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拉丝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3690发布日期:2021-09-10 21:4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光纤拉丝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光纤拉丝冷却装置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07月29日,申请号为2019106889178,发明名称为“光纤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光纤领域,具体涉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3.现有的光纤生产工艺一般包括熔融拉丝工序、定型冷却工序、拉丝冷却工序、涂覆工序、固化工序,在拉丝冷却工序,通常通过冷却管对拉丝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管的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包括拉丝冷却工序,所述拉丝冷却工序为:将丝线穿过至少一组冷却管,每组冷却管包括均能够转动且内部均具有叶片的上管和下管,将冷却气体分别从上管的下端输入以及从下管的上端输入,上管转动,在上管的叶片的作用下,上管带动冷却气体由下往上输送,对丝线进行冷却,下管转动,在下管的叶片的作用下,下管带动冷却气体由上往下输送,对丝线进行冷却。
7.通过在能够旋转的上管和下管的内侧壁设置叶片,能够增加冷却气体的流速,使得上管中冷却气体由下往上输送,下管中冷却气体由上往下输送,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效率。
8.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拉丝冷却工序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冷却管,每组冷却管均包括:
9.支架;
10.供气套,与支架固定,供气套的侧壁具有上下两组进气孔,位于上侧的一组进气孔用于向供气套内侧的上部供气,位于下侧的一组进气孔,用于向供气套内侧的下部供气;
11.上支撑套,与支架固定,位于供气套的正上方;
12.上管,转动安装在上支撑套和供气套之间,上管的内侧壁沿轴线设置有多组叶片,在上管转动时,上管的叶片用于带动气体由下往上运动;
13.下支撑套,与支架固定,位于供气套的正下方;
14.下管,转动安装在下支撑套和供气套之间,下管的内侧壁沿轴线设置有多组叶片,在下管转动时,下管的叶片用于带动气体由上往下运动;
15.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管以及下管转动。
16.供气套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上管,下端转动安装有下管,通过上下两组进气孔能够分别向上管和下管输送冷却气体,然后在上管的叶片和下管的叶片的作用下,上管和下管分别对丝线进行冷却。
17.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供气机,所述供气机通过管路与进气孔连通,供气机用于向供气套输送冷却气体。
18.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
19.第一齿轮,安装在上管的外侧壁上;
20.第一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21.第三齿轮,安装在下管的外侧壁上;
22.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23.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管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上支撑套和供气套配合;所述下管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下支撑套和供气套配合。
24.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有多组,每组冷却管由上到下依次竖直排布。
25.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气体为氦气。
26.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每组叶片均包括四片绕对应管的轴线均匀分布的叶片,四片叶片的端部形成供丝线穿过的空间。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能够旋转的上管和下管的内侧壁设置叶片,能够增加冷却气体的流速,使得上管中冷却气体由下往上输送,下管中冷却气体由上往下输送,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去掉支架后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31.图4是图3的a

a剖视图。
32.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33.1、冷却管;2、丝线;3、支架;4、上支撑套;5、第二齿轮;6、第一电机;7、第一齿轮;8、进气孔;9、供气套;10、第三齿轮;11、第二电机;12、第四齿轮;13、下支撑套;14、叶片;15、空间;16、上管;17、下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35.如图1所示,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包括拉丝冷却工序,拉丝冷却工序为:将丝线2穿过至少一组冷却管1,每组冷却管包括均能够转动且内部均具有叶片的上管16和下管17,将冷却气体分别从上管的下端输入以及从下管的上端输入,上管转动,在上管的叶片的作用下,上管带动冷却气体由下往上输送,对丝线进行冷却,下管转动,在下管的叶片的作用下,下管带动冷却气体由上往下输送,对丝线进行冷却。
36.通过在能够旋转的上管和下管的内侧壁设置叶片,能够增加冷却气体的流速,使得上管中冷却气体由下往上输送,下管中冷却气体由上往下输送,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效率。
37.如图1、2、3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拉丝冷却工序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冷却管1,每组冷却管1均包括:
38.支架3;
39.供气套9,与支架3固定,供气套9的侧壁具有上下两组进气孔8,位于上侧的一组进气孔8用于向供气套9内侧的上部供气,位于下侧的一组进气孔8,用于向供气套9内侧的下部供气;
40.上支撑套4,与支架3固定,位于供气套9的正上方;
41.上管16,转动安装在上支撑套4和供气套9之间,上管16的内侧壁沿轴线设置有多组叶片14,在上管16转动时,上管16的叶片14用于带动气体由下往上运动;
42.下支撑套13,与支架3固定,位于供气套9的正下方;
43.下管17,转动安装在下支撑套13和供气套9之间,下管17的内侧壁沿轴线设置有多组叶片14,在下管17转动时,下管17的叶片14用于带动气体由上往下运动;
44.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管16以及下管17转动。
45.供气套9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上管16,下端转动安装有下管17,通过上下两组进气孔8能够分别向上管16和下管17输送冷却气体,然后在上管16的叶片14和下管17的叶片14的作用下,上管16和下管17分别对丝线2进行冷却。
46.实际运用时,还包括供气机(图中省略未画出),供气机通过管路与进气孔8连通,供气机用于向供气套9输送冷却气体。
47.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
48.第一齿轮7,安装在上管16的外侧壁上;
49.第一电机6,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7啮合;
50.第三齿轮10,安装在下管17的外侧壁上;
51.第二电机11,输出轴上安装有第四齿轮12,第四齿轮12与第三齿轮10啮合。
52.实际运用时,上管16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上支撑套4和供气套9配合;下管17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下支撑套13和供气套9配合。
53.实际运用时,冷却管1有多组,每组冷却管1由上到下依次竖直排布。
54.于本实施例中,冷却气体为氦气。
55.如图2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每组叶片14均包括四片绕对应管的轴线均匀分布的叶片14,四片叶片14的端部形成供丝线2穿过的空间15。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