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55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



背景技术:

种子罐适用于酸奶及乳酸菌饮料母液发酵、酿造、佐料、制药、化工及真菌培植等技术领域,其作用可加热、保温及冷却,为全封闭卫生型发酵专用设备。现有的种子罐加热系统大多运用蒸汽给水加热,然后加热后的热水被提升泵传送到加热盘管给种子罐加热,热交换后的冷水在通过循环水管传到水箱,这种方式不仅转换效率低,而且能源消耗大,不适合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包括种子罐本体,种子罐本体的内部镶嵌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种子罐本体的外侧固定设有保温外壳,且保温外壳与种子罐本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部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器,且搅拌器贯穿保温外壳伸于空腔内部,所述保温外壳的左侧顶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保温外壳的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所述保温外壳的两侧中间部位均镶嵌有加热器,所述保温外壳的正面上端镶嵌有PLC控制器,所述电动滑块、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外壳的正面上端位于PLC控制器的左侧设有透视窗,且透视窗的一侧设有液位线。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的叶片表面镶嵌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热电偶。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的内部至少设有两组发热电阻丝。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表面上端镶嵌有LED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通过加热器内的发热电阻丝给种子罐本体与保温外壳之间空腔内的水加热从而对种子罐本体加热,操作方便,换热率高,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的感应种子罐本体内的温度,便于控制温度,搅拌器可以保证水温的均匀性,加热均匀,能源消耗底,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子罐本体、2保温外壳、3空腔、4环形滑槽、5电动滑块、6搅拌器、7温度传感器、8进水口、9排水口、10加热器、11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包括种子罐本体1,种子罐本体1的内部镶嵌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种子罐本体1的外侧固定设有保温外壳2,且保温外壳2与种子罐本体1之间形成空腔3,所述保温外壳2的顶部设有环形滑槽4,所述环形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5,所述电动滑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器6,且搅拌器6贯穿保温外壳2伸于空腔3内部,所述保温外壳2的左侧顶端设有进水口8,所述保温外壳2的右侧底端设有排水口9,所述保温外壳2的两侧中间部位均镶嵌有加热器10,所述保温外壳2的正面上端镶嵌有PLC控制器11,所述电动滑块5、温度传感器7和加热器10均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外壳2的正面上端位于PLC控制器11的左侧设有透视窗,且透视窗的一侧设有液位线。可以有助于观察空腔3内的水位线。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器6的叶片表面镶嵌有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的热电偶。可以有效的感应空腔3内部的水温。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10的内部至少设有两组发热电阻丝。可以保证加热的方便性与快速性。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11的表面上端镶嵌有LED显示器。可以方便温度的控制,提高种子罐本体1的使用效率。

该种子罐自动升温系统,工作时,从进水口8往空腔3内加水,并从保温外壳2的正面上端的透视窗观察水位,加好水之后通过PLC控制器11控制加热器10内的发热电阻丝工作对水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PLC控制器11控制电动滑块5带动搅拌器6在环形滑槽4内周期滑动,使水在空腔3内被搅拌均匀,从而保证对种子罐本体1的加热均匀性,温度传感器7实时感应种子罐本体1内的温度并在PLC控制器11上显示出来,进而方便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转换率高,能源消耗低,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