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78529发布日期:2021-08-13 19:3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极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玻纤电熔窑因其投资小,配方调整灵活,能为产品研发提供关键平台因而近几年在行业迅速普及。区别于传统玻纤单元窑,电熔窑因配合料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玻璃液温度可达1600℃(传统玻纤窑炉玻璃液温度为1450℃),除了在耐火材料上的优化和性能提升,作为窑炉唯一的加热装备,钼电极的正常使用是窑炉稳定运行的关键。

由于电熔窑一般产能都较小,为提高窑炉熔化能力和质量,电极排布通常采用侧插式结构,但出现的问题就是电极密封不如传统单元窑效果好。究其原因,传统单元窑在生产线投产初期,当窑炉液位大于电极插入深度后(电极深度一般确定为窑炉最终液位深度的80%),操作人员会将电极顶入窑炉回退密封后通电投用,传统玻纤单元窑电极都是从窑炉底部插入,受窑内玻璃液重力的挤压和点火前电极孔预留极易熔化的e玻璃,随着电极的顶入,窑炉底部玻璃液迅速灌满电极水套顶部和耐火材料之间的间隙后冷凝,所以电极密封一般都是一次完成且效果很好,不会出现氧化的现象。

但电熔窑电极属于侧插结构,无法满足玻璃液自身重力的挤压和提前预留较易熔化的e玻璃的两个先决条件,因而目前在安装电极时的操作如下:

在烤窑过程中先将电极和水套预装到位,再用硬质耐火材料临时堵塞孔洞密封,当窑炉玻璃液位高于电极孔时将临时砖块推入窑炉内后进行安装电极操作。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因为水套和电极提前安装造成视觉阻挡,不能直观看到玻璃液回流情况,无法把控电极顶入最佳时间,因而玻璃液不能完全密封电极和耐火材料的空隙,后期会导致电极出现密封不严氧化断裂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也验证了此种操作方式不可行,我司2#电熔窑运行仅1年的时间每根电极续进达三次以上,不仅操作难度大、风险高,而且频次过多的续进导致窑炉无法正常作业,对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该操作方式的电极顶入时间依靠的是工人的经验,如上提到的,若时机不合适,会使得玻璃液不能完全密封电极和耐火材料的空隙,后期会导致电极出现密封不严氧化断裂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事先需要将电极和水套预装到位,遮挡了对窑炉内玻璃液液位的观察,如此使得对于窑炉内的玻璃液的液位的把控并不是很准确,此情形下,有可能会导致液位并未超过孔洞就插入电极,此时会使得插入的电极被窑炉内的热空气氧化。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避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密封不严导致氧化断裂的情况的发生的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通过临时水套的设置,能提供一个检测玻璃液温度和/或状态的时机,能较好的得知插入电极的最佳时机,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可能会导致密封不严出现电极断裂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封堵部件封堵位于电熔窑侧面的电极插入孔,封堵后对电熔窑进行烤窑加热;

步骤2:待电熔窑的炉温大于待添加玻璃的软化点400℃以上时,开始向所述电熔窑内添加所述玻璃,并将所述封堵部件去除,于所述电极插入孔中安装临时水套;

步骤3:待电熔窑内的玻璃液的液位高于所述电极插入孔后,取走临时水套,通过所述电极插入孔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

步骤4:待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插入电极和永久水套,进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所述预设值为大于所述软化点500-800℃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采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当所述炉温达到大于所述软化点500-800℃的温度时,开始添加所述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判断比较所述玻璃液的液位与所述电极插入孔的高度的方法如下:

测出所述电炉窑的腔室的半径和所述电极插入孔的高度,并根据添加的所述玻璃的质量,可计算出熔化为玻璃液后的体积,进而能得出玻璃液于所述腔室内的液位高度,以进行两者的比较。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值为140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待所述电熔窑内的玻璃液的液位高于所述电极插入孔75mm时,取走所述临时水套。

作为优选,所述临时水套包括匹配所述电极插入孔的具有腔室的筒体,还包括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分别连通所述腔室,所述腔室内的冷却水用于对临近所述电极插入孔的所述玻璃液冷却。

本发明提供的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方法中,引入了临时水套,临时水套用于对电极插入孔附近的玻璃液冷却,使其降温处于固态;当玻璃液的液位高于电极插入孔后(避免插入的电极被电熔窑内的热空气氧化),可取走临时水套,如上提到的,依靠临时水套的冷却,电极插入孔附近的玻璃呈固态,使得液态的玻璃液不会外流,此时,可通过敞开的电极插入孔时刻检测此处的玻璃的温度,由于该处的玻璃的温度处于上升的过程,待温度达到预设值时,一般要大于玻璃软化点的500-800℃,可快速将电极和永久的水套插入,此时,该时机下的玻璃液的流动性较好,能快速的充满电极和耐火砖的间隙,进而实现完全的密封;

可知,通过该临时水套的设置,提供了一个检测玻璃液温度和/或状态的时机,能较好的得知插入电极的最佳时机,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可能会导致密封不严出现电极断裂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该临时水套的设置,可直观观察到玻璃液位是否高于电极插入孔的高度,避免窑炉的热空气将电极氧化情况的发生,可起到双重效果。

作为优选,预设值为大于所述软化点500-800℃的温度,此时玻璃液的流动性较好,能快速充满电极与耐火砖之间的缝隙。

作为优选,采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便于操作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值为1400°,可适用于大多数的玻璃的熔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结合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纤电熔窑侧插电极的密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封堵部件封堵位于电熔窑侧面的电极插入孔,封堵后对电熔窑进行烤窑加热;

步骤2:待电熔窑的炉温大于待添加玻璃的软化点400℃以上时,开始向所述电熔窑内添加所述玻璃,并将所述封堵部件去除,于所述电极插入孔中安装临时水套;

步骤3:待电熔窑内的玻璃液的液位高于所述电极插入孔后,取走临时水套,通过所述电极插入孔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

步骤4:待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插入电极和永久水套,进行安装。

该方法中,引入了临时水套,临时水套用于对电极插入孔附近的玻璃液冷却,使其降温处于固态;当玻璃液的液位高于电极插入孔后(避免插入的电极被电熔窑内的热空气氧化),可取走临时水套,如上提到的,依靠临时水套的冷却,电极插入孔附近的玻璃呈固态,使得液态的玻璃液不会外流,此时,可通过敞开的电极插入孔时刻检测此处的玻璃的温度,由于该处的玻璃的温度处于上升的过程,待温度达到预设值时,一般要大于玻璃软化点的500-800℃,可快速将电极和永久的水套插入,此时,该时机下的玻璃液的流动性较好,能快速的充满电极和耐火砖的间隙,进而实现完全的密封;

可知,通过该临时水套的设置,提供了一个检测玻璃液温度和/或状态的时机,能较好的得知插入电极的最佳时机,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可能会导致密封不严出现电极断裂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该临时水套的设置,可直观观察到玻璃液位是否高于电极插入孔的高度,避免窑炉的热空气将电极氧化情况的发生,可起到双重效果。

其中,步骤4中,预设值为大于软化点500-800℃的温度。

预设值为大于软化点500-800℃的温度,此时玻璃液的流动性较好,能快速充满电极与耐火砖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于步骤3中,可采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

采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测出所述玻璃液的温度,便于操作实现。

另,步骤2中,当炉温达到大于软化点500-800℃的温度时,开始添加玻璃。

进一步的,步骤3中判断比较所述玻璃液的液位与所述电极插入孔的高度的方法如下:

测出所述电炉窑的腔室的半径和所述电极插入孔的高度,并根据添加的所述玻璃的质量,可计算出熔化为玻璃液后的体积,进而能得出玻璃液于所述腔室内的液位高度,以进行两者的比较。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值为1400°。

预设值为1400°,可适用于大多数的玻璃的熔化。当然不限于此,可根据具体的工况来定。

另,步骤3中,待所述电熔窑内的玻璃液的液位高于所述电极插入孔75mm时,可取走所述临时水套。

进一步的,临时水套包括匹配所述电极插入孔的具有腔室的筒体,还包括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分别连通所述腔室,所述腔室内的冷却水用于对临近所述电极插入孔的所述玻璃液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