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8016发布日期:2021-05-25 14:3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玻璃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用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热玻璃。由于中空玻璃多种性能优越于普通双层玻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其主要材料是玻璃、暖边间隔条、弯角栓、丁基橡胶、聚硫胶、干燥剂。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820425980.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中空玻璃生产线,包括中空玻璃制造设备和铝框打胶机,中空玻璃制造设备包括粘贴区,铝框打胶机包括打胶区,中空玻璃制造设备上设有用于挂放铝框的暂存架,打胶区正对粘贴区,暂存架位于打胶区与粘贴区之间。

该方案的原理:通过两名工作人员交替配合工作,一名工作人员在打胶机和暂存架之间,面对打胶机,为铝框的侧面打上胶,然后转身悬挂到暂存架上,另一名工作人员在粘贴区和暂存架之间,将转动到面前的打完胶的铝框取下,并转身粘贴到运送到面前的单层玻璃上,。

但是,上述方案中,铝框需要两次和玻璃对准,第一次在第一层玻璃进入粘贴区后,工作人员将放置在暂存架上的铝框粘贴至第一层玻璃上时,第二次在第一层玻璃进入合片区后,传送座运送第二层玻璃到合片区与铝框粘贴在一起;由于铝框两次和玻璃对准,因此增大了发生铝框与玻璃未完全对齐的情况可能性,导致中空玻璃的最终质量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铝框与玻璃未完全对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铝框与玻璃未完全对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包括传送装置,以及沿玻璃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于传送装置上的上料段、清洗室、粘贴段、压合室和下料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段上设置有缺口且缺口处设置有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组件、支撑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结构相同且沿玻璃传送路径的两侧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支柱、夹持件、移动驱动件和伸缩驱动件,所述夹持件安装于支柱上用于夹持玻璃,所述移动驱动件用于推动支柱沿玻璃传送方向移动,所述伸缩驱动件用于推动夹持件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玻璃传送方向移动,所述支撑组件位于第二夹持组件与第一夹持组件之间,用于支撑放置于第二夹持组件与第一夹持组件之间的铝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中空玻璃时,将玻璃从上料段置于生产线上,传送装置带动玻璃依次通过清洗室、粘贴段、压合室和下料段,在第一张玻璃移动到粘贴段时,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件夹持第一张玻璃,然后移动驱动件推动第一张玻璃沿玻璃传送方向移动至缺口处,伸缩驱动件收缩带动第一张玻璃置于缺口中,再将铝框短边向下放置于支撑组件上,然后在第二张玻璃移动到粘贴段时,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件夹持第二张玻璃,然后第二夹持组件的移动驱动件推动第二张玻璃沿玻璃传送方向移动至缺口处,此时,第一夹持组件的伸缩驱动件伸长,推动第一张玻璃抵紧铝框,第二夹持组件的伸缩驱动件伸长,推动第二张玻璃抵紧铝框,然后将粘贴好的玻璃再次放置于移动装置上,一次将两张玻璃粘贴到铝框上,减少了两次和玻璃对准的误差,提高了铝框与玻璃对齐的质量,从而提高了中空玻璃的最终质量。

优选的,所述移动驱动件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滑轨,所述支柱下端与第一滑轨相配合,所述第一液压缸驱动支柱沿玻璃传送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柱下端与第一滑轨相配合,一方面对支柱的滑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支柱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移动更流畅,第一液压缸方便往复推动支柱移动。

优选的,所述伸缩驱动件包括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与第二滑轨相配合,所述第二液压缸驱动夹持件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玻璃传送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与第二滑轨相配合,一方面对夹持件的滑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夹持件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移动更流畅,第二液压缸方便往复推动夹持件移动。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支撑架和负压吸盘,所述支撑架下端与第二滑轨相配合,所述负压吸盘安装于支撑架上且与气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支撑负压吸盘,负压吸盘通过气源吸气和放气从而吸附和脱离玻璃,方便固定和松开玻璃。

优选的,所述负压吸盘设置有多个,且沿上下两排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排的负压吸盘,提高了对玻璃的吸附稳定性。

优选的,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件上单独设置了牵引气门,所述牵引气门安装于支撑架上且与气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沿传输装置移动一般为倾斜状态,当粘贴铝框完成后玻璃为竖直状态,为了防止玻璃倾斜方向错误,牵引气门对着玻璃喷气使得玻璃向正确的一侧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玻璃的意外破损。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液压缸、连接架和支撑块,所述连接架安装于第三液压缸的上端,所述支撑块安装于连接架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液压缸推动连接架和支撑块上升,使得支撑块上端面正好置于粘贴铝框的最低线,将铝框放置于支撑块上端面上,继而铝框下端面正好处于粘贴铝框的最低线,节约了人工对齐的时间,减少了人工对齐的误差,提高了效率。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距离与铝框短边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限制了铝框两侧的粘贴位置,进一步节约了人工对齐的时间,减少了人工对齐的误差,提高了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件夹持第一张玻璃,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件夹持第二张玻璃,铝框放置于支撑组件且位于两张玻璃之间,一次将两张玻璃粘贴到铝框上,减少了两次和玻璃对准的误差,提高了铝框与玻璃对齐的质量,从而提高了中空玻璃的最终质量;

2.支撑组件上支撑块和限位块的设置,支撑块限制了铝框下侧的位置,限位块限制了铝框两侧的位置,将铝框放置于支撑块上端面上,铝框的四周边框正好位于玻璃的粘贴位置上,节约了人工对齐的时间,减少了人工对齐的误差,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粘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装置;2、上料段;3、清洗室;4、粘贴段;41、缺口;5、压合室;6、下料段;7、粘贴装置;71、第一夹持组件;711、支柱;712、夹持件;7121、支撑架;71211、滑块;7122、负压吸盘;713、移动驱动件;7131、第一液压缸;7132、第一滑轨;714、伸缩驱动件;7141、第二液压缸;7142、第二滑轨;72、支撑组件;721、第三液压缸;722、连接架;7221、限位块;723、支撑块;73、第二夹持组件;7321、牵引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参照图1,包括传送装置1,以及沿玻璃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于传送装置1上的上料段2、清洗室3、粘贴段4、压合室5和下料段6。将玻璃置于上料段2上后,传送装置1会带动玻璃经过清洗室3,清洗室3对玻璃进行清洗并风干,随后玻璃移动至粘贴段4,此时需要将铝框和两片玻璃粘贴成一体,传输装置再将两片玻璃传输至压合室5内,压合室5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后形成中空玻璃,再对中空玻璃的边缘进行覆胶处理,最后中空玻璃被传输到下料段6的位置被取下。

参照图1和图2,粘贴段4上设置有缺口41且缺口41处设置有粘贴装置7,粘贴装置7包括第一夹持组件71、支撑组件72和第二夹持组件73,第一夹持组件71与第二夹持组件73沿玻璃传送路径的两侧正对设置,支撑组件72位于第一片玻璃和第二片玻璃之间且位于传送装置1的下方。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夹持组件71包括支柱711、夹持件712、移动驱动件713和伸缩驱动件714。移动驱动件713包括第一液压缸7131和第一滑轨7132,第一滑轨7132焊接于传送装置1的架体上且沿玻璃传输方向设置,支柱711下端与第一滑轨7132滑动配合,第一液压缸7131固定安装于传送装置1的架体上,第一液压缸7131的伸缩轴与支柱711下端焊接,第一液压缸7131推动支柱711沿玻璃传送方向往返移动。

参照图2和图3,伸缩驱动件714包括第二液压缸7141和第二滑轨7142,夹持件712包括支撑架7121和负压吸盘7122。第二滑轨7142与支柱711上端焊接且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玻璃传送方向设置,支撑架7121下端一体设置有滑块71211,滑块71211与第二滑轨7142滑动配合,第二液压缸7141固定安装于第二滑轨7142背离传送装置1的一侧,第二液压缸7141的伸缩轴与滑块71211侧壁焊接,第二液压缸7141滑块71211和支撑架7121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玻璃传送方向移动;支撑架7121竖直设置为矩形板,负压吸盘7122设置有多个且位于支撑架7121靠近传送装置1的一侧,负压吸盘7122沿上下两排焊接于支撑架7121上,负压吸盘7122均与气源连通。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夹持组件71与第二夹持组件73结构相同,传输装置传输玻璃时,玻璃倾斜于传送装置1上,第一夹持组件71位于玻璃倾斜的一侧,第二夹持组件73位于玻璃另一侧;第二夹持组件73的夹持件712上单独设置了牵引气门7321,牵引气门7321焊接于支撑架7121上且与气源连通,铝框和两片玻璃粘贴成一体后落到传送装置1上时,牵引气门7321向玻璃喷气,使得玻璃倾斜于传送装置1上,继续向下传输。

参照图2和图4,支撑组件72包括第三液压缸721、连接架722和支撑块723。第三液压缸721竖直设置,连接架722焊接于第三液压缸721伸缩轴的上端,第三液压缸721驱动连接架722沿竖直方向升降,连接架722水平设置且沿玻璃传输方向设置,支撑块723竖直向上且一体设置于连接架722的上端,连接架722且沿玻璃传输方向上的两端均一体设置有限位块7221,两个限位块7221之间距离与铝框短边的长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线的实施原理为:

第一步:第一片玻璃传送至粘贴装置7处,第一夹持组件71将第一片玻璃夹持,详细步骤为:伸缩驱动件714驱动负压吸盘7122向第一片玻璃抵紧,将第一片玻璃固定于负压吸盘7122后,移动驱动件713驱动立柱沿玻璃传送方向移动,将第一片玻璃转移到缺口41处,再通过伸缩驱动件714驱动支撑架7121将第一片玻璃向远离传送装置1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第一片玻璃从玻璃沿传送装置1的传送路径上分离;

第二步:第二片玻璃传送至粘贴装置7处,第二夹持组件73将第二片玻璃夹持,详细步骤与第一夹持组件71一样,此时,第一片玻璃和第二片玻璃之间留有空隙;

第三步:支撑组件72的第三液压缸721将连接架722向上推动一段距离,使得支撑块723上端面正好置于粘贴铝框的最低线上,将铝框放置于支撑块723上端且位于两个限位块7221之间;

第四步:第一夹持组件71与第二夹持组件73同时将第一片玻璃和第二片玻璃抵紧于铝框上,从而将铝框和两片玻璃粘贴成一体;

第五步:第二夹持组件73与第一夹持组件71的负压吸盘7122均与玻璃松开,同时伸缩驱动件714带动负压吸盘7122缓慢远离玻璃,同时第三液压缸721缓慢降低连接架722,铝框和两片玻璃再次由传送装置1继续向下传输,第一夹持组件71与第二夹持组件73回到固定玻璃的位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