪音。
[0050]
实施例9
[0051]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压缩机3通过弹簧31与所述隔板11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影响制氧机,通过弹簧将压缩机
吊接于隔板上,可以有效滤除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达到理想的静音效果。
[0053]
实施例10
[0054]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把手14。
[0055]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移动制氧机,壳体的上端设有把手,用户可通过把手将制氧机提起并移动。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