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及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1521发布日期:2022-05-06 08:0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及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2.浮法玻璃生产中,玻璃退火后,需要经过输送线继续流动一段时间慢慢降温,为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由于场地原因在退火炉后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延长降温段,没有降温,直接切割,造成玻璃边缘产生裂纹,影响产品质量,切割的边角质量直接影响下游客户的加工使用情况,严重时更会出现废品,导致成品率下降。基于玻璃退火要求,为保证玻璃边部在拉引方向和板宽方向保持合理的温度梯度,从而达到理想的切裁效果,需在玻璃边部设置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及生产线。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用于对沿辊道运行的玻璃的边部降温,包括:
5.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底端固定于所述辊道一侧的机架上,顶端高于所述玻璃表面;
6.沿第二方向设置的长度和高度可调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连接,朝向所述玻璃中心侧延伸;
7.降温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玻璃边部接触;
8.测温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辊道运行方向分布的测温元件,两个所述测温元件设于所述降温组件的两侧,用于测量玻璃边部的温度;
9.冷却水源,通过流量控制组件流入所述降温组件,使得与所述降温组件接触的玻璃降温;
10.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可通过两个测温元件的温度差自动控制所述冷却水源的流量。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源的管道上并行设有储水箱,用于在供水异常情况下使得所述降温装置持续工作;所述储水箱上设有温度控制组件。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高度通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丝杠调节,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丝杠的螺母连接。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气缸调节其长度,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通过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的弧形护板和固定于所述弧形护板内侧的与所述玻璃表面接触的吸水软板。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交接件设于所述凹槽内,包括固定于所述凹槽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
环的外壁与所述弧形护板固接。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降温组件数量为2个,可通过降温更换装置切换使用,所述降温更换装置包括:
17.沿所述辊道的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可与所述玻璃表面接触的降温组件;
18.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四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所述第三支架中部铰接;
19.升降驱动组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上连接的所述降温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升降,使得两个所述降温组件交替与所述玻璃表面接触;
20.三通组件,所述冷却水源通过所述流量控制组件流入所述三通组件,通过所述三通组件控制所述冷却水源流入与所述玻璃表面接触的所述降温组件。
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铰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中部连接。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用于放置玻璃的辊道,所述辊道两侧分别安装有以上所述的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
2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玻璃在辊道一侧设置高度可调的顶端高于玻璃表面的第一支架,在第一支架上连接有长度可调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延伸至玻璃上方,第二支架上连接有直接与玻璃表面接触的降温组件;沿辊道运行的方向分布有两个测温元件,两个测温元件在降温组件的两侧,可测量玻璃边部的温度;冷却水源通过流量控制组件流入与玻璃接触的降温组件,通过两个测温元件测量的温度差反馈给流量控制组件,实现自动控制冷却水源的流量。测温元件和流量控制组件的配合使用,精准控制冷却水用量,精准地控制玻璃边部降温速率,获得了良好的玻璃边部质量,从而得到良好的切裁质量,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30.1、第一支架;11、螺母;2、第二支架;21、气缸;22、转动轴;23、凹槽;3、流量控制组件;4、降温组件;41、吸水软板;42、弧形护板; 43、转动环;5、玻璃;6、辊道;7、储水箱;8、测温元件;9、升降驱动组件;10、第三支架;12、三通组件;13、第四支架;14、第二铰接件; 141、第一连接片;142、第二连接片;143、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实施例1
34.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用于对沿辊道运行的玻璃的边部降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35.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1,底端固定于所述辊道6一侧的机架上,顶端高于所述玻璃5表面;
36.沿第二方向设置的长度和高度可调的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顶端连接,朝向所述玻璃5侧延伸;
37.降温组件4,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另一端与所述玻璃5边部接触;
38.测温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辊道运行方向分布的测温元件8,两个所述测温元件8设于所述降温组件4的两侧,用于测量所述玻璃5边部的温度;
39.冷却水源,通过流量控制组件3流入所述降温组件4,使得与所述降温组件4接触的所述玻璃5降温;
40.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可通过两个测温元件8的温度差自动控制所述冷却水源的流量。
41.其中,所述玻璃5放置于所述辊道6表面,通过所述辊道6的滚动实现所述玻璃5的运行,所述玻璃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辊道6的运行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方向与运行的所述玻璃5表面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运行的所述玻璃5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架2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玻璃5中心侧延伸。
42.其中,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为流量计,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架1 侧设有所述流量计底座,用于固定所述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可控制流过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测温元件8安装于固定在所述辊道6两侧机架上的支架上,所述测温元件8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将所述测温元件8固定于所述玻璃5边部之上,控制系统通过对两个所述测温元件8测得的温度差、所述辊道6运行的速度及两个所述测温元件8之间的固定距离,得到降温速率,通过对降温速率与设定降温速率相比,控制所述流量计使得所述流量计动作。
43.通过所述测温元件8和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的配合使用,精准控制冷却水用量,精准地控制所述玻璃5边部降温速率,获得了良好的所述玻璃5 边部质量,从而得到良好的切裁质量,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源的管道上并行设有储水箱7,用于在供水异常情况下使得所述降温装置持续工作;所述储水箱7上设有温度控制组件。优选地,所述储水箱7设于生产线外的地面上,所述储水箱7 的进水口侧设有第二阀门72,所述储水箱7的出水口侧设有第三阀门73,与所述储水箱7并行的管道设有第一阀门71,正常情况下,所述第二阀门 72和所述第三阀门73关闭,所述第一阀门71开启,则所述冷却水源流过所述第一阀门71进入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开启所述第二阀门72,关闭所述第一阀门71和所述第三阀门
73时,所述冷却水源会流入所述储水箱7,使得储水箱7存满冷却水;当所述冷却水供应异常时,打开所述第三阀门 73,则所述储水箱7的冷却水流入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使得生产线能够持续工作,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45.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水箱上的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在控制系统上设定所述冷却水源的温度为20℃-30℃,所述温度传感器将获取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并与所述温度设定范围进行比较,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当温度在所述温度范围内或者以上时,关闭加热器,实现了所述水箱温度的自动控制。
4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的高度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 的丝杠调节,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丝杠的螺母11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 为所述丝杆的螺杆,所述第一支架1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架1底部设有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杆转动,通过丝杠的原理,将所述螺杆的圆周运动转换为所述螺母11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所述螺母11可带动所述第二支架2升降。通过丝杠调节所述第二支架2的高度,可适应不同厚度的玻璃,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4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气缸21调节其长度,所述气缸21一端与所述螺母11连接,所述气缸21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二支架 2连接。其中,所述气缸21的设置方向为所述的第二方向,所述气缸21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所述螺母11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1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连接,所述气缸21的所述活塞沿所述第二方向伸缩,优选地,所述气缸21具有两个气口,采用两位五通电磁阀与两个所述气口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两个所述气口的交替供气,实现了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5的宽度范围为 3060mm~3300mm,所述玻璃5边部距所述辊道6边部的距离平均有 180mm~200mm的波动,故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所述玻璃5,所述第二支架 2的长度可调,保证所述第二支架2连接的所述降温组件4可接触到所述玻璃5的边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另外采用标准气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降温组件4包括通过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2铰接的弧形护板42和固定于所述弧形护板42内侧的与所述玻璃表面接触的吸水软板41。优选地,所述弧形护板42向内凹,使得所述冷却水流入所述吸水软板41时不会向两侧溢水,防止了冷却水流入不需要切裁的所述玻璃5表面;优选地,所述吸水软板41为软质吸水材料,本实施例选用海绵,将所述海绵通过胶粘或者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弧形护板42 的内侧,所述海绵吸入冷却水后,通过与运行的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达到所述玻璃5边部降温的目的。所述吸水软板41易更换,且成本较低,易维护。
4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有凹槽23,所述第一铰接件设于所述凹槽23内,包括固定于所述凹槽23内的转动轴22,所述转动轴22外套设有转动环43,所述转动环的外壁与所述弧形护板42固接。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2为长方体,且具有和所述降温组件4连接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内的转动轴22两端可通过螺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凹槽23的内壁固定,所述转动环43套设于所述转动轴22外,可在所述凹槽23内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转动,故在所述第二支架2改变高度或者所述玻璃5改变厚度时,所述转动环43可带动所述降温组件4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角度,使得固定在所述弧形护板42上的吸水软板41可自由的置于所述玻璃5表面,一方面避免了因角度问题导致的与所述玻璃5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增大与所述玻璃5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冷却
效果。
50.实施例2
5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降温组件4数量为2个,可通过降温更换装置切换使用,所述降温更换装置包括:
52.沿所述辊道6的运行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架10,所述第三支架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的降温组件4;
53.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四支架13,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2,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14与所述第三支架10中部铰接;
54.升降驱动组件9,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10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10上连接的所述降温组件4沿所述第一方向升降,使得两个所述降温组件4交替与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
55.三通组件12,所述冷却水源通过所述流量控制组件3流入所述三通组件12,通过所述三通组件12将所述冷却水源分为两个分支,分别流入设于所述第三支架10两端的两个所述降温组件4。
56.其中,所述第四支架13与所述第二支架2垂直,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架13、第三支架10为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架10的底面具有和所述降温组件4连接的端面,所述第三支架10的底面两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设有凹槽23,所述两个所述降温组件4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三支架10连接,使得所述降温组件4可改变角度,使得所述吸水软板41可自由地放置在所述玻璃5表面,所述第四支架13与所述第三支架10的中部铰接,故所述第三支架10与所述第四支架13形成了杠杆,故当所述第三支架10一端升高,一端下降,实现了所述第三支架10两端的所述降温组件4交替与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三通组件13为可自动选择液体流向的三通阀,当接收到下降的所述降温组件4是哪个的信号时,所述三通阀打开相对应侧的阀门,使得所述冷却水流向下降的所述降温组件4;此设计防止了所述吸水软板41在长时间与过热的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后,自身过热的情况,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生产线运行的稳定性。
5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驱动组件9为电动推杆。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杆的动作端与所述第三支架10的左侧的所述降温组件4连接,当所述推杆伸长到指定长度时,左侧的所述降温组件4下降到位且与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当所述推杆缩短到指定长度时,左侧的所述降温组件4上升,且右侧的所述降温组件4下降到位且与所述玻璃5表面接触,实现了两个所述降温组件的交替工作,所述电动推杆体积小、精度高,伸缩速度可控,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此装置的简易性。
58.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铰接件14包括第一连接片141和第二连接片142,所述第一连接片141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13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143与所述第二连接片14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142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10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架13为长方体,在面向所述第一支架1的侧面底端固定有所述第一连接片141,所述第一连接片 141可与所述第四支架13一体成型,亦可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片141 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架13的侧面,所述第一连接片141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片142与所述第一连接片141结构相同,具有第二通孔,通过销轴14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片141和所述第二连接片142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142与所述第三支架10中部固定,
故所述第三支架10的两端只能以所述销轴143为支点沿所述第一方向摆动,而不能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故实现了所述第三支架10两端的两个所述降温组件4只能沿第一方向升降。
59.实施例3
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用于放置玻璃5的辊道6,所述辊道6 两侧分别安装有以上所述的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由于所述玻璃5两侧边部都需要降温,故安装有两套所述浮法玻璃边部降温装置,两套所述装置的安装方向以所述玻璃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近似对称。
6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