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599发布日期:2022-09-10 11:1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玻璃钢化装置采用加热炉对玻璃进行高温加热,然后通过冷风栅连续输出的冷却风对刚出炉的玻璃进行风冷降温,以实现钢化。
3.冷风栅设有沿运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风嘴,风嘴输出的冷却风吹在待冷却钢化玻璃的表面,随后冷却风沿风嘴的出风部与待冷却钢化玻璃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扩散,向前扩散的冷却风会吹到靠近冷风栅的加热炉的后端面,从而使加热炉受冷却风的作用而流失热量,进而影响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还会影响输出的钢化玻璃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可以阻挡冷却风向加热炉扩散。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安装于钢化炉的冷风栅和加热炉之间,所述钢化炉还设有传送辊,所述弧形挡风装置包括悬挂组件和挡风板组件;
7.所述悬挂组件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冷风栅的靠近于加热炉的前端面;
8.所述挡风板组件包括弧形挡风板,所述弧形挡风板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悬挂组件,所述弧形挡风板的另一端向所述传送辊延伸,所述弧形挡风板遮挡所述冷风栅的出风部与所述传送辊之间的间隙;
9.所述冷风栅升降时,通过所述悬挂组件带动所述挡风板组件上下运动。
10.具体的,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滑动撑杆、升降导轨、挡板固定座和支撑板;
11.所述冷风栅的四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竖直支撑杆,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竖直支撑杆分别设置所述冷风栅的左右两侧,所述冷风栅可升降地架设于两组所述竖直支撑杆之间,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的前端面与所述冷风栅的前端面平齐;
12.两个所述升降导轨分别固定于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的前端面,所述滑动撑杆的两端可上下移动地架装于两个所述升降导轨,所述支撑板水平固定于所述冷风栅的前端面,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滑动撑杆的底面相对;
13.多个所述挡板固定座的一端左右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滑动撑杆,多个所述挡板固定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挡风板的一端相连接;
14.所述冷风栅上下运动时,通过所述支撑板带动所述滑动撑杆上下运动。
1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导轨设有竖直板、顶板和底板;
16.所述竖直板固定于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所述顶板的前边和所述底板的前边分别与所述竖直板的顶边和底边相连接;
17.所述滑动撑杆的左右两端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上下运动。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导轨还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顶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限位螺栓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相对。
19.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挡风板,对应地,所述挡板固定座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支座;
20.多个所述固定支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撑杆,多个所述固定支座的另一端前后相隔,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支座的另一端连接,使得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呈前后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的另一端分别向所述传送辊延伸。
21.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杆;
22.所述固定螺杆从前往后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弧形挡风板。
23.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风板的板面为朝向冷风栅的前端面弯曲的圆弧面。
24.优选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沿上下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冷风栅的上下运动的行程长度。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通过弧形挡风板的遮挡,可避免扩散的冷却风吹到加热炉的后端面,从而可减少加热炉受冷却风的影响而流失热量,进而确保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并避免影响输出的钢化玻璃的质量,还可避免弧形挡风板影响冷风栅的升降操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的悬挂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1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其中:冷风栅1;弧形挡风装置2;待冷却钢化玻璃3;传送辊4;支撑架5;风嘴11;悬挂组件21;挡风板组件22;竖直支撑杆51;滑动撑杆211;升降导轨212;挡板固定座213;支撑板214;弧形挡风板221;第一弧形挡风板221a;第二弧形挡风板222;第三弧形挡风板223;固定螺杆224;竖直板2121;顶板2122;底板2123;限位螺栓2124;固定支座2131;第一固定支座2131a;第二固定支座2132;第三固定支座213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1-5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
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6.一种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安装于钢化炉的冷风栅1和加热炉之间,所述钢化炉还设有传送辊4,所述弧形挡风装置2包括悬挂组件21和挡风板组件22;
37.所述悬挂组件21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冷风栅1的靠近于加热炉的前端面;
38.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弧形挡风板221,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悬挂组件21,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另一端向所述传送辊4延伸,所述弧形挡风板221遮挡所述冷风栅1的出风部与所述传送辊4之间的间隙;
39.所述冷风栅1升降时,通过所述悬挂组件21带动所述挡风板组件22上下运动。
4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待冷却钢化玻璃3从加热炉出来后,在传送辊4的带动下依次经过冷风栅1的出风部,即冷风栅1的风嘴11,冷却风通过沿运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风嘴11吹在玻璃3的表面,随后冷却风沿风嘴11的端部与玻璃3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扩散,通过弧形挡风板221的遮挡,可避免扩散的冷却风吹到加热炉的后端面,从而可减少加热炉受冷却风的影响而流失热量,进而确保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并避免影响输出的钢化玻璃的质量,还可避免弧形挡风板221影响冷风栅1的升降操作。
41.需要说明的是,冷风栅1可以是安装于传送辊4上方的上风栅,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安装于传送辊4下方的下风栅,图1无显示,属于现有技术。本实例的可升降的弧形挡风装置2即可安装于上风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安装于上风栅的技术方案为例;但实际上也可以是安装于下风栅,只要保证悬挂组件21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冷风栅1的靠近于加热炉的前端面,弧形挡风板221遮挡冷风栅1的出风部与传送辊4之间的间隙即可。
42.具体的,所述悬挂组件21包括滑动撑杆211、升降导轨212、挡板固定座213和支撑板214;
43.所述冷风栅1的四周设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包括多个竖直支撑杆51,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51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竖直支撑杆51分别设置所述冷风栅1的左右两侧,所述冷风栅1可升降地架设于两组所述竖直支撑杆51之间,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51的前端面与所述冷风栅1的前端面平齐;
44.两个所述升降导轨212分别固定于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51的前端面,所述滑动撑杆211的两端可上下移动地架装于两个所述升降导轨212,所述支撑板214水平固定于所述冷风栅1的前端面,所述支撑板214的顶面与所述滑动撑杆211的底面相对;
45.多个所述挡板固定座213的一端左右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滑动撑杆211,多个所述挡板固定座2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一端相连接;
46.所述冷风栅1上下运动时,通过所述支撑板214带动所述滑动撑杆211上下运动。
47.如图1-3所示,当冷风栅1向上提升时,冷风栅1带动支撑板214上升,上升过程中的支撑板214的顶面与滑动撑杆211的底面相抵,使得继续上升的冷风栅1通过支撑板214带动滑动撑杆211沿升降导轨212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弧形挡风板221向上运动。
48.反之,当升起后的冷风栅1向下降低时,冷风栅1带动支撑板214下降,支撑板214的顶面与滑动撑杆211的底面相抵,冷风栅1通过支撑板214带动滑动撑杆211沿升降导轨212向下运动。
4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导轨212设有竖直板2121、顶板2122和底板2123;
50.所述竖直板2121固定于靠近加热炉的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杆51,所述顶板2122的前边和所述底板2123的前边分别与所述竖直板2121的顶边和底边相连接;
51.所述滑动撑杆211的左右两端在所述顶板2122和所述底板2123之间上下运动。
52.如图1和2所示,通过顶板2122和底板可以限制滑动撑杆211上下运动的行程,从而限制弧形挡风板221上下运动的行程。
5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导轨212还设有限位螺栓2124,所述限位螺栓2124的顶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2123的底面,所述限位螺栓2124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214的顶面相对。
54.如图1和2所示,通过限位螺栓2124的在底板2123的底面和支撑板214的顶面之间的长度,可以调节在低位时的弧形挡风板221的另一端与传送辊4之间的间距。
55.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至少两个弧形挡风板221,对应地,所述挡板固定座213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支座2131;
56.多个所述固定支座213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撑杆211,多个所述固定支座2131的另一端前后相隔,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支座2131的另一端连接,使得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呈前后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另一端分别向所述传送辊4延伸。
57.例如,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两个弧形挡风板221,如图4和5所示,或者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三个弧形挡风板221,如图1和2所示,或者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三个以上弧形挡风板221。具体地,可以是所述挡风板组件22包括第一弧形挡风板221a、第二弧形挡风板222和第三弧形挡风板223,共三个弧形挡风板221。
58.对应地,所述挡板固定座213设有第一固定支座2131a、第二固定支座2132和第三固定支座2133,共三个固定支座2131;所述第一固定支座2131a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座213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固定支座2133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撑杆211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固定支座2131a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座213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固定支座2133的另一端前后相隔,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挡风板22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弧形挡风板223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支座2131a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支座213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固定支座2133的另一端;
59.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弧形挡风板2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弧形挡风板223的另一端分别向所述传送辊4延伸。
60.如图2所示,通过多个弧形挡风板221,可以依次隔挡向加热炉扩散的冷却风,多个前后依次排列的弧形挡风板221具有比单个的弧形挡风板221更好的阻挡效果。
61.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组件22还包括固定螺杆224;
62.所述固定螺杆224从前往后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
63.固定螺杆224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固定螺杆224上下间隔设置。
64.具体地,可以是所述固定螺杆224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挡风板221a、所述第二弧形挡风板222和所述第三弧形挡风板223,所述第一弧形挡风板221a靠近并固定于所述固定螺杆224的后端,所述第三弧形挡风板223靠近并固定于所述固定螺杆224的前端,所述第二弧形挡风板222固定于所述固定螺杆224的中部。
65.如图2所示,通过固定螺杆224固定多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板面,可以提高多个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所述弧形挡风板221在运行中发生摇晃。
66.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风板221的板面为朝向冷风栅1的前端面弯曲的圆弧面。
67.如图2所示,如此设置可以使被阻挡的冷却风沿着弧形挡风板221的后板面向上扩散,扩散的冷却风不会接触到加热炉的后端面。
68.优选的,所述顶板2122和所述底板2123之间的沿上下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冷风栅1的上下运动的行程长度。
69.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顶板2122或底板2123阻挡冷风栅1的上下运动。
70.综上所述,如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弧形挡风板221的遮挡,可避免扩散的冷却风吹到加热炉的后端面,从而可减少加热炉受冷却风的影响而流失热量,进而确保加热炉的热能利用率,并避免影响输出的钢化玻璃的质量,还可避免弧形挡风板221影响冷风栅1的升降操作。
7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