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5174发布日期:2021-12-11 11: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菜市场及其他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餐厅类店铺为厨余垃圾产出量最大的地方,在餐厅内通常使用厨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可将其厨余垃圾转变为养花、养草和为绿植提供营养的肥料,但现有的厨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其需要将厨余垃圾收集至处理装置内对其进行发酵处理,但其自然发酵效率极其低下,厨余垃圾暂存在厨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内产生大量的异味影响空气环境,同时会引来大量的蚂蚁和蟑螂等蚊虫影响餐厅环境,且现有的厨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在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时还需要添加泥土对厨余垃圾进行覆盖后发酵,其加工出的黑土为即成肥土进行使用,但厨余垃圾中添加大量泥土造成加工出的肥土单位体积内养分较少,频繁大量添加此类肥土造成绿植盆内泥土过盛的同时在加工期间需要大量的泥土,其制作过程耗时费力,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顶升机构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底部设置有分切挤压机构,箱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挤压板上设置有清洗组件;所述分切挤压机构包括菌种箱、连接盒、加热板、切割刀和若干分切刀,菌种箱安装在挤压板顶部并通过连接管与连接盒相连通,连接盒安装在挤压板底部,加热板安装在连接盒两侧,切割刀安装在连接盒底部,若干分切刀均匀分布安装在连接盒两侧,且分切刀位于切割刀上方。
6.优选的,所述分切挤压机构共设置有三个,连接盒两侧均开设有出料孔,加热板位于分切刀上方。
7.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底壁开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分切挤压机构的切割刀相配合的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固接有橡胶条,箱体内底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透水孔安装有单向阀。
8.优选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开设在箱体内底壁上的若干出料孔,出料孔内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内安装有阀门,出料管底端延伸至箱体下方,出料管外壁固定套接有加热环,且加热环位于箱体下方。
9.优选的,所述清洗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上的水箱,水箱通过输送管与连接盒相连通,水箱内安装有用于输送水的水泵,菌种箱内安装有用于输送菌种的抽粮泵。
10.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顶部的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顶部固接有顶板,顶板底部安装有液压缸,箱体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液压缸位于安装口内,且液压缸的活塞杆延伸至箱体内与挤压板顶部固接。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开设有滑槽,挤压板侧面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接有护板,护板固定在挤压板顶部。
12.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安装有接料盘,出料组件位于接料盘内,接料盘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13.优选的,所述接料盘底部安装有接水盘,接料盘上开设的过滤孔位于接水盘内,接水盘侧面连通有排水管。
14.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两个添加口,箱体顶部铰接有两个盖板,两个盖板分别覆盖两个添加口,箱体侧面开设有加料口,箱体侧面铰接有封板,封板覆盖加料口,箱体底部固定有四个连接块,四个连接块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柱。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挤压板可将厨余垃圾中的多余水分挤压排出,将其厨余垃圾中多余水分挤压排出的同时将厨余垃圾压实,减少厨余垃圾中的间隙,提高对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的空间利用率,切割刀和分切刀可将厨余垃圾切割成块状,避免大块厨余垃圾因体积较大而不易分解发酵,通过若干分切刀对厨余垃圾进行分切的同时,利用连接盒两侧开设的出料孔将菌种箱内的菌种输送至厨余垃圾内部,可使菌种均匀分布在厨余垃圾内部对其进行发酵,可加快厨余垃圾分解发酵的速度,同时保证其分解发酵质量,其利用菌种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发酵,加快对厨余垃圾分解发酵的同时解决了在厨余垃圾中添加大量泥土造成加工出的肥土单位体积内养分少的问题,加热板通过连接盒和分切刀对厨余垃圾进行加热,使其维持在菌种适宜发酵的特定温度区间内,加快对厨余垃圾的分解发酵,避免其厨余垃圾长时间存放在箱体内产生异味从而招引大量的蚊虫,通过透水孔内的单向阀和出料管内的阀门,配合切割刀插入箱体内底壁开设的矩形开口内,利用橡胶条抵紧切割刀可全面对箱体内进行密封,保证厨余垃圾在箱体内处于密封状态进行分解发酵,提高分解发酵效率的同时又避免异味外泄。
16.2:本发明中厨余垃圾在箱体内分解机发酵完成后,利用水箱、水泵和连接盒的配合使用对发酵后的厨余垃圾进行加水,可使其转变为糊状,其质地松软,通过打开出料管内的阀门可将发酵完成的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掉落至接料盘内,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外壁的加热环对其进行加热固化,其发酵完毕后粘稠松软液态的厨余垃圾在加热环的加热下凝固固化,出料管内未被加热环加热固化的厨余垃圾与加热环加热后固化的厨余垃圾产生界限而断裂,可将通过出料管进行出料的厨余垃圾加热固化的同时将其突然加热固化断裂成颗粒状,方便后期对其进行使用。
17.3:本发明中液压缸的活塞杆可推动挤压板上下运动,从而使挤压板带动连接盒和分切刀对箱体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分切,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和输送管进入至连接盒内,通过连接盒两侧开设的出料孔排出,可对分切刀、切割刀和箱体内壁进行冲洗,可将箱体内分解发酵后的厨余垃圾的残渣冲洗掉,避免其残渣影响下次对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利用,
且对分切刀、切割刀和箱体内壁进行冲洗后,可避免有异味产生而招引蚊虫,利用接水盘进行接取对其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连接盒与分切刀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接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19.图中:1、箱体;2、固定杆;3、盖板;4、液压缸;5、顶板;6、封板;7、支撑柱;8、接料盘;9、接水盘;10、菌种箱;11、滑槽;12、挤压板;13、连接盒;14、出料管;15、加热环;16、矩形开口;17、切割刀;18、橡胶条;19、分切刀;20、加热板;21、安装口;22、连接块;23、水箱;24、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6,—种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通过顶升机构连接有挤压板12,挤压板12底部设置有分切挤压机构,箱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组件,挤压板12上设置有清洗组件;分切挤压机构包括菌种箱10、连接盒13、加热板20、切割刀17和若干分切刀19,菌种箱10安装在挤压板12顶部并通过连接管与连接盒13相连通,连接盒13安装在挤压板12底部,加热板20安装在连接盒13两侧,切割刀17安装在连接盒13底部,若干分切刀19均匀分布安装在连接盒13两侧,且分切刀19位于切割刀17上方。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分切挤压机构共设置有三个,连接盒13两侧均开设有出料孔,加热板20位于分切刀19上方,加热板20通过连接盒13和分切刀19对厨余垃圾进行加热,使其维持在菌种适宜发酵的特定温度区间内,加快对厨余垃圾的分解发酵,避免其厨余垃圾长时间存放在箱体1内产生异味从而招引大量的蚊虫。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内底壁开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分切挤压机构的切割刀17相配合的矩形开口16,矩形开口16固接有橡胶条18,箱体1内底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透水孔安装有单向阀,切割刀17可延伸至矩形开口16内,切割刀17插入箱体1内底壁开设的矩形开口16内,利用橡胶条18抵紧切割刀17可对箱体内进行密封,配合透水孔内的单向阀和出料管14内的阀门对箱体1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密封,可使厨余垃圾在箱体1内处于密封状态进行分解发酵,提高分解发酵效率的同时又避免异味外泄。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出料组件包括开设在箱体1内底壁上的若干出料孔,出料孔内安装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内安装有阀门,出料管14底端延伸至箱体1下方,出料管14外壁固定套接有加热环15,且加热环15位于箱体1下方,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14外
壁的加热环15对其进行加热固化,其发酵完毕后粘稠松软液态的厨余垃圾在加热环15的加热下凝固固化,出料管14内未被加热环15加热固化的厨余垃圾与加热环15加热后固化的厨余垃圾产生界限而断裂,可将通过出料管14进行出料的厨余垃圾加热固化的同时将其突然加热固化断裂成颗粒状,方便后期对其进行使用。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清洗组件包括安装在挤压板12上的水箱23,水箱23通过输送管与连接盒13相连通,水箱23内安装有用于输送水的水泵,菌种箱10内安装有用于输送菌种的抽粮泵,利用水箱23、水泵和连接盒13的配合使用对发酵后的厨余垃圾进行加水,可使其转变为糊状,其质地松软,通过打开出料管14内的阀门可将发酵完成的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14掉落至接料盘8内,抽粮泵可将菌种箱10内的菌种通过连接管输送至连接盒13内,连接盒13通过两侧开设的出料孔可将菌种均匀布设在厨余垃圾内部对其进行分解发酵。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顶升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1顶部的两个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顶部固接有顶板5,顶板5底部安装有液压缸4,箱体1顶部开设有安装口21,液压缸4位于安装口21内,且液压缸4的活塞杆延伸至箱体1内与挤压板12顶部固接,液压缸4的活塞杆可推动挤压板12上下运动,从而使挤压板12带动连接盒13和分切刀19对箱体1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分切和首先挤压去水操作。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内壁开设有滑槽11,挤压板12侧面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11内,液压缸4的活塞杆末端固接有护板24,护板24固定在挤压板12顶部,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11内可为挤压板12在液压缸4的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时提供导向。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底部安装有接料盘8,出料组件位于接料盘8内,接料盘8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接料盘8可对通过出料管14出料的加工完毕的厨余垃圾形成的颗粒肥料进行收集。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接料盘8底部安装有接水盘9,接料盘8上开设的过滤孔位于接水盘9内,接水盘9侧面连通有排水管,接水盘9可将挤压板12率先对箱体内的厨余垃圾进行挤压时排出的水分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顶部开设有两个添加口,箱体1顶部铰接有两个盖板3,两个盖板3分别覆盖两个添加口,箱体1侧面开设有加料口,箱体1侧面铰接有封板6,封板6覆盖加料口,箱体1底部固定有四个连接块22,四个连接块22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柱7,通过两个添加口可便于添加菌种箱10内的菌种和水箱23内的水。
31.本发明在使用时,打开封板6,将需要加工处理的厨余垃圾通过加料口放置到箱体1内的箱体1内底壁与挤压板12之间;启动液压缸4,液压缸4的活塞杆推动挤压板12下移,挤压板12下移的同时带动连接盒13、分切刀19和切割刀17下移,切割刀17下移至箱体1内底壁开设的矩形开口16内,此时挤压板12对箱体1内底壁与挤压板12之间的厨余垃圾进行挤压一定距离,将其厨余垃圾中多余水分挤压排出的同时将厨余垃圾压实,减少厨余垃圾中的间隙,提高对厨余垃圾回收处理的空间利用率,其挤压出的水分通过透水孔内的单向阀滴落在接水盘9内对其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挤压板12在下移的同时,切割刀17、分切刀19和连接盒13跟随挤压板12下移,切割刀17和分切刀19可将厨余垃圾切割成块状,避免大块厨余垃圾因体积较大而不易分解发酵;此时启动抽粮泵,抽粮泵可将菌种箱10内的菌种通过连
接管输送至连接盒13内,利用连接盒13两侧开设的出料孔将菌种箱10内的菌种输送至厨余垃圾内部,可使菌种均匀分布在厨余垃圾内部对其进行发酵,可加快厨余垃圾分解发酵的速度,同时保证其分解发酵质量,其利用菌种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发酵,加快对厨余垃圾分解发酵的同时解决了在厨余垃圾中添加大量泥土造成加工出的肥土单位体积内养分少的问题;同时启动加热板20,加热板20通过连接盒13和分切刀19对厨余垃圾进行加热,使其维持在菌种适宜发酵的特定温度区间内,加快对厨余垃圾的分解发酵,避免其厨余垃圾长时间存放在箱体1内产生异味从而招引大量的蚊虫;此时切割刀17底端插入箱体1内底壁开设的矩形开口16内,利用橡胶条18抵紧切割刀17可对箱体内进行密封,配合透水孔内的单向阀和出料管14内的阀门对箱体1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密封,可使厨余垃圾在箱体1内处于密封状态进行分解发酵,提高分解发酵效率的同时又避免异味外泄;此时启动水泵,利用水箱23、水泵和连接盒13的配合使用对发酵后的厨余垃圾进行加水,可使其转变为糊状,其质地松软,通过打开出料管14内的阀门可将发酵完成的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14掉落至接料盘8内;分解发酵完毕后厨余垃圾在通过出料管14进行出料时,厨余垃圾通过出料管14外壁的加热环15对其进行加热固化,其发酵完毕后粘稠松软液态的厨余垃圾在加热环15的加热下凝固固化,出料管14内未被加热环15加热固化的厨余垃圾与加热环15加热后固化的厨余垃圾产生界限而断裂,可将通过出料管14进行出料的厨余垃圾加热固化的同时将其突然加热固化断裂成颗粒状,方便后期对其进行使用,通过出料管14出料的颗粒状肥料在接料盘8上统一收集备用;当需要对箱体1内底壁进行清洗时,启动水泵,水箱23内的水通过水泵和输送管进入至连接盒13内,通过连接盒13两侧开设的出料孔排出,可对分切刀19、切割刀17和箱体1内壁进行冲洗,可将箱体1内分解发酵后的厨余垃圾的残渣冲洗掉,避免其残渣影响下次对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利用,且对分切刀19、切割刀17和箱体1内壁进行冲洗后,可避免有异味产生而招引蚊虫,利用接水盘9进行接取对其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