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7366阅读:1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在热带气候(湿热和干热)地区,环境严酷,有些场合需采用柔软性好、适应频繁移动的电缆,因此要求电缆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潮湿性。现有的电缆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出现裂纹,造成电缆内部结构的使用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缆的耐高温、耐高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应的电缆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交联密度极高,可有效避免水分子进入,耐高湿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流动性好,可显著增强散热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进一步增强,适于热带气候地区使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90-100份,木屑复合物30-40份,微胶囊红磷2-8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4-10份,三氧化二锑2-4份,滑石粉4-10份,硅藻土2-6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1-0.4份,氯铂酸0.5-1.2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2份,二甲基乙醇胺1-2份,n-亚硝基二苯胺1-2份,增塑剂0.6-1.2份。

优选地,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二苯基二羟基硅烷、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加入木屑、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搅拌,过滤,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琥珀酸酐、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回流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优选地,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0-30份二苯基二羟基硅烷、0.5-2份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100-140份浓度为1.5-2.5%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加入40-60份木屑、0.5-2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搅拌,过滤,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2-4份琥珀酸酐、0.1-0.4份4-二甲氨基吡啶、80-12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回流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优选地,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0-30份二苯基二羟基硅烷、0.5-2份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100-140份浓度为1.5-2.5%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5-95℃搅拌4-10h,加入40-60份木屑、0.5-2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至140-149℃搅拌3-6h,过滤,75-85℃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2-4份琥珀酸酐、0.1-0.4份4-二甲氨基吡啶、80-12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82-88℃回流搅拌1-3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优选地,基料按重量份包括:氯化聚乙烯40-6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0-40份,直链型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18份。

优选地,增塑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大豆油2-4份,氯化石蜡3-6份。

本发明采用氯化聚乙烯、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直链型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配合作为基料,采用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作为交联剂,辅以二甲基乙醇胺、n-亚硝基二苯胺抑制交联速度,防止发生焦烧,经有机钛酸酯螯合物催化,使本发明的耐高低温、耐高湿效果好,极端环境不易老化开裂。

在木屑复合物中,二苯基二羟基硅烷、三甲氧基苯基硅烷反应,在盐酸作用下,与木屑、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复配,不仅耐辐射、耐高低温,而且反应活性极高,进一步配合琥珀酸酐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可有效降低亲水性,增加吸附容量高;木屑复合物与微胶囊红磷、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氧化二锑、滑石粉、硅藻土结合程度高,不仅可对木屑废物利用,降低成本,而且填充效果极好,使本发明交联密度极高,可有效避免水分子进入,耐高湿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胶料的流动性好,可显著增强本发明的散热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进一步增强。

本发明不含卤素及有害金属,其生产及固化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或者刺激性气味,没有副产物,环保安全,而且可对木屑废物利用,成本显著降低。产品经日光老化试验(720h)实验后,其拉伸强度、伸长率以及剪切强度性能好,特别是经120±2℃×168h热空气老化高温老化后,仍能保持其性能,耐老化性能极为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90份,木屑复合物40份,微胶囊红磷2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份,三氧化二锑2份,滑石粉10份,硅藻土2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4份,氯铂酸0.5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2份,二甲基乙醇胺1份,n-亚硝基二苯胺2份,增塑剂0.6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100份,木屑复合物30份,微胶囊红磷8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4份,三氧化二锑4份,滑石粉4份,硅藻土6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1份,氯铂酸1.2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份,二甲基乙醇胺2份,n-亚硝基二苯胺1份,增塑剂1.2份。

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二苯基二羟基硅烷、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加入木屑、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搅拌,过滤,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琥珀酸酐、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回流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92份,木屑复合物35份,微胶囊红磷4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8份,三氧化二锑2.5份,滑石粉8份,硅藻土3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3份,氯铂酸0.6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8份,二甲基乙醇胺1.3份,n-亚硝基二苯胺1.8份,增塑剂0.8份。

基料按重量份包括:氯化聚乙烯4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40份,直链型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增塑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大豆油4份,氯化石蜡3份。

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5份二苯基二羟基硅烷、1.2份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120份浓度为2%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加入50份木屑、1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搅拌,过滤,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3份琥珀酸酐、0.2份4-二甲氨基吡啶、1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回流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98份,木屑复合物32份,微胶囊红磷6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6份,三氧化二锑3.5份,滑石粉6份,硅藻土5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2份,氯铂酸1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2份,二甲基乙醇胺1.7份,n-亚硝基二苯胺1.4份,增塑剂1份。

基料按重量份包括:氯化聚乙烯5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0份,直链型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4份。增塑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大豆油3份,氯化石蜡4.5份。

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0份二苯基二羟基硅烷、2份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100份浓度为2.5%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5℃搅拌10h,加入40份木屑、2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至140℃搅拌6h,过滤,75℃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4份琥珀酸酐、0.1份4-二甲氨基吡啶、12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82℃回流搅拌3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基料95份,木屑复合物34份,微胶囊红磷5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7份,三氧化二锑3份,滑石粉7份,硅藻土4份,有机钛酸酯螯合物0.25份,氯铂酸0.8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5份,二甲基乙醇胺1.5份,n-亚硝基二苯胺1.6份,增塑剂0.9份。

基料按重量份包括:氯化聚乙烯6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直链型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8份。增塑剂按重量份包括:环氧大豆油2份,氯化石蜡6份。

木屑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30份二苯基二羟基硅烷、0.5份三甲氧基苯基硅烷混合均匀,室温搅拌状态下滴加140份浓度为1.5%盐酸,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5℃搅拌4h,加入60份木屑、0.5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升温至149℃搅拌3h,过滤,85℃干燥至恒重,研磨,加入2份琥珀酸酐、0.4份4-二甲氨基吡啶、8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88℃回流搅拌1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屑复合物。

本发明所得高温高湿环境用电力电缆的工作温度为-40~+90℃,适合在热带气候(湿热与干热)地区,通过了ansi/ul1581-2009标准规定的日光老化试验(720h)、恒温恒湿试验(85℃,rh85%,1000h),120±2℃×168h热空气老化试验(抗强度保留率≥70%,断裂伸长率保留率≥60%),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也满足gb/t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jb8735-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标准中se4橡皮的性能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