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2.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化肥在保证农业生产高产、稳产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引发了一些列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生物有机肥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肥料品种,它既发挥了生物菌活化土壤、转化土壤养分的功能,又有利用有机质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的特点,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是目前各地积极提倡的一种肥料。
3.cn107663142a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其制作方法为将果渣、干鸡粪、米糠、炉灰、食用菌渣按重量份数称量,然后逐一进行粉碎,过80目筛子之后混合,加入功能菌种及复合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装入发酵槽发酵,发酵后自然降温,待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装入造粒机内造粒,然后进行检验合格后装袋,放入库房内等待出厂。该生物有机肥由下列组分按照重量份配置而成:干鸡粪40-50份、炉灰20-30份、功能菌种6-8份、食用菌渣10-2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0-20份、米糠10-20份、草木灰20-30份、果渣20-30份。cn102491802a公开了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原料包括茶粕、动物粪便及菌剂,各原料的重量份为:茶粕2-5份、动物粪便3-7份、菌剂0.2-0.4份;所述的茶粕为茶粕粉,所述的动物粪便选自鸡粪或鸭粪或猪粪或牛粪或羊粪;所述的菌剂为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复合菌剂、或为em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为:1)将茶粕、动物粪便按比例混合后接入菌剂,在发酵槽内对其进行补氧高温发酵和翻堆调湿处理1-3次;发酵条件:茶粕及动物粪便含水量控制在50~60%之间,先采用好氧发酵至料温达到40-50℃,然后在环境温度25℃以上条件下厌氧发酵;发酵料无臭味发出、变曲香味即可;2)对发酵腐熟后的物料进行干燥、粉碎、制粒和筛选处理,制得茶粕生物有机肥。上述发明的原料成本低廉,制造方法简单,制得的肥料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是存在以下缺点有待改进:使用的动物粪便仍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微量元素含量超标,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水体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潜在威胁,而未腐熟的畜禽粪便更是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有机肥既可改良土壤,有效杀虫,又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肥效高,效果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植物秸秆30-50份、茶粕40-60份、蔗渣30-50份、菌剂3-6份。
7.优选地,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植物秸秆40份、茶粕50
份、蔗渣40份、菌剂5份。
8.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秸秆为大豆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
9.进一步地,所述菌剂为嗜热性侧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的复合菌剂,其比例为1:1:1。
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2.5-3.0亿/g。
11.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1)称取植物秸秆、茶粕、蔗渣;
13.(2)将植物秸秆、茶粕、蔗渣置于发酵池中,加入菌剂,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0-60%之间,在50-70℃下发酵7-15天,然后进行干燥、制粒,得到茶粕生物有机肥。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的茶粕生物有机肥配方科学,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改善土壤质量,还具有防虫、杀虫效果。
17.(2)将有机肥和微生物融于一体,有利于充分发挥肥料的整体优势,养分比较齐全,有机物料通过微生物腐解后,可不断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因而肥料持久,丰富的有机质腐化后产生有机胶体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形状,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通气,促进根系发达,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18.(3)茶粕绿色环保,无毒性残存,对人体无影响,使用安全;而大量使用畜禽粪便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使用茶粕作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具有生产过程相对安全、克服有机肥二次污染的优点;而蔗渣和植物秸秆都是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19.(4)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可大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用的菌剂将茶粕、蔗渣和植物秸秆快速分解成有机质,一方面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状,另一方面可较好地减轻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由于有机质中大量官能团的存在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与其形成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提高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
20.(5)茶粕中的活性物质茶皂素对害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可自常规途径购买得到。
23.实施例1
24.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植物秸秆40份、茶粕50份、蔗渣40份、菌剂5份;在本实施例中,植物秸秆为大豆秸秆和小麦秸秆,菌剂为嗜热性侧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的复合菌剂,其比例为1:1:1,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2.8
亿/g。
25.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1)称取植物秸秆40份、茶粕50份、蔗渣40份;
27.(2)将植物秸秆、茶粕、蔗渣置于发酵池中,加入5份的菌剂,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5%之间,在60℃下发酵11天,然后进行干燥、制粒,得到茶粕生物有机肥。
28.实施例2
29.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植物秸秆30份、茶粕40份、蔗渣30份、菌剂3份;在本实施例中,植物秸秆为大豆秸秆和小麦秸秆,菌剂为嗜热性侧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的复合菌剂,其比例为1:1:1,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2.5亿/g。
30.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1)称取植物秸秆30份、茶粕40份、蔗渣30份;
32.(2)将植物秸秆、茶粕、蔗渣置于发酵池中,加入3份的菌剂,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0%之间,在50℃下发酵15天,然后进行干燥、制粒,得到茶粕生物有机肥。
33.实施例3
34.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植物秸秆50份、茶粕60份、蔗渣50份、菌剂6份;在本实施例中,植物秸秆为大豆秸秆和小麦秸秆,菌剂为嗜热性侧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的复合菌剂,其比例为1:1:1,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3.0亿/g。
35.一种茶粕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6.(1)称取植物秸秆50份、茶粕60份、蔗渣50份;
37.(2)将植物秸秆、茶粕、蔗渣置于发酵池中,加入6份的菌剂,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之间,在70℃下发酵7天,然后进行干燥、制粒,得到茶粕生物有机肥。
38.将实施例1-3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9.本发明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为68%,总养分为8.2%,ph为6.8-7.2,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标准(ny884-2012)。
40.将实施例1-3制得的茶粕生物有机肥经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所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
41.表1本发明茶粕生物有机肥料检测结果
[0042][0043][0044]
所得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国家标准。
[0045]
实验例1土壤改良试验
[0046]
本发明的茶粕生物有机肥,可广泛用于水稻、蔬菜、烟草、豆类以及茶叶、柑橘等农作物施用,施用量400-600kg/亩,以连续种植番茄的土壤为例,试验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随机排列,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30m2。
[0047]
处理1:施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500kg/亩,连续使用2年;
[0048]
处理2:施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500kg/亩,连续使用2年;
[0049]
处理3:施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500kg/亩,连续使用2年;
[0050]
处理4:与实施例1相同的土壤条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中不添加茶粕,其他同实施例1;
[0051]
处理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施用的肥料为按照公开号为cn10249180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方法制得的茶粕生物有机肥,其他同实施例1;
[0052]
处理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施肥,为空白对照组。
[0053]
肥料作为基肥施用,各处理除所施肥料不同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
[0054]
经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变化、根线虫病发病率如表2所示。
[0055]
表2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变化和根线虫病发病率情况
[0056][0057]
由表2可知,连续种植番茄的土壤中,残留大量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根线虫发病率很高,使用处理1-5的肥料后,土壤中农药残留抑制率、重金属含量、根线虫病发病率均大大降低,而处理1-3的效果最好;其中处理5的农药残留抑制率和施肥后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处理4,说明了动物粪便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而动物粪便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不会随腐熟发酵而减少的;处理4相对于处理1-3和处理5根线虫病发病率要高,也证明了茶粕的良好杀虫效果。
[0058]
实验例2肥效试验
[0059]
以番茄为例,将实验例1中的处理1-5的肥料作为基肥施于土壤中,施用量为500kg/亩,处理6使用市售复混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为对照,施用量为500kg/亩;各处理在植株开花期前半个月进行追肥,施用量为120kg/亩,试验效果如表3所示。
[0060]
表3不同处理番茄产量统计表
[0061]
处理产量(kg/亩)增产比例(%)处理1810535.54处理2786331.49处理3802234.15处理4738623.51处理5766128.11处理65980—
[0062]
由表3数据可知,施用本发明处理1-3的茶粕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获得更高的产量,处理4由于根线虫病的影响,故比处理1-3和处理5的产量低,而处理6番茄的产量最低;说明本发明的茶粕生物有机肥肥效高。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