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

文档序号:30097580发布日期:2022-05-18 11:2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钢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其生产原理是将退火玻璃加工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经过高温加热至软化点温度,再经过淬冷处理制得。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热稳定性,是目前最常用的安全玻璃品种。因此,钢化玻璃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家具、电子及仪表等领域。
3.目前,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两种。物理钢化玻璃主要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时,通过自身形变消除内部应力,最后经过淬冷处理制得。化学钢化玻璃一般是通过离子交换法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强度。与物理钢化玻璃相比,化学钢化玻璃的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从而生产成本高。因此,目前钢化玻璃生产大多采用物理钢化的方法来制备钢化玻璃。
4.现有钢化玻璃的物理钢化的生产过程中,将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玻璃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处理。传统加热炉只有加热区间(分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和冷却区间(第三区间):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450-500℃,加热时间为100-25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680-700℃,加热时间为200-300s;第三区间(冷却区间):温度降为500℃以下。在上述钢化玻璃加热炉中,各个区间分别按照各自的加热方式升温或冷却,然后分别将具有高温的废热烟气直接排入大气,耗能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更增加了生产成本,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增加了预热区间,综合回收各区间排放余热,优化加热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包括密闭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两侧设置有供钢化玻璃及辊棒进出的通孔,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玻璃加热行进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加热区间和冷却区间,所述冷却区间设置热风引流支管通过风机与所述预热区间连接;所述冷却区间的辊棒和玻璃出口通孔处设置风机向冷却区内鼓入室外冷空气对其中的钢化玻璃进行强制冷却;所述预热区间的排放烟气通过风机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
7.水箱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接,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螺杆发电机的进口连接,螺杆发电机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路与水箱连接,水箱的水通过第二换热器换热后,被加热到150℃左右,通过蒸汽发生
器后产生380℃左右的蒸汽,推动螺杆发电机做功发电后形成的冷凝水回流到水箱中,形成发电循环。
8.设置补水支路通过第三换热器与水箱连接,用于补充发电循环损耗的水。
9.所述加热区间的排放管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风机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与第三换热器第二进气口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
10.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通过第四风机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加热区间上的均风管连接,向加热区间内高速喷射热空气,搅动加热区间的气流,将布置在加热区间内的电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强制传递给钢化玻璃,同时用于调节加热区间温度使其上下保持均匀,同时补充由加热区间由隔板泄漏进入到冷却区间的空气。
11.所述均风管安装于加热区间所述辊道上方,距离钢化玻璃表面80~200毫米。
12.优选的,所述均风管上布置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直径为3-5mm。
13.所述加热区间分为前段和后段,在所述前段和后段分别安装有测温装置。
14.所述均风管由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共两组组成,在每组的总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按照所述前段或后段的测温装置反馈的温度,自动调节其热空气流量以确保前后两段的温度维持在设定的恒定值。
15.相邻的预热区间、加热区间或冷却区间之间可以设置隔板间隔,在隔板上设置用于使钢化玻璃和辊道通过的通孔。
16.所述螺杆发电机电力输出端通过电线与风机和控制阀等连接,用于提供运转所需的电源,发电后自用,可以有效节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充分利用钢化玻璃加热炉在生产流程中两个加热区间和一个冷却区的排放余热进行温度调节,在密闭空间内可以避免外界冷空气大量进入炉内,造成能耗增加;同时提高钢化玻璃的预热温度,进一步节能降耗;可以充分利用排放余热,不但可以节约运行成本,还可以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一种钢化玻璃加热炉节能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基本密闭并是一体的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两侧仅设置有供钢化玻璃及辊棒进出的通孔,所述加热炉体内按钢化玻璃加热行进方向依次设置预热区间11、加热区间12和冷却区间13,相邻的预热区间11、加热区间12或冷却区间13之间可以设置隔板间隔,在隔板上设置用于使钢化玻璃及辊棒通过的通孔。所述冷却区间13外设置第五风机44,所述第五风机44通过出口通孔处向冷却区间
13内鼓入室外冷空气对其中钢化玻璃进行强制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和提升钢化玻璃的品质。所述冷却区间13设置热风引流支管8通过第一风机46与所述预热区间11连接,用于回收部分冷却区间13内的排放热气直接注入所述预热区间11内,用于对进入预热区间11内的玻璃先进行预热,以提高玻璃的初始温度,受热均匀度,在提升玻璃品质的同时节约大量能源。优选的,所述热风引流支管8引用80%-90%的冷却区间13的排放热气,并从上部注入所述预热区间11内。所述预热区间11排放的热烟气通过第二风机43与第二换热器32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换热器32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33第一进气口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水箱9通过管路经水泵47与第二换热32的进水口连接,第二换热器32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5的蒸汽出口与螺杆发电机6的进口连接,所述螺杆发电机6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路7与水箱9连接。所述水箱9内的介质(优选是水)通过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被加热到150℃左右,通过蒸汽发生器5后产生380℃左右的蒸汽,蒸汽经过螺杆发电机6推动螺杆发电机6做功发电后冷凝形成水回流到水箱9中,形成封闭的发电循环。设置补水支路通过第三换热器33被加热后与水箱9连接,用于补充水箱9在循环发电中损耗的水。
21.所述加热区间12的排放管与第一换热器3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气口通过第三风机41与蒸汽发生器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5的出气口与第三换热器33第二进气口连接,然后通过烟囱排放。所述加热区间12的排放烟气通过第一换热器31换热后还具有500℃的高温,再通过蒸汽发生器5将预热的水加热形成高温水蒸气,然后通过第三换热器33换热后通过烟囱排放,可以有效的回收所述加热区间12排放余热,并综合利用。
22.设置一温度调节管路2在第四风机42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换热器31后与加热区间12上的均风管1连接,向加热区间12内以空气流速为30-50m/s高速喷射热空气,搅动加热区间的气流,将布置在加热区间内的电加热器(未示出)所产生的热量强制传递给钢化玻璃,同时用于调节加热区间12温度使其上下保持均匀,同时补充由加热区间12由隔板泄漏进入到冷却区间13和预热区11的空气。优选的,所述第四风机42为罗茨风机。
23.所述加热区间分为前段和后段,在所述前段和后段分别安装有测温装置。所述均风管由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共两组组成,在每组的总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按照所述前段或后段的测温装置反馈的温度,自动调节其热空气流量以确保前后两段的温度维持在设定的恒定值。
24.其中,所述均风管1上布置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直接为4mm;所述均风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上方,距离钢化玻璃表面100~160毫米。
25.所述螺杆发电机6电力输出端通过电线与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四风机、第五风机和控制阀等连接,用于提供运转所需的电源,发电后自用,可以有效节能。
2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