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3225发布日期:2022-08-03 01:0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膏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


背景技术:

2.石膏粉通常为白色、无色,无色透明晶体称为透石膏,有时因含杂质而成灰、浅黄、浅褐等色,条痕白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纤维状集合体丝绢光泽,石膏粉是五大凝胶材料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建筑、建材、工业模具和艺术模型、化学工业及农业、食品加工和医药美容等众多应用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3.目前石膏粉的加工通常采用煅烧炉对石膏粉进行加工处理,然而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导致石膏粉容易粘附在煅烧炉内部,不仅影响煅烧炉的导热效果,且容易造成煅烧炉内部石膏粉堆积,进而限制煅烧炉对石膏粉的处理效果,且降低了石膏粉的产量以及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解决了目前石膏粉的加工通常采用煅烧炉对石膏粉进行加工处理,然而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导致石膏粉容易粘附在煅烧炉内部,不仅影响煅烧炉的导热效果,且容易造成煅烧炉内部石膏粉堆积,进而限制煅烧炉对石膏粉的处理效果,且降低了石膏粉产量以及加工质量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包括煅烧炉,所述煅烧炉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右侧的驱动轴穿过第一轴承与第一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煅烧炉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卡接在煅烧炉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与行星齿轮的内壁相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且两个限位杆卡接在同一个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开设在煅烧炉内壁的左侧面,所述行星齿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右侧面穿过挡板与煅烧炉内壁的右侧面相互卡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旋叶片的外表面与内胆的内壁相互搭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套接在第三轴承内,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煅烧炉内壁的右侧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孔,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套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管,且两个第一
导管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控制阀的底端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槽设置为环形限位槽,且两个控制阀的顶端与同一个第二导管相连通,所述煅烧炉的右侧面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左侧面与位于右侧的支架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架的上表面均与煅烧炉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架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板,所述煅烧炉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第二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煅烧炉内壁的左侧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两个进气环,且两个进气环的相对面通过若干个进气管相连通,且两个进气管均套接在内胆的外表面,所述进气管与气孔相连通,两个进气管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管的底端相连通。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旋叶片和内胆,当驱动装置运行时,驱动装置则会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由于第二转轴在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螺旋叶片对内胆内的石膏粉进行搅拌处理,同时,由于第一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则会带动行星齿轮反向旋转,使得该煅烧炉在对石膏粉进行加工处理时,可以通过内胆与螺旋叶片之间的反向旋转实现对内胆内石膏粉的均匀搅拌,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可以通过螺旋叶片对粘附在内胆内部的石膏粉进行刮除,避免因石膏粉的粘附而影响内胆的导热效果,保障了该煅烧炉对石膏粉处理效果的同时,保障石膏粉的产量以及加工质量。
17.2、该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通过设置进气环、第一导管和控制阀,在通过进气环、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进气管抽取热气进入该煅烧炉内部时,可以通过控制阀调整进气量,同时通过进气的方式可以快速的提高内胆以及煅烧炉内部的温度,同时,由于持续的进气可以有效的降低气孔内部由于石膏粉堆积而导致气孔堵塞的情况,提高了该煅烧炉对石膏粉的加工效率,且保障了该煅烧炉的适用性。
18.3、该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通过设置支架和防滑板,在驱动电机、燃烧器以及外界部件运行时,支架和防滑板可以有效的降低煅烧炉的出现震动的情况,且通过防滑板可以确保煅烧炉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错位或倾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煅烧炉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煅烧炉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煅烧炉、2驱动装置、3支撑架、4第一轴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旋转装置、71第一转轴、72第二轴承、8行星齿轮、9限位杆、10限位槽、11挡板、12内胆、13第二转轴、
14螺旋叶片、15第三轴承、16进气装置、161进气环、162进气管、17第一导管、18控制阀、19第二导管、20燃烧器、21底板、22控制器、23支架、24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刮料机构的石膏粉煅烧炉,包括煅烧炉1,煅烧炉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2右侧的驱动轴穿过第一轴承4与第一齿轮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轴承4卡接在煅烧炉1内壁的左侧面,第一齿轮5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6相啮合,第二齿轮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7,旋转装置7卡接在煅烧炉1内壁的左侧面,第二齿轮6的外表面与行星齿轮8的内壁相啮合,行星齿轮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9,且两个限位杆9卡接在同一个限位槽10内,限位槽10开设在煅烧炉1内壁的左侧面,行星齿轮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内胆12,内胆12的右侧面穿过挡板11与煅烧炉1内壁的右侧面相互卡接,第一齿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4通过设置第二齿轮6、螺旋叶片14和内胆12,使得该煅烧炉在对石膏粉进行加工处理时,可以通过内胆12与螺旋叶片14之间的反向旋转实现对内胆12内石膏粉的均匀搅拌,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同时,可以通过螺旋叶片14对粘附在内胆12内部的石膏粉进行刮除,避免因石膏粉的粘附而影响内胆12的导热效果,保障了该煅烧炉对石膏粉处理效果的同时,保障石膏粉的产量以及加工质量。
26.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螺旋叶片14的外表面与内胆12的内壁相互搭接,第二转轴13的右端套接在第三轴承15内,第三轴承15卡接在煅烧炉1内壁的右侧面,内胆12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内胆12的外表面套接有进气装置16,进气装置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管17,且两个第一导管17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控制阀18的底端相连通,限位槽10设置为环形限位槽,且两个控制阀18的顶端与同一个第二导管19相连通,煅烧炉1的右侧面设置有燃烧器20,燃烧器20的下表面与底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7.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21的左侧面与位于右侧的支架2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支架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架23的上表面均与煅烧炉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架23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板24,煅烧炉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22,旋转装置7包括第一转轴71,第一转轴71的右端与第二齿轮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因设置有第二轴承72和第一转轴71,使得第二齿轮6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与第一齿轮5和行星齿轮8之间的接触,避免其出现错位或脱落的情况,进而保障了内胆12转动时的稳定性,第一转轴7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72,第二轴承72卡接在煅烧炉1内壁的左侧面,进气装置16包括两个进气环161,且两个进气环161的相对面通过若干个进气管162相连通,且两个进气管162均套接在内胆12的外表面,进气管162与气孔相连通,两个进气管162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管17的底端相连通。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在使用该煅烧炉时,需通过第一导管17和第二导管19与外置仪器进行连接,而后将需要加工的石膏粉投入内胆12内,通过启动燃烧器20的方式提高内胆12内的温度,随后通过控制器22启动驱动装置2,从而对煅烧炉1内的石膏粉进行处理;
30.s2、当驱动装置2运行时,驱动装置2则会通过第一齿轮5带动第二转轴13旋转,由于第二转轴13在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螺旋叶片14对内胆12内的石膏粉进行搅拌处理,同时,由于第一齿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6则会带动行星齿轮8反向旋转。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