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7771阅读:2843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雷尼替丁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疗效较好的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良性胃溃疡、术后溃疡、反流食管炎等。

雷尼替丁为制备盐酸雷尼替丁的主要原料,盐酸雷尼替丁,英文名:ranitidineleinitidingpiam,其药理具有竞争性阻滞组胺与h2受体结合的作用,抑制胃酸作用,以摩尔计为西咪替丁的5倍~12倍,因此为强效的h2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及其他高胃酸分泌疾病。

目前,现有技术对于制备雷尼替丁,其步骤繁琐、收率较低以及加工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步骤简单,收率高于现有水平,且纯度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大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化学名称为n'-甲基-n-[2[[5-[(二甲氨基)甲基-2-呋喃基]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1,1-乙烯二胺盐酸盐,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盐酸雷尼替丁分子式为c13h22n4o3s·hcl,制成盐酸雷尼替丁包括雷尼替丁碱,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2-氯甲基-5-二甲氨基呋喃与半胱胺加入碱性氧化铝,回流搅拌20min,冷至室温,加入卤代烷,回流反应1~2.5h,完成s-烷基化,制得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

(2)将步骤(1)制得的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至于水中,在45~50℃下,加入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加热并搅拌3~4小时后,再加入盐酸,使其酸化,得到混合反应物,将混合反应物加入氯仿,提取后,加入碳酸钾碱化,之后加入异丙醇共沸除水,之后加入正乙烷降温结晶,制得雷尼替丁碱;

(3)将步骤(2)制得的雷尼替丁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跟踪监测杂质,使用活性炭、树脂对其进行吸附,除去相应杂质,后将雷尼替丁碱配置成10%的水溶液,在0.9mpa的压力下,用1000纳米滤膜过滤后,得到较为纯净的雷尼替丁碱;

(4)将纯净的雷尼替丁碱加入到盐酸乙醇溶液中,低温调节乙醇碱液ph值为6~7之间,发生酸碱混合反应,即可得到盐酸雷尼替丁;

(5)将酸碱混合反应后的盐酸雷尼替丁在反应釜陈化后,放入离心过滤机甩虑,用乙醇液体洗涤滤饼两次,将得到的滤饼取出离心机,放置3--6小时,用万能粉碎机粉碎,装入双锥干燥器干燥,即得干燥的盐酸雷尼替丁,将其加入抗氧化剂进行贮存。

所述雷尼替丁碱的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步骤(1)中2-氯甲基-5-二甲氨基呋喃与半胱胺的摩尔配比为3:5。

所述步骤(2)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与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的摩尔配比为1:1。

所述抗氧化剂设置为维生素c、儿茶素和dltp。

所述雷尼替丁碱酸化成盐化学式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步骤简单,收率高于现有水平,且纯度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大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0.3mol的2-氯甲基-5-二甲氨基呋喃与0.3mol的半胱胺加入碱性氧化铝,回流搅拌20min,冷至室温,加入卤代烷,回流反应1~2.5h,完成s-烷基化,制得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

(2)将步骤(1)制得的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0.1mol至于水中,在45~50℃下,加入0.05mol的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加热并搅拌3~4小时后,再加入盐酸,使其酸化,得到混合反应物,将混合反应物加入氯仿,提取后,加入碳酸钾碱化,之后加入异丙醇共沸除水,之后加入正乙烷降温结晶,制得雷尼替丁碱;

(3)将步骤(2)制得的雷尼替丁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跟踪监测杂质,使用活性炭、树脂对其进行吸附,除去相应杂质,后将雷尼替丁碱配置成10%的水溶液,在0.9mpa的压力下,用1000纳米滤膜过滤后,得到较为纯净的雷尼替丁碱;

(4)将纯净的雷尼替丁碱加入到盐酸乙醇溶液中,低温调节乙醇碱液ph值为6~7之间,发生酸碱混合反应,即可得到盐酸雷尼替丁;

(5)将酸碱混合反应后的盐酸雷尼替丁在反应釜陈化后,放入离心过滤机甩虑,用乙醇液体洗涤滤饼两次,将得到的滤饼取出离心机,放置3--6小时,用万能粉碎机粉碎,装入双锥干燥器干燥,即得干燥的盐酸雷尼替丁,将其加入抗氧化剂进行贮存。

其化学反应式为:

实施例2

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0.3mol的2-氯甲基-5-二甲氨基呋喃与0.5mol半胱胺加入碱性氧化铝,回流搅拌20min,冷至室温,加入卤代烷,回流反应1~2.5h,完成s-烷基化,制得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

(2)将步骤(1)制得的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0.1mol至于水中,在45~50℃下,加入0.1mol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加热并搅拌3~4小时后,再加入盐酸,使其酸化,得到混合反应物,将混合反应物加入氯仿,提取后,加入碳酸钾碱化,之后加入异丙醇共沸除水,之后加入正乙烷降温结晶,制得雷尼替丁碱;

(3)将步骤(2)制得的雷尼替丁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跟踪监测杂质,使用活性炭、树脂对其进行吸附,除去相应杂质,后将雷尼替丁碱配置成10%的水溶液,在0.9mpa的压力下,用1000纳米滤膜过滤后,得到较为纯净的雷尼替丁碱;

(4)将纯净的雷尼替丁碱加入到盐酸乙醇溶液中,低温调节乙醇碱液ph值为6~7之间,发生酸碱混合反应,即可得到盐酸雷尼替丁;

(5)将酸碱混合反应后的盐酸雷尼替丁在反应釜陈化后,放入离心过滤机甩虑,用乙醇液体洗涤滤饼两次,将得到的滤饼取出离心机,放置3--6小时,用万能粉碎机粉碎,装入双锥干燥器干燥,即得干燥的盐酸雷尼替丁,将其加入抗氧化剂进行贮存。

其化学反应式如实施例1所示。

实施例3

所述盐酸雷尼替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0.3mol2-氯甲基-5-二甲氨基呋喃与0.6mol的半胱胺加入碱性氧化铝,回流搅拌20min,冷至室温,加入卤代烷,回流反应1~2.5h,完成s-烷基化,制得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

(2)将步骤(1)制得的2-[[[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甲基]硫代]乙胺0.1mol至于水中,在45~50℃下,加入0.2mol的n-甲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胺,加热并搅拌3~4小时后,再加入盐酸,使其酸化,得到混合反应物,将混合反应物加入氯仿,提取后,加入碳酸钾碱化,之后加入异丙醇共沸除水,之后加入正乙烷降温结晶,制得雷尼替丁碱;

(3)将步骤(2)制得的雷尼替丁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跟踪监测杂质,使用活性炭、树脂对其进行吸附,除去相应杂质,后将雷尼替丁碱配置成10%的水溶液,在0.9mpa的压力下,用1000纳米滤膜过滤后,得到较为纯净的雷尼替丁碱;

(4)将纯净的雷尼替丁碱加入到盐酸乙醇溶液中,低温调节乙醇碱液ph值为6~7之间,发生酸碱混合反应,即可得到盐酸雷尼替丁;

(5)将酸碱混合反应后的盐酸雷尼替丁在反应釜陈化后,放入离心过滤机甩虑,用乙醇液体洗涤滤饼两次,将得到的滤饼取出离心机,放置3--6小时,用万能粉碎机粉碎,装入双锥干燥器干燥,即得干燥的盐酸雷尼替丁,将其加入抗氧化剂进行贮存。

其化学反应式如实施例1所示。

相关实验流程:

1、盐酸雷尼替丁的干燥工艺流程:

2、对所得的盐酸雷尼替丁进行纯度检验:

分别取本发明已知含量的雷尼替丁碱样品32.6mg、雷尼替丁碱标准品32.58mg,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测试溶液,重复进样六次。

回收率计算公式:

回收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综上表所示,在上述条件下,样品溶液重复进样六次,其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值为0.42%

3、盐酸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试用盐酸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结肠炎,选取3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6~50岁,病程1~10年,发病多在1年以上,每日大便少者1~3次,多者6~7次不等,不成形、或软硬不规则、或粘液脓血便、多伴下腹痛。全部患者均经外院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并治疗,且全部经笔者作门诊治疗。

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mg/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配予vitb620mg,颅通定片30mg;连续服至病情明显好转(大便成形,次数减少)并稳定一段时间(一般需2个月以上)后,再每晚予雷尼替丁胶囊150mg作维持。维持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有的需要更长一些时间,此外,治疗期间嘱患者尽量少食鱼腥滑腻品。

盐酸雷尼替丁对以上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患者在用药后10天左右大便由不成形转为成形,由不规则转为规则,粘液脓血消失或减少到最低程度,腹痛消失或减轻。随着大便成形,大便次数也随之减少,多数患者大便次数转为每日1次,少数每日2次。

盐酸雷尼替丁片的疗效是不错的,药品为h2受体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用于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药物代谢是药物起效的一个重要环节,盐酸雷尼替丁片之所以效果不错是因为体内代谢的效果好,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推荐的临床剂量范围内,盐酸雷尼替丁片的平均终末半衰期约为7小时,平均表观系统清除率为7.5ml/min/kg。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仅少量原形药经尿液(<1%)和粪便(<4%)排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