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5014发布日期:2021-08-17 13:5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



背景技术: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在釜内完成cao-si02-h2o的水热反应。同时还广泛适用于橡胶制品、木材干燥和防腐处理、重金属冶炼、耐火砖侵油渗煤、符合玻璃蒸养、化纤产品高压处理、食品罐头高温高压处理、纸浆蒸煮、电缆硫化、渔网定型以及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保温材料、纺工、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

目前,一般的蒸压釜工作时因为温差原因容易产生冷凝水,并且蒸压釜内部升温较慢,受热也不均匀,温度不稳定;有时还会出现蒸汽泄漏的情况。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其可以实现双热源加热升温,釜体受热均匀,使温度保持稳定,其还能减少热源浪费,检修也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和内釜体,所述外釜体套接于内所述釜体外表面;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端盖和出料口端盖;所述内釜体外表面设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均匀设置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所述导热油管表面设有支架,所述导热油管卡接于所述导热油管,并且所述支架固定于内釜体外表面;所述导热油管包括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所述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穿设于所述外釜体;所述釜体设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外釜体,并连接于所述内釜体内部;所述釜体上端设有压力表、温度表和安全阀,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水管和固定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外釜体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设有沉头孔;所述内釜体设有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所述第三台阶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台阶搭接于外釜体一端,所述第三台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台阶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导热油管缠绕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所述导热油管呈螺旋状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第三台阶设有卡槽,所述支架通过卡槽固定于所述第三台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支架设有两个,所述卡槽对应设有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内釜体下端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外釜体内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所述排水管下端设有一水槽,所述排水管底端低于所述水槽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和内釜体,所述外釜体套接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如遇到拆卸检修时,可以将所述内釜体从所述外釜体内部抽出进行检修;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端盖和出料口端盖;所述内釜体外表面设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均匀设置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使釜体受热更加均匀,加快热量传递;所述导热油管表面设有支架,所述导热油管卡接于所述支架,防止所述导热油管在所述内釜体表面活动,所述支架对所述导热油管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内釜体的第三台阶上的卡槽固定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其卡所述槽对所述支架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导热油管包括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所述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穿设于所述外釜体;所述釜体设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外釜体,并连接于所述内釜体内部;所述导热油管和蒸汽管对所述釜体进行双热源加热,使所述釜体内部温度更加稳定,有利于石膏转晶。所述釜体上端设有压力表、温度表和安全阀,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水管和固定底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釜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釜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釜体与外釜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出料口端盖,2-进料口端盖,3-外釜体,4-安全阀,5-压力表,6-温度表,7-导热油进油口,8-固定底座,9-排水管,10-水槽,11-蒸汽进气管,12-第一台阶,13-第二台阶,14-蒸汽出气管,15-导热油出油口,16-沉头孔,17-内釜体,18-导热油管,19-支撑底座,20-第三台阶,21-螺栓,22-支架,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3和内釜体17,外釜体3套接于内釜体17外表面,如遇到拆卸检修时,可以将内釜体17从外釜体3内部抽出进行检修;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端盖2和出料口端盖1;内釜体17外表面设有导热油管18,其导热油管18均匀设置于内釜体17外表面,使所述釜体受热更加均匀,加快热量传递;导热油管18表面设有支架22,导热油管18卡接于支架22,防止导热油管18在内釜体17表面活动,支架22对导热油管18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支架22通过内釜体17的第三台阶20上的卡槽23固定于内釜体17外表面,其卡槽23对支架22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导热油管18包括导热油进油口7和导热油出油口15,其导热油进油口7和导热油出油口15穿设于外釜体3;所述釜体设有蒸汽进气管11和蒸汽出气管14,其蒸汽进气管11和蒸汽出气管14穿设于外釜体3,并连接于内釜体17内部;导热油管18和蒸汽管对所述釜体进行双热源加热,使所述釜体内部温度更加稳定,有利于石膏转晶;所述釜体上端设有压力表5、温度表6和安全阀4,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水管9和固定底座8。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釜体3设有第一台阶12,其第一台阶12设有沉头孔16;内釜体17设有第二台阶13和第三台阶20,第三台阶20设有螺纹孔;第二台阶13搭接于外釜体3一端,第三台阶20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台阶13内侧,使外釜体3和内釜体17紧固在一起,防止因内釜体17压力过大,使外釜体3和内釜体17相互移动,这样有效防止了蒸汽泄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管18缠绕于内釜体17外表面,并且呈螺旋状分布,增加了导热油管18的散热面积,并且使内釜体17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局部受热不均的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釜体17下端设有支撑底座19,支撑底座19与外釜体3内表面接触,内釜体17通过支撑底座19将自身重力作用于外釜体3内表面,这样避免内釜体17在外釜体3内部出现向下倾斜的情况,并且始终与外釜体3保持同轴,使所述釜体更加稳定。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9下端设有一水槽10,排水管9底端低于水槽上表面,当水槽中水高于排水管9底端时,会形成水封,防止排水过程中蒸汽泄漏,造成内釜体17内部出现温度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α型半水石膏卧式蒸压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和内釜体,所述外釜体套接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如遇到拆卸检修时,可以将所述内釜体从所述外釜体内部抽出进行检修;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端盖和出料口端盖;所述内釜体外表面设有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均匀设置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使釜体受热更加均匀,加快热量传递;所述导热油管表面设有支架,所述导热油管卡接于所述支架,防止所述导热油管在所述内釜体表面活动,所述支架对所述导热油管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内釜体的第三台阶上的卡槽固定于所述内釜体外表面,其卡所述槽对所述支架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导热油管包括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所述导热油进油口和导热油出油口穿设于所述外釜体;所述釜体设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外釜体,并连接于所述内釜体内部;所述导热油管和蒸汽管对所述釜体进行双温加热,使所述釜体内部温度更加稳定,有利于石膏转晶。所述釜体上端设有压力表、温度表和安全阀,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水管和固定底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