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5509发布日期:2022-06-15 11:0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玻璃退火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夹层单片压制工艺流程为:上片-加热-压制-退火-冷却。其中,退火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装为退火环。现有的退火环为四条带孔或不带孔的不锈钢扁铁按照不同玻璃的规格和形状焊接加外框架固定而成。退火环中间为镂空状态。
3.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软化后的玻璃通过模具的压制后,由凸模通过真空控制将其吸起。此时,退火环会运动在凸模正下方,凸模真空释放,玻璃落到退火环上,再运动至退火区开启上下风机进行退火,退火后玻璃流至冷却区进行表面冷却。
4.退火环在退火过程中是影响玻璃边缘张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当软化后的玻璃落到退火环上并在退火区进行退火时,因玻璃自身温度与退火环接触面的温度不一致,从而产生温差。此时,玻璃边部表面冷却过快,玻璃内层冷却过慢,导致玻璃内层的张应力无法有效释放,玻璃边缘张应力过大,在玻璃售后时常存在一定的裂片风险,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5.当玻璃落到退火环上时,玻璃与退火环之间的接触面越大,那么玻璃边缘张应力就越大;玻璃与退火环之间的接触面越小,由于玻璃在加热及出炉过程中位置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落环过程中玻璃可能会出现掉模现象,产生批量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在不改变玻璃与退火环之间的接触面大小的同时降低玻璃边缘的张应力,保障产品质量。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包括退火环和蓄热组件,所述退火环包括用于支撑玻璃的内环;
9.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固定环以及向所述内环导热的蓄热件和蓄热环:
10.所述蓄热环固定于所述内环内,环面低于所述内环用于接触玻璃的接触面;
11.多个所述蓄热件沿所述蓄热环的内侧分布设置,所述蓄热件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热环和所述固定环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朝远离所述接触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蓄热件的端部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蓄热件沿所述蓄热环的内侧均匀分布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靠近所述蓄热环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蓄热环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面上。
16.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和所述蓄热环分别为铁质件和铁质环。
17.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与所述蓄热环之间以及所述蓄热环和所述内环之间均焊接固定。
1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为不锈钢环。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所述蓄热件和所述蓄热环上设置有不绣钢保温模布。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在内环处低于接触面的位置增设了由蓄热环、蓄热件和固定环组成的蓄热组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吸收并进行导热,以有效保持退火环环面的温度,在玻璃退火时使得玻璃与退火环接触面的温差不会过大,进而在不改变玻璃与退火环接触面大小的同时将玻璃内层张应力有效释放,达到降低玻璃边缘的张应力的目的,降低玻璃的裂片风险,保障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内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3.标号说明:
24.1、内环;2、固定环;3、蓄热件;4、蓄热环;5、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6.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包括退火环和蓄热组件,所述退火环包括用于支撑玻璃的内环1;
27.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固定环2以及向所述内环导热的蓄热件3和蓄热环4:
28.所述蓄热环4固定于所述内环1内,环面低于所述内环1用于接触玻璃的接触面5,优选地,所述蓄热环4的边部位于内环1的接触面5的正下方10mm-35mm高度位置。
29.多个所述蓄热件3沿所述蓄热环4的内侧分布设置,所述蓄热件3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热环4和所述固定环2连接。
30.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内环1处低于接触面5的位置增设了由蓄热环4、蓄热件3和固定环2组成的蓄热组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吸收并进行导热,以有效保持退火环环面的温度,在玻璃退火时使得玻璃与接触面5之间的温差不会过大,进而在不改变接触面5大小的同时将玻璃内层张应力有效释放,达到降低玻璃边缘的张应力的目的,降低玻璃的裂片风险,保障产品质量。
31.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3朝远离所述接触面5的方向倾斜设置。
32.从上述描述可知,将蓄热件3朝远离所述接触面5的方向倾斜设置,以避免蓄热件3在退火环承接软化的玻璃时与玻璃的凸面发生接触,从而影响玻璃的成品品质。
3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2与所述蓄热件3的端部远离所述接触面5的一侧固定连接。
34.从上述描述可知,将固定环2设置在蓄热件3下方,避免其与玻璃发生接触。
35.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蓄热件3沿所述蓄热环4的内侧均匀分布设置。优选地,多个所述蓄热件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80mm。
36.从上述描述可知,蓄热件3沿内环1均匀分布设置,从而保证内环1各处的温度都能够尽可能保持一致,保证内环1各处的温度与对应的玻璃边缘的温度差都缩小在一定范围内容,以保障玻璃的成品质量。
37.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3靠近所述蓄热环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蓄热环4远离所述接触面5的一面上。
38.从上述描述可知,蓄热件3安装在蓄热环4远离接触面5的一面上,使其在于蓄热环4保持接触导热的同时尽可能远离接触面5,以避免和玻璃发生接触。
39.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3和所述蓄热环4分别为铁质件和铁质环。
40.从上述描述可知,铁质件和铁质环的蓄热能力和导热能力都很强,能够有效地维持内环1的温度。
41.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件3与所述蓄热环4之间以及所述蓄热环4和所述退火环之间均焊接固定。
42.从上述描述可知,焊接固定在保证了足够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方便于蓄热件3、蓄热环4等部件之间进行导热,进而达到良好的温度保持效果。
4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2为不锈钢环。
44.从上述描述可知,固定环2为不锈钢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特性,使用寿命长。
4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2、所述蓄热件3和所述蓄热环4上设置有不锈钢保温模布。
46.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固定环2、蓄热件3和蓄热环4上设置有不锈钢保温模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以有效减少玻璃边缘表面的冷却速度,保证玻璃内部的张应力充分释放。
47.本发明的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能够适用于玻璃加工生产的场景,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8.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49.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退火环和蓄热组件,退火环包括用于支撑玻璃的内环1。蓄热组件包括固定环2以及向内环导热的蓄热件3和蓄热环4。蓄热环4固定于内环2内,环面低于内环2用于接触玻璃的接触面5。多个蓄热件3沿蓄热环4的内侧均匀分布设置,蓄热件3两端分别与蓄热环4和固定环2连接。并且,固定环2、蓄热件3和蓄热环4上点焊有不锈钢保温模布,以提升各个部件的蓄热保温效果。固定环2为不锈钢环。
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蓄热组件尽量远离接触面5,防止其和玻璃发生接触,蓄热件3朝远离接触面5的方向倾斜设置。固定环2与蓄热件3的端部远离接触面5的一侧固定连接。蓄热件3靠近蓄热环4的一端固定于蓄热环4远离接触面5的一面上。
51.在本实施例中,蓄热件3和蓄热环4分别为铁质件和铁质环。在其他等同实施例中,蓄热件3和蓄热环4还可以选用其他蓄热性能优良的金属部件。
5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的使用过程为:
53.在实际的循环生产过程中,蓄热件3和蓄热环4会将吸收的热量进行蓄热,经由热传导使得内环1的温度得到有效保持。这样,在软化的玻璃落到退火环的内环1上进行退火加工时,玻璃边缘与内环1的接触面5之间的温度差就不会太大,从而玻璃边缘表面的温度流失也会减缓,以便于玻璃内层的张应力能够得到有效释放。
54.在本实施例中,蓄热件3与蓄热环4之间以及蓄热环4和内环1之间均焊接固定。
5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玻璃边缘张应力的退火装置,在内环处低于接触面的位置增设了由蓄热环、蓄热件和固定环组成的蓄热组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吸收并进行导热,以有效保持退火环环面的温度,在玻璃退火时使得玻璃与接触面之间的温差不会过大,进而在不改变接触面大小的同时将玻璃内层张应力有效释放,达到降低玻璃边缘的张应力的目的,降低玻璃的裂片风险,保障产品质量。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