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有机硅流平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14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性有机硅流平树脂,由端基为羟基或者环氧基团的聚硅氧烷与含有羧基和双键的第一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得到;或者由端基为羟基的聚硅氧烷与含有异氰酸酯基和双键的第二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为直链聚硅氧烷,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m为10-100范围内的任意整数,R为羟基或者环氧基团,所述环氧基团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x和y均为0-15范围内的任意整数,R1为H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为侧链聚硅氧烷,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o和p均为0-100范围内的任意整数,且o与p的和为100,R2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x和y均为0-15范围内的任意整数,R1为H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链聚硅氧烷为端羟基硅油、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醚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或者端含氢硅油与含有烯丙基单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聚硅氧烷为侧含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侧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或者侧含氢硅油与含有烯丙基单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羧基和双键的第一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或者羟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与酸酐类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后的产物;

所述含有异氰酸酯基和双键的第二化合物为羟基丙烯酸类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后的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

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所述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为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或者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硅流平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催化剂和第一阻聚剂存在的情况下,使端基为羟基的聚硅氧烷与含有羧基和双键的第一化合物进行第一酯化反应;

在第二催化剂和第二阻聚剂存在的情况下,使端基为环氧基团的聚硅氧烷与含有羧基和双键的第一化合物进行第二酯化反应;

在第三催化剂和第三阻聚剂存在的情况下,使端基为羟基的聚硅氧烷与含有异氰酸酯基和双键的第二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

所述第一催化剂为无机酸和/或有机酸,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10%;所述第一阻聚剂选自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邻甲基对苯二酚、对苯醌、吩噻嗪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2-5%;

所述第二催化剂选自三乙胺、苄基二甲胺、三苯基膦、辛酸铬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1-10%;所述第二阻聚剂选自氢醌单甲醚、2-甲基氢醌、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1-10%;

所述第三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二醋酸二甲基锡、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辛酸锌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01-5%;所述第三阻聚剂选自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邻甲基对苯二酚、对苯醌、吩噻嗪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005-0.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为甲基磺酸和/或对甲苯磺酸,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5%;所述第一阻聚剂为邻甲基对苯二酚,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3%;

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膦,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5-5%;所述第二阻聚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5-5%;

所述第三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05-0.1%;所述第三阻聚剂为对甲氧基苯酚,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01-0.0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