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拟薄水铝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关于制备拟薄水铝石的文献报道和专利技术大多铝盐为原料,原料成本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推广,因此,合成性能优异的拟薄水铝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我国铝土矿和粉煤灰利用不足,使用粉煤灰制药拟薄水铝石,提高粉煤灰的利用水平,实现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满足我国资源化利用和材料制备装置设计领域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我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需求,但是,粉煤灰制备拟薄水铝石的相关研究较少,相关设备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所述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包括粉碎进料装置、位于所述粉碎进料装置下方的第一反应釜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左侧的酸液储存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下方的第一连接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右侧的碱液储存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反应釜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下方的第二连接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装置下方的合成反应釜装置及位于所述合成反应釜装置下方的收集箱,所述粉碎进料装置包括漏斗、位于所述漏斗下方那个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左右两侧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之间的推拉杆及位于所述推拉杆之间的粉碎锤,所述酸液储存装置包括酸液储存罐、位于所述酸液储存罐下方的第一离心栗及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分液板、位于所述分液板上方的旋转板、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上端的旋转轴、位于所述分液板下方的第一挡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下方的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下方的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左开口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右出口,所述合成反应釜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连接杆、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三框体、位于所述连接杆两侧的搅拌叶、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外侧的加热棒及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右侧的右出口。
[0006]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的第二离心栗。
[0007]所述碱液储存装置包括碱液储存罐、位于所述碱液储存罐下方的第二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三离心栗。
[0008]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装置包括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右侧的第四管道及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的分液杆。
[0009]所述收集箱呈长方体,所述收集箱上方设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收集箱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料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出口连接。
[0010]所述旋转板的一侧面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0011]所述分液板分为上分液板及下分液板,所述上、下分液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上分液板的通孔与所述下分液板的通孔交错放置。
[0012]所述第一过滤板呈向上凸起状,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一框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连通。
[0014]所述第二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左开口及右出口的上方。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实用新型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提高了粉煤灰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操作简单,节省原材料,可回收废弃物再利用,可控制工艺条件和反应过程,节省资金。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拟薄水铝石制备装置包括粉碎进料装置1、位于所述粉碎进料装置1下方的第一反应釜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3左侧的酸液储存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3下方的第一连接管道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4右侧的碱液储存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下方的第二反应釜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6下方的第二连接管道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装置7下方的合成反应釜装置8及位于所述合成反应釜装置8下方的收集箱9。
[0020]如图1所示,所述粉碎进料装置1包括漏斗11、位于所述漏斗11下方那个的固定板12、位于所述固定板12下方的左右两侧的气缸13、位于所述气缸13之间的推拉杆15及位于所述推拉杆15之间的粉碎锤14。所述漏斗11呈倒的圆台状。所述漏斗11的下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固定板12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12上设有一通孔,所述漏斗11的开口于所述通孔配合使得所述漏斗11中的物料能够进入到所述固定板12的下方。所述气缸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12下表面的两侧,所述气缸13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15呈圆柱体,所述推拉杆15的一端与所述气缸13连接,所述推拉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粉碎锤14固定连接。所述粉碎锤14呈长方体,所述粉碎锤14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当所述物料从所述漏斗11的下端开口滑落时,所述粉碎锤14在所述气缸13的作用下相对移动,将所述物料压碎。所述酸液储存装置2包括酸液储存罐21、位于所述酸液储存罐21下方的第一离心栗22及第一管道23。所述第一管道23的上端与所述酸液储存罐2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离心栗2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3上,所述第一管道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3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装置3包括第一框体3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部的分液板32、位于所述分液板32上方的旋转板3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侧壁上端的旋转轴34、位于所述分液板32下方的第一挡板35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5下方的第一过滤板36。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上部分大致呈长方体,所述旋转轴34与所述第一框体31左右侧壁的上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旋转轴34可以在第一框体31左右侧壁上旋转。所述旋转板33呈长方体,且设有两块,分别位于左右两侦k所述旋转板33的一对侧面紧密接触。所述旋转板33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旋转轴34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板33会随着所述旋转轴34的转动而转动。当所述旋转板3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粉碎齿14的下表面与所述旋转板33的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分液板32呈长方体,所述分液板32分为上分液板及下分液板,所述上下分液板32之间设有一定空间,所述第一管道23的下端与所述上下分液板32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上下分液板32上均设有若干通孔321,所述上分液板的通孔与所述下分液板的通孔交错放置,从而使得酸液能够喷射到上分液板的上方及下分液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35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36呈向上凸起状,所述第一过滤板36与所述第一框体3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4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装置4包括第一连接管道4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1上的第二离心栗42。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6连通。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反应釜装置6包括第二框体6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61内部的第二挡板62、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2下方的过滤网6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左侧的左开口 64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右侧的右出口 65。所述第二框体6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41的下端联通,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上端与碱液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