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木苗期专用肥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1220发布日期:2022-04-23 17:4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辣木苗期专用肥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作物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辣木苗期专用肥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辣木,辣木属(moringa)的多年生热带速生落叶乔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是一种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多功能植物。辣木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同时含有黄酮、多糖和多酚等药用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表明,施肥是健壮植株、增加品质和植物活性成分等的有效措施。虽然,辣木属于速生种,合理的配施肥料能促进辣木的生长并提高辣木有效营养成分。
3.目前,在辣木的生产和推广中,盲目施用氮磷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辣木苗木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辣木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有学者围绕施肥对辣木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氮肥、单一磷肥、氮磷钾配比正交施肥等的研究。而关于辣木苗期质量的相关肥料施肥技术较薄弱,急需对辣木幼苗的肥效进行研究,为辣木幼苗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辣木苗期专用肥料,将其应用在辣木苗期栽培中,能够提高辣木幼苗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总黄酮及总生物量。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辣木苗期专用肥料,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3):(1-2):(0-1.5)。
7.优选的,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2.07:1:0。
8.优选的,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1:1.38。
9.优选的,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62:1.78:1。
10.优选的,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2.87:1.53:1。
11.优选的,所述肥料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91:1.06:1。
12.优选的,肥料中n、p2o5、k2o分别由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提供。
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辣木苗期专用肥料在辣木苗期栽培中的应用。
14.优选的,辣木苗期栽培使用基质为土壤:澳洲坚果青皮的体积比为(1-4):1。
15.土壤:澳洲坚果(拉丁学名: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iden&betche)青皮=2:1(v:v),基质基础理化特性为ph值4.70、有机质54.15g
·
kg-1
、碱解氮157.60mg
·
kg-1
、速效磷56.03mg
·
kg-1
、速效钾2292.00mg
·
kg-1

16.土壤:澳洲坚果青皮=4:1(v:v),基质基础理化特性为ph值4.55、有机质47.81g
·
kg-1
、碱解氮155.00mg
·
kg-1
、速效磷40.95mg
·
kg-1
、速效钾1209.00mg
·
kg-1

17.土壤:澳洲坚果青皮=1:1(v:v),基质基础理化特性为ph值5.05、有机质
101.70g
·
kg-1
、碱解氮287.50mg
·
kg-1
、速效磷99.37mg
·
kg-1
、速效钾2456.50mg
·
kg-1

18.纯土壤,基质基础理化特性为ph值3.90、有机质16.15g
·
kg-1
、碱解氮87.55mg
·
kg-1
、速效磷5.07mg
·
kg-1
、速效钾97.00mg
·
kg-1

19.优选的,在辣木苗3叶1心时开始施入辣木苗期专用肥,每株辣木苗的施入n、p2o5、k2o的量为(3.5-6.5)g:(2.5-4.5)g:(0-5.5)g。
2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针对辣木苗期生长特点,通过调整氮、磷、钾配比,提高肥效,节约成本,促使辣木苗根系生长、茎秆增粗,达到壮苗效果。
22.2.在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肥作用下,促进辣木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和总黄酮的积累。
23.3.本发明的辣木苗期专用肥料配方组合科学合理,并且在基质中加入澳洲坚果青皮后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总量提高,既含有无机营养成分,又含有无机营养成分,能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氮、磷、钾元素对辣木叶片营养成分积累量的影响;
26.图2为氮、磷、钾元素关于辣木总生物量的交互作用;
27.图3为氮、磷、钾元素在叶片蛋白质积累量的交互作用;
28.图4为氮、磷、钾元素在叶片可溶性糖积累量的交互作用;
29.图5为氮、磷、钾元素在叶片脂肪积累量的交互作用;
30.图6为氮、磷、钾元素在叶片总黄酮积累量的交互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1材料与方法
34.1.1试验材料
35.试验于2018年在云南省景洪市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辣木试验大棚进行。试验材料为改良辣木pkm1。试验于2018年8月开始育苗,待3叶1心时选取长势一致的辣木小苗移栽至花盆中(入口上径
×
底径
×
高:38cm
×
33cm
×
34cm),每盆1株;盆栽基质为土壤:澳洲坚果皮=2:1(v:v),风干后每盆装基质10kg,盆栽基质基础理化特性为ph值5.4、有机质32.31g
·
kg-1
、碱解氮122.50mg
·
kg-1
、速效磷5.30mg
·
kg-1
、速效钾464.39mg
·
kg-1
。待辣木
小苗恢复生长7d后进行施肥处理。供试肥料氮肥用尿素(含n 46%),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6%),钾肥用氯化钾(含k2o 60%)。
36.1.2试验设计
37.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施肥试验设计方案,设计氮、磷、钾3个因素,4个施肥水平:0(不施肥)、1(2水平的0.5倍)、2(本地区近年常用施肥量)、3(2水平的1.5倍),共14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株。施肥均以追肥施入,每次以水溶后施入花盆,15天施肥一次,分5次施入。第一次施肥2018年10月12日,最后一次施肥2018年12月7日,于2018年12月月底测产采收。
38.表1试验方案和施肥量(g/株)
[0039][0040][0041]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0042]
1.3.1生物量测定
[0043]
对各处理每个重复选取4株,于施肥前和处理结束时分别测定其株高、地径,并对辣木根、茎、叶分别采收,105℃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并测定干重。
[0044]
1.3.2植株氮、磷、钾养分的测定
[0045]
上述根、茎、叶干样品进行粉碎后分别测定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消煮液碱化后用蒸馏定氮法测定全氮,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全钾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46]
1.3.3植株叶片营养成分的测定
[0047]
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酸水解法;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铝盐络合法。
[0048]
1.4数据处理
[0049]
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0050]
壮苗指数=(地径/株高+根干重/地上部干重)
×
全株干重
[0051]
分别采用三元、二元、一元方程对氮、磷、钾的组合效应进行拟合,根据边际效应计算最高营养成分下的推荐施肥量。最终确定辣木苗生长的推荐施肥量。
[0052]
采用excel 2019、spss 20.0、sigmaplot 12.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0053]
2实验结果
[0054]
2.1不同处理对辣木幼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0055]
由表2可知,与对照(n0p0k0)相比,施肥后辣木幼苗各个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增长,说明施肥的效果显著。地径以n2p2k0处理最高,与处理n2p3k2、n2p2k1、n2p2k2、n2p1k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9个处理;株高以n2p3k2、n2p2k0、n2p2k1处理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n0p0k0、n0p2k2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根干重以n2p1k2、n2p3k2、n2p2k0处理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n0p0k0、n0p2k2、n1p1k2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茎干重以n2p2k0处理最高,与处理n2p3k2、n2p2k2、n2p2k1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9个处理,n0p0k0、n0p2k2、n1p1k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叶干重以n2p2k2处理最高,与处理n3p3k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12个处理,且n0p0k0、n0p2k2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生物量以n2p3k2处理最高,与处理n2p2k2、n3p2k2、n2p1k2、n2p2k0、n2p2k1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8个处理;壮苗指数以n2p1k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11个处理;蛋白质含量以n2p2k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11个处理,n0p0k0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11个处理;可溶性糖含量以n1p2k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11个处理;脂肪含量以n2p0k2处理最高,与处理n2p2k1、n2p3k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黄酮含量以n2p0k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11个处理,n3p2k2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11个处理。
[0056]
由表2得出,除脂肪和总黄酮外,缺磷(n2p0k2)处理的其余生长指标和缺氮(n0p2k2)处理的所有指标均表现较差,说明平衡施肥的重要性;除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外,缺钾(n2p2k0)处理的其余指标均表现良好,可能与试验土壤中有较高的速效钾(464.39mg
·
kg-1
)有关,说明在此土壤钾肥力下基本满足辣木苗期的生长。
[0057]
表2不同处理对辣木幼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0058][0059]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
[0060]
由表3、表4综合分析,在p2k2水平,7个生长指标表现为n2>n3>n1>n0。在n2k2水平,叶干重表现为p2>p3>p1>p0,地径、株高、茎干重和总生物量4个指标表现为p3>p2>p1>p0,壮苗指数和根干重2个指标表现为p1>p3>p2>p0。在n2p2水平,地径、株高、壮苗指数和根干重4个指标表现为k0>k1>k2>k3,茎干重表现为k0>k2>k1>k3,叶干重表现为k2>k0>k1>k3,总生物量表现为k2>k1>k0>k3。
[0061]
由表3、表4可知,辣木地径,施用氮肥平均增加9.51mm,较不施氮肥增加475.67%;施用磷肥平均增加2.76mm,较不施磷肥增加29.11%;施用钾肥平均减少2.16mm,较不施钾肥减少15.89%。辣木株高,施用氮肥平均增加93.05cm,较不施氮肥增加406.04%;施用磷肥平均增加44.31cm,较不施磷肥增加49.37%;施用钾肥平均减少22.79cm,较不施钾肥减少15.86%。壮苗指数,施用氮肥平均增加6.01,较不施氮肥增加84.70%;施用磷肥平均增加12.23,较不施磷肥增加100.15%;施用钾肥平均减少5.39,较不施钾肥减少25.14%。根
干重,施用氮肥平均增加8.90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757.15%;施用磷肥平均增加7.85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105.38%;施用钾肥平均减少4.78g/株,较不施钾肥减少30.53%。茎干重,施用氮肥平均增加10.65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7991.07%;施用磷肥平均增加7.78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141.89%;施用钾肥平均减少3.90g/株,较不施钾肥减少25.47%。叶干重,施用氮肥平均增加10.68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17792.20%;施用磷肥平均增加3.08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44.89%;施用钾肥平均增加0.39g/株,较不施钾肥增加4.18%。总生物量,施用氮肥平均增加31.18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2281.61%;施用磷肥平均增加19.05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96.48%;施用钾肥平均增加0.53g/株,较不施钾肥增加1.52%。
[0062]
壮苗指数的施肥增产率表现为p2o5>n>k2o,其他6个指标的施肥增产率表现为n>p2o5>k2o。
[0063]
表3辣木幼苗氮、磷、钾肥对各农艺性状指标的效应
[0064][0065][0066]
表4辣木幼苗氮、磷、钾肥对各农艺性状指标的效应
[0067][0068][0069]
由表5综合分析,在p2k2水平,叶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积累量表现为n3>n2>n1>n0,脂肪和总黄酮积累量表现为n2>n3>n1>n0;在n2k2水平,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积累量均表现为p2>p3>p1>p0,总黄酮积累量表现为p2>p3>p1=p0;在n2p2水平,蛋白质积累量表现为k2=k0>k3=k1,可溶性糖积累量表现为k2>k0=k3>k1,脂肪积累量表现为k2>k0=k1=k3,总黄酮积累量表现为k2>k0>k1>k3。
[0070]
由表5可知,辣木叶片蛋白质积累量,施用氮肥平均增加2.48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23114.35%;施用磷肥平均增加0.50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29.51%;施用钾肥平均减少0.38g/株,较不施钾肥减少13.30%。
[0071]
辣木叶片可溶性糖积累量,施用氮肥平均增加0.97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17139.30%;施用磷肥平均增加0.22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40.03%;施用钾肥平均增加0.05g/株,较不施钾肥增加7.29%。
[0072]
叶片脂肪积累量,施用氮肥平均增加0.35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16855.89%;施用
磷肥平均增加0.08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32.07%;施用钾肥几乎不增加。
[0073]
叶片总黄酮积累量,施用氮肥平均增加0.35g/株,较不施氮肥增加16347.94%;施用磷肥平均增加0.08g/株,较不施磷肥增加29.50%;施用钾肥平均增加0.01g/株,较不施钾肥增加1.58%。
[0074]
由表5可知,叶片蛋白质积累量、可溶性糖积累量、脂肪积累量和总黄酮积累量的施肥增产率均表现为n>p2o5>k2o。
[0075]
由图1分析发现:n对叶片四种营养成分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图1a)其次的积累效果是p元素(图1b);k对叶片蛋白质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其他三种元素的积累效果甚微(图1c),可能原因是盆栽中已经存在了较多的速效钾。
[0076]
表5辣木幼苗氮磷钾对各营养指标的效应
[0077]
[0078][0079]
由表6可知,单株氮积累量以n3p2k2、n2p3k2、n2p2k1处理较高,与处理n2p2k2、n2p2k0、n2p1k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n1p1k2、n0p2k2、n0p0k0处理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单株磷积累量以n2p3k2处理最高,与处理n2p2k1、n2p2k2、n1p2k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n1p1k2、n0p2k2、n0p0k0处理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单株钾积累量以n2p2k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n1p1k2、n0p2k2、n0p0k0处理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0080]
表6辣木幼苗氮磷钾对各营养指标的效应
[0081]
[0082][0083]
2.2氮磷钾肥间交互作用分析
[0084]
将k2o、p2o5、n固定在3g/株、3g/株、4g/株,分别绘制氮磷、氮钾、磷钾关于总生物量的交互作用曲面图,如图2。三者对辣木幼苗总生物量呈现抛物线,说明肥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单一肥料的偏高或者偏低,都会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显示出在肥料施用时平衡施肥的重要性。
[0085]
如图2(a),在氮磷互作中,施用一定量钾肥(3g/株)时,辣木幼苗总生物量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氮中磷水平下总生物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总生物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086]
如图2(b),在氮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磷肥(3g/株)时,在低氮水平,辣木幼苗总生物量较低,且随着钾肥增加,总生物量缓慢增加。在低钾水平,随着氮肥增加,总生物量迅速增加。在高氮低钾水平下总生物量达到最大范围。
[0087]
如图2(c),在磷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氮肥(4g/株)时,辣木幼苗总生物量随着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磷中钾水平下,总生物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时,辣木幼苗总生物量又有下降趋势。
[0088]
将k2o、p2o5、n固定在3g/株、3g/株、4g/株,分别绘制氮磷、氮钾、磷钾关于蛋白质积累量的交互作用曲面图,如图3。
[0089]
如图3(a),在氮磷互作中,施用一定量钾肥(3g/株)时,辣木幼苗蛋白质积累量随
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氮高磷水平下蛋白质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蛋白质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090]
如图3(b),在氮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磷肥(3g/株)时,在低氮水平,辣木幼苗蛋白质积累量较低,且随着钾肥增加,蛋白质积累量缓慢增加。在低钾水平,随着氮肥增加,总生物量迅速增加。在中氮高钾水平下蛋白质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
[0091]
如图3(c),在磷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氮肥(4g/株)时,在高磷低钾水平下,蛋白质积累量有增加趋势,在本研究的磷肥施用范围中,未表现出高磷对蛋白质积累量的抑制作用。
[0092]
将k2o、p2o5、n固定在3g/株、3g/株、4g/株,分别绘制氮磷、氮钾、磷钾关于可溶性糖积累量的交互作用曲面图,如图4。
[0093]
如图4(a),在氮磷互作中,施用一定量钾肥(3g/株)时,辣木幼苗可溶性糖积累量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低氮高磷水平下可溶性糖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可溶性糖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094]
如图4(b),在氮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磷肥(3g/株)时,在低氮水平,辣木幼苗可溶性糖积累量较低,且随着钾肥增加,可溶性糖积累量缓慢增加。在低钾水平,随着氮肥增加,总生物量迅速增加。在高氮中钾水平下可溶性糖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
[0095]
如图4(c),在磷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氮肥(4g/株)时,在中磷中钾水平下,可溶性糖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可溶性糖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096]
将k2o、p2o5、n固定在3g/株、3g/株、4g/株,分别绘制氮磷、氮钾、磷钾关于脂肪积累量的交互作用曲面图,如图5。
[0097]
如图5(a),在氮磷互作中,施用一定量钾肥(3g/株)时,辣木幼苗脂肪积累量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氮中磷水平下脂肪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脂肪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098]
如图5(b),在氮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磷肥(3g/株)时,在低氮水平,辣木幼苗脂肪积累量较低,且随着钾肥增加,脂肪积累量缓慢增加。在低钾水平,随着氮肥增加,总生物量迅速增加。在高氮低钾水平下脂肪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
[0099]
如图5(c),在磷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氮肥(4g/株)时,辣木幼苗脂肪积累量随着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磷中钾水平下,脂肪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脂肪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100]
将k2o、p2o5、n固定在3g/株、3g/株、4g/株,分别绘制氮磷、氮钾、磷钾关于总黄酮积累量的交互作用曲面图,如图6。
[0101]
如图6(a),在氮磷互作中,施用一定量钾肥(3g/株)时,辣木幼苗总黄酮积累量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明显互作效应。在中氮中磷水平下总黄酮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总黄酮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102]
如图6(b),在氮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磷肥(3g/株)时,在低氮水平,辣木幼苗总黄酮积累量较低,且随着钾肥增加,总黄酮积累量缓慢增加。在低钾水平,随着氮肥增加,总生物量迅速增加。在高氮中钾水平下总黄酮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
[0103]
如图6(c),在磷钾互作中,施用一定量氮肥(4g/株)时,在中磷中钾水平下,总黄酮积累量达到最大范围,当过量施肥,辣木幼苗总黄酮积累量又呈现下降趋势。
[0104]
2.3肥料效应方程拟合及施肥量分析
[0105]
根据氮磷钾试验处理对辣木幼苗总生物量分别进行三元、二元、一元方程拟合,方程拟合成功的条件是二次项为负,一次项为正,符合肥料报酬递减率,即为典型施肥模型,而且f值检验显著。根据边际效应等于0时,计算最高总生物量下的推荐施肥量(表7)。由表7可知,三元二次方程y1为非典型施肥模型,钾肥一元二次方程y7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拟合不成功,其余方程均拟合成功。王圣瑞等研究表明,三元二次方程拟合成功率仅为56%,杨俐苹等研究指出“3414”试验成功率低,主要由于试验处理较多(14个),难以找到肥力水平完全一致的地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差异大,以及试验2水平确定的难度大,肥料用量水平数较少(4个)等。
[0106]
拟合的氮、磷二元二次方程为y2,达到辣木幼苗最大总生物量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4.19g/株、3.30g/株;拟合的氮、钾二元二次方程为y3,达到最大总生物量的氮、钾施用量分别为10.21g/株、-5.42g/株;拟合的磷、钾二元二次方程为y4,达到最大总生物量的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52g/株、3.48g/株;分别拟合的氮、磷一元二次方程为y5、y6,达到最大总生物量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4.88g/株、3.47g/株。综合二元和一元拟合成功的方程结果表明,达到辣木幼苗最大总生物量的平均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6.43g/株、3.10g/株、-0.97g/株,因钾肥呈负值不符合实际,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辣木幼苗最大总生物量的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6.43g/株、3.10g/株、0g/株,n:p:k=2.07:1:0。
[0107]
表7辣木幼苗总生物量和施肥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0108][0109]
同理由表8可知,综合二元和一元拟合成功的方程结果表明,达到辣木幼苗最大蛋白质积累量的平均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3.76g/株、3.75g/株、5.17g/株,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辣木幼苗最大蛋白质积累量的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3.76g/株、3.75g/株、5.17g/株,n:p:k=1:1:1.38。
[0110]
表8辣木叶片蛋白质积累量和施肥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0111][0112]
同理由表9可知,综合二元和一元拟合成功的方程结果表明,达到辣木幼苗最大可溶性糖积累量的平均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04g/株、4.45g/株、2.50g/株,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辣木幼苗最大可溶性糖积累量的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4.04g/株、4.45g/株、2.50g/株,n:p:k=1.62:1.78:1。
[0113]
表9辣木叶片可溶性糖积累量和施肥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0114][0115][0116]
同理由表10可知,综合二元和一元拟合成功的方程结果表明,达到辣木幼苗最大
脂肪积累量的平均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96g/株、2.65g/株、1.73g/株,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辣木幼苗最大脂肪积累量的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4.96g/株、2.65g/株、1.73g/株,n:p:k=2.87:1.53:1。
[0117]
表10辣木叶片脂肪积累量和施肥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0118][0119][0120]
同理由表11可知,综合二元和一元拟合成功的方程结果表明,达到辣木幼苗最大总黄酮积累量的平均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96g/株、2.60g/株、2.46g/株,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辣木幼苗最大总黄酮积累量的推荐氮、磷、钾施用量为4.96g/株、2.60g/株、2.46g/株,n:p:k=1.91:1.06:1。
[0121]
表11辣木叶片总黄酮积累量和施肥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0122][012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