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241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瓶。



背景技术:

悬浮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在受到不断搅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单细胞及小细胞团的组织培养系统,是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某些贴壁依赖性细胞经过适应和选择也可用此方法培养。增加悬浮培养规模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增加体积就可以。深度超过5mm,需要搅动培养基,超过10cm,需要深层通入二氧化碳和氧气,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悬浮培养一般的操作过程是把需要培养的细胞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旋转震荡,一般可用100-120r/min的速度进行。但是由于悬浮培养所培养的细胞数量巨大,培养基中的培养物十分混杂,既有单个游离细胞,也有较大的细胞团块,而且不可避免的有些细胞也会黏附在培养瓶内表面。这些黏附的细胞通常会因为缺乏氧气而逐渐死亡,形成死细胞残渣,造成细胞以及细胞培养液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污染培养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细胞悬浮培养瓶的内壁易黏附细胞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瓶,包括瓶体、瓶颈及瓶盖,瓶颈的一端与瓶盖可拆卸连接,瓶颈的另一端与瓶体的开口端固接,所述瓶体内壁及瓶颈内壁均设置有疏水层。

所述疏水层为硅羟基层。

所述疏水层的厚度为0.01mm~0.02mm。

所述瓶颈倾斜于瓶体设置。

瓶颈的中心轴线与瓶体的开口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

瓶颈与瓶盖连接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瓶颈与瓶体开口端连接的另一端面的面积。

瓶颈的一端与瓶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疏水层能够减小瓶体内壁及瓶颈内壁的表面自由能,减小细胞对瓶体内壁及瓶颈内壁的黏附作用,可有效增加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数量,避免了黏附在内壁上的细胞因缺氧而导致的死亡,与现有的培养瓶相比,减少了细胞及细胞培养液的浪费,保证了培养瓶内的培养环境不受死细胞残渣的污染,提高了细胞培养效率及细胞培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瓶,包括瓶体1、瓶颈2及瓶盖3,瓶颈2的一端与瓶盖3可拆卸连接,瓶颈2的另一端与瓶体1的开口端固接,所述瓶体1内壁及瓶颈2内壁均设置有疏水层4。

疏水层4是由瓶体1内壁及瓶颈2内壁经过表面硅烷化处理后形成的,疏水层4能够减小瓶体1内壁及瓶颈2内壁的表面自由能,减小细胞对瓶体1内壁及瓶颈2内壁的黏附作用,可有效增加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数量,避免了黏附在内壁上的细胞因缺氧而导致的死亡。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疏水层4为硅羟基(即Si(CH3)3)层。如此设计,减小瓶体内壁及瓶颈内壁的表面自由能,减小细胞对瓶体内壁及瓶颈内壁的黏附作用,可有效增加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数量,避免了黏附在内壁上的细胞因缺氧而导致的死亡。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疏水层4的厚度为0.01mm~0.02mm。如此设计,即可以达到提高了细胞培养效率及细胞培养质量的目的,同时对瓶体容积改变较小。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瓶颈2倾斜于瓶体1设置。如此设计,当培养瓶平放时,瓶颈2口的位置较高,培养瓶内培养基较多时也不会溢出,同时还方便从培养瓶中提取细胞。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瓶颈2的中心轴线与瓶体1的开口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瓶颈2与瓶盖3连接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瓶颈2与瓶体1开口端连接的另一端面的面积。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瓶颈2的一端与瓶盖3螺纹连接。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