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石膏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石膏防 水改性剂及生产方法、一种防潮石膏制品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2.磷石膏的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caso4·
2h2o),将其制备成 以半水硫酸钙(caso4·
0.5h2o)为主要成分的建筑石膏或高强石膏 后,可用于制备石膏建材制品。石膏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且溶解度 为2.08g/l,在我国南方潮湿环境中应用时会出现力学性能降低、受 潮变形、吸潮发霉等问题。现有技术通过甲基硅油类产品对石膏进行 改性,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案对磷石膏进行改 性生产石膏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对石膏改性过程中的理化反应做了深入的 研究后发现:采用改性的甲基硅油对磷石膏制品进行防潮改性时,由 于磷石膏中含有的水溶性磷酸降低了液相环境的ph,使改性的甲基 硅油与溶液中的羟基无法进行脱水聚合,从而导致在石膏晶体表面不 能形成具有改变表面能的憎水膜,影响了石膏建材制品防潮性能的改 善。在掺入碱性物质后液相环境的ph会提高,但同时由于h
+
的减少, 使caoh
‑
+so
42
‑
+h
+
→
caso4·
2h2o的反应动力降低,造成石膏的凝 结时间无法调控或甚至无法凝结,从而影响了石膏制品的稳定生产。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引入碱性物质的方法,在防水效果和石膏凝 结效果之间找到平衡。
4.本发明提供一种石膏防水激发剂,使用该防水剂进行磷石膏制品 生产,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潮性能。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石膏防水改性剂,包含防水剂和激发剂;所述防水剂为甲基 硅油;所述激发剂包括石蜡包裹的碱性物质。
7.将碱性物质通过石蜡包裹,延缓碱性物质的释放时间,在前期主 要以石膏水化凝固反应为主;在石膏水化后期(0.5~5h)逐步释放碱 性物质,提高体系中oh
‑
,保证改性的甲基硅油与溶液中的羟基能够 顺利进行缩聚反应形成憎水膜。采用上述防水改性剂对石膏进行改性 后,可以在不影响石膏水化凝结的基础上,提升石膏的防水性能。
8.进一步的,所述碱性物质至少包括水泥、灰钙、电石渣和氢氧化 钾中的一种;所述石蜡与碱性物质比为4:6至4:10。
9.上述碱性物质为易获取的碱性物质。同时根据石膏制品的不同种 类,可以选择适合的碱性物质。采用上述比例,可以使石蜡充分包裹 碱性物质。避免石蜡过多,造成激发剂结块,降低防水改性效果;避 免石蜡过少,碱性物质不能充分包裹,提前释放oh
‑
降低石膏凝结速 度。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石膏防水改性剂的生产方法,石蜡与碱性物质 进行混合,将碱性物质通过石蜡包裹形成激发剂;将激发剂与防水剂 混合后形成石膏防水改性剂。石蜡与碱性物质混合过程中采用搅拌机 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20min,使得石蜡能够充分的包裹碱性物质。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潮石膏制品,包含上述的石膏防水改性剂。 一方面是在生产中使用上述石膏防水剂;另一方面在石膏制品成品中 能够检测出上述石膏防水改性剂或者其产物。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3.a:将石蜡与碱性物质进行混合形成激发剂;
14.b:将石膏与激发剂进行搅拌20~600s,形成预混后的干粉;
15.c:将防水剂与水搅拌形成混合后的溶液;
16.d:将干粉与溶液进行混合,搅拌20~60s形成浆料;
17.e:将浆料浇筑进成型模具,凝固硬化后,脱模形成防潮石膏制 品。
18.进一步的提供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所述石膏制品为石 膏砌块;石膏为建筑石膏;碱性物质为水泥;激发剂中石蜡与水泥的 比值为2:2.5至2:3;所述步骤b中添加增强材料一同搅拌。
19.在生产中添加增强材料,可以增加石膏制品的强度。增强材料为 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20.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b中添加增强材料一同搅拌。
21.在所述步骤c中添加缓凝剂一同搅拌。
22.在生产中添加增强材料,可以增加石膏制品的强度。增强材料为 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长度为6~20mm。
23.在生产中增加缓凝剂,是在一定范围内延长石膏凝结的时间,便 于浆料的转移至模具,避免转移过程中凝固不能完成生产。
24.进一步的,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所述石膏制品为石膏 空心条板;石膏为建筑石膏与高强石膏混合物,其比例为6:3至6:4; 碱性物质为电石渣;激发剂中石蜡与电石渣的比值为2:2.5至2:3。
25.进一步的,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石膏 制品为装饰石膏制品;石膏为高强石膏;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钾;激发 剂中石蜡与氢氧化钾的比值为3:6至3:8。
26.进一步的,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石膏 制品为无纸面石膏板;石膏为建筑石膏与高强石膏混合物,其比例为 2:7至3:7;碱性物质为灰钙;激发剂中石蜡与灰钙的比值为2:2.5至 2:3。
27.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生产配方,生产配方包括如下成 分:石膏95~100份、防水剂0.1~3.0份、激发剂0.5~5.0份、水35~80 份。
28.进一步的还包括缓凝剂0~1.0份、增强材料0.1~1份。
29.进一步的所述石膏为高强石膏和建筑石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 水剂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 缓凝剂为羧酸、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 至少一种;所述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
维中的 至少一种。
30.进一步的所述激发剂包括石蜡包裹的碱性物质;所述碱性物质至 少包括水泥、灰钙、电石渣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所述石蜡与碱性物 质比为4:6至4:10。
31.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碱性物质,是指能够释放oh
‑
的碱性物质,而 非广义上提供电子的物质。
32.本发明中涉及的石蜡,可以是乳化石蜡,也可以是固态石蜡,固 态石蜡在使用时,需要加热溶解,在溶解状态下与碱性物质混合。
33.本发明所指的石膏,主要为磷石膏。
34.本发明中所述的包裹,是将碱性物质与石蜡混合后,形成一定粒 径的颗粒状物质或粉末状物质。颗粒状物质内部为碱性物质,外部覆 盖有石蜡。
35.采用上述方案生产的磷石膏制品在45
±
2℃干燥后,浸入水中浸 泡2h的重量增加≤3.5%,高于国家标准30%;浸水48h抗压强度软 化系数≥0.6,达到国家标准。达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石膏吸水性 能降低,防潮效果好,石膏就不容易发霉,因此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 果。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 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
38.实施例提供一种石膏防水改性剂,包含防水剂和激发剂;防水剂 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激发 剂包括石蜡包裹的碱性物质。
39.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碱性物质与石蜡配合形成 不同类型激发剂。常见的使用场景及对应的配合方式如下:
40.使用场景激发剂类型石蜡用量碱性物质石膏砌块用水泥基石蜡40%水泥60%石膏空心条板用电石渣基石蜡40%电石渣60%石膏装饰制品用氢氧化钾基石蜡30%氢氧化钾70%无纸面石膏板用灰钙基石蜡40%灰钙60%
41.上述表格中的百分比为物质在激发剂中质量的百分比。
42.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防水剂与激发剂配合形 成不同类型的防水改性剂。
43.使用场景防水剂用量激发剂用量石膏砌块用甲基硅酸钠3份水泥基3份石膏空心条板用甲基含氢硅油1份电石渣基5份石膏装饰制品用甲基硅树脂2份氢氧化钾基0.5份无纸面石膏板用甲基硅酸钠2份灰钙基1份
44.上述表格中的份以物质质量为基础单位。
45.上述中的石蜡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原料的采购方便程度,可以选 择乳化石蜡或者固态石蜡。当使用固态石蜡包裹时应首先将固态石蜡 进行融化。融化后与碱性物质混合,
最后与防水剂混合形成最终产品。
46.上述使用场景下的不同配方,不代表只有该配方能够达到防水改 性效果。在本发明构思下,对于配方的调整,均在本专利所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
47.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产品可以制作成不同的形态。例如制作成 颗粒或粉末状或加水制作成溶液状、悬浮液状态。不论哪种形态,均 在本专利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4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石膏防水改性剂的生产方法,包含如下步 骤:
49.石蜡与碱性物质进行混合,将碱性物质通过石蜡包裹形成激发 剂;碱性物质与石蜡混合通过搅拌机搅拌,搅拌的时间为1~20min。
50.将激发剂与防水剂混合后形成石膏防水改性剂;激发剂与防水剂 混合是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搅拌的时间为1~20min。
51.上述工艺方法中的物质,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的相关比例。
52.如采用固态石蜡,本实施还包括将石蜡融化的步骤。
53.上述实施例的搅拌时间,根据配比量等决定。
54.如最终产品采用溶液作为产品形态,本实施例还包括,将石膏防 水改性剂加水搅拌的步骤。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潮石膏制品。
56.在制作该石膏制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蜡包裹的碱性物质作为激 发剂,以及防水剂;在石膏制品的成品中能够检测到石蜡包裹的碱性 物质,以及防水剂形成的憎水膜。
57.碱性物质至少包括水泥、灰钙、电石渣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58.防水剂至少包括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一 种。
5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 骤:
60.a:石蜡与碱性物质进行混合,将碱性物质通过石蜡包裹形成激 发剂;碱性物质至少包括水泥、灰钙、电石渣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61.b:将石膏与激发剂进行搅拌20~120s,形成预混后的干粉;在 部分石膏制品中,加入增强材料对石膏制品进行改进,获得更高的强 度;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石膏为建筑石膏或者高强石膏的一种或两种。
62.c:将防水剂与水搅拌形成混合后的溶液;在部分石膏制品中需 要加入缓凝材料,避免浆料在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凝结,导致入模失败; 缓凝剂为羧酸、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 至少一种;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 少一种。
63.d:将干粉与溶液进行混合,搅拌20~60s形成浆料;
64.e:将浆料浇筑进成型模具,凝固硬化后,脱模形成防潮石膏制 品。
65.生产工艺的配方为,石膏95~100份、防水剂0.1~3.0份、缓凝剂0~1.0份、激发剂0.5~5.0份、增强材料0.1~1份、水35~80份。
66.石膏为高强石膏和建筑石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 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缓凝剂为羧酸、 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 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 激发剂包括石蜡包裹的碱性物质;所述碱性物质至少包括水泥、灰钙、 电石渣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所述石蜡与碱性物质比为4:6至4:10。
67.为了更好的阐明本实施例的优势。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 2,比较了几种常见防潮石膏制品的浸水2h吸水率、凝结时间。
68.实施例1
69.实施例1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70.a:石蜡与碱性物质进行混合,将碱性物质通过石蜡包裹形成激 发剂;碱性物质至少包括水泥、灰钙、电石渣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71.b:将石膏与激发剂进行搅拌20~120s,形成预混后的干粉;在 部分石膏制品中,加入增强材料对石膏制品进行改进,获得更高的强 度;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石膏为建筑石膏或者高强石膏的一种或两种。
72.c:将防水剂与水搅拌形成混合后的溶液;在部分石膏制品中需 要加入缓凝材料,避免浆料在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凝结,导致入模失败; 缓凝剂为羧酸、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 至少一种;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 少一种。
73.d:将干粉与溶液进行混合,搅拌20~60s形成浆料;
74.e:将浆料浇筑进成型模具,凝固硬化后,脱模形成防潮石膏制 品。
75.具体配方如下:
[0076][0077]
对比例1:
[0078]
对比例1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79]
a:将石膏与激发剂进行搅拌20~120s,形成预混后的干粉;在 部分石膏制品中,加入增强材料对石膏制品进行改进,获得更高的强 度;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石膏为建筑石膏或者高强石膏的一种或两种。
[0080]
b:将防水剂与水搅拌形成混合后的溶液;在部分石膏制品中需 要加入缓凝材料,避免浆料在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凝结,导致入模失败; 缓凝剂为羧酸、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 至少一种;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 少一种。
[0081]
c:将干粉与溶液进行混合,搅拌20~60s形成浆料;
[0082]
d:将浆料浇筑进成型模具,凝固硬化后,脱模形成防潮石膏制 品。具体配方如下:
[0083][0084][0085]
对比例2
[0086]
对比例2一种防潮石膏制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87]
a:将石膏增强材料搅拌形成预混后的干粉;增强材料为玻璃纤 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石膏为建筑石膏 或者高强石膏的一种或两种。
[0088]
b:将防水剂与水搅拌形成混合后的溶液;在部分石膏制品中需 要加入缓凝材料,避免浆料在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凝结,导致入模失败; 缓凝剂为羧酸、羧酸盐、磷酸盐、蛋白类缓凝剂、氨基酸缓凝剂中的 至少一种;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甲基含氢硅油、甲基硅树脂中的至 少一种。
[0089]
c:将干粉与溶液进行混合,搅拌20~60s形成浆料;
[0090]
d:将浆料浇筑进成型模具,凝固硬化后,脱模形成防潮石膏制 品。
[0091]
具体配方如下:
[0092][0093]
上述试验测试条件一致。
[0094]
在比较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0095]
1、从实施例1与对比例1可以看出。与单纯碱性物质作为激发 剂相比,通过石蜡包裹激发剂,石膏制品的凝结时间加快60%以上。
[0096]
2、从实施例1与对比例2可以看出。与不添加激发剂相比,加 入石蜡包裹的激发剂,石膏制品2h吸水率,降低90%以上。吸水率 的降低,表明石膏制品的防水、防潮效果更好。
[009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 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 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