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金属离子与Eu

文档序号:32386969发布日期:2022-11-30 06: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化学式ⅰna
1.67
li
0.33
al
10.67
o
17
的基础上,引入过渡金属离子m和eu
3+
;m为mn
2+
、co
2+
、ni
2+
、zn
2+
、cu
2+
离子中的一种,其引入量按照摩尔比为al
3+
∶m=50~150∶1;eu
3+
的引入量按照摩尔比为al
3+
∶eu
3+
=300~800∶1;m离子和eu
3+
掺杂进入陶瓷晶格代替al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体积密度大于3.17g/cm3、300℃下的电导率>0.070s
·
cm-1
、电导活化能<0.106ev。3.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埋烧料的制备将α-al2o3和na2co3按照化学式na2al
10.67
o
17
进行配料,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后得到的物料经烘干、过筛、压制成型后进行煅烧处理;煅烧处理后的物料经研磨、过筛,即制得埋烧料;(2)预合成前驱体粉料的制备以铝源、钠源、锂源、铕源、过渡金属离子m源为原料,其中铝源、锂源按照化学式ⅰna
1.67
li
0.33
al
10.67
o
17
进行配料,钠源的用量比化学式ⅰ中的计量数多加8~10wt%,过渡金属离子m源的用量按照摩尔比为al
3+
∶m=50~150∶1,铕源的用量按照摩尔比为al
3+
∶eu
3+
=300~800∶1;然后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进行一次球磨处理;球磨后得到的物料经烘干、过筛、压制成型后进行煅烧处理;煅烧处理后的物料经研磨、过筛,即制得预合成前驱体粉料;(3)固体电解质陶瓷的制备将所述预合成前驱体粉料进行二次球磨处理,球磨后得到的物料经烘干、研磨、过筛、造粒、陈腐,得到处理料;将所述处理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后,再用冷等静压压制,之后进行排胶热处理,得到预烧件;然后,将所述预烧件置于埋烧料内进行埋烧,即制得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α-al2o3和na2co3的纯度不低于99.2%;所述步骤(2)中原料的纯度不低于99.9%,所述铝源为α-al2o3或al(oh)3、钠源为无水na2co3或na2c2o4、锂源为li2co3或li2c2o4、铕源为eu2o3;过渡金属离子m源中,锰源为mnco3、钴源为coo或2coco3·
3co(oh)2·
h2o、镍源为nio或nico3·
2ni(oh)2·
4h2o、锌源为zno或zn2(oh)2co3、铜源为cuo或cuco3·
cu(oh)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球磨处理为按照球∶料∶无水乙醇=4∶1∶1~1.5,球磨12h以上;所述步骤(2)中的一次球磨处理和二次球磨处理相同,为按照球∶料∶无水乙醇=4∶1∶1~3,球磨12h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的压制成型压力均为4~6mpa,煅烧处理均为以5℃/min升温至1100~1150℃。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造粒所用粘结剂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聚乙
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聚乙烯醇的用量为物料的3~7wt%。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6~8mpa下压制成型;冷等静压的压力为200~300mpa,保压时间至少为90s;排胶热处理的温度为以1℃/min升温至630~650℃。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埋烧处理的温度为以5℃/min升温至1570~1610℃。10.利用权利要求3-9之一所述过渡金属离子与eu
3+
共掺杂型na-β(β

)-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离子与Eu


技术研发人员:洪燕 李恺 王竹梅 左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景德镇陶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13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