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02924发布日期:2022-12-17 17:3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叶面肥,特别是涉及一种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导致癌症、肝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生育力降低、智力缺陷等四十多种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自身不能自制硒,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补充200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缺硒现象,大约有10亿人口受到硒缺乏的影响;中国大约有2/3的人口硒摄入量不足,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缺硒现象占72%左右。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3.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之一,广西巴马县是世界著名四大长寿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专家对巴马的研究表明:巴马土壤、谷物中的硒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倍以上,百岁老人血液中的硒含量高出正常人的3-6倍。后来在安徽省石台县又发现一个长寿村,8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12%,更为奇特的是50年来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心脑血管、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经对该村土壤中硒含量分析测定表明:硒含量高出一般地方10倍。原来,硒元素是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人体补充了充足的硒元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缓衰老。
4.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434750.4公开了一种含海藻酸等多种植物提取物的液态叶面肥、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该液态叶面肥的各主要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海藻酸5%-8%、油茶皂苷提取物9%-12%、橘皮黄酮提取物6%-9%、芸苔素内酯0.02%-0.05%、无机元素1%-2%、甘油12%-15%、乙醇15%-18%、乙酸3%-5%和水48.98%-30.95%;其中:海藻酸的含量70%以上,油茶皂苷提取物的含量70%以上,橘皮黄酮提取物的含量30%以上,芸苔素内酯的含量50%以上,无机元素为n,p,k,ca,mg,na,zn,cu,fe,mn,s,cl,se,b,甘油为药品级,乙醇为90%-95%、乙酸为98%的冰醋酸,水为纯化水。该发明虽然包含多种植物提取物,但存在硒含量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富硒叶面肥的制备方法,采用微生物高密度发酵技术制得富硒叶面肥,是一种安全、稳定和高效富硒的技术手段,所述富硒叶面肥不但对植物有抗逆防病、增产提质和高效富硒的效果,而且能够提升人体硒含量,增强人体身心健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富硒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发酵阶段一: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1-3%,尿素0.1-0.3%,氯化钠0.1-0.3%,磷酸氢二钾0.05-0.2%,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
和为100%;
9.s1.1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下灭菌20-30分钟,冷却至室温;
10.s1.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
11.s2.发酵阶段二: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1-3%,亚硒酸钠2-5%,钼酸铵0.5-2%,硼酸0.1-0.3%,海鱼酶解浓缩液7-10%,硒代氨基酸0.2-0.3%,植物生长促进因子0.1-0.2%,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12.在发酵罐2中投入糖蜜、亚硒酸钠、钼酸铵、硼酸、海鱼酶解浓缩液、硒代氨基酸、植物生长促进因子,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搅拌均匀后121℃下灭菌20-3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补料;
13.s3.发酵阶段三:将步骤s2得到的发酵补料加入发酵阶段一的发酵罐1中混合发酵得到富硒叶面肥。
14.其中,亚硒酸钠属于分析纯级别,纯度≥99.9%;海鱼酶解浓缩液富含18种l-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枯草芽孢杆菌具备分泌蛋白抗菌肽,拮抗常见病原菌的功能,常见病原菌包括炭疽杆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孢菌等,酵母菌可加速发酵进程;制备出的富硒叶面肥能够有效预防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在富硒叶面肥中的菌体数量≥10亿cfu/ml。
15.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与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
16.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s1.2中,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
17.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s1.2中,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28-34℃,搅拌速度为180-200rpm,压强为0.1-0.15mpa,发酵时间为60-72小时,ph值为6.5-7.2。
18.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19.(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20.(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或酵母菌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复合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21.(3)在48-60℃、180-200rpm转速、0.1-0.15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2-15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22.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s2中,硒代氨基酸为硒代半胱氨酸或硒代蛋氨酸,植物生长促进因子为钴氨素、糖醇钙、叶酸或泛酸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23.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s3中,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28-34℃,搅拌速度为180-200rpm,压强为0.1-0.15mpa,发酵时间为42-60小时,ph值为7.5-8.0。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富硒叶面肥以及该富硒叶面肥的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应用。
25.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农作物为禾谷类、瓜果蔬菜类、果树类或茶树类,所述富硒叶面肥在农作物的施用方式为稀释20-500倍后叶面喷施。
26.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制得的富硒叶面肥按稀释浓度20-500倍液定量喷施于温室大棚盆栽小白菜叶面上,硒含量为2.08-11.57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1.64-9.13%;在水稻灌浆初期(扬花结束)稀释200倍喷施1次,硒含量达0.291mg/kg,达到国家富硒标准《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规定含量,稻谷增产11.72%;在小白菜(上海青)生育期稀释200倍液压喷雾器叶面喷施1次,硒含量达0.248mg/kg。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采用微生物高密度发酵双向螯合技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高植物有机硒转换率,而且能够有效抑制植物常见病虫害。
29.(2)本发明制得的富硒叶面肥中硒的浓度≥1.5%,还添加了富含18种l-氨基酸的海鱼酶解浓缩液,功能微生物数量≥10亿cfu/ml,营养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
30.(3)本发明制得的富硒叶面肥施用于各类农作物上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品硒含量,能达到国家相关富硒标准的规定数值。参考富硒标准包括:《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ny/t600-2002富硒茶》、《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s64/007-2021富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61/t 556-2018富硒含硒食品与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2.实施例1
33.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富硒叶面肥:
34.s1.发酵阶段一: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2%,尿素0.25%,氯化钠0.25%,磷酸氢二钾0.06%,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5.s1.1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灭菌30分钟,冷却至室温;
36.s1.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28℃,搅拌速度为200rpm,压强为0.1mpa,发酵时间为72小时,ph值为6.75;
37.s2.发酵阶段二: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2%,亚硒酸钠3%,钼酸铵1%,硼酸0.2%,海鱼酶解浓缩液10%,硒代半胱氨酸0.25%,钴氨素0.1%,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与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
38.在发酵罐2中投入糖蜜、亚硒酸钠、钼酸铵、硼酸、海鱼酶解浓缩液、硒代半胱氨酸、钴氨素,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搅拌均匀后121℃灭菌3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补料;
39.s3.发酵阶段三:将步骤s2得到的发酵补料加入发酵阶段一的发酵罐1中混合发酵得到富硒叶面肥,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28℃,搅拌速度为200rpm,压强为0.1mpa,发酵时间为48小时,ph值为7.52。
40.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41.(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42.(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43.(3)在50℃、190rpm转速、0.12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3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44.对比例
45.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富硒叶面肥:
46.s1.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4%,尿素0.25%,氯化钠0.25%,磷酸氢二钾0.06%,亚硒酸钠3%,钼酸铵1%,硼酸0.2%,海鱼酶解浓缩液10%,硒代半胱氨酸0.25%,钴氨素0.1%,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灭菌30分钟,冷却至室温;
47.s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得到叶面肥,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28℃,搅拌速度为200rpm,压强为0.1mpa,发酵时间为72小时,ph值为6.75。
48.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49.(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50.(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51.(3)在50℃、190rpm转速、0.12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3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52.对比例与实施例1使用的原料一样,区别仅在于发酵时采用的是一次发酵方式,而实施例1是分批发酵方式,其余制备步骤基本与实施例1一样。
53.试验例1
54.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2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11.57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9.13%(如表1所示)。
55.对比试验例
56.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对比例制得的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2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8.64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6.82%(如表1所示)。
57.试验例2
58.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5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8.19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6.46%(如表1所示)。
59.试验例3
60.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1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4.70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3.71%(如表1所示)。
61.试验例4
62.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2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4.05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3.20%(如表1所示)。
63.试验例5
64.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3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2.60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2.06%(如表1所示)。
65.试验例6
66.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5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2.08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1.64%(如表1所示)。
67.试验例7
68.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2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3次,间隔7天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6.59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3.47%(如表1所示)。
69.试验例8
70.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2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1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2.75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4.34%(如表1所示)。
71.试验例9
72.在实验大棚进行小白菜(上海青)喷施实施例1制得的富硒叶面肥的盆栽试验,定量至0.25ml/棵/盆/次,浓度稀释300倍液,在小白菜生育期喷施2次,最终测得小白菜硒含量为2.44mg/kg,硒吸收转化率为3.85%(如表1所示)。
[0073][0074][0075]
表1
[0076]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富硒叶面肥施用于小白菜上能有效提高小白菜的硒含量。此外,对比试验例使用的叶面肥的制备步骤与试验例1不同,其硒含量和硒吸收转化率明显低于试验例1,说明本发明采用的发酵方式能进一步提高富硒叶面肥的硒含量。
[0077]
试验例10
[0078]
经过2年田间试验,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富硒叶面肥施用于各种类农作物(包括禾谷类、瓜果蔬菜类、果树类、茶树等经济作物),农作物的硒含量均可达到国家相关富硒标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79][0080]
表2
[0081]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富硒叶面肥施用于各类农作物上能有效提高农作
物产品硒含量。
[0082]
实施例2
[0083]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富硒叶面肥:
[0084]
s1.发酵阶段一: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1%,尿素0.3%,氯化钠0.3%,磷酸氢二钾0.2%,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85]
s1.1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灭菌20分钟,冷却至室温;
[0086]
s1.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180rpm,压强为0.15mpa,发酵时间为65小时,ph值为7.2;
[0087]
s2.发酵阶段二: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1%,亚硒酸钠4%,钼酸铵0.5%,硼酸0.3%,海鱼酶解浓缩液8%,硒代蛋氨酸0.2%,糖醇钙0.2%,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与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
[0088]
在发酵罐2中投入糖蜜、亚硒酸钠、钼酸铵、硼酸、海鱼酶解浓缩液、硒代蛋氨酸、糖醇钙,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搅拌均匀后121℃灭菌2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补料;
[0089]
s3.发酵阶段三:将步骤s2得到的发酵补料加入发酵阶段一的发酵罐1中混合发酵得到富硒叶面肥,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180rpm,压强为0.15mpa,发酵时间为60小时,ph值为7.5。
[0090]
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0091]
(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0092]
(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暹罗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0093]
(3)在48℃、180rpm转速、0.1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2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0094]
实施例3
[0095]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富硒叶面肥:
[0096]
s1.发酵阶段一: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3%,尿素0.1%,氯化钠0.1%,磷酸氢二钾0.1%,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97]
s1.1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灭菌25分钟,冷却至室温;
[0098]
s1.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
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2℃,搅拌速度为190rpm,压强为0.12mpa,发酵时间为70小时,ph值为6.5;
[0099]
s2.发酵阶段二: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3%,亚硒酸钠5%,钼酸铵1.5%,硼酸0.1%,海鱼酶解浓缩液9%,硒代蛋氨酸0.25%,叶酸0.15%,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与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
[0100]
在发酵罐2中投入糖蜜、亚硒酸钠、钼酸铵、硼酸、海鱼酶解浓缩液、硒代蛋氨酸、叶酸,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搅拌均匀后121℃灭菌2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补料;
[0101]
s3.发酵阶段三:将步骤s2得到的发酵补料加入发酵阶段一的发酵罐1中混合发酵得到富硒叶面肥,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2℃,搅拌速度为190rpm,压强为0.12mpa,发酵时间为42小时,ph值为8。
[0102]
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0103]
(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0104]
(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酵母菌,复合蛋白酶为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0105]
(3)在60℃、200rpm转速、0.11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4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0106]
实施例4
[0107]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富硒叶面肥:
[0108]
s1.发酵阶段一: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1.5%,尿素0.2%,氯化钠0.2%,磷酸氢二钾0.05%,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109]
s1.1在发酵罐1中投入糖蜜、尿素、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80%,搅拌均匀后加热灭菌,121℃灭菌24分钟,冷却至室温;
[0110]
s1.2将接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达到1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接种量添加至发酵罐1中,同时补充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进行发酵,接种菌由重量比为1: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为nb培养基,其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为ypd培养基,其组成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水1000ml;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4℃,搅拌速度为195rpm,压强为0.14mpa,发酵时间为60小时,ph值为7.0;
[0111]
s2.发酵阶段二: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糖蜜2.5%,亚硒酸钠2%,钼酸铵2%,硼酸0.15%,海鱼酶解浓缩液7%,硒代半胱氨酸0.3%,泛酸0.1%,余量为水,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发酵阶段一使用的原料与发酵阶段二使用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1;
[0112]
在发酵罐2中投入糖蜜、亚硒酸钠、钼酸铵、硼酸、海鱼酶解浓缩液、硒代半胱氨酸、泛酸,加入水至原料总重量的100%,搅拌均匀后121℃灭菌24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补料;
[0113]
s3.发酵阶段三:将步骤s2得到的发酵补料加入发酵阶段一的发酵罐1中混合发酵得到富硒叶面肥,发酵时发酵罐1的温度为34℃,搅拌速度为195rpm,压强为0.14mpa,发酵时间为50小时,ph值为7.8。
[0114]
步骤s2中,海鱼酶解浓缩液的制备步骤为:
[0115]
(1)收集海洋低值鱼,并将其装入发酵罐中;
[0116]
(2)向发酵罐中添加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有机质降解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复合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海洋低值鱼、有机质降解菌株、复合蛋白酶、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6;
[0117]
(3)在55℃、195rpm转速、0.15mpa压强发酵条件下发酵酶解15小时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5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得到海鱼酶解浓缩液。
[0118]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