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药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唑醚菌酯晶型V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是BASF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杀菌剂,化学名:(N-[[[1-(4-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邻甲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学结构式为:
。
迄今为止,已报到的吡唑醚菌酯晶型有四种形态,即吡唑醚菌酯I晶型、II晶型、III晶型和IV晶型(CN 101203136B)。四种晶型中晶型IV处于稳定态,其余三种晶型处于亚稳定态。晶型IV的熔点通常为62-72℃,初熔点偏低,在以常规方式制备悬浮剂或高含量的颗粒剂或机械粉碎时,易发生熔融,造成粘结堵塞,成为吡唑醚菌酯制剂开发的技术难题。晶型不同对于制剂开发、药物稳定性、销售和储藏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吡唑醚菌酯的一种新的晶型V及其制备方法,拓展吡唑醚菌酯晶型状态,克服制剂开发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晶型V及其制备方法,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具有更优良的物理性质,如经机械粉碎无熔融迹象,且所得粉体具有更大的堆密度,在溶解性方面,也与原吡唑醚菌酯其他晶型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吡唑醚菌酯晶型V,其特点在于使用Cu-Kα辐射,以2θ角度表示的XRD粉末衍射在11.9459±0.2,12.7690±0.2,14.6002±0.2,15.3684±0.2,16.7783±0.2,17.8375±0.2,18.5539±0.2,18.7796±0.2,22.7900±0.2,23.6415±0.2,25.6702±0.2,27.5235±0.2有特征峰。
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使用Cu-Kα辐射,以2θ角度表示的XRD粉末衍射在9.2794±0.2,11.7543±0.2,11.9459±0.2,12.7690±0.2,14.6002±0.2,14.7435±0.2,15.3684±0.2,15.6778±0.2,16.7783±0.2,17.8375±0.2,18.5539±0.2,18.7796±0.2,20.0304±0.2,21.9933±0.2,22.1828±0.2,22.7900±0.2,23.6415±0.2,24.1728±0.2,25.1457±0.2,25.6702±0.2,27.5235±0.2,29.2736±0.2有特征峰。
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使用Cu-Kα辐射,本品的2θ角度、晶面间距d值和I/I0如下表所示:
。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0.5-5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或硫酸二甲酯或两者的混合物,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0.1-5倍,经0.5-5h后,以5-40℃/h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30-80℃,加入异丙醚、乙醚、甲基叔丁基醚或其混合物,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0.5-5倍,搅拌0.5-5h,继续以5-40℃/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10-0℃,结晶20-96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1-3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或硫酸二甲酯或两者的混合物,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0.2-2倍,经1-3h后,以10-30℃/h 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40-70℃,加入异丙醚或甲基叔丁基醚或其混合物,加入量可以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0.5-3倍,搅拌1-3h,继续以10-30℃/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10—-2℃,结晶48-80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2-3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0.3-1倍,经2-3h后,以15-20℃/h 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50-60℃,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1-2倍,搅拌2-3h,继续以15-20℃/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8—-5℃,结晶50-72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0.5-5h,然后向其中加入的溶剂碳酸二甲酯或硫酸二甲酯或两者的混合物,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1-8倍,常压缓慢蒸出一定质量溶剂后,蒸出溶剂量为加入溶剂量的40%-90%,以5-40℃/h梯度降温,至温度-10-0℃,结晶20-96h,抽滤,真空干燥。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1-3h,然后向其中加入的溶剂碳酸二甲酯,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1-5倍,常压缓慢蒸出一定质量溶剂后,蒸出溶剂量为加入溶剂量的60%-85%,以10-30℃/h梯度降温,至温度-10—-2℃,结晶48-80h,抽滤,真空干燥。
如以上所述吡唑醚菌酯晶型V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搅拌下,将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加热熔融2-3h,然后向其中加入的溶剂碳酸二甲酯,加入量为吡唑醚菌酯质量的2-3倍,常压缓慢蒸出一定质量溶剂后,蒸出溶剂量为加入溶剂量的70%-85%,以15-20℃/h梯度降温,至温度-8—-5℃,结晶50-72h,抽滤,真空干燥。
以上不同晶型的吡唑醚菌酯为无定型吡唑醚菌酯或晶型I或II或III或晶型IV的吡唑醚菌酯或其混合物,吡唑嘧菌酯的纯度不低于90%,特别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的纯度。
本申请中的真空干燥条件为25℃,不低于-0.09MPa真空度。
本发明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的DSC数据如下:DSC(升温速度10℃/min):在61.4℃有一个吸热熔融峰;在198-199℃有一个小的台阶;在223.9℃有一个放热吡唑醚菌酯分解峰。
本发明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的熔点65-75℃,特别是65.3-69.8℃,尤其是65.8-68.7℃,本申请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熔点的初熔点为65℃,现有技术中初熔点只能做到62℃,这是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重要技术特征之一,因为在制剂加工(粉碎或球磨研磨过程)中,只要达到初熔点,就会有产品熔融,进而影响制剂加工质量。因此本申请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因为初熔点高,所以在后续整个制剂加工过程中熔融的情况出现更少,制剂的产品稳定性等指标也会更好,且即使经机械粉碎也无熔融迹象。
本申请所得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粉体具有更大的堆密度,堆密度为0.641-0.672g/mL,普通吡唑醚菌酯的堆密度在0.337-0.523g/mL,堆密度更大,占用体积更小,更加便于加工、运输。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图3为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吡唑醚菌酯新晶型V的DS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
实施例1:
将60g 98.3%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2h,再向其中加入30g碳酸二甲酯,继续加热升温至80℃,搅拌2h,然后以10℃/h的降温速率缓慢降温,至60℃,再向其中导入120g甲基叔丁基醚,在该温度下继续搅拌2h,开始以10℃/h的降温速率降温,至-5℃,继续结晶,经72h后抽滤,产品真空干燥即可。
实施例2:
将100g 98.3%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3h,加入35g硫酸二甲酯,水浴升温至90℃,搅拌3h,开始以5℃/h的降温速率降温,降温至60℃,加30g甲基叔丁基醚,保温1h,继续以5℃/h的降温速率降温,降温至-8℃,继续结晶48h。抽滤,真空干燥得产品。
实施例3:
将100g 98.7% 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升温熔融2h,再加入200g碳酸二甲酯,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继续升温,至90℃缓慢蒸出溶剂,经3h蒸出溶剂150g后,开始以10℃/h的降温速率降温,至-5℃,继续结晶48h。抽滤,真空干燥得产品。
实施例4:
将100g 98.3%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3h,再向其中加入15g碳酸二甲酯和15g硫酸二甲酯,继续加热升温至90℃,搅拌3h,然后以8℃/h的降温速率缓慢降温,至60℃,再向其中导入100g甲基叔丁基醚,在该温度下继续搅拌2h,开始以10℃/h的降温速率降温,至-5℃,继续结晶,经58h后抽滤,产品真空干燥即可。
实施例5:
将100g 98.3%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0.5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10g,经0.5h后,以5-40℃/h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30℃,加入异丙醚10g,搅拌0.5h,继续以5℃/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10℃,结晶20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实施例6:
将100g 98%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3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100g,经2h后,以15℃/h 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70℃,加入甲基叔丁基醚300g,搅拌2.5h,继续以25℃/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5℃,结晶60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实施例7:
将100g 98.6%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2.5h,然后向其中加入溶剂碳酸二甲酯50g,经2.5h后,以18℃/h 的降温梯度开始梯度降温,降温至50℃,加入甲基叔丁基醚100g,搅拌3h,继续以20℃/h的梯度降温至温度-5℃,结晶60h,真空抽滤,产品经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品。
实施例8:
将100g 98.3%吡唑醚菌酯置于反应瓶中,加热熔融2.5h,然后向其中加入的溶剂碳酸二甲酯250g,常压缓慢蒸出150g溶剂后,以15℃/h梯度降温,至温度-5℃,结晶72h,抽滤,真空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