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吹塑制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045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吹塑制品,包括基于所述吹塑制品的总重量至少75重量%的丙烯共聚物(R-PP),其中所述吹塑制品和/或所述丙烯共聚物(R-PP)具有(a)根据ISO1133在230℃下测量的在超过2.0至12.0g/10min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b)在4.0至低于14.0摩尔%范围内的共聚单体含量,(c)在125至低于143℃范围内的熔融温度,和(d)在高于15.0至40.0重量%范围内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XC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的共聚单体选自乙烯、C4至C12α-烯烃及其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的共聚单体为乙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a)具有在-12至+2℃范围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b)低于-20℃没有玻璃化转变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具有(a)至少2.7的分子量分布(Mw/Mn);和/或(b)至少2.3的多分散指数(PI)。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a)具有由13C-NMR光谱测定的至少0.2%的2,1区域-缺陷;和/或(b)是单相的。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R-PP)包括两种级分,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在230℃下测量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MFR2和/或在所述共聚单体含量方面不同于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之间的重量比[(R-PP1):(R-PP2)]为70:30至30:70;和/或(b)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的所述共聚单体选自乙烯、C4至C12α-烯烃及其混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的所述共聚单体是相同的且选自乙烯、C4至C12α-烯烃及其混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为共聚单体贫乏级分且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为共聚单体富集级分;和/或,(b)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低于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共聚单体含量低于所述丙烯共聚物(R-PP)的共聚单体含量;和/或,(b)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低于所述丙烯共聚物(R-PP)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具有基于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在0.5至8.0摩尔%范围内的共聚单体含量;和/或,(b)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具有基于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在大于8.0至20.0摩尔%范围内的共聚单体含量。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具有在1.5至8.0g/10min范围内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和/或,(b)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具有在超过2.0至20.0g/10min范围内的在230℃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一起满足不等式(IV)其中MFR(R-PP1)为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在230℃下测量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MFR2[g/10min],MFR(R-PP2)为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的在230℃下测量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MFR2[g/10min];和/或(b)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一起满足不等式(VI)其中MFR(R-PP1)为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在230℃下测量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MFR2[g/10min],MFR(R-PP)为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R-PP)的在230℃下测量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MFR2[g/10min]。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a)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一起满足不等式(III)其中Co(R-PP1)为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所述共聚单体含量[摩尔%],Co(R-PP2)为所述第二丙烯共聚物级分(R-PP2)的所述共聚单体含量[摩尔%];和/或(b)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和所述无规丙烯共聚物级分(R-PP)一起满足不等式(V)其中Co(R-PP1)为所述第一丙烯共聚物级分(R-PP1)的所述共聚单体含量[摩尔%],Co(R-PP)为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R-PP)的所述共聚单体含量[摩尔%]。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基于所述吹塑制品的总重量,所述吹塑制品包括至少80.0重量%的量的所述丙烯共聚物(R-PP)。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吹塑制品为挤出吹塑制品。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在灭菌之前所述吹塑制品具有不等式(I)的瓶子外观因子(BAF)BAF>180(I),其中将BAF定义为:其中H为雾度值,C为清晰度值,G为光泽度值,其中根据ASTMD1003-07对从由所述丙烯共聚物(R-PP)制备的壁厚为0.3mm的瓶子上切下的测试样品测定所述雾度、所述清晰度和所述光泽度。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吹塑制品,其中所述挤出吹塑制品为瓶子或容器。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共聚物(R-PP)用于改善吹塑制品或挤出吹塑制品的冲击-刚度-平衡和/或瓶子外观因子的用途,其中以基于所述吹塑制品的总重量至少75重量%的量采用所述聚丙烯共聚物(R-PP)。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挤出吹塑制品为挤出吹塑瓶子或挤出吹塑容器。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用途,其中当所述吹塑制品或所述挤出吹塑制品在灭菌之前具有不等式(I)的瓶子外观因子(BAF)时,所述改善得以实现,BAF>180(I),其中将BAF定义为:其中H为雾度值,C为清晰度值,G为光泽度值,其中根据ASTMD1003-07对从由所述丙烯共聚物(R-PP)制备的壁厚为0.3mm的瓶子上切下的测试样品测定所述雾度、所述清晰度和所述光泽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