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薄膜包裹控制抗凝冰剂缓释的方法

文档序号:28963613发布日期:2022-02-19 13:5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薄膜包裹控制抗凝冰剂缓释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抗凝冰剂是一种可代替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中不同粒径的骨料或矿料,使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具有主动除冰雪能力的化学外加剂。目前,国内同类型产品缓释性能差、普遍缺乏长效性,增加了道路建设的成本。所以如何增强此类化学外加剂的缓释效果,使其能达到更长的使用寿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过薄膜包裹控制抗凝冰剂缓释的方法。解决抗凝冰剂缓释效果差、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过薄膜包裹控制抗凝冰剂缓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25-35%的溶液。
5.2)将粒径为0.8~1cm的多孔陶粒进行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6.3)将破碎后的陶粒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吸附4.5-5.5h;之后进行烘干。
7.4)采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至透明无拉丝状得到环氧树脂混合物。
8.5)将环氧树脂混合物包裹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在100-120℃下固化1.5-2.5h,即获得最终具有缓释性能的抗凝冰剂。
9.优选的,将环氧树脂混合物先在90-120℃下预固化5-15min,之后再将其包裹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
10.更优的,将环氧树脂混合物先在100℃下预固化10min。
11.优选的,所述的步骤5中,将环氧树脂混合物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第一次包裹,在100-120℃下固化5-15min,之后第二次包裹,之后在100-120℃下固化1.5-2.5h,即获得最终具有缓释性能的抗凝冰剂。
12.更优的,第一次包裹之后在100℃下固化10min,第二次包裹之后在100℃下固化2h。
13.优选的,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14.优选的,将破碎后的陶粒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吸附5h,之后在100℃下烘干5h。
15.优选的,将所述具有缓释性能的抗凝冰剂掺入沥青砂中使用,抗凝冰剂与沥青砂的重量比为1:4。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网状立体聚合物环氧树脂膜,
可有效控制膜内的盐分释放。膜上还有大量微孔可供水分进出,防止环氧树脂膜过为紧密无法释放内部盐分。本发明用环氧树脂包裹吸附抗凝冰剂的多孔陶粒表面,能够起到控制抗凝冰剂缓释的效果。通过不同的包裹方式控制不同的包裹厚度,可获得不同缓释性能不同的材料。
17.将本发明制备的抗凝冰剂掺入沥青砂中,具有良好的抗结冰功能,放置在-5℃环境下2小时沥青砂无结冰现象。本发明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成本低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制备产品大大提高了缓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9.实施例1:第一步 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20.第二步 将粒径为0.8~1cm的园艺多孔陶粒进行对半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21.第三步 收集破碎后的陶粒样品。称量5g左右的破碎陶粒并记录质量m1,然后将其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面,吸附5h。
22.第四步 将上述吸附后的陶粒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干燥5h,干燥后称其质量记录m2,m2-m1即为吸附的抗凝冰剂质量。
23.第五步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至透明无拉丝状。
24.第六步 将上述环氧树脂混合物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包裹1次,然后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固化2h,即获得最终产品。
25.第七步 将制得产品放置在100ml的去离子水中,检测2h后溶液浓度,计算2h释放率约为83%。将上述产品以20%掺入沥青砂中,在表面滴入10g水,放置在-5℃冰箱2小时观察到无明显结冰。
26.实施例2:第一步 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27.第二步 将粒径为0.8~1cm的园艺多孔陶粒进行对半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28.第三步 收集破碎后的陶粒样品。称量5g左右的破碎陶粒并记录质量m1,然后将其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面,吸附5h。
29.第四步 将上述吸附后的陶粒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干燥5h,干燥后称其质量记录m2,m2-m1即为吸附的抗凝冰剂质量。
30.第五步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至透明无拉丝状。
31.第六步 将上述环氧树脂混合物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包裹1次,然后放置100℃的烘箱中固化10分钟,再进行包裹1次后在100℃烘箱中固化2h,即获得最终产品。
32.第七步 将制得产品放置在100ml的去离子水中,检测2h后溶液浓度,计算2h释放率约为20%。将上述产品以20%掺入沥青砂中,在表面滴入10g水,放置在-5℃冰箱2小时观察到很薄一层结冰层。
33.实施例3:第一步 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34.第二步 将粒径为0.8~1cm的园艺多孔陶粒进行对半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35.第三步 收集破碎后的陶粒样品。称量5g左右的破碎陶粒并记录质量m1,然后将其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面,吸附5h。
36.第四步 将上述吸附后的陶粒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干燥5h,干燥后称其质量记录m2,m2-m1即为吸附的抗凝冰剂质量。
37.第五步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至透明无拉丝状。
38.第六步 将上述环氧树脂混合物先在100℃下预固化5min,然后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包裹1次,再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固化2h,即获得最终产品。
39.第七步 将制得产品放置在100ml的去离子水中,检测2h后溶液浓度,计算2h释放率约为80%。将上述产品以20%掺入沥青砂中,在表面滴入10g水,放置在-5℃冰箱2小时观察到无明显结冰。
40.实施例4:第一步 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41.第二步 将粒径为0.8~1cm的园艺多孔陶粒进行对半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42.第三步 收集破碎后的陶粒样品。称量5g左右的破碎陶粒并记录质量m1,然后将其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面,吸附5h。
43.第四步 将上述吸附后的陶粒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干燥5h,干燥后称其质量记录m2,m2-m1即为吸附的抗凝冰剂质量。
44.第五步 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至透明无拉丝状。
45.第六步 将上述环氧树脂混合物先在100℃下预固化10min,然后在干燥后的陶粒表面包裹1次,再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固化2h,即获得最终产品。
46.第七步 将制得产品放置在100ml的去离子水中,检测2h后溶液浓度,计算2h释放率约为76%。将上述产品以20%掺入沥青砂中,在表面滴入10g水,放置在-5℃冰箱2小时观察到无明显结冰。
47.实施例5:第一步 将抗凝冰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48.第二步 将粒径为0.8~1cm的园艺多孔陶粒进行对半破碎至粒径在0.4~0.5cm。
49.第三步收集破碎后的陶粒样品。称量5g左右的破碎陶粒并记录质量m1,然后将其浸没在抗凝冰剂溶液里面,吸附5h。
50.第四步 将上述吸附后的陶粒放置在100℃的烘箱中干燥5h,干燥后称其质量记录m2,m2-m1即为吸附的抗凝冰剂质量。
51.第五步 干燥后的陶粒放置在100ml的去离子水中,检测2h后溶液浓度,计算2h释放为100%。将上述产品以20%掺入沥青砂中,在表面滴入10g水,放置在-5℃冰箱2小时观察到无明显结冰。
5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
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