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8804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酒糟腐熟剂,特别涉及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酒糟是酿酒过程中的直接下脚料,目前我国需要处理的酒糟达5000万吨以上,因此,对于发酵后的酒糟处理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白酒酒糟,极易发酵腐败,散发恶臭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其含有大量粗脂肪、粗淀粉、粗蛋白以及丰富的氮磷钾和多糖等成分,是极好的有机肥源。因此利用酒糟制作有机肥料,既能解决环保问题,变废为宝,又可以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酒糟高温堆肥腐熟是目前酒糟制作有机肥料的最主要的方式,酒糟腐熟剂是酒糟有机肥料制作过程的关键原料,是成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但是,白酒酒糟不同于其它有机肥料发酵基质的重要特征是:新鲜酒糟含水量大(60-65%)、酸度高(pH值3.4-4.0)、酒精度高(6-10%),不利于一般腐熟菌的的生长和繁殖,很难直接发酵腐熟。目前,相关白酒酒糟腐熟剂的专利文献较多:

中国专利CN 106146105 A公开了一种含氨基酸的木薯酒糟有机肥,该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木薯酒糟800-900份,草木灰175-250份,植物蛋白50-100份,复合菌种0.2-0.4份;所述复合菌种由耐热芽孢杆菌和梅久兰链霉菌按1:1-1.2的质量比组成。

中国专利CN 104151042 B公开了一种酒糟腐熟剂制备方法,所述的腐熟菌剂的主要构成为保藏编号为CGMCC No.8143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保藏编号为CGMCCNo.8268的莫海威芽孢杆菌;其复配比例为3:7。腐熟剂菌剂的有效菌活≥2×108cfu/g。

中国专利CN 106278526 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温腐熟剂为液态菌剂,所述液态菌剂的活菌含量为1.8-2.5亿/ml;所述液态菌剂的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母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的菌种数量比为3:4:3,所述高温腐熟剂的添加的重量为肥料基质调整水分含量和pH值后的总重量的0.4-0.6%。

中国专利CN 104909854 A公开了一种酱香白酒糟腐熟剂菌种构成,所述腐熟菌剂由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醋酸杆菌复合而成,但并没有具体公开复配比例,其腐熟剂菌剂的有效菌活≥0.5×108cfu/g。

上述公开的白酒酒糟高温腐熟菌剂虽然较多,但都需要进行酒糟的降酒精度、降酸度、添加辅助营养成分等方式预处理,工序复杂,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并且还会造成酒糟的分解不彻底导致二次污染腐败,同时存在腐熟剂的添加量较高,发酵速率低,高温堆肥腐熟周期长,有机质降解率低,腐熟不完全等缺陷,因此,提供一种无需进行酒糟预处理和成分调整,可以直接接种白酒酒糟进行高温堆肥腐熟的快速腐熟菌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白酒酒糟腐熟剂的缺点,根据白酒酒糟的成分组成和营养特性,将具有耐高温、耐酒精、耐酸碱特性的甘蔗兰希氏菌CP与现有腐熟菌科学复配,提供一种无需进行酒糟降酸、将酒精等预处理,能快速、直接腐熟新鲜白酒酒糟的腐熟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1-10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1-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5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1-5份;

优选地,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3-7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2-4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4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2-4份;

更优选地,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5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3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3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是从河北省唐山市牛粪高温腐熟物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的。该菌株已于2017年3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可在30-75℃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60℃;可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降解酶;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在酒精度(V/V)为1-13%的不同浓度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培养3d后涂布NA平板和NA液体培养基试管中50℃培养3d,均能生长良好,两项试验均证明该菌株可耐受酒精度范围在1-13%,具有较强的酒精度耐受度;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在pH值为3-12的不同酸碱度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培养3d后涂布NA平板和NA液体培养基试管中50℃培养3d,均能生长良好,两项试验均证明该菌株可耐受pH值的范围为3-12,较为宽泛,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度。

优选地,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活菌含量≥5×1011cfu/g;

更优选地,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58-62℃培养22-26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0.8-1.2kg固体培养基A中,58-62℃培养45-50h,在55-65℃条件下干燥22-26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CP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5-7×1011cfu/g;

所述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10g,琼脂20g,蒸馏水1L,均匀混合,充分溶解,调整pH值为7.0,煮沸后分装到种子瓶中,每瓶80-100mL,121℃灭菌30min,摆成斜面即得;

所述固体培养基A的制备方法为:取稻壳100g,麸皮300g,玉米粉200g,豆饼粉100g,淀粉100g,红土100g,硫酸钙5g,氧化钙7.5g,磷酸氢二钾3g,硫酸镁2g,水4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ATCC 27811、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037、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181、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831、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291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ATCC 27811;

优选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的活菌含量≥3×1011cfu/g;

更优选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衣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50℃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B中,50℃培养2d,在50℃条件下干燥2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地衣芽孢杆菌菌剂,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5×1011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B的制备方法为:取麸皮800g,稻壳粉100g,豆饼粉5g,硫酸铵5g,硫酸镁1g,硫酸锰0.5g,水12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088、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090、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3、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7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

优选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活菌含量≥4×1010cfu/g;

更优选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37℃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C中,37℃培养2d,在37℃条件下干燥3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6×1010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C的制备方法为:取麸皮800g,稻壳100g,玉米粉50g,豆粕50g,硫酸镁0.5g,硫酸铵5g,水11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5、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6、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74、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163、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20027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5;

优选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活菌含量≥3×1011cfu/g;

更优选地,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37℃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D中,37℃培养2d,37℃干燥3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5×1011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为:取花生饼粉500g,麸皮350g,棉粕120g,蛋白胨3g,葡萄糖2g,硫酸镁0.2g,水45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白酒酒糟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方,准确称量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即得白酒酒糟腐熟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白酒酒糟腐熟剂在快速腐熟白酒酒糟方面的应用,将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腐熟剂按质量比以1~1.5‰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白酒酒糟堆体中进行腐熟处理,16d即可完全堆肥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得到质量合格的酒糟有机肥。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腐熟剂根据白酒酒糟的成分结构和营养特性,将具有耐高温、耐酒精、耐酸碱特性的甘蔗兰希氏菌CP与现有腐熟菌科学复配,利用不同腐熟菌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同时对酒糟中的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进行充分降解,能有效提高腐熟剂对酒糟的降解能力。特别是甘蔗兰希氏菌CP优良的耐酒精、耐酸碱特性,无需进行酒糟的降酒精度、降酸度等处理即可直接堆肥发酵新鲜白酒酒糟,减少了处理工序,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进入高温期短(1d达到55℃,3d达到85℃),维持高温发酵时间长(83-85℃维持3d),缩短了发酵周期(仅仅15-16d),比现有白酒酒糟腐熟剂缩短26-27天,有效提高了有机肥料的产量和质量(腐熟度),防止了酒糟的二次污染腐败和土壤碱化,保护了环境和土壤,为白酒酒糟直接高温堆肥腐熟制作高质量有机肥料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白酒酒糟堆肥过程中不同腐熟处理下温度的变化;

图2为白酒酒糟堆肥过程中不同腐熟处理下pH值的变化;

图3为白酒酒糟堆肥过程中不同腐熟处理下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图4为白酒酒糟堆肥过程中不同腐熟处理下全氮含量的变化;

图5为白酒酒糟堆肥过程中不同腐熟处理下水分含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5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3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3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60℃培养24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A中,60℃培养48h,在60℃条件下干燥24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7×1011cfu/g;

所述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10g,琼脂20g,蒸馏水1L,均匀混合,充分溶解,调整pH值为7.0,煮沸后分装到种子瓶中,每瓶80-100mL,121℃灭菌30min,摆成斜面即得;

所述固体培养基A的制备方法为:取稻壳100g,麸皮300g,玉米粉200g,豆饼粉100g,淀粉100g,红土100g,硫酸钙5g,氧化钙7.5g,磷酸氢二钾3g,硫酸镁2g,水4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ATCC 27811;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衣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50℃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B中,50℃培养2d,在50℃条件下干燥2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地衣芽孢杆菌菌剂,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5×1011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B的制备方法为:取麸皮800g,稻壳粉100g,豆饼粉5g,硫酸铵5g,硫酸镁1g,硫酸锰0.5g,水12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37℃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C中,37℃培养2d,在37℃条件下干燥3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6×1010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C的制备方法为:取麸皮800g,稻壳100g,玉米粉50g,豆粕50g,硫酸镁0.5g,硫酸铵5g,水110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5;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到NA种子瓶培养基,在37℃下培养1d,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kg固体培养基D中,37℃培养2d,37℃干燥3d后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5×1011cfu/g;

所述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为:取花生饼粉500g,麸皮350g,棉粕120g,蛋白胨3g,葡萄糖2g,硫酸镁0.2g,水450mL,均匀混合,121℃灭菌45min即得。

制备方法:按照配方,准确称量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即得白酒酒糟腐熟剂。

实施例2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3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2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2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58℃培养22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0.8kg固体培养基A中,58℃培养45h,在55℃条件下干燥22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6×1011cfu/g;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037;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088;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6;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制备过程中,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7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4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4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4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62℃培养26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2kg固体培养基A中,62℃培养50h,在65℃条件下干燥26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5×1011cfu/g;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18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090;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74;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制备过程中,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1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1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1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58℃培养26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0.8kg固体培养基A中,62℃培养45h,在65℃条件下干燥22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6.2×1011cfu/g;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83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3;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163;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制备过程中,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10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5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5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用接种针接种于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62℃培养22h,并将菌体用无菌水洗脱刮下,调整菌体浓度为5×1011cfu/mL,吸取100mL菌液接种到1.2kg固体培养基A中,58℃培养50h,在55℃条件下干燥26h,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40目筛即得甘蔗兰希氏菌菌剂,其中甘蔗兰希氏菌活菌含量为5.6×1011cfu/g;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ATCC 27811和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29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3和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7;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6、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74、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163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20027;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制备过程中,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剂由地衣芽孢杆菌ATCC 27811菌剂和地衣芽孢杆菌CICC 10291菌剂按质量比2:1均匀混合;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ATCC 6051菌剂、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3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CICC 10157菌剂按质量比1:1:1均匀混合;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由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36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074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10163菌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ICC 20027菌剂按质量比4:3:2:1均匀混合;

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白酒酒糟腐熟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

甘蔗兰希氏菌菌剂5份,地衣芽孢杆菌菌剂3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3份;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具体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928,分类命名为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

所述甘蔗兰希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和活菌含量同实施例1;

制备过程中,NA种子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3×1011cfu/g;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为4×1010cfu/g;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活菌含量3×1011cfu/g;

所述白酒酒糟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 pH值耐受性试验

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挑取适量菌体接入100mL NA液体培养基,50℃、200r/min摇床培养24h得种子液,首先以1‰接种量接入分别调成pH值为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200r/min摇床培养培养3d后涂布NA平板,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将种子液以1‰接种量接入相同pH值梯度的NA液体培养基试管,50℃、200r/min摇床培养3d,观察浑浊度。

试验结果:甘蔗兰希氏菌CP在pH值3-12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培养3d,涂布NA平板均能生长良好;在NA液体培养基试管50℃、200r/min摇床培养3d后生长良好,浑浊度明显,两项试验均证明甘蔗兰希氏菌CP可耐受pH范围在3-12,具有较高的酸碱度耐受性。

实施例8甘蔗兰希氏菌(Laceyella sacchari)CP酒精耐受性试验:

将甘蔗兰希氏菌CP斜面菌种挑取适量菌接入100mL NA液体培养基,50℃、200r/min摇床培养24h得种子液,首先以1‰接种量接入分别调成酒精度为1%、3%、5%、7%、9%、11%、13%、15%、20%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200r/min培养3d后涂布NA平板,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将种子液以1‰接种量接入相同酒精浓度梯度的NA液体培养基试管,50℃、200r/min摇床培养3d,观察浑浊度。

试验结果:甘蔗兰希氏菌CP在酒精度为1-13%的NA液体培养基中50℃培养3d,涂布NA平板均能生长良好;在NA液体培养基试管50℃、200r/min摇床培养3d后生长良好,浑浊度明显,两项试验均证明甘蔗兰希氏菌CP可耐受酒精度范围为1-13%,具有较高的酒精度耐受性。

实施例9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腐熟剂进行的白酒酒糟堆肥腐熟试验

1.酒糟堆肥腐熟过程

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白酒酒糟腐熟剂以质量比1.2‰的接种量接入酒精度为10%,pH为3.58的新鲜白酒酒糟堆体中,拌匀,堆体长宽高分别为:200m×2m×1.5m,初始堆肥水分为65%,当垛温大于等于55℃时,开始用翻倒车进行第一次翻倒,此后每1d翻倒一次,(以上腐熟处理定义为处理L);

同时设置另外两个相同原料、规模的酒糟堆体腐熟处理作为对照,定义为处理CK1和CK2,其中处理CK1为不接种腐熟剂,处理CK2为接入市售白酒酒糟腐熟剂,试验方法同处理L。

2.处理L和处理CK1、处理CK2对比的试验结果:

2.1温度

由附图1可以看出,处理L的堆肥第1d能达到55℃,第3d达到最高温度85℃并于83-85℃持续3d,能达到堆肥无害化标准;处理CK2第4d达到55℃,第8d达到最高温度74℃仅维持1d,处理L达到的最高温度比处理CK2高11℃;处理L在发酵第16天即可结束腐熟,处理CK2在42d后结束腐熟,处理L腐熟期时间较处理CK2提前26d达到腐熟,处理CK1在57d腐熟才能结束;上述结果表明,接种腐熟剂可加速白酒酒糟堆体中有机物的降解,相对于市售白酒酒糟腐熟剂,添加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快速腐熟剂堆肥腐熟时发酵速率高、升温速度快、进入高温期的时间短、维持高温期的时间长、堆肥腐熟发酵周期短,具有显著的快速、直接腐熟新鲜白酒酒糟的特点,无需降酒精度、降酸等预处理。

2.2pH值

由附图2可以看出,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处理CK1、处理CK2和处理L堆肥后期pH分别为7.74、7.62、7.42,总体来说,接种腐熟剂对堆体pH影响不明显,但处理L相对低的pH值能减少堆肥过程中氨的挥发,从而减少氮的损失。

2.3有机质含量

由附图3可以看出,在堆肥结束时处理CK1、处理CK2和处理L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1.28%、51.75%和45.85%,比初始有机质含量(88.43%)分别降低了27.15%、36.68%、42.58%;由堆肥有机质含量变化可知,接种腐熟剂对堆肥有机质的降解作用较大,而且接种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快速腐熟剂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市售白酒酒糟腐熟剂。

2.4全氮含量

由附图4可以看出,三个处理比较,接种腐熟剂的堆体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K1,且接种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快速腐熟剂比市售白酒酒糟腐熟剂的全氮含量略高。此时处理L的全氮含量为2.23%,处理CK2的全氮含量为2.12%,处理CK1的全氮含量为2.06%。

2.5水分含量

由附图5可以看出,堆肥腐熟结束时,处理L、CK2、CK1的水分含量分别为21.16%、23.62%、25.32%,处理L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处理CK1和处理CK2,添加本发明制备的白酒酒糟快速腐熟剂堆肥腐熟时发酵速率高、升温速度快、进入高温期的时间短、维持高温期的时间长、有效加速了堆体水分的挥发,加快腐熟程度,与市售腐熟剂相比能有效缩短水分挥发时间,同时获得质量较高的酒糟有机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的白酒酒糟腐熟剂同样具有上述试验效果,各实施例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