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
背景技术:2.石墨夹头是还原炉生产多晶硅的核心材料,关系到还原炉生产稳定性,决定还原炉多晶硅的产能和质量。石墨夹头是多晶硅还原炉中用于安装硅芯、导电的设备,硅芯表面沉积硅,而夹头锥度部分顶端表面温度达到1000度以上高温,表面沉积硅,将夹头锥度部分包裹,和硅芯直径同步变大。现有的还原炉底盘上通过电极组件设置有多个电极,相应地,每个电极设置有一个石墨夹头,用于将一个硅芯夹持固定在一个石墨夹头上,形成一一对应的设置关系,这样在还原炉内可以有多个电极与硅芯,还原炉可以一次生长多个硅棒,然而,这样的还原炉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每一个正负电极上只能安装一个硅棒,从而导致每个硅棒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硅棒的生产率,同时降低硅棒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包括:
6.夹头本体,所述夹头本体的一端具有电极连接件,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用于安装硅芯,其中两个所述硅芯连接孔轴对称设置;
7.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具有电极连接孔,所述电极连接件插入所述电极连接孔;
8.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电极连接孔内,所述卡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电极部件和所述电极连接件贴合。
9.进一步的,所述硅芯连接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排气孔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
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包括延伸孔和第一气孔,所述延伸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气孔连接于所述延伸孔。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孔垂直于所述延伸孔。
13.进一步的,所述硅芯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轴对称设置。
14.进一步的,通电部件,所述通电部件的两端连接于硅芯。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夹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安装第三硅芯,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安装第一硅
芯,所述通电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硅芯和第三硅芯。
16.进一步的,所述夹头本体具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的轴线与所述夹头本体的轴线相重合。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孔位于两个所述硅芯连接孔之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夹头本体的作用是连接硅芯和电极部件,夹头本体的一端具有电极连接件,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用于安装硅芯,其中两个硅芯连接孔轴对称设置;电极部件的作用是提供电能,电极部件具有电极连接孔,电极连接件插入电极连接孔;卡接件的作用是固定夹头本体,卡接件设置在电极连接孔内,卡接件的两侧分别与电极部件和电极连接件贴合,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原炉底盘上通过电极组件设置有多个电极,相应地,每个电极设置有一个石墨夹头,用于将一个硅芯夹持固定在一个石墨夹头上,形成一一对应的设置关系,这样在还原炉内可以有多个电极与硅芯,还原炉可以一次生长多个硅棒,然而,这样的还原炉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每一个正负电极上只能安装一个硅棒,从而导致每个硅棒的生产成本较高,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夹头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使得每个夹头本体上至少能够安装两个以上的硅芯,然后通过卡接件将夹头本体固定在电极本体上,不仅能够对夹头本体进行固定,还能够在一个夹头本体上安装多个硅芯,不仅能够提高硅棒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还原炉内的热量和物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夹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夹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夹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还原炉石墨夹头结构,包括:
26.夹头本体1,夹头本体1的一端具有电极连接件11,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12,用于安装硅芯,其中两个硅芯连接孔12轴对称设置;
27.电极部件2,电极部件2具有电极连接孔21,电极连接件11插入电极连接孔21;
28.卡接件3,卡接件3设置在电极连接孔21内,卡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电极部件2和电极连接件11贴合。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夹头本体1的作用是连接硅芯和电极部件2,夹头本体1的一端具有电极连接件11,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12,用于安装硅芯,其中两个硅芯连接孔12轴对称设置;电极部件2的作用是提供电能,电极部件2具有电极连接孔21,电极连接件11插入电极连接孔 21;卡接件3的作用是固定夹头本体1,卡接件3设置在电极连接孔21内,卡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电极部件2和电极连接件11贴合,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原炉底盘上通过电极组件设置有多个电极,相应地,每个电极设置有一个石墨夹
头,用于将一个硅芯夹持固定在一个石墨夹头上,形成一一对应的设置关系,这样在还原炉内可以有多个电极与硅芯,还原炉可以一次生长多个硅棒,然而,这样的还原炉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每一个正负电极上只能安装一个硅棒,从而导致每个硅棒的生产成本较高,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夹头本体1上设置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12,使得每个夹头本体1上至少能够安装两个以上的硅芯,然后通过卡接件3将夹头本体1固定在电极本体上,不仅能够对夹头本体1进行固定,还能够在一个夹头本体1上安装多个硅芯,不仅能够提高硅棒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还原炉内的热量和物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30.上述夹头本体1的作用是连接硅芯和电极部件2,夹头本体1的一端具有电极连接件11,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12,用于安装硅芯,其中两个硅芯连接孔12轴对称设置,夹头本体1的下部设置电极连接件11,用于连接电极,在夹头本体1的另一端端面设置至少两个硅芯连接孔12,硅芯连接孔12的数量最多为四个,其中两个硅芯连接孔12以夹头本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具体的,硅芯连接孔12包括第一连接孔125、第二连接孔126、第三连接孔127和第四连接孔128,第一连接孔125和第三连接孔127轴对称设置,第二连接孔126和第四连接孔128轴对称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孔125、第二连接孔126、第三连接孔127和第四连接孔128环绕设置在夹头本体1的轴线周围;电极部件2的作用是提供电能,电极部件2具有电极连接孔21,电极连接件11插入电极连接孔 21,电极部件2分为正电极和负电极,此处的电极部件2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也就是说,夹头本体1可以设置在正电极上,也可以设置在负电极上,具体的,增加通电部件4,通电部件4的两端连接于硅芯,电极部件2包括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夹头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5和第二本体6,第一本体5连接于第一电极7,第二本体6连接于第二电极8,第一本体5的第三连接孔127安装第三硅芯17,第二本体6的第一连接孔125安装第一硅芯16,通电部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硅芯16和第三硅芯17,第一电极7为正电极,第二电极8为负电极,通电部件4将第一硅芯16和第三硅芯17进行连接,使得正负电极之间形成电路通路,从而达到使正负电极通电的作用;卡接件3的作用是固定夹头本体1,卡接件3设置在电极连接孔21内,卡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电极部件2和电极连接件11贴合,使得卡接件3能够对电极连接件11进行固定,从而达到方便固定夹头本体1的作用,具体的,卡接件3为卡接环,卡接件3的截面为圆锥形,先将卡接件3套在电极连接件11上,然后将电极连接件11放入电极部件2中,然后通过敲击的锤子或者其他工具对卡接件3向下敲击,使得电极部件2和电极连接件11之间的间隙不断缩小,从而达到固定夹头部件的技术效果。
31.进一步的,硅芯连接孔12包括第一安装孔121、第二安装孔122和排气孔,第二安装孔122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21和排气孔之间。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硅芯连接孔12,硅芯连接孔12由第一安装孔121、第二安装孔122和排气孔组成,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的作用是固定硅芯,第一安装孔121 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122的直径,使得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形成阶梯结构,方便对硅芯进行安装和固定,排气孔包括延伸孔123和第一气孔 124,延伸孔123的轴线与第一安装孔121的轴线重合,第一气孔124连接于延伸孔123,延伸孔1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安装孔122和第一气孔124,硅芯能够插入到延伸孔123内,第一气孔124垂直于延伸孔123,使得硅芯在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从第一气孔124排出,从而达到防止气体膨胀造成硅芯松动的技术效果。
32.进一步的,夹头本体1具有第一通气孔13,第一通气孔13的轴线与夹头本体1的轴线相重合。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夹头本体1,在夹头本体1的轴线位置设置第一通气孔
13,也就是说,第一通气孔13位于两个硅芯连接孔12 之间,作用是将电极连接孔21与夹头本体1之间产生的气体排出,防止夹头本体1松动,从而提高夹头本体1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通气孔13位于两个硅芯连接孔12之间,一方面是方便夹头本体1进行加工和制造,另一方面是使夹头本体1为中心对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夹头本体1的稳定性。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